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現在拜年還給長輩磕頭嗎?

晨風728


我來說一下我小時候過年磕頭拜年的往事吧!



小的時候,都是由爸爸,大伯,叔叔等去帶著前往爺爺奶奶家一起去磕頭拜年,我爸兄弟多,我這一輩的孩子也不少,大人,小孩估計有十五六個吧,大年初一早上,一般都去大伯家集合,小孩子還給父輩的磕頭拜年,然後在一起去給爺爺奶奶輩的拜年,小時候我們這邊農村都這樣,都會大年初一去長輩家磕頭拜年,旁系的長輩我們也回去拜年!

看這張圖,我們當初就像這樣,集體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們會給我們找好吃的,糖果之類的,會給壓歲錢,那個年代最好給的好像是十塊錢,也有給五塊的!拜完年每個孩子口袋裡都會裝滿糖果回家!可以吃好久!感覺那個時候的糖真甜!

現在的年味淡了,人情也淡了,爺爺奶奶也不在世好多年了,我們這一輩的就就基本不出去磕頭拜年了,都是大年初一去長輩家裡坐坐,口頭拜年。小孩子還是會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的,這是一種習俗,我感覺也讓孩子們更多的去學會尊敬長輩!

你們覺得呢?你們哪裡還會磕頭拜年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交流!


魯南濤子


你好,我是農村人謝二先生,我可以為你提供靠譜回答。

過年給長輩磕頭是中國傳統習俗,農村和城市都有這種習俗。在我小的時候,我們那裡的農村還有向村裡長輩磕頭的風俗。那種磕頭風俗和現在不一樣,是挨家挨戶磕,只要是長輩都磕。即使那家和自己不是一個姓,不是一個大家族,也要磕。農村人情關係錯綜複雜,姓氏不同也可以分清輩分高低。據我所知,在蘇北的一些農村,還保留這個風俗。需要注意的是,不僅是孩子要給長輩磕頭,成年人,哪怕你都四十歲,也要給長輩磕頭。

我們這裡現在還流行孩子給長輩磕頭。孩子只給至親磕頭,直系長輩自不用說,旁系長輩主要是叔伯姑姨舅,再遠點的就不磕了。比如自己父親的堂兄弟,雖然關係很近,但一般不磕。

我們這裡磕頭不是在大年三十,而是在正月初二。這是因為,我們這裡正月初二是“帶閨女”日子,就是請外嫁的女兒回孃家吃飯。這一天,姑媽來了,孩子走舅家了,親戚都湊一起了。吃過中飯,擺好凳子,長輩坐好,晚輩逐一磕頭。磕了頭,長輩拿出紅包,孩子也不用推讓,高興地接過去,這就是壓歲錢。

如果孩子太小,比如還沒上小學或才上小學低年級,壓歲錢當然是父母保管了。大點的孩子也未必擁有壓歲錢的使用權,因為家長說了,壓歲錢得用來交學雜費。現在雖然說義務教育階段免學費了,但雜費著實不少呢。

過年給長輩磕頭,這個習俗應該得到傳承和發展。孝心從何而來?有些儀式,比如給長輩磕頭,能夠讓人心理觸動,把孝道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我們都應該懂得感恩。


謝二先生拉呱


現在已經很少有給長輩磕頭的了,都是說一些祝福語,身體健康,天天開心,生活快樂等等。

不說現在,就在我小時候好像都沒有過這種要給長輩磕頭的習俗。在大年初一那天,穿著新衣服,起床洗漱好後就去給長輩們恭喜新年討紅包了。

不過去到祠堂裡面拜年的話還有一部分是磕頭的,但是現在已經很少有這樣做的了。

每年在年初一我還是會參與家裡的貼春聯活動,但是放爆竹這種事已經過了十幾年了,早已沒有了那種喜氣洋洋的感覺。

年還是那個年,但年味卻變了,以前還講究一些,現在的話能簡則簡了。


勵志小草


山東菏澤鄆城縣,明天早起,拜年,也是這樣傳統跪拜,在一個村裡給本家長輩跪拜,一早上要磕幾十個頭,兩個膝蓋都疼,但是每年都必須早起拜年,家裡大人說這是規矩,以後都要傳下去的,不能丟!


一杯茶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