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辭職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有房貸和家庭,你會辭職嗎?為什麼?

三十三說


曾經有過一段時間,我的狀況和你這種情況比較相似,而且我當時還在一座二線城市,幸好工資收入屬於中等偏上,但是有房貸車貸,每個月工資三分之二的都用來還貸款了,而且快三十歲的時候,也正好有了孩子,但是工作感覺到了瓶頸,有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綜合各方面的因素,我當時還是選擇了堅守。

現在回過頭來看,其實我想選擇沒有辭職是對的,因為至少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還可以照顧好家庭。但是如果當時下定決心選擇了辭職,我相信可能現在會過的更好,但是也可能過的更壞,要知道人生在世,一切皆有可能。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我認識的一位朋友,他當時也差不多三十歲的時候,放棄了在國企裡面穩定的工資,在孩子還不到一歲的時候,選擇了去市場上打拼,當時他去了一家上市房企去做了銷售,由於他溝通能力比較強,很快工作就上手了,而且一年以後同學聚會的時候,他的收入基本上屬於全班最高了。但是在他的人生看似已經很成功的時候,由於經常加班應酬,他的家庭也亮起了紅燈,經常矛盾不斷,最後三十歲剛過就離婚了,讓人唏噓不已。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謝謝。


九品職麻官


我對這個問題有疑問,想做自己感興趣就做,為什麼一定要辭職呢?

我以前在雜誌做股票研究員的時候,一直想做書評人,我沒辭職,我就直接寫了樣稿,投了簡歷。就過了,當時我也是沒錢,經濟壓力大,得到書評人專欄,我都沒辭職,一直用下班時間看書寫稿。

我個人覺得做自己想做的事,關鍵問題在你,你可以看點規劃、行動力的書,提高一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糾結辭職不辭職。

《規劃力:如何清晰預見成功軌跡》

規劃不是得過且過,規劃的本質是未雨綢繆、及時應變、把控全局。

日本備受歡迎的教育大師齋藤孝在《規劃力:如何清晰預見成功軌跡》中拋開了泛泛而談的大規劃,以規劃力為視角,教我們如何從成功事物中汲取能量,學會規劃,有技巧地鍛鍊規劃力,讓你有步驟的實現自我目標。



《做事的常識:事情一來,馬上知道怎麼做》



小倉廣是日本人力資源和領導力方面的專家,他用自己親身實踐所得,用具體案例講解讀者如何管理時間,如何自控,如何順利地把事情做完。把做事的常識的重點步驟列出來:

★ 把大目標,拆解成容易執行的小計劃

★ 動手前,先畫出工作概念圖

★ 學會甘特圖,進度不糊塗

★ 養成好習慣,勝過只想試試看

★ 難度越高的工作,越要超 前進度

★ 失敗幾次無所謂,珍惜每一次重來的機會

★ 不因相同的理由失敗第二次,就算進步

★ 只要跑到最後,再狼狽都很帥

時間管理能力和自控力是許多人面臨的問題之一。由於無法管理時間或沒有自控力,導致一事無成、碌碌無為,每天都很忙,卻沒有任何成果。《做事的常識》一書就是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切實可行的小技巧,你可以立即運用於工作學習和任何需要作出成果的場合。 掌握做事的常識,就能擺脫三分鐘熱度的壞習慣,創造不一樣的人生。



我們總是得過且過,然後找很多借口證明當前的困窘,不是自己的本願。做想做的事,看看自己要學什麼,開始努力就行了,不用糾結辭職不辭職,不辭職也能幹。


鼴鼠的土豆


本人也有一個朋友叫黃述,他是一家民企的計劃員,一干就是十多年,月工資4000元左右。有一次黃先生問我,現在單位效益不好,我在這個崗位上又幹了多年,沒有其他技能,想創業又擔心失敗,現在我真的很擔心企業倒閉,那我的貸款和孩子該怎麼辦?事實上這是當今很多年輕人面對的共同問題。

這個問題要看個人的實際情況了,你現在是有房貸、有娃,如果創業萬一失敗,可能滿盤皆輸,所以在創業之前要想想,你這個創業的勝算究竟有多大,如果大家都拿不準的創業項目,我勸你還是別冒險,起碼創業的項目成功率要達到80%以上,那賭一把還是值得的。

事實上,樓主還是個九線小城市的私人企業員工,既然是私企,那也不可能照顧你一輩子,也不可能管你一輩子的生老病死,所以如果樓市呆在大型國企,我肯定勸你別創業,混一輩子吧,但是私人企業,即使你想混一生也不一定有可能混到底的。與其最終還是走人,還不如現在博上一把。

針對這個大家關心的問題,我的建議是,創業之前要慎重,選對好的創業項目很重要的。創業之後要拼盡全力一定要成功,開弓沒有回頭箭,一定要拼盡全力,置之於死地而後生,陷之於亡地而後存。如果不敢面對風雨,承受不起失敗,就別創業,一直在企業裡混,哪天企業關門,樓主再找一份其他工作,勉強度日還是可以的,把孩子養大,把月供還上。


不執著財經


建議你不要辭職,先利用工作之餘做一些創業的東西,從小到大,等你有了經驗和一定的積累,再辭職創業也不遲。

以前,我在一線工作,每天都真的很累,那種累是從心底到體膚,很多次,我都想辭職後去創業,但想到自己沒有特長,也沒有資金,創業做什麼呢?想到這些,我又放棄了辭職的念頭,咬住牙根堅持了過來,現在工作輕鬆一些了,我就利用工作之餘做自己喜歡的一些事。

現在,我依然是打工一族,沒有創業和當上老闆,但是我卻利用業餘玩新媒體,越玩越喜歡,不但每個月都有幾千元的收入,還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我現在最喜歡別人的建議,也喜歡聽別人說他們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和經驗,他們的那些建議和看法,或許以後就是我的創業“導師”。


話說大海南


和你一樣處境,多個孩子2歲,已提交離職手續,下不了決心時讓手腳決定吧,5000不算啥好收入,在菜市場賣菜都不止這個數還自由,
我也是腦子決定不了,猶豫不決,最後提交離職手續時還是猶豫不決,但是我還是提交了,放棄,有時候是另外一個新的開始!

成功的秘訣首先是膽子大!王健林說的。
只要心中有夢想!路會走出來的!兄弟,!加油!相信自己!


有夢想要追求


  閣下已經很有本事了,月薪五千敢買房,敢娶老婆,還敢生娃。像筆者人長得又帥,每個月光交個人所得稅就兩千多,也快30的人了,連女朋友都沒有,更別說買房買車娶妻生娃了。人比人,真是氣死人啊!

  不過話又扯回來了,如果家庭和睦,妻子對你的工薪要求不高,如今的生活也過得去,那麼是不建議辭職創業的。

  首先要明白你辭職創業能做什麼?做老本行,那問題是你還有多少存款?如果向親戚朋友或網貸等借款的話,那風險是很大的,一旦不成功可能一輩子都起不來了。

  還有能力怎麼樣?老闆和員工的性質完全不一樣,有些人他只適合做員工,並不是工作得好就一定能做老闆。老闆和員工的性質就好如你本來坐辦公室,突然一天讓你去搬磚一樣。

  如果開個小店之類的,那可能辛辛苦苦收入不足五千,因為閣下說自己生活在九線城市(其實我也不知道九線城市是什麼城市,還有劃分到九線的嗎?),小城市的消費水平並不高。

  而如果要到大城市去創業,那就有離別之苦了,賺再多的錢真的不如一家人在一起啊。更何況大城市創業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啊!如果目標變小一點,開個小店之類,一個人既是老闆又是工人,一個月賺2萬塊錢就相當難了。

  而你到一個大城市要有個適應過程,且風險也很大,轉個店裝修一下少則十多萬,多則幾十萬。當然,可以選擇不用門面的,比如送快遞送水送煤氣等。

  如果非要創業,可以先讓妻子或家人先去幹著,然後自己下完班去幫幫忙。直到可以連續三個月實現盈利,且盈利接近自己的工薪的話,在辭去工作吧!畢竟有一份工作,相應的支出就有保障,特別是房貸。

  假如自己去創業,半年未實現盈利,或低於自己的工薪五千塊錢,那你怎麼還房貸和供生活支出呢?很容易導致信心不足,重操舊業。

  如重操舊業,那創業就很沒有必要,可能欠外債,也可能導致家庭不和睦。

  這不是要打擊你,而是創業的人千千萬,成功的沒有幾個,企業上班工廠打工還是絕大多數。人有夢想並沒有錯,但本人覺得有家庭有房貸,就應該做穩妥的事了,因為有對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如果閣下像筆者一樣,什麼都沒有,你去創業絕對會為你鼓掌。


三人聚眾


聽聽哥的一番話,也許對你有用。

並不是想打消你的積極性,創業和管理是兩個臺階,也就是說你做管理行,但你做老闆不一定行。

我們單位以前的經理,做事雷厲風行,能力不用說,然後辭職創業,他做的是自己做了七八年的熟悉行業,並且帶走公司不少業務,據說到後來欠了幾十萬的賬,因為借貸被起訴詐騙,不知道有沒有被關起來。反正機器都被人拉走了,廠房被封了。

成功的人並不是不會失敗,而是失敗後能快速捲土重來。我認識的一個老總身價上億,在商場摸打滾打多年,但這幾年投資都失敗了好幾個項目。可見創業是多麼的難。好多創業者的生活並不如打工的強。何況你現在輸不起。所以提醒你,“慎入”。

創業不易,守業也難,好自為之吧!


幸福需要經營


創業其實並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簡單。曾經我看過很多營銷的書,也看過不少的案例。覺得掙錢無非就是兩種形式。

一是自己可以創造或者生產產品,或者是有形的比如食品加工廠,生產面膜等化妝品,或者重工業中的零件;另外是無形的比如知識,現在的樊登讀書會,羅輯思維,書評拆書稿講書稿,還有設計,文案,用知識賺錢。

二是如果自己不能生產產品,還可以賣產品,成為經銷商。

創業,也就是從一個行業的中間找到市場,然後盈利。

但其實,並非說著這樣簡單。前兩天我看了一本《金牌投資人》的書,裡面講的社會經驗、行業中的規則是現在的我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的水平。

現在的我還遠遠達不到去創業的水平,一沒有核心技術,二沒有人脈資源。所以現在的能做的就是苦練技術。

那麼你呢?對自己一定是很瞭解的。創業有時候可以孤注一擲,比如曾經的任正非,華為現任總裁,那是在特別大的壓力之下去創業的。

沒有人是不怕輸、有退路才去創業,因為沒有人一開始就抱著輸得起輸了也沒關係的心態去創業。

創業之前,先問問自己,對這個行業特別瞭解嗎?做過市場調查嗎?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盈利模式是什麼?

只有把每一個細節都想好了,才有資格去問要不要辭職創業。不要說我做著做著盈利模式就自然而然出現了。沒有這回事兒。

創業都是九死一生的事兒。再厲害的人,在公司上市之前也不敢拍板說自己的公司一定能上市。

如果一個人能把自己創業要做的的事情摸清楚,他就會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把握,這個概率下自己能不能輸得起。根據這個結果就知道自己要不要去創業,也不會問這樣的問題。


未來已來wl



由於現在就業的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年輕人迫於壓力選擇了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工作一段時間以後想離開,但是外界壓力更大,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有放貸有車貸月供太多,如果是我的話,如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如果有合適自己的工作待遇又不錯的話,可以辭職去選擇自己的事業,這樣也可以賺錢還月供還可以很舒心,但是有的年輕人想辭職去旅遊去環遊世界,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但是有家庭有放貸壓力,這類人就不要任性了,如果真的不喜歡現在的事業,可以利用工作之餘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可以發展自己的第二副業,長久呆在一家公司對自己的事業也很有幫助,慢慢的升職位加薪也很不錯,如果自己經驗十足了夠自信了 也可以跳槽選擇一個自己的喜歡的環境去工作,但是賺錢養家這件事不能丟。


農醫生


筆者個人沒有遇到這種情況,所以不能給你什麼好的建議。但筆者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最應該問的人應該是你的老婆,看她對你辭職創業的態度是怎麼樣的,畢竟你已經成家了你所做的每一個決定不單單是關係到你一個人更關係到她以後的生活。所以如果她支持你創業的話那麼就去吧,如果她不支持的話,你也可以跳槽去更好的公司尋找發展空間。

不過就筆者個人而言,筆者並不太看好創業的成功率,因為創業不僅僅要看自身的本身更要看時代的機遇,而這個時代是創業最好的時代也是創業最壞的時代,好是因為互聯網給出了無限可能,壞是因為全民創業競爭大,如果沒有關係沒有人脈成功的可能比買彩票中獎低的多。

不過如果你下定決心創業的話,那麼你一定要先做好創業失敗的準備,建立好預防方案,不能因為創業的失敗而一敗塗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