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飛國產新一代隱身戰機的人

2018年11月23日的《解放軍報》上,刊登了一篇名為《空軍“功勳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獲得者、殲20首飛試飛員李剛——飛國產新一代隱身戰機的人》的文章,首次公開講述了國產殲20戰機首飛前後的故事。

李剛:飛國產新一代隱身戰機的人

李剛在駕駛艙中

殲-20戰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該戰機於2016年11月參加中國航展,首次公開飛行展示;2017年7月參加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閱兵,首次以戰鬥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該戰機陸續列裝空軍作戰部隊,將進一步提升空軍綜合作戰能力,有助於空軍更好的肩負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神聖使命。

李剛:飛國產新一代隱身戰機的人

殲20的新塗裝

“殲-20包含太多‘第一’,試飛員不斷超越才能創造更大價值”

試飛員,是與技術人員一起,把藍圖和數據變成戰機的人。一款新機從試飛到服役,要通過上千個試驗項目,上萬個狀態點都要試飛員進行試飛。對試飛員來說,試飛即是戰鬥,未見硝煙,戰鬥已經打響。

2011年1月11日,我國新一代隱身戰機經過18分鐘的空中飛行後平安落地。身為殲-20首飛試飛員的李剛,駕駛飛機滑過觀禮臺並舉起右手敬禮,在場的空軍官兵、航空工業集團的科研人員,鼓掌歡呼、熱情擁抱,那抹靚麗的黃色深深地印在每個人的心頭。一旁的殲-20總設計師楊偉,早已熱淚盈眶。

這是足以載入中國航空史冊的一天。經過長達幾十年的奮力追趕,我國終於有了比肩世界先進水平的戰機。事後,一位見證者回憶,那一刻剛好是1點11分。這是一種巧合,也是一種昭示,在殲-20身上,包含太多“第一”。

“當飛機座艙蓋關閉時,耳機裡傳來指揮員熟悉的指令。環顧四周,機務人員分佈兩側,前方是彩旗招展的觀禮臺。這一刻終於來了。” 在李剛看來,這是他10多年試飛生涯中最濃重的一筆,無數個日夜的準備和攻關,夢想終於成真。完成首飛後,李剛立刻冷靜下來,“作為試飛員,不斷超越才能創造更大價值” 。從成為試飛員起,李剛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個飛行日結束後,總要靜靜地坐在辦公室裡,把一天的任務回想一遍,然後再認真寫下當天的飛行日誌。

李剛:飛國產新一代隱身戰機的人

“歷時7年殲-20實現從首飛到列裝部隊,我感到無比光榮和自豪”

在軍校的課堂上,李剛曾瞭解到我國試飛領域走過的艱辛歷程:1956年,試飛員吳克明駕駛殲-5飛上藍天,中國有了自己的噴氣式戰鬥機。1960年,殲-6試飛時,沒有加油車,機務人員和科研人員只能用臉盆、鐵桶等給戰機加油……

試飛前輩曾講過,上世紀90年代初,到國外學習時,外國試飛同行對中國試飛員傲慢地說:“中國也有試飛員嗎?你們的飛機都是仿製的,要試飛員幹什麼?”

李剛慶幸自己趕上一個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好時代,能夠飛自主研製的先進戰機。“過去幾年飛一個型號,現在一年飛幾個型號。” 雖然有殲-20首飛之功,但李剛依然認真對待每一項試飛任務。“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是他的人生準則。

“一架飛機列裝部隊是很不容易的,中間飛了好幾千架次。”李剛說,從2011年首飛殲-20驗證機,到2014年首飛原型機,再到今年年初正式列裝作戰部隊,殲-20歷時7年走完了從首飛到技術鑑定再到列裝部隊的完整過程。

自2011年以來,李剛一直擔負殲-20技術型號負責人,帶領試飛團隊完成了殲-20測試工作。

“殲-20的很多新技術,我們國家都是第一次採用。”李剛說,“短短這麼幾年,完成這麼大量的試飛任務,這麼快裝備部隊並形成作戰能力,我感到無比光榮和自豪。”

李剛:飛國產新一代隱身戰機的人

“飛,一直飛到不能飛的那一天”

很多國家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一名試飛員把一架新型戰機第一次飛起來,這個試飛員就可以光榮退休,國家一輩子養著他。危險如影隨形,體力腦力消耗巨大。有人問他當試飛員虧不虧,李剛毫不猶豫地說:“不虧,我深深感到作為空軍試飛員的自豪。因為我仍然能夠飛行,而且是飛我國最先進的戰機。”

這些年,空軍推進實戰化訓練,急需培訓一批尾旋教員,李剛接到任務後,二話沒說來到部隊。為了儘快把尾旋教員帶出來,他往往是一天飛幾十個尾旋,到了晚上累得身體像散了架。到了第二天,面對學員,他又是精神抖擻的模樣,別人勸他不要“這麼拼”,李剛卻說:“部隊的需要,就是我們試飛員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價值所在。”

“飛,一直飛到不能飛的那一天!”這是李剛及空軍試飛員英雄群體共同的心聲。如今, 50多歲的李剛仍然堅守在試飛一線,如果任務需要,他還會一直飛下去。

李剛:飛國產新一代隱身戰機的人

中國空軍能有今天的成就,

少不了這些將生死置之度外的飛行員的奉獻和付出,

試飛的航跡依舊在繼續,

殲20的奇蹟也還在書寫,

向我們的藍天英雄致敬!


本期校審:韓慧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