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小孩發燒了,你會自己買藥還是去醫院找醫生?

笑看人生漢族


孩子生病發燒,是為人父母最為揪心的事情。

我家孩子第一次發燒的時候,是在他八個月大的樣子。自己一個人帶娃,當時家裡沒有退熱貼,沒有退熱藥,只有一個體溫計,而孩子燒得也不是很厲害的那種,而孩子他爹又比較忌諱醫院,所以我們就沒有將孩子送醫院。後來陸陸續續地給孩子配備了一些基本的藥品裝備,退熱貼,退熱藥,體溫計,拉肚子藥等,以備不時之需。

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得了皰疹性咽頰炎。當時也是採取常規的方式自己在家給孩子貼退熱貼,降溫,吃藥等。但眼瞅著情況不大對勁,孩子體溫一路飆升到近40度,於是當機立斷,帶孩子上醫院,並做好了留院觀察的準備。後來送去醫院,醫生檢查後告知我們孩子是得了皰疹性咽頰炎,注意給孩子繼續降溫降熱,要開藥的時候發現我們的診斷記錄裡都已經開過那些藥了,就提醒我們如何給孩子喂服藥物。並囑咐我們道:孩子發燒還不是最難受的,最難受的是在孩子退熱後他的那些皰疹沒有痊癒,他無法喝水吃東西。做父母的一定要有個心理準備。當晚我們並沒有被安排住院,醫生說醫院傳染源也較多,不利於孩子。但得到醫生的明確診斷後,心情放輕鬆了很多,因為知道了該如何應對。

後來,孩子發燒後,如果只是常規性的,就自己在家裡給孩子該退熱退熱,該吃藥吃藥。如果孩子情況不對勁,立馬送醫院。

所以,對於孩子發燒,做父母的自己要有一定的常識判斷,能自己在家裡痊癒的就不要送醫院,醫院的交叉傳染可能更不利於孩子,那些兒童用藥一般就那就幾種。情況不對了,自己拿不定主意了,這個時候就一定要送去醫院,讓醫生對孩子的情況做出明確的診斷。


八爪媽咪


孩子生病,是每個家長最擔心的問題。因為初為人母,所以遇到很多事情,總是不知所措。

我孩子很小的時候,也總是生病,記得有一次,孩子才三個月,半夜發燒,我和孩子爸爸就趕緊用上退熱貼,效果不大,連夜帶孩子去醫院,吃了藥還是不退,後來我媽給我說了一個地方,一包一包的,還特別便宜看的效果很好,藥到病除,後來幾次生病,在幾家很近的診所開藥,效果都不是很好,就在他們家開的藥吃一兩天都好了,後來有人說裡面含有激素,我真是後悔死了,再也沒有去過。



再後來,孩子發燒,我一般都會看是什麼症狀,如果是因為積食引起的發燒,我都會給孩子做推拿手法,然後配點化積口服液喝,再者就是多喝水,喝粥,不消化的食物一律不吃。


如果是生病引起的發燒,不超過38.5,我就會給孩子貼個退燒貼,然後採取物理降溫,給孩子洗個溫水澡,然後也用推拿的手法,多喝水。如果超過38.5,我一般在家給孩子準備布洛芬混懸液和乙烯氨基酚兩種退燒藥,這兩種藥交替喝。

還有一種情況,在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會出現反覆高燒,吃了之後退了,很快又燒起來了,很頻繁,但是精神頭很好,就有必要考慮幼兒急疹了,幼兒急疹是不用吃藥的,就是反覆發燒四五天,徹底退燒之後,身上,臉上會出紅色疹子,每個孩子不一樣,所以有的出的多,有的出的少,出紅疹期間,最好不洗澡。

無論孩子出現什麼樣子的發燒,孩子這幾天我覺得最好以奶,粥為主,水果,硬食可以暫時停幾天,另外就是多喝水,多排尿。

一般孩子發燒出現在半夜,所以家裡給孩子準備退燒藥非常有必要,如果吃了一點沒見好,病情加重,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碩碩媽咪每日分享


當小孩發燒了,我一般都是家裡自己備得有藥,小孩生病的初期發現了用點藥就可以了,很少去醫院找醫生。

家裡有小孩溫度計是必須有的,當發現小孩發燒了,如果沒有燒過38.5度,是不建議用退燒藥的。這個時候你就要判斷小孩是因為什麼原因發燒的,常見的就是感冒發燒和積食發燒。發燒超過兩天要及時就醫。

小孩出現發燒的症狀,要多給小孩喝水,不要進行大量的運動,以防小孩脫水。感冒發燒的話可以吃點感冒沖劑和消炎藥,積食發燒的話首先得消食,一般發燒都是有炎症,均可吃一點消炎藥。只要發燒不超過38.5度就不用吃退燒的藥,如果超過38.5度可以用布洛芬懸浮液一次,間隔4---6小時再重複一次。如果不到38.5度,可以在家物理降溫,用溫水擦拭額頭,脖子兩邊腋窩下面,腹股溝,手心和腳心。



家裡有小孩可以常備一些藥品,我家裡就常備有感冒藥,發燒的藥,拉肚子的藥,消炎藥,治咳嗽的藥。小孩生病初期自己用點藥就好了,不過我不推崇自己在家用藥,如果不能分辨孩子的病因還是及時就醫比較好,不要耽誤了治療。


猴子窩窩


孩子發燒 孩子發燒,做媽媽的一定都非常著急,首先家裡一定要備體溫計,隨時測量體溫變化,如果在38度以內,物理降溫,一是通過洗澡降溫,二是用退燒貼(日本的那個好用)三是通過按摩穴位降溫(按摩清天河水);如果溫度超過38.5度,建議用退燒藥,一般美林滴濟用的多。

物理降溫超過一天了,如果還是沒有退燒就要分析孩子可能退燒的原因:


如因咳嗽了很久,然後引起的發燒,這個要注意,害怕是肺炎,這個就要去醫院了,拖的時間長了,會對影響孩子健康的,我家兒子在2歲半的時候患過一次,就是因為咳嗽,但是咳嗽也不嚴重,一直低燒不退,兩天後,我們去醫院看就肺炎了,問醫生:我家咳嗽也不多,還肺炎?醫生:咳嗽的少,引起的發燒,更要注意,痰多,都堵住氣管了,還怎麼咳嗽出來呢?

如果孩子感冒,病毒性感冒,扁桃體發炎引起的發燒比較多,這些就要吃消炎藥了,不管吃什麼藥,我建議去醫院給醫生配下藥最好了,這樣對症下藥,比較放心些。孩子小,也不能隨便斷定,分析孩子的病因,也可以更好的去預防,以下幾點是我家兒子經常實施的提高孩子免疫力的方法,一天只要花幾分鐘就好

1、經常感冒的孩子,可以經常吃點大蒜頭,排毒抗菌,我家經常吃

2、按摩手指和腳底:經常給孩子的手指按摩,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我家兒子我從2歲到5歲每天在孩子睡前,給孩子按摩手指和腳底,每個手指都摸摸按按,順時針,逆時間的循環,每天5分鐘;真的很有效哦,自從這麼做後孩子真的很少生病了




3、睡前洗澡,我家只要不是零下7,8度,都是每天洗澡,因為孩子經常玩的有汗,所以經常給孩子洗澡,也能夠緩解孩子不舒服,晚上睡眠會很好


家有小學娃


首先說明我有個兒子,而我是個藥劑師。在我兒子生病的時候,隨著年齡增長,我處理的方式不同。

在兒子很小的時候,他第一次生病發燒大概在5個半月大。一般新出生的孩子差不多都在這個時候生病,因為從母體裡帶來的抗體大約只會支撐4~6個月。這是孩子第一次接觸病毒,刺激自己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雖然我明白這是每一個孩子成長都要必經的過程,我自己還是藥劑師。但是我初當寶爸的心理,還是讓我緊張的不得了,趕緊抱著他到醫院找專業的兒科醫生做檢查。然後打針吃藥。

之後陪著他慢慢長大的歲月裡,又經歷過兒子多次生病發燒。其實好多人都有一個“體弱多病”的童年。這是很正常的,這是孩子在自然界的病菌刺激下,逐漸的完善自己的免疫系統。雖然我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兒子5歲之前,他每一次生病我仍然會緊張的帶著他到醫院來檢查、化驗,然後打針、吃藥。



真的可能是醫者難自醫吧,在兒子很小的時候生病。作為父親,就算自己懂得醫術也同樣會慌亂。當兒子逐漸的長大,免疫系統也越來越健全,生病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我也更能冷靜的處理了。當兒子5歲之後再生病時,我就根據他生病時的症狀自行選擇適合的藥物自己治療,基本告別了醫院。


我在這裡告訴家長朋友,當孩子生病時,如果有條件,還是去醫院經過專業的兒科醫生檢查更放心。藥師華子希望每個寶寶都可以健康成長。


藥師華子


當孩子發燒了,會自己買藥還是去醫院找醫生。這個在以前我沒學習中醫育兒前,還是遵循老一輩的傳統,有病吃藥打針。家裡會準備一些感冒退燒消炎之類的藥物,比如瑞芝清,頭孢,感冒沖劑等,以備急用。如果用藥幾天效果不好,會去醫院找醫生。



後來學習了中醫育兒,才知道藥物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傷害,特別是瑞芝清,上市幾年後才說12歲以下不要服用。以前的無知已經對孩子造成了傷害,學習後肯定不會再使用錯誤的方法傷害孩子。

後來,孩子感冒發燒由自己來處理,不吃藥不打針,用綠色療法一樣可以好。首先孩子有感冒症狀就給他注意飲食清淡,發燒就給熱敷大椎和肚子;腹脹就按摩肚子,再熱敷;如果嗓子疼,就揉腳趾噗和腳趾頭,用這樣的方法處理多次,效果都相當不錯,自己很高興,終於選對正確的方法愛孩子了。

我是鄭姐育兒經:兩孩之媽,喜歡分享中醫育兒。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歡迎轉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謝謝大家!


鄭姐育兒經


這種情況也不能一概而論吧。作為一名藥師,對於用藥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

看發燒的原因。

第一,如果是出牙的情況,一般都會伴隨低燒,如果是這種情況下,看看是否有炎症併發,如無,則採取一些冰敷之類的鎮痛措施,如有,嚴重的話加服抗生素。

第二,感冒伴隨的發燒

看看發燒溫度,一般不超過38.5℃,同時觀察孩子沒有特別難受的情況的話,現在一般主張通過物理降溫,比如說冷敷毛巾,買退熱貼等等。但一般情況不提倡酒精搽,因為小孩皮膚嫩,往往降溫效果差而不良反應多


對於超過38.5℃的情況,則要按照病情,如無其他症狀,一般都是口服一些退燒藥,比如複方鋅布顆粒,美林,中成藥的小兒豉翹顆粒等等,如果還有其他一些對症的抗感冒藥或者抗病毒,止咳化痰等等藥物。

對於病因不明的發燒,或者高熱,則不建議自行用藥,還是要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

同時,因為小孩的特殊性,一般情況下都要遵循第一先考慮非藥物治療,第二,藥物治療時,能外用就不內服,能內服就不輸液的原則。由輕到重進行治療。

當然,如果一點醫藥知識也沒有的,對病情無一點把握的,最好還是直接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零星vs大神


俗話說久病成醫!如果孩子發燒,我會根據症狀先服藥,然後觀察,視情況而定是否就醫。

孩子小,抵抗力差,感冒發燒咳嗽是常有的事,總不能次次都往醫院跑,所以家庭常備藥必不可少,我們做父母的也要懂一些基本的應急措施。

首先要學會判斷。根據孩子表現出來的症狀,判斷孩子是否生病,是否需要馬上就醫。

發燒了,是不是感冒了?如果有很明顯的感冒症狀,比如打噴嚏,流鼻涕,咳嗽,這種情況我一般不會立馬就醫,而是感冒藥配合藍芩口服液這種消炎藥一起給孩子服用。

發燒超過38.5度肯定要吃退燒藥的,布洛芬混懸液或者泰諾林,按說明服用即可。

我之前見過孩子發燒立馬抱著孩子往醫院跑的媽媽,她太驚慌了,但我們是媽媽了,要學會冷靜,就算孩子燒的特別高,你很害怕,也必須要先給孩子服用退燒藥再往醫院跑,以免孩子高熱驚厥,引發不良後果。


下面這些情況我覺得是應該馬上就醫的。

  1. 如果孩子反覆高燒,還咳嗽的很厲害,呼吸不暢的那種,我覺得應該馬上去醫院,以免拖成肺炎。
  2. 高燒的同時,如果能看到孩子嗓子裡有很明顯的白皰兒,立馬就醫,不要猶豫,可能是咽峽炎。

這種一般是炎症比較大,吃藥也抗不過去,需要去醫院掛水的。

另外頭孢類的消炎藥,一般醫生會說需要去醫院驗血常規確認是細菌性的才讓服用,但我也會在家備著,如果孩子反覆高燒兩天多還不退,我會加頭孢服用。

另外,就算是你有經驗,如果孩子反覆高燒3天了,立馬去醫院,不要耽擱。


寶兒說說


作為一名醫生,但也是小孩家長,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我們家女兒小點時候身體很好,她媽媽那時年青不怕冷,所以帶小孩帶的涼,天氣變化適應能力強,一般小孩發熱主要是受寒引起。我們小孩學齡前出現幾次高熱,體溫39度以上,那時一片感冒通口服,身上汗水一出就好了,所以沒操什麼心。

現在帶外孫,他外婆現在上了年紀自己怕冷,故將外孫帶得也一樣怕冷,在幼兒園不注意受寒後,回到家測體溫39度以上給布洛芬混懸液發汗,降至39度以下停藥,如有咳嗽,口服小兒宣肺顆粒,如偏桃體發炎,口服頭孢類抗生素三天停藥,多喝水,食易消化食物。基本一週痊癒。

小兒發熱一般主要是受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其次為消化道感染。

作為非學醫的家長,當孩子發燒最好看醫生,明確診斷,才能對因治療。疾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最快癒合。


吳興平21


當小孩發燒了,自己買藥還是去醫院看醫生,這是個好問題。雖然沒有絕對,但可以從以下情況來參考:

1、孩子小於3個月,有發燒不管體溫多少度,需要去醫院就診,因為可能隱藏嚴重感染,臨床症狀不典型,容易突然病情加重。

2、精神狀態不好即使孩子發燒的體溫不是特別高,需要到醫院及時就診。

3、發熱伴有皮疹,儘量去醫院就診,因為病因可能有些複雜。

4、發熱伴有頻繁嘔吐的。可能需要查病因或者無法進食需要補液。

5、發熱伴有腹瀉,容易脫水的小兒,儘量醫院就診,同時化驗大便明確病因。

6、發熱超過三天以上建議去醫院檢查一下。

7、持續高燒不退正常有反覆上升。

8、其他情況很多等等

以下情況可以暫緩居家觀察

1、精神狀態好的可以自己對症處理,不必一發燒就跑醫院。

2、孩子夜間發燒,睡覺安穩,不必催醒孩子,勞師動眾跑去看急診。最好家中備有退燒藥物。

3、發熱時間比較短,伴隨症狀不明顯,雖然發燒但孩子舒適度挺好,可以自己對症處理。

4、每天發熱次數少,低燒小兒(除外1歲以下嬰兒)可以先觀察。

總之,小兒發燒是去醫院還是自己買藥吃,很難一句話講清,以上情況供大家參考。

當然小兒發燒,如果您有一個強大的內心讓他在家治療,可能也會自己好了,但是您的孩子生病發生的風險也無形在增加。最後還是自己拿捏,畢竟孩子是您的。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