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三橋雁雀門蔬菜早市,每天都是熱鬧非凡,生意走俏,遊人如織


西安市未央區三橋街道辦事處號稱“西北第一鎮”,歷史悠久,是內地通往大西北的重要門戶,據西安城區12.5公里。轄區東臨西戶鐵路,與蓮湖區棗園街道辦事處相連;南與雁塔區魚化街道辦事處接壤;西和長安區紀楊鄉、咸陽市灃東鄉相畔;北與未央區六村堡街道辦事處毗鄰。

轄區26個行政村,9個社區,南北長約7.5公里,東西寬6.3公里,面積32.55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平坦、環境幽雅,隴海鐵路、西蘭公路、西寶公路、西寶高速公路、紅光路、西戶路、建章路、三環路、繞城高速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三橋是個與古都長安一樣歷史悠久的名鎮,因漢朝時渭河上有三座跨河大橋,且在該處可同時欣賞到三座大橋的雄偉,因此該地得名為“三橋”,三橋鎮的名稱和歷史至今已有2000餘年。三橋鎮地處歷史遺蹟眾多的之地,背部為漢代長安城遺址、建章宮遺址、南部為秦朝阿房宮遺址,西部為灃渭生態建設區,東部為交通樞紐的西三環樞紐中心和城西客運站。


境內的西郊熱電廠、變電站、西安市自來水三廠、10萬門程控電話、鐵路貨運站、市郊長途汽車站為這裡提供了充裕的供電、供熱、供水、通訊條件和便利的貨運、乘車條件。三橋的各項發展構成了一個繁榮、穩定、欣欣向榮的大城鎮格局,近年來先後榮獲“中國鄉鎮之星”、“全國最佳鄉鎮之星”等稱號,成為西北一顆璀璨的明珠。

街道繼續堅持以市場為嚮導,以內涵發展優化升級和外延擴張壯大並舉為途徑,著力推進“兩個根本性轉變”,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積極實施西部大開發、城市化發展、科教興辦、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做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共同進步,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加快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步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名牌產品為依託扶持一批,優化結構重組一批,按照國家產業政策淘汰一批,按照梯度發展戰略轉移一批,緊緊圍繞產業的優化升級,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培植名牌產品和支柱產業。以科技為先導,以工業園建設為重點,創建並形成三橋園區建設發展新優勢。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小城鎮建設步伐。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加快全街道城市化進程,按照城市建設規劃和我街道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認知制定三橋街道小城鎮建設規劃方案,科學合理的進行產業、道路、服務設施、信息網絡的規劃佈局,積極實施旅遊、商貿、住宿、服務等設施的綜合配套開發建設和現有社區、村組的現代化改造。

西安市未央區三橋街道建章路有個雁雀門村,這裡有個蔬菜早市,由於臨近西安車輛廠生活區,每天進進出出的人流的確不少,中午和晚上,就會看見身穿制服的車輛廠職工,騎著自行車去外面下館子吃飯。每天早上,在早市後面的生活區裡,看見一對對爺爺奶奶最在一起聊天,雖然是冬天寒冷的季節,依然阻擋不了他們早起晨練的精神習慣。

積極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努力擴大對外開放。擴大開放、招商引資是我街道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一大法寶,也是加快全街道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實現跳躍式發展的根本途徑。


改善投資環境,一方面繼續加大硬件設施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快硬件建設步伐,另一方面要著力加強頭軟環境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加強對全街道幹部群眾的素質培養和教育,逐步創造一個寬鬆、和諧、文明、友善的投資氣氛。本文所有圖片均未作者本人實地拍攝。編輯/運營人員:小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