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下半場:巨頭集體重回創業期


互聯網下半場:巨頭集體重回創業期

文|朱曉培

“在淘金地,每個人都必須賭博,經歷失敗,再接再厲,直到成功。很多時候,成功之後又是失敗,然後是更多的賭博,直到最終無力再戰。在那個對失敗習以為常的地方,失敗並不是恥辱。”

——H.W.布蘭茲《黃金時代》

11月14日下午兩點,ofo召開全員大會。戴威站在公司前臺大廳對所有員工表示:ofo不會倒閉,其他都有可能。

一年多前,作為共享單車行業的兩強之一,ofo和它的創始人兼CEO戴威還是媒體和風投追捧的寵兒。戴威成為當年各種創業名單、榜單的常客,包括福布斯的30歲30人。在採訪中,朱嘯虎也誇獎他,“一看這個人就很沉穩。”

而現在,這家總融資超過15億美元(根據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的公司,正深陷債務危機。各個機構的評選中,也再難覓戴威的名字。

戴威和ofo的處境,一半歸咎於其年輕,缺乏經驗,在管理上犯了錯;另一半則是共享經濟去泡沫的必然結果。

2017年,共享經濟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最誇張的時候,北京街頭甚至出現了“共享馬紮”,但是投放了不到一天,十多個就被人“順”的只剩下了4個。有網友調侃:我不掃碼就坐的話,會扎屁股嗎?

共享單車走到今天,風險投資難辭其咎。公平地說,共享單車確實解決了人們實際出行的問題,戴威他們在北大獨自運營的時候,也是一個能夠賺錢的小生意。但是,當資本不斷的湧入這個行業後,一切就開始失控。在投資人的追捧下,創業者不知不覺中高估了自己和公司的能力,而投資人也沉浸在用錢砸出的數據裡。最終,貪婪的人為貪婪付出代價。

互聯網下半場:巨頭集體重回創業期

眼下,各個機構開始忙著評選新的創業名單、榜單,戴威不得不帶著ofo重回創業期。據參加14日公司大會的員工透露,戴威表示三四個月之前,自己曾想過放棄,因為確實沒錢了,不想管了。但是後來他不希望公司像小藍車那樣,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

實際上,除了重新調整狀態,再次進入創業期,戴威根本沒有其他選擇。放棄,可能就是永遠離開創業圈。

必須重回創業期,並不只是困境中的ofo獨自要面臨的處境。實際上,大部分的小巨頭,不論是上市的還是曾經計劃上市,都要正視這個問題。

“創業者是最不容易的一群人,對創業者而言,我們的創業之路就像推開一扇門,外面是漆黑一片,這條路是不清晰的,是一邊摸索,一邊認知,一邊修正的過程。”在聯想之星十週年大會上,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如是說。

眼下的滴滴正處於修正期。

2018年的幾起乘客嚴重被傷害事故,讓滴滴經歷了一個困難時刻。程維和柳青發出了《鄭重道歉》的公開信,順風車業務下線至今,已經過去了3個月。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的消息,稱滴滴出行的部分股票正在私下交易中易主,交易的價格顯示公司的估值大約在500億-520億美元。而2017年私下交易時,估值還是560億美元。

“京東必須要二次創業了。”一位離開京東的老員工說。

曾經,“二次創業”這個口號在京東的採訪中出現過很多次,比如“二次創業做京東到家”,“二次創業做生鮮”。但現在,京東自身正遭受著空前的考驗。近一年內,它的股價從最高點的50多美元,下跌至了現在的約20美元,市值跌去了60%。

京東2018年Q3財報顯示:期間營收104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5.1%,看起來不錯。但與2018年前兩個季度的33%、31%相比,呈現出增速下滑趨勢。而且,京東活躍用戶數首次出現下降。截至2018年9月30日,年度活躍用戶數(過往12個月至少有一次購物行為)為3.05億,比6月30日少860萬。

原本,在連續的高速增長後,隨著基數的不斷擴大,增速下滑是在情理之中。但是,對比拼多多的年度活躍買家3.855億、較去年同期增長144%的數字,京東是時候要重新審視自身了。

從2009年出手拯救京東的今日資本退出,到高瓴資本減持京東購入拼多多,這些最聰明的風險投資人的用腳投票,也在提醒著京東,必須要拿出創業的精神,重回創業期了。

那些敏銳的、具有危機感的企業家們,則選擇主動帶領公司重回創業期。

雖然唯品會總是打破電商連續盈利紀錄,連續24個季度盈利。但唯品會董事長兼CEO沈亞在8月份的時候,就表示要帶著公司“重回創業公司,回到生意本源”。

2016年的時候,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就在微博上寫道:““5月18日開始,我直接管手機產品研發和供應鏈,至今49天。今天召開了小米手機部全員動員大會,吹響了手機部第二次創業的號角,大家表態: 團結一心,絕不辜負米粉期待,做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

提及“二次創業”,意味著公司的發展遇到了瓶頸。但今天,大部分公司的瓶頸,不過是時代轉換的必然結果。

“這個世界怎麼了?”獵豹移動CEO傅盛在給員工的內部心中自問。它清晰地記得,困境來臨時,第一隻靴子落下的信號:兩年前獵豹發佈Q2財報,那個季度用戶量在增長、流量在增長,卻沒有完成收入目標,當晚股票重挫了20%。他覺得迷茫又委屈:“我和大家都足夠努力,並未因為上市而鬆懈,移動廣告的單價應該越來越貴,為什麼我們在Facebook的單價反而低了呢?為什麼我們沒有像所有勵志故事那樣不斷努力不斷突破,反而遭此重挫呢?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會這樣?”

答案很簡單,互聯網正從移動時代進入後移動時代,人口紅利吃完了

大概是從2012年開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用金錢換時間”成了創業者和投資人的口頭禪。這也是滴滴成立,京東、獵豹們發力的開始。

滴滴創立後,一路矇眼狂奔,先合併快的,再合併Uber中國,成為投資人開口必提的明星案例。程維回憶起當年,說有種虛幻的成就感。程維說,自己能感覺到巨大的危機,希望能夠去補貼,從競爭導向變成用戶導向。“這個不是虛的,是你能感覺到的,如果你融更多的錢,只是為了打死對手,但最終並沒有向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用戶最終需要的還是出行服務嘛。”

互聯網下半場:巨頭集體重回創業期

用戶們最終看中的還是服務。再看京東,之所以能夠在阿里獨大的情況下,做到上市,市值一度過千億,不外乎是用戶相信其自營模式的品牌保障,以及自建物流帶來的便利。但如果在天貓、拼多多開始建立這種質量信任,社會物流越來越快彌補體驗差距時,京東不提升自己的體驗,不找到新的突破點,也就失去了優勢。

在面向公眾的宣傳中淡化自營與第三方的差異,成立京東“京東數字科技”,京東開始從賣商品到賣服務的戰略轉型,也說明京東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

但變革的浪頭可能比想象來得更猛烈、更快速。

“理性地看,行業的變革,企業的興衰,就像大自然的進化一樣,看起來生機盎然,其實冷酷無情。你總覺得你無比努力,但當賽道切換之時,你再多的努力都是徒然。”傅盛感慨,恐龍是一種多麼成功的生物,贏得了那個時代所有的優勢,但一顆小行星的撞擊讓它徹底滅絕。淘汰你,和你無關。

“離這個行業很遠的人,總是喜歡用不夠專注來批評我們,但是誰又能知道,如果不是我們不斷勇於嘗試,我們又怎麼能從創業的累累白骨,從已經消失的殺毒軟件行業中走出來,越挫越勇,越戰越強呢?這個行業都消失了,我們還在保持增長!”傅盛感慨。有統計表明,失去增長引擎的公司只有不到10%能夠活下來。並不是團隊們不努力,而是過去所有的經驗和能力在賽道消失時,要快速地切換到另一個賽道。

2年前,美團CEO王興指出,互聯網進入下半場。此後,各種公司紛紛開始了下半場佈局,但卻並沒有公司層面要求重建創業精神。

大部分公司和用戶並沒有感受到,上半場和下半場有什麼不同。尤其是2017年,創業者們一邊喊著下半場,一邊感受著共享經濟的風口,以為把單車擺在地鐵口,把貨架搬進辦公室就是下半場了。

但當昔日的明星企業ofo陷入困境時,互聯網的上半場就真的結束了。那個靠補貼換市場,拿金錢換時間的時代,一去不返。

互聯網進入後移動互聯網時代,而下半場與上半場將會完全的不同,即使是強大如騰訊、阿里也開始主動調整自己的架構。

9月30日,騰訊宣佈第三次調整集團組織架構,騰訊把此次主動革新看作是邁向下一個 20 年的新起點。

馬化騰在後來的公開信中表示,“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伴隨數字化進程,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要讓個人用戶獲得更好的產品與服務,我們必須讓互聯網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把數字創新下沉到生產製造的核心地帶,將數字化推進到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

11月26日,阿里巴巴也宣佈自我升級組織架構。 阿里CEO張勇在公開信中表示,“我們就要面向末來,不斷升級我們的組織設計和組織能力,為末來 5 年到 10 年的發展奠定組織基礎和充實領導力量。”

對於任何一家趨於成熟的公司而言,不論是組織架構的挑戰,還是要帶領重回創業公司的狀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傅盛說,“轉換一個組織的認知和能力,往往比從零開始還要困難。”

互聯網下半場:巨頭集體重回創業期

這種“二次創業”的狀態,就像要把走過的最艱辛的路重新走回去,重新再尋找另一條出路。

在這樣的一趟路程中,‘回頭’是多麼令人寒心的詞語。之前的每公里都由最辛苦的跋涉換來,而且越來越難,直到最近,只有確定每一步都在向前,才使下一步成為可能,而現在,我們將返回十幾公里。當我們在1849年10月4日轉身背對太陽返程時,整個旅途再沒有哪一段比現在的步伐更加沉重和艱難。”正如薩拉.羅伊斯在她的淘金日記中所寫的。但正是因為那次回頭,他們才活著走出了洪堡窪地,並最終抵達了淘金之地。

當騰訊和阿里都調整結構,轉換戰略方向的時候,他們也透露出一個信息,一個優秀的、自驅動的組織,就是要變革自己。任何組織在今天都不是傳承過去,而是必須面對未來,必須要回到未來的基本規律當中

下半場已經開始,如果公司還沉浸在往日的舒適中,對於業績增速下滑的事實視而不見,結果可能只有一個。就像諾基亞CEO約瑪·奧利拉最後的那句話一樣:“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