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三國謀士的故鄉在現今甘肅省?

寒鯤


三國時期群英輩出,產生了大量無論在實際能力、還是知名度上均比較強的文臣武將,那麼有哪些三國謀士(高參型文官)的故鄉位於今日的甘肅省呢?且看寒鯤為您舉例梳理一番:

西涼毒謀之士:賈詡

賈詡是漢末【武威郡姑臧縣】人,也就是如今的【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人,他本來是董卓帳下牛輔所部參謀,並在與反董聯軍的作戰中,與李傕、郭氾一道在梁東之戰中挫敗孫堅。董卓死後,賈詡獻計李傕、郭氾反攻長安。李傕郭氾在後來的內訌中失敗後,賈詡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在宛城用賈詡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賈詡看破局勢,完美勸張繡歸降曹操,完成一次華麗的政治投機。在跟隨曹操的過程中,賈詡先後在官渡之戰、赤壁戰前、關中之戰中數次獻出正確的戰略建議,並且在曹丕與曹植的短暫爭儲過程中,極其明智地佔到曹丕的一邊,最後在曹魏建國以後位居三公,得以善終。

【下圖為遊戲《三國志11》中的賈詡形象】

蜀漢後期文武全才:姜維

姜維是漢末【天水郡冀縣】人,也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東南】人。姜維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雖然不見他有什麼上陣單挑的武力,但既能統兵作戰,也能輔佐參謀,可見他是既有名將屬性、也有謀士屬性的一個文武全才。姜維在諸葛亮時期主要以謀士高參的形象出現,擔任倉曹掾(與曹操帳下楊修的倉曹主簿是一個性質的),當然姜維在此時也獨自率領一支五六千人的部隊。到了蜀漢後期,姜維直接成為蜀漢北伐軍的主帥,並近乎窮兵黷武地主持了10多次北伐。蜀漢滅亡後,姜維還成功策反鍾會,一手催化了鍾會之亂的爆發,若不是消息走漏,姜維的這次奇謀一旦成功,對於曹魏司馬昭的統治也會產生不小的衝擊。

【下圖為遊戲《三國志11》中的姜維形象】

曹魏涼州名臣:楊阜

楊阜與姜維同鄉,都是漢末【天水郡冀縣】人,也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東南】人。楊阜起初擔任涼州從事(州級文官),在前往許昌拜見漢獻帝后明智預判曹操將會戰勝袁紹。曹操征討關中之時,楊阜出謀劃策並起兵配合曹操成功擊敗馬超,為曹操平定關中與隴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而後,楊阜歷任雍州、涼州的地方官,幫助曹魏政權鞏固在西北地區的統治。到了魏明帝曹睿時期,楊阜剛正不阿的性情充分發揮,數次勸諫曹睿,可謂魏朝汲黯。

【下圖為遊戲《三國志11》中的楊阜形象】

韓遂首席謀士:成公英

成公英是漢末【金城郡金城縣】人,也就是如今的【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人。他是漢末軍閥韓遂的心腹謀士,為韓遂割據金城郡出謀劃策,並且在韓遂兵敗以後也不離不棄,可謂忠心耿耿。韓遂死後,成公英才向曹操投降,併成為曹操帳下的軍師之一,幫助曹操平定隴西。曹丕登基初期,他還幫助張既平定了盧水胡之亂,而後便病故了。

【下圖為遊戲《三國志11》中的成公英形象】

以上便是寒鯤列舉的四位故鄉位於如今甘肅省境內的三國謀士

如果您有補充人選,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哦


寒鯤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