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美籍華人醫生倪海廈,現在還在世嗎?

小羅醫生的文字和日子


看過他的視頻,課講得挺好的,就是身體一看就不好,唉,多少中醫給中醫書帶入歧途,學中醫把黃帝內經用物理學理解透了自己和家人基本就可以活到無疾而終,再想深入點把經絡穴位功能參悟透對付一些急症,總比學什麼藥方子好,這些藥方的治病思維基本圍繞著症狀去思考,沒從人身體整個結構去思考問題,醫生很容易為快速治癒小病而引起身體陰陽系統失衡,特別是咽喉炎、鼻炎、結腸炎,這三種疾病本身由於身體寒溼需外排的自救症狀,治療時應補充燥熱食物並幫助身體將寒溼外排,但很多時候中醫都用去火的方法處理,使心陽受損對該處失去控制,寒氣長驅直入內侵五臟,寒溼長留體內最終釀成大患。黃帝內經是一個趨勢理論,病都是長期內虛生內邪與外邪結合才致病,內虛不補卻總是想著與外邪內邪鬥爭,人必然多病短壽,可惜大多數中醫都沉迷醫術方子,對藥力崇拜,認為只有藥才能治病,無視食物質量才是決定血質量這最基本原則。其實《黃帝內經》寫得很清楚,五畜為益,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尤其是五畜為益,益與溢通解,沒有益和溢怎麼補虛,沒把虛補上用什麼驅邪實,用藥把邪實驅走了用什麼來填補空虛,那不是越驅實邪身體就越虛了,就好比一個房子有四根柱子支撐,有一根朽了,你沒先用一根好的柱子頂住就拆掉朽柱子,房子不很容易倒塌嗎。五穀為養的養是養活的意思,不是養生的意思,五穀提供不了多少回藏性能量,只作日常消耗用,多了就成了脂肪,看《黃帝內經》不能光文字去理解,因為現代語言和古文意思差別大了,而且它用陰陽五行知識去陳述,現代人看必須用物理化學生物知識去理解,曾經看某名醫出書立說開班授徒,教別人冬天喝冰水,說是有助滋陰回藏這不是笑話嗎,結果自己喝成了脾虛胃寒,長了胃息肉,脾好燥熱,胃喜溫陽這是養脾胃和治病的最基本原則,脾胃是後天之本,傷了脾胃五臟皆虛,餘生基本和疾病作鬥爭了,所以大局觀好的醫生治任何慢性病都是從脾胃入手。


大路12345678


我是中醫愛好者,只因我家幾代人都是中醫。耳濡目染,總是有一點點認知!

倪師的資料,我應該有全套,但是太大了,一直沒有下載下來,只是看了他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也對比了一下劉渡舟老師的《傷寒論詮解》郝萬山的視頻和講稿也對照過。但是菜鳥一個,啥也不懂,姑且說一點自己的認知!

倪師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或者叫奇才。他的視頻很精彩,講稿也寫的很好。但是我不建議初學之人直接用他的視頻和講稿。為什麼呢,倪師的思維跳躍比較大,沒有基礎的人很難跟上去。或者說越往後越吃力!到最後可能會有邯鄲學步之誤。單憑一點點淺薄的認知就想跟上倪師的思維,應該來說有點困難。

其次,對比了劉渡舟老師的講稿,郝萬山的視頻,(姑且發個淺薄看法)郝萬山的視頻和劉渡舟老師的講稿,更注重的是基礎和理論。視頻裡面好多東西都會反覆提起。倪師的稍有不同,跳躍比較大。郝萬山的應該來說是比較中規中矩的講法,注重基礎理論。倪師的呢,有點天馬行空,但是會結合自己的臨陣經驗,對一些發病的感受什麼的做了好多深入淺出的理解,對我們理解某個病症發病時所表現的情況比較平民化,或者說要比郝萬山老師的好理解一點點。

還是那句話,建議初學者還是先看看郝萬山的視頻或者劉渡舟老師的書,再去看倪師的。為什麼呀,先重基礎理解,再去結合倪師的經驗,做一個深入的理解,然後你會發現,傷寒論就讀薄了!

中醫是一條漫長的路,真心想學的,一定要堅持,稍稍看書就開方救人,還是不要來禍害中醫的名聲了。倪師,郝萬山,劉渡舟等老師的視頻和PDF文件,我都有,需要的可以分享一下!

對於倪師,我是很敬佩的,此文只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什麼。噴子請繞路!謝謝合作!

附上兩張倪師的《傷寒論》!




我叫豬七戒


倪海廈,真的只是一般

而且有吹牛逼和作假的嫌疑

祝味菊怎麼死的,鼻咽癌死的,倪海廈怎麼死的,西醫治死的

倪海廈身為中醫卻死於西醫之手居然還有那麼多人捧他臭腳

其實醫學各有長短,死於不治,也並不丟人。只是對比他神秘化絕對化完美化中醫的行為,以及他藏私、吹牛逼、攻擊大陸中醫、攻擊溫病、貶低同儕的無恥行徑,早死早好

WW那邊的馬光亞朱木通就沒有他這些不要臉的臭毛病,才是我輩中醫學習效仿的楷模


2122754


說到倪海廈,那是當代中醫界第一高手。一個人將神農本草經,針灸學,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講下來,深入淺出,真正的把古中醫的精髓和臨床結合起來,還原了千年中醫一劑知二劑已瞑眩反應的原始療效,在人類重大疾病的研究上有太多太多的突破,試問,如果倪醫師說第二,還有那位敢稱第一。堪稱近代中醫界奇才,高手。如果現代中醫界有一萬個類似中醫師,那才是人類的幸運。

說到倪醫師的死訊,不足為信。也許正在為寫地記正遊覽各地。畢竟能留存千古的著作,沒有實地考察的第一手資料是無法完成的。


閆崇文napoli意大利


我有個疑問,他這麼厲害,自詡天下第一,為何那麼短命?他為何沒有及時發現自己的病?發現了為何又治不了?按理說,像他所講的自己的醫術那麼高,平時又注重養生防病,應該度百歲而去才對。據報道,他覺出身體不舒服,但一直找不到病因,有人歸之於鬼神,這就是亂講了。


cyzw001


十年學習『傷寒』夢!永遠懷念恩師倪海廈,感謝當年老師無私的教導,並有幸站立在巨人之肩膀上,才能登入古中醫學之殿堂,老師畢生致力於宏揚古經方醫學,創辨人紀課程,由 神農本草經,針灸學,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有系統地講下來,深入淺出,真正的把古中醫的精髓和臨床結合起來,一石激起千層浪,心願已完,功成身退!

古中醫不傳之秘在脈法,醫聖仲景序言:「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省疾問病,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彷彿;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夫欲視死別生,實為難矣。」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此條文只論述寸口脈浮而按弱,若關脈弦者,桂枝湯要加上柴胡,又寸關浮弱而尺脈弱,這是桂枝湯加附子!在者寸口脈浮緊而弱,麻黃添上,脈變化萬端,豈有執一方通治之理,中醫之所以淪亡正真此起!


古道145081792


倪師是中醫真正的大家,提到現在的中醫的劉渡舟,萬家都不配做他的學生,倪先生能稱得真正的經方大家!辯證論治做到極致的地步,中國目前的中醫除李可,四川的火神派可以與之比肩,都是醫聖張仲景的真正傳承人外,我們的中醫全屬溫病派,還是中西醫結合的雜交品種,偏離了古中醫學經方,偏離了中醫特色,偏離了對症下藥的精髓,已經中不中西不西!已經不可能一帖中二帖已的神效,中醫在現代中醫手中斷送!瀕臨滅絕!

是倪海廈傳承和發揚下來,畄得一顆中醫的種子,倪海廈為中醫的傳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倪海夏認為人的神藏在藏在心臟中間停著的一滴血裡面,我是真的不明白,這到底是哪一滴?能給咱指一下嗎?還有為什麼是一滴血,為什麼不是二滴?或者100滴呢?為什麼不是藏在心臟角落裡或者其他位置呢?理論依據是什麼?有哪些實驗數據支撐?

還有要用雞蛋做藥引子治療,為什麼不是鴨蛋鵝蛋烏龜蛋呢?這個藥引子是依據什麼來的呢?

真不明白,求詳解


MrSuper2


中華民族文化燦爛輝煌,主要在於百家爭鳴,古人一早就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因而總結出了陰陽五行的規律,並且用於治療自身的疾病。觀察自然界萬物的生長實性,通過五氣四味嘗試藥物的功效。由此產生了中醫學。隨著時代的變遷,實踐經驗的積累,地區的差異性,因此產生不同流派的中醫學說。

從歷史和地區來歸類,四川或者說是西南地區,火神派名家最多;古代的江南魚米之鄉,產出了溫病派大家,其中又細分為海派,河間,新安等等分支,這再次證明中醫的實踐性和客觀性,因為水土飲食氣候,滋生不同的疾病特徵,是中醫辨證治療的集中體現。故中醫學不能與武術分派一樣,固守一派的死理論,須靈活結合人體所處的區域氣候,水土習俗,甚至採用當地一些特有的藥材,治病更有療效。

倪海廈老師,在海外聲名遠播,但國內真正見識他的醫術者甚少,多數都是看到其課程視頻。筆者也只是看過其視頻,感覺只有《內經》講的好,其他的並不如國內大師。筆者認為,作為一箇中醫從業者,不能偏守一派理論,中醫的火神派,溫病派都是古中醫不可分割的內容,應該兼容優化,所謂辨證陰陽五行,就是要全面客觀分析疾病形成的原因與背景。從火神派與溫病派的研究中可見,兩派治療用藥,都是很注重陰陽平衡的,而不是走極端。流派的名稱有可能是當時為自立門戶而巧取而已。再比如丹溪滋陰派,名是滋陰卻注重由陰及陽,最終求得陰陽平衡的健康狀況。

故此,筆者認為,倪大師的《內經》值得學習,傷寒,金匱方面,國內大把名家值得我們學習,兼而容之,才是中醫之道。畢竟所有中醫流派不管怎麼分,根基仍是《黃帝內經》。


濟康中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