農村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老農為何如此說

農村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老農為何如此說

喜歡讀俗語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俗語裡經常會出現許多家禽,這是因為俗語大多都是人們從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這些家禽是非常接地氣的動物。

而且有的俗語,看起來是在描述家禽,其實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這裡面藏著祖宗教給我們的做人的智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四句這樣的農村俗語。

農村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老農為何如此說

第一句是“三斤鴨子兩斤嘴”,從表面看,這句話就是誇張的形容鴨子的嘴很重,會佔到自身體重的三分之二,但如果我們深入考慮呢?

這句話可以有褒義也可以有貶義,褒義就是指人特別會說話,口才非常好,能夠跟人愉快的交流,這樣的人通常情商也很高,在社會上能如魚得水的生活。

農村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老農為何如此說

貶義就是指一個人說的話太多了,通常包含許多人們不想聽的生活瑣事,因此這樣的人說話常常讓人找不到重點,聽多了就會讓人覺得心煩。

第二句是“雞冷上架,鴨冷下河”,這句俗語乍一看是在說雞和鴨的習性,但其實這裡面將雞和鴨作了一個對比。

大家想啊,天氣冷的時候,水裡不是更冷嗎,鴨子平時喜歡待在河裡是沒問題的,但要是天冷了它們還往河裡跑,這不就是糊塗嗎?

農村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老農為何如此說

所以這句話用在人身上,就是指人不會根據周邊的環境改變自己,不懂得變通,只認死理,在紛雜的社會中,想要保持自己的真心是非常困難的,而最成功的人,就是既能適應周遭環境,又能保持本心的人。

第三句是“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老農為何如此說呢?有經驗的養殖戶都會知道,雞最多隻能養三年,時間再長,下的蛋就會減少,從而使養殖戶的收入減少。

如果這句話用到生活中,就是在提醒我們,如果我們能預見一件事最後的結局,就要準備好及時放手,如果明知會給自己造成損傷,還傻傻地堅持的話,就得不償失了。

農村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老農為何如此說

今天的最後一句是“山林宜養雞,水鄉宜養鴨”同一個物種的東西,由於處在不同的地域,其形狀、味道甚至是功效都會不一樣

因此我們在養殖家禽或者是在種植作物時,都要仔細地根據品種的不同,尋找合適的地方,比如說,雞呢就適合養在山林裡,因為林子裡有許多的蟲子,雞可以自己找吃的。

農村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老農為何如此說

鴨子就適合養在水田多的地方,鴨子可以吃掉田中的害蟲,這樣不僅能為養殖戶節省一筆飼料錢,還能保護農田,一舉兩得。

而從這句俗語中我們能得到的啟示就是,人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做適合自己的工作,也只有在真正擅長的崗位上,人才能發揮最大的工作價值。

如果一個人選擇了與自己的能力不匹配的工作,那麼就會鬧出笑話;如果一個人沒有在自己擅長的崗位上,那麼就會感覺自己每天過得渾渾噩噩,找不到生活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