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克里米亞爆發軍事衝突,特朗普為什麼遲遲不肯批評俄羅斯?

衝擊時評


俄烏克里米亞海上衝突事件,已經發生了近兩天時間,全球主要國家都對這一事件做出了表態和聲明,聯合國安理會還進行了一次表決。但是一直以世界老大自居的美國政府只有常駐聯合國大使黑莉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進行了譴責,總統特朗普除了在推特上表示不喜歡俄烏之間發生的事情外,對俄羅斯(也包括烏克蘭)沒有做出任何批評,讓眾多美國媒體大呼意外,又在許多美國人心目中增添了特朗普通俄的籌碼。

其實特朗普之所以不願意對俄羅斯進行言語攻擊,主要還是因為現在美國的相對實力優勢較之過去大幅度下降,特朗普不願意幹那些無利可圖的事情

美國已經不具備對國際事務大包大攬的能力

俄羅斯在美國民眾和政治精英的心目中,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國家。過去無論俄羅斯發生大小事情,美國總統總會在第一時間點評一番,不論誰對誰錯總要指責俄羅斯政府兩句。這次俄羅斯和烏克蘭海軍在克里米亞海域發生衝突,也算是當前的一個國際熱點問題,一直以世界領袖自詡的特朗普,居然沒有在第一時間表達自己明確的立場,確實讓人感到非常意外。

特朗普調門的下降,其實是美國相對實力下降的一種具體表現。二戰之後,國際上發生的大小事件美國都要點評一番,發生對於重點區域的重點事件,美國有的時候還會動用武力進行直接干預。但是911事件以後的18年間,美國的相對實力大幅度下降。現在的美國再也不具備克林頓政府提出的同時打贏兩場大規模局部戰爭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喪失和優勢的下降,使得美國已經不能夠對所有的國際事務大包大攬,需要考慮輕重緩急,確定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對於不太重要的事情,美國也希望能夠保持中立,增加更多的靈活性

在特朗普上臺之後,這一趨勢更加明顯,特朗普衡量一起國際事件的輕重緩急,只有一個標準就是對美國的利益有多大。排在第一序列的當然是印太戰略,因為這一戰略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美國下一個100年的全球霸權問題。想比較而言無可能和俄羅斯的海上衝突還不如沙特記者重要,畢竟美國從卡舒吉案中能夠收穫真金白銀,在克里米亞問題上,則有可能被拖入泥潭。

出賣烏克蘭,早就是特朗普的既定戰略

其實在今年6月加拿大G7峰會上,特朗普已經對克里米亞問題做出過非常清晰的表態。當時特朗普說克里米亞絕大多數人都是講俄語的,這個地方自然應該屬於俄羅斯。由於特朗普的這一表態,與此前美國政府的觀點差異過大,立即引發西方世界和美國國內的普遍質疑,此後特朗普和白宮發言人再也沒有在公開場合這樣說過。雖然不這樣說,但特朗普還是這樣想、這樣做的,特朗普之所以不願對此次俄烏海上衝突作出明確表態,其實就是這一觀念在起作用。在特朗普看來,既然克里米亞應該屬於俄羅斯,那麼烏克蘭海軍的3艘艦艇進入克里米亞近海,究竟誰對誰錯、孰是孰非也就非常明確了,別說批評俄羅斯,特朗普可能還想批評烏克蘭呢

特朗普與前任奧巴馬之所以在克里米亞問題上表現出截然相反的態度,主要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克里米亞問題已經持續了4年之久,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地區的統治已經非常穩固,除非美國願意賭上國運直接上場,否則烏克蘭是不可能奪回克里米亞的。第二,美國向俄羅斯施壓,只有付出、沒有收穫。俄羅斯是一個核大國,無懼美國的軍事威脅。同時俄羅斯又是一個石油生產大國,主要財源來自於石油、天然氣這樣的硬通貨,美國的經濟制裁可能會令俄羅斯經濟出現一定的困難,但是絕不可能導致俄羅斯經濟的崩潰。在這種情況下,制裁俄羅斯、圍堵俄羅斯只會消耗美國的資源和精力,不可能帶來足夠的回報。作為商人,特朗普不願做虧本買賣,更希望把在俄羅斯身上無端消耗的資源調整到印太地區,幹一番“大事業”。

從這個角度看,烏克蘭如果能把克里米亞局勢炒熱,吸引美國人的注意力,對於印太地區各國而言,絕對是一件“好事”;如果烏克蘭與俄羅斯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將是一件不亞於911事件的“大好事”。


衝擊時評


特朗普已經對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爆發的衝突進行了表態!11月26日,特朗普在華盛頓接受採訪時表示,刻赤海峽衝突讓他不喜歡,歐洲國家在積極處理此事美國會給予支持。可見,特朗普的表態不偏不倚,既沒有批評俄羅斯,也沒有聲援烏克蘭。那麼,特朗普為何遲遲不肯在刻赤海峽衝突事件上批評俄羅斯呢?主要原因應該有四點:

第一,特朗普看出了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的“險惡用心”。11月1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克里米亞。11月25日,烏克蘭派遣軍艦硬闖刻赤海峽。為什麼這麼巧?事實上,這一次刻赤海峽衝突,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有私心。波羅申科在普京訪問克里米亞的敏感時刻,挑起俄烏關係對立。接下來,波羅申科以對俄強硬的姿態出現,提升支持率,以便為贏得2019年烏克蘭總統大選加碼。特朗普看似狂妄,實則“老奸巨猾”,怎麼可能看不出波羅申科的“險惡用心”,自然不願意為烏克蘭出頭。

波羅申科與特朗普

第二,特朗普一向對俄羅斯態度曖昧,何況這一次刻赤海峽衝突錯不在俄羅斯。2014年之前,刻赤海峽屬於俄羅斯與烏克蘭共管。2014年,俄羅斯奪回克里米亞以後,控制了全部的刻赤海峽。已經過去了4年,烏克蘭第一次派遣軍艦強闖刻赤海峽。上文提過,這是烏克蘭總統別有用心。烏克蘭軍艦挑釁在先,俄羅斯海軍還擊在後。特朗普一向對待俄羅斯的態度很曖昧,並不願意過度得罪俄羅斯。在這一次刻赤海峽衝突中,俄羅斯沒什麼可指責的地方,特朗普也不願意得罪俄羅斯總統普京。

特朗普與普京

第三,特朗普沒有精力處理烏克蘭與俄羅斯這一次衝突。最近一段時間,特朗普的精力都被中美洲“大篷車移民”所困擾。目前,已經約有7000名“大篷車移民”聚集在墨西哥與美國邊境。11月26日,已經有大批“大篷車移民”試圖翻越美墨邊境圍牆,強行進入美國。最後,美國邊境軍人用催淚瓦斯將非法移民趕出了邊境。如果“大篷車移民”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一批又一批的非法移民將會“淹沒”美國。在此情況下,特朗普哪裡有精力管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衝突?

試圖強行進入美國的大篷車移民

第四,特朗普希望歐盟出面解決該危機,美國“坐收漁翁之利”。針對刻赤海峽衝突,歐盟方面做出表“希望俄羅斯保持刻赤海峽自由航行”、“絕不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非法佔領”;北約方面這樣表態,“今天在亞速海的危險事件表明,俄羅斯侵略企圖是開放的!”。也就是說,歐洲方面在積極處理刻赤海峽衝突,儘管歐洲的屁股是朝向烏克蘭。特朗普上臺之後,一直對歐洲各國在北約框架內繳納的軍費過低而不滿。這一次,歐盟與北約已經開始處理,特朗普自然也樂得袖手旁觀。所謂美國會給予支持,恐怕是想“坐收漁翁之利”,最後做歐洲、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裁判者。

歡迎大家討論,對於此次刻赤海峽衝突,特朗普最後會不會充當裁決者?


美國觀察室



G20峰會即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阿根廷舉行。在此次峰會上特朗普將有幾場重量級會晤,其中就包括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會晤。本來這次會晤早該在11月11日法國舉行的一戰結束紀念活動時舉行,但由於雙方都沒有明說的原因才推遲到阿根廷峰會期間的。如果此時特朗普譴責俄羅斯的話,與普京見面時肯定尷尬。俄烏海上衝突事件也不一定要急在一時,給會晤留點好的氣氛,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嗎?要知道,他們雖然都是一國之首腦,但他們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是要面子的。況且,姑且不論克里米亞的歸屬問題,單就此次俄烏海上衝突事件來說,一個巴掌拍不響,難道烏克蘭就沒有一點責任?再者,全世界都知道特朗普崇拜普京,他早就想和普京會晤,以便商議他認為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問題。難道要讓他再推遲會晤?顯然,特朗普這次的做法還是比較理性的。


關於特朗普該不該嚴厲譴責俄羅斯的問題,我覺得要一分為二的看待。首先,從國家層面來說,在聯合國安理會上黑莉已經代表美國政府對俄羅斯進行了譴責。為什麼一定要特朗普出面呢?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領導人並不會親自發聲,所以,也沒有必要對特朗普求全責備。況且,在即將會晤的前期,避免過分刺激對方也是外交禮儀的常識。再者,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衝突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這幾年經歷的衝突事件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了,克里米亞問題、烏東分離問題都比此次事件嚴重的多,西方國家對此也是習以為常了。西方國家對這次衝突事件發聲普遍不嚴厲,比如歐盟,在俄烏衝突事件發生後,歐盟首先發出的聲音是要求雙方剋制,也並沒有一邊倒的譴責俄羅斯。況且,特朗普對克里米亞問題有他自己的看法,只是作為美國總統,他沒法直接表態而已。


在特朗普和普京今年7月份的赫爾辛基會晤之前,在談到克里米亞問題時,特朗普也沒有批評俄羅斯,而是把克里米亞問題歸咎於奧巴馬的“不作為”上,言外之意頗有甩鍋之嫌。特朗普也是個明白人,他對俄羅斯的分量自然也是心中有數。以俄羅斯的體量和軍事能力,已經到手的克里米亞誰還能再奪去?如果因為這件事情美國和俄羅斯老死不相往來的話,那能現實嗎?其實特朗普在心裡很想將克里米亞問題這一章早點翻過去,只是因為美國在價值觀上的定位沒辦法直說而已。所以,特朗普在他的推特上只是說了“不喜歡俄烏衝突”這句話。要知道,美國本來就是現實主義國家,而作為商人出身的特朗普,那就更現實了。與美國利益不大的事情,特朗普能不問的話,他才不想太深介入呢!

而單就11月25日發生的俄烏亞速海衝突來說,現在有很多種說法,有的說是俄羅斯挑起的,也有的說是美國和波羅申科合謀的,更有一種說法是波羅申科為了大選所導演的“苦肉計”。至於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估計誰也說不清。也許只是多種因素湊在一起造成的巧合而已。而對這起衝突事件的孰是孰非問題,俄烏雙方也是各執一詞。站在俄羅斯的立場上,雖然開火有點過分,但也並非毫無道理。而站在烏克蘭的立場來說,它並未承認克里米亞的公投有效,那它到刻赤海峽也是理所當然。既然這樣,那就只好用武力解決了。派了三艘小船去被人揍了,能有什麼好說的呢?而且連還擊也沒敢。讓同情烏克蘭的人都感覺窩囊。我估計特朗普心裡可能也是這樣想的。


卞競婉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軍艦在克里米亞東部刻赤海峽爆發軍事衝突,特朗普就此事件為何遲遲沒有對俄羅斯發難……

首先,俄羅斯艦艇在克里米亞刻赤海峽對烏克蘭軍艦進行打擊談不上是軍事衝突。因為烏克蘭艦艇是處在放棄抵抗的態度上,只是俄單方面對烏克蘭艦艇進行警告性炮擊。畢竟是烏克蘭的艦艇進入了俄羅斯的領海,並且是在俄軍方一再發出警告的情況下……



可以肯定特朗普的態度肯定是站在烏克蘭一方,也只有歐美西方國家和北約給烏克蘭壯膽,烏克蘭海軍才敢貿然挑戰俄羅斯底線,當然,烏克蘭的總統波羅申科也是想在烏國內大選之前作作秀彰顯一下對俄羅斯的態度,來換取烏國內民眾的更高支持率。可能是沒有想到此事弄巧成拙了……


特朗普的態度也就代表著美國的觀點,美國從來都是以自身利益為主。烏克蘭不像是在中東地區有美國的根本利益存在,說白了烏克蘭也就是美國對付俄羅斯的馬前卒,是給俄羅斯找麻煩的前沿陣地。特朗普作為美國總統之前是一名商人,那麼他看重的永遠只是利益。如果美國的自身利益受到挑戰,相信特朗普一定會有大的動作出現……

克里米亞作為黑海的重要海軍基地已經被俄羅斯所佔有,在黑海地區的戰略優勢烏克蘭已經喪失。烏克蘭加入北約歷程也屢屢受挫,使得美國及北約在烏克蘭牽制俄羅斯方面一直沒有大的作為。現在的烏克蘭對於歐美西方國家更多像雞肋,充其量也就是給俄羅斯製造一些麻煩……


水煮老牛慢火燉


東方中華不敗為你解答

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克里米亞半島發生交火事件之後,一貫喜歡張揚的特朗普這幾天正煩著呢,他正在琢磨事呢!

他大概正在這樣想著:我該說點啥好呢!

我要不輕不重的說俄羅斯兩句吧,一來對不起一心要加入北約的烏克蘭,二來對俄羅斯也不起啥作用。

那麼如果對俄羅斯發出嚴厲譴責呢?唉!俄羅斯還怕幾句譴責麼,他死都不怕,幾句譴責又有什麼用!

現在的美國海軍要比俄羅斯強大的很多,要不就派幾艘軍艦到黑海去,對俄羅斯發出最嚴厲的警告:你俄羅斯立即停火,再不停火我將用武力干涉。

但是也不行,想當初在2008年的俄格衝突,當時我的前任也這樣辦過,但俄羅斯卻置若罔聞一上來就擊沉了格魯吉亞的兩艘軍艦。

當時的美國軍艦上的官兵,唯一能做的除了發出最憤怒的表示之外,結果到最後是手指頭連一下都沒有動。

在這一點上俄羅斯已經把美國的底摸得很透了,一點作用都不起,所以我還是算了!

要不就警告俄羅斯,自此以後我們兩國即將進入戰爭狀態。

但是也沒有啥用啊!

俄羅斯還怕進入戰爭狀態麼,他出兵敘利亞明擺著就是不怕我,更何況這次是在它的大門口上打,它更加底氣十足了!

要不是該死的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我早就把巴沙爾拿下來了,為了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干的烏克蘭而與俄羅斯兵戎相見,我圖的是啥啊!

再說國內的民眾也未必答應啊!

我該說點啥好呢!

但是如果一點不說也不行啊!

如果我特朗普在此事上連一個屁都不放,身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面子往哪裡擱呢?


不管咋樣,我特朗普已經盡力了。

敘利亞兵我也派了、在俄羅斯的邊境上我也軍演了。

但現在的俄羅斯不還是俄羅斯麼!

整不倒俄羅斯是我的一塊心病,但俄羅斯也的確是不好整啊!

唉!真是難為人,我特朗普到底能說點啥好呢!


東方中華不敗


對於此次的羅剎和烏克蘭的海上意外衝突,整個西方都對此保持了低調評論,似乎有點出人意料。




其實如果你仔細的一琢磨,就會看出其中的內竅來。此次的烏俄刻赤海峽意外衝突,如果把控不好,就會形成烏俄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這樣的後果,是西方所不敢承擔的!我曾經N次說過,羅剎可不是信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謙謙君子,而是一個眥睚眥必報、眼牙必還、脾氣暴躁的好鬥壯漢!惹惱了它,它可是什麼事都會做得出來的!


而此次的烏俄的海峽意外衝突,如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一如既往的對羅剎進行強烈抨擊。那麼,就意味著西方公開的向羅剎宣戰——作為擁有當今世界最強大常規和核軍事力量的西方和羅剎,這樣的後果意味著世界末日的來臨!

所以,即便是整個西方對羅剎都是十二分的厭惡,但對此次烏俄刻赤海峽意外衝突,都出奇的表示了剋制。而特朗普,這傢伙本身也是一個普粉,於公於私,在此次烏俄意外衝突事件後,也是表示了剋制。


孤獨的人209381559


俄羅斯和烏克蘭爆發衝突,特朗普不批評俄羅斯並不等於特朗普就支持俄羅斯侵佔烏克蘭領土克里米亞。特朗普是個老奸巨猾的商人出身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把美國的利益看得最大。特朗普對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國家都不得罪,特朗普是故意挑起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對抗,特朗普想坐山觀虎鬥,特朗普是利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衝突削弱俄羅斯和烏克蘭,特郎普還想通過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衝突趁機出賣武器和糧食和工業產品。特朗普想的是如何利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矛盾替美國謀取好處,特朗普當然不會輕易就批評俄羅斯或輕易就公開表示支持烏克蘭。美國總統一貫作風就是挑起兩個國家的矛盾,先讓兩個國家發生戰爭,然後美國就坐山觀虎鬥,等到互相傷害消耗到元氣大傷,等到交戰的雙方打得差不多了,有一方明顯支持不住了,有一方肯定是要戰敗了,美國就加入戰勝的一方參加戰爭,大發戰爭財,撈取戰爭的戰利品。(中元五十年十月二十日)


金沙江畔會理代伐林


俄烏刻赤海峽的對峙事件發生後,特朗普不發聲也在情理之中,這是因為,雖然大嘴特朗普口無遮攔,但一說到俄羅斯他一直都是小心翼翼,因為他心裡清楚,他對伊朗的大喊大叫都沒收到預期效果,對俄羅斯來這套乾脆不好使,而且特朗普想說的話,其實已經由黑莉小姐“捎”給俄羅斯了。

在事件發生後,
西方國家確實站在了烏克蘭一方,安理會一些國家在26日發表的聯合聲明中稱,做為安理會理事國的法國,英國,荷蘭,波蘭,瑞典,呼籲釋放被俄羅斯扣押的烏克蘭艦艇,並允許烏克蘭船隻通過刻赤海峽,大家注意,這個聲明裡並沒有美國,但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莉則稱,俄羅斯在刻赤海峽的所做所為嚴重侵犯了烏克蘭的主權,美國將繼續對俄羅斯實施制裁。


而俄羅斯對此事件則“得理不讓人”
,為了徹底打消烏克蘭充當美國對抗俄羅斯棋子的念頭,除了採取了強硬措施外,26日,俄羅斯要求聯合國安理會討論當地局勢,而美國卻帶頭反對俄羅斯的提議,黑莉只是表示,我們支持國際公認的烏克蘭的主權,領土,領海的完整。我感覺,這次特朗普雖然沒有發聲,但美國卻沒閒著,這是因為,雖然烏克蘭恨俄羅斯入骨,但其能力卻和俄羅斯不是一個量級,這次膽敢做出如此大膽的冒險行動,其背後一定是美國在鼓動,在事件發生後,美國在26日從希臘的美軍基地就派出了一架RC-135V戰略偵查機撲向黑海,密切觀察俄羅斯的軍力部署,挑釁意味很濃,但我感覺,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就算幫烏克蘭好大忙了,若是讓美國出兵教訓俄羅斯,那還得等……


海之波濤3


根據國際法相關規定,任何國家的船隻都有權通過他國領海。即便是敵對國家的民用船隻,只要事先知會,也可以自由通行。

至於軍用船隻,如果沒有敵對關係(沒有宣戰),只要事先告知對方情況,艦船就可以無害化通過對方領海,而敵對方的艦船將不會被允許通過。

刻赤海峽歸俄國掌控,也屬國際航道。烏克蘭與俄國並沒有相互宣戰,所以烏克蘭只要事先知會俄國,烏軍艦就有權自由通過刻赤海峽。

然而俄烏曾有協議,只要艦船同時懸掛俄烏國旗,雙方艦船就無須事先知會對方,可以自由通過刻赤海峽。

俄烏兩國因克里米亞問題交惡,烏克蘭不承認俄佔領克里米亞合法,當然也不會承認刻赤海峽是俄國領海,也不會遵守俄烏以前簽定的相關協議。於是烏克蘭艦船就依國際法強行通過刻赤海峽,而俄國也依國際法強行攔截。

表面上看這事只是兩國衝突,而實際上是烏克蘭要藉此讓國際社會、聯合國安理會丶世界性大國在克里米亞問題上共同表個態,要麼站在烏克蘭一邊,要麼背棄國際法國際公理站在俄國一邊。而公理與實際往往落差很大,各大國都犯了難。如果公開支持烏克蘭,就不能僅有口頭上的支持,各大國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維護國際公理,若不公開支持烏克蘭,又將違背國際道義,有損自身聲譽。而作為現行國際框架的創建者和主導者,美國理當帶頭表態,但是美國目前拿俄國半點辦法都沒有,所以美國遲遲不肯批評俄國。

如果美國不批評俄國,就等於坑了一心跟隨美國的烏克蘭。如果美國批評俄國,也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而烏克蘭之所以搞出這麼大陣仗,一方面是痛恨西方不仗義,不但害得烏克蘭失去克里米亞,還沒有給烏克蘭足夠的政治經濟上的支持。另一方面,烏克蘭十分痛恨俄國,決不會讓俄國過得太舒坦!


鬼影147951010


俄烏海上衝突,網友們一邊倒支持俄羅斯,總覺得背後是美國。

偏偏特朗普靜悄悄,但歐洲國家都發聲了,要將問題提交安理會。

俄羅斯的侵略行徑,最大的反對聲音來自東歐、波羅的海國家甚至北歐。尤其挪威和瑞典、芬蘭,中立的立場幾乎都被打破,破天荒地邀請北約軍演,瑞典200年中立國地位被放棄,緣由是俄羅斯的擴張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恐懼。

烏克蘭的克里米亞事變對歐洲產生了重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原本烏克蘭是俄羅斯與東歐最大的緩衝國,東歐與波羅的海各國真正擺脫蘇聯控制才不到三十年,卻是歐盟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東歐的崛起對歐盟乃至國際事務有著深遠的影響。

而原來的西歐從冷戰時期的前線國家直接變成了後方,導致軍備鬆懈,德國的飛機和坦克力量衰弱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站在東歐、波羅的海國家和北歐國家立場看,俄羅斯打破了該地區和平的夢想,俄羅斯重新變成一個咄咄逼人的帝國。而西歐軍備懈怠已久,只能依靠美國的力量與俄羅斯抗衡。

站在烏克蘭立場上,俄羅斯簡直是欺人太甚,佔了領土不說,是徹底將烏克蘭東部發達地區內陸化,強行剝奪了航海權。

作為亞速海的沿岸國,俄羅斯是想徹底扼住烏克蘭的脖子。烏克蘭無非表達一個姿態,俄羅斯卻痛下殺手。這種蠻橫無理的態度必將激化大半個歐洲與俄羅斯的矛盾。烏克蘭在2003年和俄羅斯簽了亞速海條約的,當然,偉大的俄羅斯也信誓旦旦的在條約中承認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領土。還不是說撕就撕。

綜上,佔領克里米亞,俄羅斯得罪了大半個歐洲,以波蘭、捷克、挪威、瑞典為首的東北歐國家將在國際社會上對俄羅斯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

尤其是北歐各國,雖然人口少,但非常富裕,國際政治影響力極大。

特朗普只對美國優先感興趣,躲在歐盟背後省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