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海:期貨經營機構要深入研究企業個性化需求

方星海:期货经营机构要深入研究企业个性化需求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紙漿期貨上市儀式。(圖片來源:上海期貨交易所)

中證網訊(記者 徐昭)11月27日上午9時,紙漿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正式掛牌交易。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紙漿期貨上市儀式並表示,期貨經營機構要先行一步,深入研究不同企業的個性化需求,綜合運用倉單融通、基差貿易、場外衍生品等多種手段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

方星海指出,我國是全球紙及紙板生產量最大的國家,每年消耗紙漿1億餘噸,其中進口木漿佔21%,是全球第一大木漿淨進口國。建立我國紙漿期貨市場,對於客觀反映我國及全球紙漿市場供求變化,助力國家森林保護政策和環保政策的實施,增強我國漿紙產品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引導造紙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紙漿期貨還為相關的生產、消費、貿易企業提供套期保值工具,幫助企業穩定生產,保障收益,提高競爭力。紙漿期貨上市後,希望上海期貨交易所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加強市場監管力度,確保紙漿期貨穩健運行,促進功能發揮,為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方星海認為,期貨市場是管理風險的市場,要為國民經濟的發展,為企業的經營提供更多、更為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這是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題中應有之意,也是期貨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精神的具體舉措。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是全方位、多路徑的,既包括交易所層面,也包括經營機構層面;既有場內產品,也有場外服務。對於現貨市場基礎較好、產業企業競爭充分、要素標準化程度高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所都要加強研究,適時推出符合產業需要的期貨、期權品種,擴大期貨市場對產業服務的覆蓋面。風險管理工具覆蓋面越廣,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就越高。

方星海強調,對於暫不具備期貨品種上市條件的行業,期貨經營機構要先行一步,深入研究不同企業的個性化需求,綜合運用倉單融通、基差貿易、場外衍生品等多種手段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期貨交易所要以適當方式為會員拓展此類產業服務提供支持。在期貨業的助力下,現貨產業鏈有望加快優化整合,逐步規範成熟、具備推出期貨品種的條件,屆時再由期貨交易所推出相應的場內產品,為企業提供更為公開、透明、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