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2歲很不聽話,怎麼給寶寶立規矩?

付宇慧


2歲的孩子切忌給孩子講一堆大道理,或者一味批評指責孩子,2歲的孩子在詞語定義理解和因果邏輯的理解上能力還是十分有限的,這樣的言辭孩子的接受度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讓孩子理解規矩上要用符合這個孩子年齡段的認知和心理的發展的方法去引導。在規矩裡像安全規矩是強制性執行的規矩。比如說不能橫穿馬路,有火有電的地方不能碰,玻璃尖銳的東西能玩。對於2歲的孩子,所以家長可以用一些安全的實際體驗讓孩子感受到不安全因素給身體帶來的感覺。比如杯子裡裝半杯熱一點的水,讓孩子小時輕輕摸一下,孩子自然會把手縮回去,告訴孩子這是燙,不能碰。水如果有熱氣,讓孩子看見熱的煙,告訴孩子不能。有尖一點的安全的物品,輕輕碰一下寶寶的手背,告訴他是扎,紮了會痛。像平時孩子如果摔了碰了,孩子哭了,也要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先問問孩子哪裡痛,抱著孩子給他揉揉先安撫一下情緒,然後再看看是什麼情況引起的,比如孩子起身沒有注意頭上碰到了,就要一邊比劃一邊和寶寶講,他的頭碰到桌了,起身的時候要看看。在規矩裡還有行為規矩,比如說垃圾要扔到垃圾箱、見人要問好、等待要排隊等等,這些規矩對於2歲的孩子來說就是模仿家長,所以家長要言傳身教,在做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還有一些規矩是協商式的規矩,比如說看電視最長不超過多久,在遊樂場玩多久要走,這種關於時間性質的規矩,首先是要給孩子建立時間概念。比如一分鐘、五分鐘。平時在遊戲即將結束的時候在五分鐘、一分鐘的時候先增加時間概念的提醒,等孩子對時間概念逐步形成以後再變成規矩。


王榮輝快樂育兒


“可怕的2歲”不是開玩笑的。2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的敏感期,這個期間的孩子凡事都想自己做主。


“穿襪子嗎?”“不!”

“吃飯了”“不!”

“喝水了寶寶”“不!”

幹什麼都是“不!”因為他要控制自己了。我們要讓小大人有被尊重的感覺。“寶寶,你要穿這雙鞋,還是這雙鞋?”這樣有選擇的問話方式,孩子會更容易接受,孩子情緒也會比較平和。

另外,這個階段的孩子。什麼都是我的!管他是誰的,都先說我的!這只是一個階段而已。家長不用大驚小怪,我們去平常心去對待就好。


“聽話”這個詞,代表不尊重。我相信等孩子長大以後,你也不希望他是個什麼都聽你話的成人。你是希望他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的。所以試著去尊重和理解孩子吧。

“立規矩”是必要的。孩子有規則意識,對孩子來說是好事。那如何立規矩呢?

1,事先立規矩。規矩是提前說好的,不能等他做完了,你在說,咱家有這個規矩,這個規矩就變成了你的“一言堂”

2,規矩不能你想改,想改就能改。

3,不情緒化。懲罰是因為他違反了某個規則,不是因為惹你生氣。這個目標家長要搞清楚。


沒啥合適的“動畫片”可以讓孩子看。這個能少看盡量少看。


顧媽媽來了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長!

2歲-3歲,是寶寶的“第一反抗期”。這個時期的寶寶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這個時期的寶寶,開始產生強烈的獨立需要,出現了自己行動的意願。表現為自我獨立行動,不聽從家長的要求。經常會說“我自己來”,“我能”。

處在這一時期的寶寶,作為家長應該充分理解寶寶的心理特點,然後採取相應的方式予以疏導教育,而不是過分的抱怨和指責寶寶的叛逆。寶寶意識裡的規矩從無到有,關鍵是家長如何做好引導:

第一,藉助繪本閱讀。通過講述繪本里的故事和人物,讓寶寶理解哪行行為是被允許的,哪些是不可以的。繪本的圖畫和語言,更加易於寶寶理解和接受。講繪本,可以先給孩子灌輸行為規範,當相似場景發生時,家長可以告訴寶寶繪本里是怎樣講的,裡面的人物是怎麼做的。這樣,寶寶就可以把繪本里的道理和日常的行為聯繫起來,更加容易接受規則。這樣的方式,適用於日常大部分時間,增加親子閱讀的同時,灌輸日常的行為規則,靈活有效。

第二,以身作則教孩子。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任何新鮮,有趣的事物都會表現出極大的好奇與模仿衝動。因幼兒接觸的世界範圍和個人經驗的侷限,寶寶更加依賴於對熟知的人、事、物進行模仿。家長能夠以身作則,使寶寶模仿正確的行為方式,就能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告訴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看媽媽都是自己穿衣服的,你也自己穿吧。”

第三,明確對錯,不做無用的評價。兩歲的寶寶,他們的大腦還不具備分析因果的能力,在寶寶犯錯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明確指出寶寶的錯誤,告訴他的做錯的事情,而不是隻是說“你真不聽話”“你不乖”這類的話語。2歲的寶寶,思維還是很簡單,只用明確的告訴“XX行為是不對的”,才會在大腦中形成意識。

第四,“堅持性原則”很重要。妥協只能是孩子不良行為習慣的開始。不要讓孩子認為只要他一提出要求就會得到滿足。有的時候,家長制定的規則不要輕易破壞。要適時的對孩子說“不”。如果孩子在耍脾氣時,家長採取妥協、滿足孩子的方式,這種妥協勢必會導致孩子以後養成這種習慣。稍有不順心就會採取哭鬧、發脾氣的方式,來進行抗爭。

“堅持性原則”的前提也是要遵循“一致性原則”。家人的態度要保持一致。當孩子出現某一行為時,家長的規則不一致,很容易導致孩子困惑。比如奶奶允許的事情,媽媽不允許,這種不統一的規矩就很難執行下去。寶寶犯錯時,家裡所有人觀點一致,並告訴他這是錯的,才能讓他明確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對於兩歲的孩子來說打罵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作為父母,耐心是最重要的。所以,不管我們學會多少方法,最終還是需要有耐心的教育和引導。


曉玉唐媽



相信很多父母在和2歲寶寶相處時,內心都經常蹭蹭地竄出一股股怒火。2歲寶寶經常會呈現出“不配合、不聽話,對著幹”的狀態,還會莫名其妙發脾氣 ,說翻臉就翻臉,稍不如意就使出哭鬧殺,不達目的不罷休。正是因為孩子的這些表現,“糟糕的2歲”(terrible2)的說法逐漸被越來越多的父母們所認同。


2歲真的那麼糟糕嗎?


2歲孩子的客觀成長規律

孩子在2歲時,最首要的成長任務是“做自己”,這背後的依據是“自我意識”的萌芽與發展。


孩子在1.5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會產生探索我自己的意願,比如“我有什麼物品、我有什麼本領和能力、我有哪些權力、我有哪些喜好等等”,具體的表現有:要求佔有並捍衛自己的物品,拒絕分享; 要求事物遵循自己內心的秩序,比如吃飯時每個人坐固定的位置,脫了鞋要擺放在固定的位置,會把玩具按某個特徵分類; 要求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自己做主,喜歡說不,比如拒絕刷牙、洗手、洗澡、睡覺……


當我們瞭解了2歲孩子的成長規律後,我們再去看待孩子的一些“不聽話”表現時,

我們可能看到的可能就不再是“問題”,而是孩子的“成長”。


如何給2歲寶寶立規矩

孩子2歲階段,需要重點關注的規則是生活習慣(比如作息習慣、自理習慣)和安全規則(比如家裡的安全,戶外的安全,交通規則等)。

在幫孩子立規則時,父母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示範,即大人要做好榜樣,二是練習,因為規則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養成期間需要不斷地和孩子去重複,父母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繪本閱讀等生動有趣的方式幫孩子不斷鞏固和強化。


推薦課程:蘭海說成長APP:

1 、0-6成長關鍵點“規則意識”——蘭海說“規則意識”(上),

2 、0-6成長關鍵點“規則意識”——如何用遊戲培養規則意識?

3 、0-6常見問題——孩子總是拒絕父母的要求怎麼辦?


超級育兒師蘭海


比起動畫片,我更推薦您用一種更為健康、有效的方式——給孩子做繪本的親子閱讀。這個方法我會在後面給您詳述,現在先為您解答一下怎麼立規矩:

孩子2歲開始,不僅進入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同時也進入了規則的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為他發現自己有獨立的想法、行為和意識。所以他會迫不及待的想要感受和表現自己的能力,比如自己穿衣、自己吃飯,爸爸媽媽越是去管、去阻止,他做得越起勁兒,如果想在這個過程中給孩子樹立規則的意識,需要一些有技巧的方法,尤其是不要和孩子硬碰硬。


當孩子把玩具丟的到處都是時,如果您大聲呵斥說“不能......!”,您不僅不會教育到孩子,反而會強化他的行為。也許當時孩子會停止去做,但下次還會做同樣的事情。因為他只會覺得他這樣去做“可以刺激到父母”,很好玩。但如果您反其道而行之,不去阻止,用其他事情或是語言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開,孩子反而會忘掉這個“鑽研”的行為。

對一些有流程的事情,您對孩子說的時候可以將語言排個序,把“吃飯前必須洗手!”改為“我們先把小手洗乾淨,然後去吃飯。”。如果效果不好,那將洗手換為“玩水”呢?是不是覺得這個普通的行為一下子變得有趣了起來?當孩子感受到規則能給他帶來樂趣,他就會更樂意遵守哦!

下面給您解釋一下我為什麼給您推薦繪本閱讀,首先動畫片對孩子的身體危害我想您是有了解的,而且美國兒科學會規定,2歲或以上的幼兒每日看動畫片不要超過1小時,否則會有害孩子的專注力、思維以及智力的培養。

所以動畫片可以作為輔助,卻不能是主要培養方式。但讀繪本不同,在您與孩子閱讀繪本的時候,是一個專注陪伴、增進親子關係的過程,不但可以更好的引導孩子行為、情緒,而且還對孩子的性格發展有很大的好處。在此給您推薦幾個國際上優秀的繪本,您可以參考看看:

1、《給孩子的第一套睡眠、學習、時間管理繪本:國際大獎繪本精選》(全4冊),對於日常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有很好的效果。

2、《快一點,慢一點》,為即將上幼兒園的孩子培養時間意識。

3、《太棒了,我又學會了》,教給孩子怎麼克服恐懼,形成行為得體和勇敢的品質。

如果您對給孩子建立規則有其他見解,歡迎在評論區提出或討論哦!瞭解更多更科學系統的育兒知識,請關注“積木育兒”頭條號或微信號。


積木育兒


兩歲寶寶到底應該怎樣去立規矩。兩歲的寶寶用麻煩的天使來形容,真的是再恰當不過。剛剛有了一點獨立的思想,總是喜歡和大人反著幹,每天都要聲嘶力竭的大喊,一不留神,可能睡地打滾,大哭不止,當媽的分分鐘想原地炸裂。不過最終還得忍者脾氣,把天使先安撫下來。這就是兩歲孩子的日常,在國外,這個階段有個洋氣的名字叫做:terrible two 。

所以,很多媽媽們都在問,兩歲的孩子到底要不要立規矩?如果要立規矩,孩子是不是太小了,能否去執行呢?如果不立規矩,任由孩子發展下去,那還了得?我個人認為,我們要給孩子的不是去立規矩,而是幫助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告訴他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怎樣去幫助孩子們,才是父母們需要去學習的。

換句話說,我們要怎樣幫助孩子從小來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呢?生活在19世紀的德國心理學家弗雷德裡克·皮爾斯曾提到過,95%的孩子在2歲前是通過無意識的印刻和模仿來自動完成學習過程,只有5%的幼兒是通過語言訓練完成學習過程,也就是說,我們對孩子所用的行為要求、指示命令,這種用語言傳達給他們的道理,只佔到他們行為過程的5%。說直白點,想要孩子去幹什麼,父母就做給孩子看,讓孩子去體驗。所以,如果想要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媽媽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學習:

首先,學會用體驗式的教學來教導孩子,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什麼是體驗式的教學,就是怕孩子摔疼,那麼就先告訴她摔倒了是什麼感覺;告訴孩子燙手,不能動之前,先讓孩子體驗到什麼是燙。我們學習的過程是有感知,才能明白,所以對於孩子,不要只是一味的命令她什麼不能做,而是讓孩子知道做了這件事的後果,讓她明白後果之後,選擇不去做。

其次,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只是去命令孩子,而是要自己做給她看。比如每次孩子玩了玩具都不會去收玩具,不要單純的去命令孩子收玩具,她不會明白,也不會照做的。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她該收玩具了,邊說邊做給孩子看,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參與。也可以把收拾玩具設計成遊戲,每天都如此去做,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玩完了就收拾玩具的習慣。父母的帶頭去做,起的是引導和養成習慣的作用。

第三,給孩子立規矩,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兩歲的孩子,她是好動的,如果家長命令孩子靜坐五分鐘,孩子當然是做不到的。當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時候,她一切都要建立自己的順序,作為父母,如果和孩子對著幹,只能得到一個喜歡亂髮脾氣,不聽話的孩子。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她喜歡按照自己的秩序來,那麼就不要和她對著幹;他喜歡蹦蹦跳跳,就不要讓她時刻保持安靜。

第四點,學會溫柔而持久的去重複。我女兒,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是因為我每天進門的第一句話就是:去洗手。久而久之,每次只要問她回家第一件事幹什麼,她都會回答:洗手。剛開始她也會反抗到:先吃東西再去洗手,我從不吼他,但是洗手必須是進門的第一件事,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習慣。

其實,幫助孩子去建立好的習慣,也並不是那麼難,最難的是父母本身就缺乏耐心。所以,在給兩歲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用錯方法,比如:

1.從來不尊重孩子的天性,強行的去立規矩。比如孩子就喜歡走來走去,父母非逼著坐在墊子上玩;

2.盲目的去立規矩。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總是忽略她還是個孩子。

比如媽媽說,今天必須把玩具收起來,否則就不要去吃飯。最終,孩子可能玩具沒收,媽媽氣了一肚子火,孩子的飯還得吃,規矩沒有建立,媽媽還失去誠信。

3.總是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不管是吼叫還是打罵,對於兩歲的孩子都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相反,經常被吼叫、打罵的孩子更容易脾氣暴躁,這在一個家庭裡,就像是惡性循環一樣。父母傳染孩子。

作為父母,耐心是最重要的,所以,不管我們學會多少方法,最終還是需要有耐心的去實施,去堅持,可能才會看到效果。


豌豆媽媽育兒


2歲多的寶寶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有時候他們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會表現的特別乖巧懂事,在你累的時候,他們會給你溫暖的擁抱,逗你開心,還會幫你捶背。


但過了一會兒,他們又會變成活脫脫的“搗蛋鬼”,特別不聽話,蠻橫、不講理,甚至油鹽不進,無論父母怎樣苦口婆心地勸說,孩子就是不聽;經常獨佔一個玩具,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問題歲歲有,2歲特別多。”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產生新的問題,但2-3歲是孩子一生第一次問題集中出現的年齡段。


2歲之前孩子的情緒變化主要和吃喝拉撒有關,2歲以後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源於孩子自我認識能力的提高以及身心想要脫離控制的需要。


當父母發現孩子很不聽話,想要給寶寶立規矩之前,先要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採用更好的方法讓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


比如父母讓孩子喝湯,可孩子一定要把湯倒在喝水的杯子裡,當父母阻止的時候,孩子會特別生氣。


其實孩子自己很享受這樣的過程,對未知的方式感興趣,對事物產生探索的慾望。當我們理解孩子的行為之後,去接受孩子一些不違背原則的行為就容易多了。



2歲的孩子自我意識不斷地發展,經常會獨佔玩具,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是自己的,別人的玩具也是自己的,大人總是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的孩子這麼“摳”,其實大人完全誤解孩子了。


這個階段,孩子的物權意識萌發,對他們來說,東西比朋友重要得多,東西是他們自己可以控制和支配的,所以他們經常會和別的小朋友搶玩具。


要給2歲的孩子立規矩,不能單純的用語言講道理的方式,孩子基本聽不懂父母講的道理,所以立規矩的第一步是創造良好的環境。


在這個良好的環境裡,父母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行為告訴孩子,怎樣去處理不同的事情。


比如,玩完玩具,要把玩具放回原處,孩子不動手,父母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只有教會孩子具體的行為,才能讓孩子遵守這種規則。


立規矩的第二步是引導孩子建立一定的秩序感。


2歲多的孩子在某些事情上有些偏執,比如毛毛在早教中心上半日班,中午奶奶來接的時候,一定要毛毛自己開門,如果是奶奶開門了,毛毛會突然情緒很奔潰。


這是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他們用熟悉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情,會很有安全感。


我們可以根據孩子成長的這一特點,來幫助孩子立規矩。比如每天晚上睡覺的流程:九點開始洗澡,之後躺在床上講故事,喝牛奶關燈睡覺。


當這一系列的行為形成一種習慣之後,就產生了某種秩序。當哪天父母忘記給孩子泡牛奶了,孩子一定會提醒父母的。


立規矩的第三步是理解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變化特別大,比如孩子在玩籃球,你卻一定要孩子坐下來看故事書,這個時候孩子開始歇斯底里地哭,這是因為孩子的內在秩序被破壞掉了,他們只能用哭來控訴。


因此,在立規矩時,需要爸媽仔細觀察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的需求,積極正確地去解決孩子的問題。


立規矩就是讓孩子擁有一定的認知能力,然後慢慢地養成習慣,最後固化成為規則。


一個擁有良好習慣、能夠遵守規則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更快地適應社會生活,這大概就是立規矩的意義。


有書課堂


家有兩歲小屁孩的家長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說好的乖巧可愛呢,這簡直就是一枚小型原子彈啊,分分鐘原地爆炸,一言不合就開始“碰瓷”-倒地撒潑,很不幸,20個月的小皮也加入了原子彈大軍,好在每次都能及時收斂,分享下我的做法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狠心執行規矩

1⃣️我們都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相信下面這些場景家長一定不會不熟悉。

聽風就是雨,哪有動靜往哪跑,玩具扔的亂七八糟也不管。

解決辦法:攔住擋住頂住,不把上一件事情完善哪都不許去,這裡就需要家長狠心,寶寶倒地撒潑的行為必不可免,我們首先可以讓他發洩,然後告知後果。

  1. 過幾分鐘後如果安靜下來了,就可以告訴他“媽媽知道你想去XX,但這裡亂七八糟的要是不整理好,等下要是媽媽被這個絆住摔倒了怎麼辦,摔倒了摔傷了媽媽就不能做飯大家要餓肚子了等嚴重後果”,然後看情形跟寶寶一起整理或他自己整理。
  2. 如果哭鬧不止,可以把寶寶抱起,讓他在懷裡哭,給他一種安慰“媽媽是愛他的,雖然媽媽強制他做不願做的事情,但媽媽卻沒有打罵他,那是不是寶寶錯了呢”,等寶寶安靜下來,媽媽就可以告訴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收拾玩具是他應該做的事,這是規矩。”



家長要有耐心,不要催孩子

要知道他還只是個兩歲的孩子,他是催不快的,你過分的催對他而言就像是指責,讓他覺得自己能力不夠,讓他懷疑自己是不是很笨,你越催,孩子越著急,反而越慢,漸漸的動力也就越來越小,開始自暴自棄。

解決辦法:孩子在初學一件事情,家長可以在旁邊給他做示範,多次,孩子著急時可適時給予幫助,孩子做到了要及時給予鼓勵,讓孩子自信,下次做起來就能元氣滿滿。



對於孩子無止盡的說“不”,將是否題改為選擇題

早上孩子不起床不穿衣不出門不不不不不……這一聲聲“不”直在給家長的火氣火上澆油,往往有的家長就開始“霸王硬上弓”

解決辦法:我們是否可以換個問法?

“起床後先吃麵包還是先喝牛奶?”

“今天我們穿黃色衣服還是紅色衣服?”

……

這樣商量的語氣是否感覺給了孩子充分的尊重?這樣的問題能答“不”嗎?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果你有任何疑問,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小皮育兒經


讓“爸媽小寶典”來回答吧!

首先,我們要清楚兩歲寶寶的成長特點,兩歲的寶寶剛剛有了一點兒獨立的思想,自我意識剛剛萌芽,此時的寶寶,對“對、錯”的分辨能力有限,總是喜歡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想一出是一出,常常出現把玩具撇的滿地都是,下地不穿鞋,逆反心理嚴重,總和大人對著幹,父母一旦勸阻,稍不如意,就會聲嘶力竭的大喊,滿地打滾,大哭不止,常常讓家長很為難,打也不是罵也不是,感嘆越來越難管!在國外,管這個階段的孩子叫做:terrible two (麻煩的兩歲)。


其實,如果我們能換個角度思維,孩子這樣做,意味著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凡事都想自己做主,是不再依賴大人,獨立的開始,所有這些都是他成長過程中我們必須經歷的“幸福的煩惱”,是不是就會舒心一些呢?!

那麼回過頭來,如何結合2歲寶寶的成長特點,給這個階段的寶寶立規矩呢?可能規矩這個詞有些生硬,那麼更應該說,此時的寶寶,特別需要我們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簡單的說教肯定是不合適的,帶有明確言辭的命令也是不妥當的,這樣很容易讓寶寶產生逆反心理,一切對著幹,收效甚微。更不要動不動用暴力解決問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打是起不到作用的,只會讓他們更不開心,同時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很不利,長大後容易暴躁。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充分尊重該年齡段孩子“天性”的基礎上,採用體驗、示範、引導式的教育方法,並付出足夠的耐心

比如,孩子喜歡四處扔玩具,先由他撇,然後在他興致盡的時候告訴他該收起來,並親自示範給他看,最好還能要求他親自參與,反覆為之,這樣的家長示範式教育得到的收效是遠大於簡單的語言命令的。

怕孩子有危險,不想讓他做某事,就讓他體驗做錯事的感覺,比如水是燙的、摔倒是會疼的,再告訴他不要這樣做,這種的親身體驗式教育會比平白的言語說教要強很多。


我們在教育中,還要善於藉助孩子開始萌發的獨立意識,溫柔的引導孩子做正確的選擇。要給孩子多個選項,引導孩子選擇最有利於自己成長的。比如孩子特別喜歡吃水果,又不想讓他多吃,就給孩子幾種水果選擇,讓他自己來決定,不過一次只能選擇一樣,這樣久而久之,孩子獨立意識會越來越強,也明白了規矩的重要性。

最後就是耐心和堅持

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定要持之以恆的疏導,比如吃飯之前要洗手,如果孩子不聽,那每次吃飯之前就要堅持要她洗手,剛開始可能各種哭鬧,最後慢慢就會養成好習慣,耐心能夠解決很多問題。

我是“爸媽小寶典”,關於育兒,孩子成長方面的問題,歡迎關注我!


爸媽小寶典


2歲的寶寶總是一言不合就情緒失控,總是大哭大鬧;稍不順心就發脾氣;口頭禪是不,不要,不行;無理要求特別多;什麼都想弄一下;什麼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規矩來……真的是要讓寶媽們分分鐘爆發,寶媽們真的是很心累,我家小寶也正處於這個階段。


真的是因為寶寶不聽話嗎?NONONO,而是寶寶正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2歲的時候最為典型,被稱為“可怕的兩歲”。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寶寶在這一時期自主意識開始萌芽,自我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自主探索階段,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了,家長需要給寶寶立這些規矩了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吃飯,開始訓練寶寶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自己的玩具。這個過程肯定是漫長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我家小寶用了一個月會脫褲子尿尿了!

2、不能打人,不亂髮脾氣,有事好好說,否則就要懲罰。

3、要有禮貌,學會和別人分享。

當然不是說只要給寶寶立了規矩寶寶就聽話了,只是給了立了規矩以後就要有相應的懲罰,如果犯錯就要受罰,而且寶寶肯定是還會犯錯的,犯了錯就糾錯,再犯再糾,一直糾到不再犯為止。



所以家長們準備好迎接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了嗎?

我是農村教育,專注育兒和教育,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加關注我哦!我會跟您分享更多的育兒經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