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對自己很摳門,為什麼見到兒孫就變成土豪了?

確實色盲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小時候家裡窮,家裡每次做好吃的,娘總是說大人吃了不長個了,小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你們多吃點吧!

後來長大一點,孩子們都說爹孃不吃俺也不吃,後來娘喊我們回來吃飯的時候,總是每個人端著一個空碗,說你們怎麼那麼貪玩呀,我們都吃過了你們才回來。



見爹孃都吃過了,我們這才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後來,還是妹妹發現了這個秘密,可爹孃每次都能找到“忽悠”我們的辦法。

再後來,兄弟們都成家了,各自有了自己的孩子,大家都在城裡不是忙生意就是忙工作,回家的次數也少了,娘總是經常來城裡,每次都帶些土雞蛋和地裡自家種植的土特產之類的。

鄰居們都說,你娘對你們是真好,雞下的蛋從來都不捨得吃一個,全給你們拿去了。

娘還是那句話,小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土雞蛋在城裡買多貴呀,俺們都年紀大了,吃這些東西就是浪費。



如今的農村老人們,已經過了缺吃少穿的年代,可他們依然省吃儉用,把省下來的錢都給孩子們買好吃的了。

老人疼孩子是全心全意的,可孩子們呢,我們是不是做得遠遠不夠?

這樣看來,農村老人對自己很摳門,對孩子就很土豪,這事看起來就不難理解了。

今天是大年三十,在這裡祝所有的老年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佰秀農業


我奶奶就是這樣,當時我在城裡上學的時候,一個星期回去一次,有的時候兩個星期回去一次。

每次回去,奶奶都會買點肉,或者把家裡的養的雞生下的蛋,拿出來炒著給我吃,總之,每次回家,都能吃上肉,或者雞蛋。

平時呢,奶奶是不吃肉和雞蛋的,都是把雞蛋攢著,留著拿到集上賣,或者留幾個給我吃,我真的很感激,我覺得這就是長輩對小輩的愛,她們一輩子都對自己很節儉,很剋扣,可是對自己的孫子,孫女,卻是很無私的奉獻。

我覺得我們那裡的老人,都是這樣的,平時對自己很是節儉,家裡來了個人,才捨得買些好的,但買的這些是給小輩吃的啊,要說他們沒錢吧,也有,每個月也有兒女給個幾百塊,可他們就是不捨得花,我奶奶每個月都攢錢,不捨得吃,不捨得穿,說是給我攢錢娶媳婦。怎麼講呢,這就是老人對兒孫的愛吧,很偉大,很無私。



小幸福的萌萌雷


農村老人對自已很摳門,為啥見到兒孫就變成土豪了?

首先要了解農村老人的願望是什麼?農村老人辛辛苦苦的一輩子有為了什麼?為什麼對自已會這麼摳,而對兒孫就變成土豪了?我就用事實來說吧。



我就是農村老人,孫子孫女都有了,既不愁吃也不愁穿,愁的就是兒子們能孝順,能平平安安健康的成長。我有車有房有保險,當過兵還有社保,雖說我不是很富裕,可也還存了三四十萬,家人都勸我不要太累找點輕鬆的活幹幹。可我思想還行還能幹上幾年,雖說很累很苦但我卻一直堅持,說實話農村老人靠力氣一個月掙5千也不算少,看在錢的份上我一直在做。



按理說,農村人有這個家庭條件,有這樣的收入不應該摳門。可我習慣了,我兒子跟媳婦他倆每個自已開支都要四千,而我個人開支才500塊一月就夠了,我不抽菸不賭博,一天三塊錢的黃酒都還捨不得吃,平常不買衣服都穿廠服,過年買一身也不會超出600元。不要說人家講我摳,其實我也知道自已摳。可是我對兒孫的真的很土豪,只要他們開口,正當的我都會給,除了賭博再問要我都不給。對於孫子孫女我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嘴裡怕化了,十分的痛愛。



我認為: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不能帶著遺憾而去。人活著就是為了兒孫的幸福,只要他們好再苦再累也值。現在農村不比過去說沒吃沒穿,大家有的吃還嫌菜差,再摳門也是比過去缺吃少穿強百倍了。老人對自已摳不單單是我這樣,農村大多數老人都這樣,寧願自己苦點也要把錢摳出來給兒孫們花,即使兒女有錢給老人花,老人都捨不得花,等到人死的時候,兒女們都能在老人的抌頭裡找到那個包著錢的包包,當兒女們打開時才會流淚,原來老人一點也沒有捨得吃捨得花。這就是千千萬萬的農村老人,在他們的心裡裝著的只有“兒孫″還是“兒孫”。



你認為農村老人為什麼對自已摳門,而對兒孫卻很土豪?歡迎大家一起來說一說,談一談。

[更多三農問答,敬請關注:老孃舅說事]


月季正紅


農村老人對自己很摳門,為啥見到兒孫就變成土豪了?

只想用一句話來說農村老人的這種做法,“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最適合表達農村的父母對兒孫的疼愛。農村老人並沒有因為見到兒孫就一夜暴富,而是父母平時省吃儉用,把最好的,平時積攢的錢財和物質,在兒孫在身邊的時候全部無私地奉獻給兒孫。農村老人最大的心願是子孫滿堂,子孫和睦,生活越來越好,更期盼子孫常陪伴在身邊。


1、未結婚成家時對父母的慷慨父母的愛感受不深

小時候比較窮,但每年過年必有一套新衣服新鞋新襪子,從頭到腳衣褲鞋襪都是新的。那時候在農村,小孩特別期盼過年,因為有新衣服穿,有很多零食吃,久而久之就認為過年穿新衣和吃好吃的零食是父母必備的是理所當然給小孩準備的。而農村的父母卻一件衣服穿幾年才捨得換,衣服穿破打上補丁在幹農活的時候穿。看著父母穿打補丁的衣服幹農活有時會問父母為什麼不買件新衣服?他們說幹農活比較髒比較累,新衣服容易弄壞,那時小不懂這麼多,認為幹農活就得穿舊衣服打補丁的衣服。而當我們的衣服破了,他們都會買件新衣服給我們。

後來在外地上學很少回家,每次回家父母笑開了花,每天大魚大肉,做我最喜歡吃的,回到自己家卻感覺自己像是家裡來的稀客一樣的待遇。有次和村裡的鄰居閒聊,鄰居說你爸媽不容易啊,平時就一兩個菜吃一天,有時一塊黴豆腐將就吃一頓飯或者茶水泡飯吃。當時聽得我眼眶溼潤,在以前農村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種地,讀大學的錢很多都是借親友的,平時非常節省,只是孩子回家才會經常大魚大肉。

2、結婚生子,為人父母,非常能理解和感受父母的愛

如今我也已結婚生子,為人父母了,能很好的感受父母平時對自己摳門,卻對子孫像土豪式的物質的給予和無私的愛。現在自己的孩子的吃穿住行,只要條件允許,首先滿足他們的要求,不想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很多,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大眾的物質條件和孩子的需求還是要給孩子配備。現在我的父母對自己還是一如既往的好,他們也更寵愛自己的孫子,還是平時省吃儉用,省錢給孫子買各種零食吃。在農村有句俗語“農村的父母操心一輩子”,農村的父母年輕時操心自己的孩子,年紀大還為自己的孩子和孫子操心,總把最好的留給自己最親的子孫。

結語:人總要自己經歷了自己才能體會“農村老人平時對自己摳門,見到子孫卻像土豪”。世上最無私的愛是父母的愛。特別是農村的父母,養老主要靠自己,平時摳門也是為了能多積攢點錢養老,不給子女增加養老負擔。我們應當多陪陪他們,緊緊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的變老。多回家看看吧!


昕瑞生態


說的太對了因為父母永遠都是最疼自己的孩子的,每天早上煮麵條時媽媽都放兩個雞蛋,每次都讓我把兩個雞蛋吃了,我說你吃一個我吃—個,她總是說你上班累多補點營養我在家吃點麵條就行,每次小孩們放假她都把我們給他的錢給他孫子買好吃,並說孩子在學校吃不著好的回來可得好好補補,每當這時我總是說他你孫子在學校吃得挺好的你看他胖的,給你留錢是讓你自己用來買自己想吃的東西,你看你自己一點東西也捨不得買,都給你孫子買吃的了,在這樣下回不給你錢了每當這時他就說我就一個孫子我不給他給誰,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做父母的不管到什麼時候想的都是自己的子女後代,我在這裡對所有的老鐵們說—句:我們欠父母的太多了,所以無論多忙都抽出一些時間回家陪陪他們,無論混得好壞都回家過年吧。老相在這裡忠心的祝所有人,春節快樂,萬事如意,身心健康,閤家歡樂。


禹哥說事


他們對我的恩情,我不曾報答,他們就離我而去。心裡難受,很愧疚。等到孫子有錢的時候,卻不能在你們膝前盡孝。

他們偉大的母愛光輝,在我內心久久不能忘懷。他們平時捨不得自己花一分錢,但在我身上花錢,從不吝嗇。很大方,他們對子孫的愛比天大,比海深。讓我無法報答於萬一!

他們在受苦年代吃過苦,受過罪,所以,他們不捨的自己的孩子,在受苦,在受罪。有什麼好的都留給我。有多少錢都花在兒孫身上。他們的幸福快樂,取決於我們是否過得開心快樂!這麼偉大的恩情,只有他們。別無他人,願他們在天堂,一切安好,享受西方極樂世界的美好!


用戶95125105786


看到這個題目,眼睛被淚水打溼了……

歲月如燭,滴落成傷!

一段揮之不去刻骨銘心的記憶……


時光迴流到1989年10月某天的傍晚。那是一個殘陽如血的黃昏。

“嗚嗚……嗚嗚……嗚嗚”,沙啞的聲渦旋起尖利的啜泣,象一根根鋥亮的針頭斷斷續續刺入耳膜。哭聲刓人,心猛地沉下去,收緊了。四周悄然,剛從山壟田割完稻子疲乏無力的我 無心往前走了。為了給我籌集學費,全家都外出了。會是誰呢?折回身,惴惴不安地在昏暗的大廳裡左顧右盼。隱約聲音從東廂房飄出。於是躡手躡腳地走過去,屏聲靜氣地側立在門旁。


門半掩著,黑暗只是濃。循著天井投進的一縷幽光,朦朦朧朧中,一個佝僂的身影蜷縮在藤椅上,耷拉著頭向隅而泣。啊!―――爺爺!暮氣把他粗糙地揉成一團。我杵在門外,鼻子刺得一陣酸。刺耳的啜泣繼續從窗欞的蛛網汩汩滲出。尖尖冷冷的,像曠野中拉響的淒厲狼嚎;低低顫顫的,像冷雨中悽悽抖動的小草。



據父親說,自從奶奶走了後,爺爺完全變了個人,整天把自己囚禁在冷清逼仄的東廂房神神叨叨……爺爺瘋了。

如果說,落地嬰兒嘹亮的啼哭,是一首動人的詩,眼前這個耄耋老人的哭就是一把滴血的刀,刺得我無處可逃。很想走進去,握起他枯瘦的手,對他噓寒問暖;很想走進去,把他摟緊在懷,拭去他眼角渾濁的淚花;很想走進去,替他整一整褶皺的衣角;很想走進去,給他倒一杯解渴的熱茶…… 也許是常年的在外求學,聚少離多的緣故,也許是塵封已久的隔膜……躊躇一番後,我竟然默默離去……

第二天,天矇矇亮,父親送我外出求學,為了趕上鎮裡的早班車。挑著一擔行李的父親,腳板好像通了電,一番緊走慢趕,終於能和父親並駕齊驅了。見我趕上來了,一向寡言少語的父親突然開口,遞給我一個皺巴巴的紅紙包。它的殷紅,在白霧裡顯得透亮,鬆鬆垮垮的摺疊著。誰包的?大哥?不是,大嫂溫柔的目光後躲著不可捉摸的東西。二哥?更不可能,二嫂犀利的眼神早把他縮成一枚桃核。



我小心翼翼地拆封,“十元”!我失聲驚叫起來。十元,在當時可是不小的數目。叫聲引起了正埋頭趕路父親的注意。他放慢了流星的步子,一字一句地告訴了我事情的全部。父親的話語令我猝不及防,瞬間掏空了我。原來這皺巴巴的十元錢是爺爺給的,原來這破損的十元錢是父親給爺爺的,原來他的哭是因為他的囊中羞澀,原來他的哭是因為沒有禮物送給我,原來他的哭是因為我而難過,原來……原來……

我不能壓抑自己,淚水奪眶而出……可是臨行前,我沒有向爺爺告別……想到那個黃昏他哀哀的哭,我的心在顫抖,抖進那摺疊的十元幣紙。它灰頭土臉地趴著,邊緣裂出幾處破損。這是一個風燭殘年、鶉衣百結的老人,對孫女的無限愛意。

一個月後,爺爺也隨奶奶走了!

山上的清明花又開了,爺爺,我在清明節等你!


農da姐


中國的老人大多數是這樣,對自己很摳門,見到兒孫買這買那,毫不猶豫,那是從心底裡喜歡自家人的表達方式。

人到老年對一切事情都看透澈,弄明白了,自己辛勞打拼得來的錢,遲早都是兒孫的,早拿晚拿都是一回事。農村老人雖說沒有穩定的收入,但也是憑著勤勞的雙手,積累自己的財富,希望減輕兒子的負擔,為孫子的未來添磚加瓦,這份愛深沉又有幾分沉重。

我感覺老人對兒孫的愛更多的是傾情付出,有些兒孫懂得感恩,老人心中一定倍感欣慰;有些就認為理所當然,這就難免讓人陷入困惑,老人對自己摳門,捨不得吃,舎不得喝,省下錢給兒孫當土豪,這種待人處事的方式值不值得,令人深思。


13576295920宇


不要說農村老人了,就像我父母生活在小縣城的有退休金的老人同樣對自己很摳門。

母親總是給我講小時候吃大鍋飯時期的故事,每次吃麵條都會說小時候喝的粥都不及現在煮麵條的湯濃稠。從小到大就是在母親憶苦思甜的故事裡生活,如今的我也謹記母親的教導,吃飯基本養成不剩飯的習慣,除非真的是很難吃,就勉強自己了。

如今我未出閣,但是母親對我也是很大方,我要買車,母親慷慨解囊,我要買房母親慷慨解囊,可是母親依然過著勤儉節約的生活。

這一輩子只有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才會無私奉獻。出門求學母親總是說窮家富路,多帶點,不亂花就行,不能需要了沒錢。

所以不是見到兒孫變成土豪。而是父母用最直觀的做法表達自己的疼愛。可憐天下父母心。善待孝順自己的父母,家中的老人。

您養我小,我養您老。您捨不得為自己買一件像樣的衣服,我來,我會抹去標籤上的兩位數,讓你舒心的穿上我想要為你買的衣服……


Ajia288


有這樣的老人,我同學他爺爺奶奶每次好東西都給他們留著,而且等再晚都要跟他回家一起吃飯。反正我是沒遇到,我爺爺有退休金,但是從小到大就給過我兩次壓歲錢,每次50元。那會兒家裡遇到點事情拉不上學費,也沒人幫忙。考大學那會兒全村人都知道他給了我5000塊,就我們家人不知道。那時我弟弟去他家,我奶奶遠遠看到回家關大門,我弟弟回家說的時候還哭了一場。他們還整天說三道四的挑撥離間,背地裡跟一個說另一個的壞話。我現在也不想去,眼不見心不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