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蘇馬蕩、重慶武隆紀行之四:天生三橋


第二天早上起床後,天空細雨霏霏,山上濃霧依舊。常常出門外拍攝總會遇到一些這樣的天氣,只能說沒結好天緣。早餐後按計劃行程前往,乘坐景區交通車來到仙女鎮遊客服務中心買票進入天生三礄。

這是一處喀斯特地貌景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這裡的巍峨大山,造就成三座天然石橋和兩個天坑。它們分別名為: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和天龍天坑、神鷹天坑。坑與坑之間有橋洞相連,橋與橋之間以天坑相隔,形成“三橋夾兩坑”的地質奇觀。

石橋平均高200米以上,橋面寬100多米,規模宏大,舉世罕見,是世界最大的天生橋群。由於天一直下雨,怕把相機淋溼了,所以也就隨意拍了一些到此一遊的照片,記錄一下來此的所見。

乘坐那透明玻璃的觀光電梯下到谷底,就是第一座橋——天龍橋,天龍橋即天坑一橋, 橋高200米,跨度300米,因其位居第一,頂天立地之勢而得名。一橋橋中有洞,洞中生洞,洞如迷宮,既壯觀又神奇。

天龍橋下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天福官驛。該驛站始建於唐武德二年,地處“鑽天鋪”和“白果鋪”間之要津,是古代涪州和黔州官方信息傳遞的重要驛館,後毀於兵燹。2005年復建,因該驛站古樸神秘、環境幽絕,被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遴選為唯一的外景地而名揚天下。

在天福官驛的正廳是黃金甲展示廳,因《黃金甲》曾在此拍攝,驛站內還保留著當時的道具如馬車、盔甲、刀劍等。雖然下著雨,來此遊玩的人還是不少。

天龍橋是天生三橋中最形象的一座橋,石頭上刻的龍和後面的山形是否相似?!

青龍橋即天坑二橋,在天生三橋中最為險峻,橋高281米,橋厚168米,橋寬124米平均拱高103米,平均跨度31米。青龍橋形如洞開的天門,在雨後陽光下,瀑布飛灑如煙如霧,常會出現彩虹,橋身映入彩虹中,似一條真龍直上青天,故名青龍橋。當然這樣的景色我們是沒看到的,因為一直再下雨。

每座橋的旁邊都有一塊大石頭上刻著一條龍。

青龍橋和四周的石崖構成了一個“口”字形的天坑,該天坑高空懸崖邊一山岩酷似一展翅欲飛的老鷹俯視坑底,故名“神鷹天坑”。其最大口部直徑300M,口部面積5萬多平米,最大深底285米,總容積973立方米,屬塌陷型天坑。

黑龍橋即天坑三橋,橋高223米,橋厚107米,橋寬193米,平均拱高116米,平均跨度28米,因橋洞高而狹長,孔深黑暗,洞內光線昏暗,如一條黑龍藏身於此,故此得名。

黑龍橋多生泉瀑,其中四處風格迥異的飛泉:珍珠泉、霧泉、一線泉、三迭泉。

黑龍橋邊大岩石上刻的黑龍橋石雕

沒有導遊講解,我也不知道它叫什麼泉,泉水從半山中湧出,飛珠濺玉又如煙似霧。周圍山青嶺翠,綠竹清幽,形成別具一格的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