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中華民族自古重視家庭

“家規”更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

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福建的這些家族

瞭解這些充滿溫情和智慧的傳統家規吧!

一、一代忠貞垂史傳福州林則徐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林則徐紀念館,位於毗鄰三坊七巷的澳門路16號

林則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是清代傑出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主持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並粉碎了英國侵略者的多次武裝挑釁,表現了堅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林則徐為後人留下了傳世家訓——十無益格言。這篇家訓不僅是林則徐個人的修身標準,更是教導子孫後代為人處世的經典範本。“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170多年,“十無益”家訓穿越歷史的煙雲,影響並激勵著世世代代的林家後人。

林則徐傳世家訓:十無益格言

存心不善,風水無益;不孝父母,奉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作事乖張,聰明無益;不惜元氣,服藥無益;時運不通,妄求無益;妄取人財,佈施無益;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二、正簡流芳:德澤貽遠廈門蘇頌


廈門同安縣城西北隅葫蘆山南麓,有一座海內外後人引以為榮的蘇氏祠堂--蘆山堂。這裡正是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蘇頌的故里,也是蘇氏蘆山派入閩發源地,衍居海內外的後裔紛紛到此尋根謁祖。

蘇頌(1020-1101),字子容。主持創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被譽為“鐘錶的鼻祖”,他主持編著的《本草圖經》是我國古代的藥物學鉅著。蘇頌一生從政,五十六年曆經五朝,最後升至宰相。去世後追諡“正簡”,因此他的出生地同安素有“正簡流芳”的美譽。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蘇頌持家以孝、治事以公,奉行耕讀為本、詩禮傳家。為了更好地教育子孫,他撰寫了家訓詩《感事述懷五言百韻以代家訓》。後來,他的長孫蘇象先又根據祖父蘇頌的生平言行事蹟及平日教誨之言編撰成一部專門的家教著作,流傳後世。

蘇氏家訓摘選

【孝悌先】

母夫人年愈八十,旨甘皆親調。每旦期節序,召州之官吏士子母若祖母,與太夫人年相若者,具酒饌,與太夫人宴遊終日,以娛親心。太夫人有疾,衣不解帶,藥必親嘗。

【重科教】

祖父仰瞻星宿躔度,常於小子首背上提之,使知星命。謂子孫曰:“懸象昭然如此,汝不虔奉,乃欲求之杳冥乎?”

【儉持家】

祖父平生節儉,尤愛惜楮墨,未嘗妄費寸紙。每剪碎紙為籤頭,稍大者抄故事,令子孫輩寫錄。

【修德勿怠】

雞鳴為善,舜堯之徒。善之不足,德乃有餘。根深則茂,途遠而趨。汝之克念,其庶幾乎!

睦鄉鄰】

鄉里必和,睦人必善。非善不交,非義不取,不近聲色,不溺貨利,尊老敬賢,救死扶貧。訐詐勿為,盜偷必忌。不善者勸,不改者斥。

三、書法名世:箴銘誡子仙遊蔡襄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置身仙遊,拂面而來的不止有那來自碧水丹山的清逸,還有那溼潤馨香的人文氣息。生於福建仙遊的蔡襄是北宋名臣、一代書法大家。為官37載,後人稱其“一身藏正氣,兩袖重清風”。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本朝第一”。福州知府任上他頒佈《福州五戒文》,倡儉戒奢。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蔡襄紀念園,位於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楓亭鎮錦嶺山。

其所著《荔枝譜》被稱讚為“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分類學著作”。“荔譜流芳”是仙遊蔡氏後人的驕傲,而更讓他們引以為豪的是,其勤勉不怠的學風、清廉為官的品質,藉由家訓這一載體在蔡氏後人中代代相傳。

蔡氏家訓摘選

【忠孝須誠】

邇代以旌賞勸其孝,爵祿勸其忠,則孝非天之性,忠非人之義矣。猶無耳目心腹,豈為人焉!乃亦若鷺白鳥玄,蓋物之本然也。苟染而色之,何可長也?

【婚嫁宜儉】

觀今之俗,娶其妻不顧門戶,直求資財,隨其貧富,未有婚姻之家不為怨怒。原其由,蓋婚禮之夕,廣糜費;已而校奩橐,朝索其一,暮索其二。

【仁義處世】

今欲為福,孰若減刻剝之心,以寬貧民,去欺謾之行,以畏神理?為子孫之計,則亦久遠;居鄉黨之間,則為良善,其義至明,不可不志。

【勤學不懈】

晝有白日而不惜兮,安爾而醉。夜有明燈而不擿兮,安爾而寐。為心果無求於善學兮,曷若安爾之無累。

【修德勿怠】

雞鳴為善,舜堯之徒。善之不足,德乃有餘。根深則茂,途遠而趨。汝之克念,其庶幾乎!

四、廉以傳家,世德作求:福安廉村

在閩東白雲山麓、穆水之畔有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的古村落——廉村。唐宋以來,廉村出了33名進士,特別是從北宋大觀三年(1109年)至南宋寶佑六年(1258年) 的150年間,廉村共出進士17位,甚至湧現出“一門五進士,父子兄弟俱登高第”的盛況。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廉村三月油菜花開

這個文風朴茂的村莊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由皇帝敕封以“廉”字命名的村莊。這個名字的由來和一個人息息相關,他就是“開閩第一進士”薛令之。千百年來,薛令之清廉為官的事蹟,帶動了一批批廉村人勤奮求學、廉潔從仕。薛令之的思想精神也被固化為十條祖訓族規,代代傳承。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廉村陳氏族譜家規

廉村祖訓族規

孝親敬長之訓,待人接物之訓,尊師取友之訓,敬宗睦族之訓,敦勉勤儉之訓,崇尚節義之訓,誡革鴉片之訓,早晚國課之訓,疏離異端之訓,嚴禁財博之訓。

五、興養立教,善行可風 :連城培田吳氏

坐落於閩西山區的培田村是一座書香氤氳、人文厚重的客家古村,全村皆為吳姓,建村已有800多年曆史,至今保存著規模宏大、連片成群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築,有“中國南方莊園”、“福建民居第一村”等美譽。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培田古村“最美街角”

培田歷史上出現過不少賢士,如賑災救飢、憐貧撫孤的吳琳敏,樂善好施、智勇平盜的吳郭隆,首開河源十三坊書香、勵志辦學的吳祖寬,慷慨捐資、清白傳家的吳昌同,御前侍衛、恩准建石碑坊的武將軍吳拔禎,勵志勤學、追隨革命的吳乃青等。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樂善好施牌坊

從《家訓十六則》到《家法十條》《族規十則》再到《公益社章程》,培田吳氏不斷完善家訓族規,興養立教、耕讀傳家,打造出吳氏家族的精神血脈,使善行忠義之心薪火相傳,代代不息。

吳氏家訓摘選

【敬祖宗】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矧乃祖宗,人所託始。沂流窮源,雖遠尤邇。春露秋霜,庶其毖祀。

【勉讀書】

士為民首,讀書最高。希賢希聖,作國俊髦。揚名顯親,恩寵恩褒。各宜努力,毋憚勤勞。

【勤生業】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農工商賈,勉勵乃事。酒食遊戲,終亦自累。

【崇節儉】

制節謹度,滿而不溢。慎乃儉德,家國理一。一念驕奢,遂生淫佚。轉眼空虛,言之可慄。

六、土樓家訓,家國情懷 :龍巖客家人


永定客家土樓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永定屬客家區縣,境內遍佈或方、或圓,或呈五角形、八角形、日字形、回字形,或是吊腳樓等類型大大小小土樓23000多座,是福建擁有最多土樓的縣。著名的土樓包括承啟樓、振成樓、振福樓、衍香樓、慶成樓等。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福建龍巖永定的客家土樓不僅是中國民間建築的一朵絢麗奇葩,也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園。土樓內家規家訓隨處可見,是客家人立身、處世、創業、治家的座右銘。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歲月如何滄桑,客家人始終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作為家訓的核心要義。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客家家訓館

龍巖客家人家訓摘選

【王姓家訓】

先國家,敦孝友,重喪祭,肅閨門,守耕讀,務勤儉,戒鬥訟。

【江氏祖訓】

守信維何,忠實不欺,千金一諾,抵死不移。言忠和篤,誦法自圭。毋曰小信,大人弗為,講信修睦,大同之基。即如里黨,尤切提撕。

林氏家訓】

端正勤儉,是居身良法;仁恕正直,是居家良法;恭寬容忍,是居鄉良法;廉潔奉公,是居官良法。

【蘇姓家規 】

凡為子孫,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婦順。內外有別,老小有序。禮義廉恥,為人豪傑。士農工商,各守一業。

【魏氏祖訓 】

赫赫吾祖,訓誡有方,諸裔子孫,細聽端詳。克勤克儉,學工農商。孝親睦族,處家表坊。禮義廉恥,仕國忠良。人才輩出,國史流芳。

【沈氏家訓】

人非蚓,飲黃泉,謀衣食,也需錢,取有道,不傷廉;有執業,得自全,勤和儉,抵萬千;非我有,勿垂涎,義與利,須衡權。

七、落落三百餘文,千古“治家之經” :武夷山朱熹

沿福建的母親河閩江溯源而上,進入連綿起伏的武夷山脈,在這片青山綠水間,保存著一座獨具特色的千年古村——五夫。紫陽樓、朱子巷、興賢書院、朱子社倉……走進五夫,就走近了理學宗師的傳奇人生,誦讀《朱子家訓》,品味一代大儒的家國情懷。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紫陽樓,又名紫陽書堂,朱熹從15歲起在此定居,直到晚年遷居建陽,在此樓堂住了近50年。

朱熹集北宋以來理學思想之大成,奠定了閩學在中國思想文化長河中耀眼的歷史地位,福建從而贏得了“海濱鄒魯”的盛譽。因為有了朱熹在碧水丹山之間“琴書五十載”,武夷山由此閃耀著“道南理窟”的榮光。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武夷精舍又稱武夷書院,位於福建省武夷山九曲溪五曲溪東,隱屏峰南麓,是朱熹於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所建,為其著書立說、倡道講學之所。

一代大儒朱熹把儒學精華和自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家規家訓之中,寫就三百餘字的家訓名篇《朱子家訓》。八百多年來,朱熹後裔繁衍生息,已歷經三十多代,子孫遍佈各地,達數百萬之眾。然而不管身處何處,《朱子家訓》始終是朱子後裔共同的人生指引。

朱熹家訓摘選

【修身】

慎勿談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

【齊家】

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

【守正】

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崇文】

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尚德】

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

【擇友】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過者,益友也;其諂諛輕薄,傲慢褻狎,導人為惡者,損友也。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從善,則益者不期疏而日遠,損者不期近而日親。

八、程門立雪千古美談,廉儉耕讀砥礪後世 :三明楊時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皚皚大雪掩雙膝,默默侍立候先賢;為何相對不相見,冰心一片可問天。你的痴情你的夢,閩學輝煌三百年;昨天雖已隨風去,黃河長江天共遠。”

“程門立雪”是中國教育史上一個傳為美談的典故,這首《程門立雪》歌,唱的是楊時求知若渴、尊師重道的情景,它是楊時留給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將樂南口鄉蛟湖村楊氏宗祠

楊時回到福建後,形成了一系列的閩學成果,被後人尊稱為“閩儒鼻祖”。將樂楊氏家訓最早見於楊時親自主持編修的宋版《弘農楊氏族譜》,此後楊氏家訓內容不斷豐富擴展,日趨完善,成為楊時家風文化的一個靈魂,潛移默化地教育和薰陶著楊氏後人。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楊氏族譜

楊氏家規家訓摘選

【勤耕讀】

此日不再得,頹波注扶桑。躚躚黃小群,毛髮忽已蒼。願言媚學子,共惜此日光。術業貴及時,勉之在青陽。行已慎所之,戒哉畏迷方。

【務勤儉】

富貴如浮雲,苟得非所臧。貧賤豈吾羞,逐物乃自戕。胼胝奏艱食,一瓢甘糟糠。所逢義適然,未殊行與藏。

【禁非為】

守法奉公,全軀保身之要道。滅理犯義,虧體辱親之汙行。工、農、商、學、兵,各有本業,為官為民,社會之分工。偷搶嫖娼,為非作歹,法律之不容。

九、家傳一首冰壺賦,庭茁千尋玉樹枝:安溪李光地

鼓聲朗朗,響聲陣陣。每年農曆五月廿八及九月初六,福建泉州安溪湖頭鎮李光地故居——新衙裡都會呈現出一派熱鬧景象。前一個日子是李光地的忌日,後一個日子是他的誕辰。每到這兩天,來自各地的李光地後裔齊聚一堂,緬懷先人。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李光地故居——新衙大厝

李光地(1642—1718),字晉卿,號厚庵,清朝理學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歷任翰林編修、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一生清正有為,康熙評價他“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李光地故居內“夙志澄清”匾額

李光地以身作則,憑藉家訓族規、村規民約,不僅約束了族人,還改善了鄉里的社會習氣。據記載,明清時期,湖頭古鎮曾出現“四世十進士七翰林”的科舉盛況,先後出現了1位宰相、4位總兵、99位舉人,入仕100多人。李光地後人繁衍至今已有15代左右,大部分集中在湖頭鎮,他們秉承家訓族規,努力在各行各業取得新的成就。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李光地《家訓·諭兒》

李光地家訓族規摘選

【勤讀多記】

凡書,目過口過,總不如手過。蓋手動則心必隨之。雖覽誦二十遍,不如鈔撮一次之功多也。

【感念祖德】

昔吾祖念次府君,起家艱難。遂輟學營生以養親,溪谷林麓之間,顛沛萬狀。至狀歲漸贏。然自五十以前,率百里徒步不肩輿。嘗曰:非力不能乘,念親苦也。

【謙恭守業】

譬諸花木,不衝寒犯,則其根可護;譬諸爐炎,不當風揚之,則火可縮。收斂約束,和順謙卑,此所以護其根而縮其焰。況乎唯桑與梓,古人必恭,巷路鄉鄰,孰非親串?

【警誡妄為】

吾等老成尚在,決不爾容,況乎不類子弟,每借吾形似以犯法理,爾不為吾顧名節,吾豈為爾愛性命?國憲有嚴,亦必不爾寬也。

【淳化鄉風】

賭博廢業啟爭,乃盜賊之源,鄉里此風尤盛。以後須嚴察嚴拿,送官按律究治。

十、叔侄名臣,謙謹為官:漳浦蔡世遠 蔡新

美麗漳浦,一座千年古縣,“一村兩帝師、叔侄皆名臣”的故事在這裡廣為傳頌。故事中的蔡世遠和蔡新叔侄二人,分別是乾隆和嘉慶的老師,身後均被冊封為太傅並賜諡號,詔令入祀賢良祠。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俯瞰漳浦縣下布村

回望這“一門兩帝師”的成長成才,蔡氏一族的家規家訓發揮著重要作用。蔡世遠著有多篇關於家規家訓的論述,具有代表性的有《庚子秋帖示族中子弟》《寄示長兒》《跋祖祠規條》等。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蔡新故居內景

蔡新繼承蔡世遠家訓,在“守志節”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要修身養性。他信守“篤操持,不矜張”,其日常教育族人的“有萬世溪南,無百年宰相”“身居宰相,家屬縣令”等點滴教誨,被後人整理彙編成《蔡新家訓》。

蔡氏家訓由此漸成體系,滋養著一代代蔡氏後人賢聲大顯,人傑輩出。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福建10大名門望族家訓


蔡氏故居

蔡氏家訓摘選

【嚴辨義利】

願諸子弟篤倫理之際,嚴義利之辨。現在居家處世何若,將來居官理民何若,醇此孝恭之念,守其廉潔之操。

【父慈子孝】

願諸為父兄者,各宏裕其量、洗濯其心,去其斤斤沾沾卑卑之念,常存此藹然惻然惇然之心。

【勤儉持家】

人有常業,必興其家。忠厚居心,天必福之。勿以氣凌人,勿貪其非有;勿為賭蕩不法之事,勿為遊手無常之人。

【謙謹為官】

“有萬世溪南,無百年宰相。”“身居宰相,家屬縣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