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輸液對身體不好,為什麼每次孩子生病還是要輸液?

喝下你藏好的毒82706891


答案比較長,對舉例的過程不感興趣的,可以直接跳轉到回答後面的總結部分。

孩子生病,是否要輸液,與許多因素有關,包括孩子的病情、醫生下達的醫囑、家長的選擇,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決策過程。

每個父親或者母親都被自己的孩子嚇到過,我也不例外。我現在有兩個小孩,大的剛滿3歲,小的1歲多,印象中我被他們分別嚇過3次。我跟大家分享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案例,然後我們再來討論為什麼有的人每次還是要輸液。

2017年的8月份,我們帶兩個小孩回老家探望父母,突然某天晚上大兒子開始發燒39度多,然後吐了。心想肯定回來惹什麼病菌了,因為之前回去的時候,也發過兩次燒。39度已經超過了38.5的臨界點,不宜物理降溫,趕緊喂美林,小孩喝完美林沒一會就睡著了。第二天沒有出現高燒,只是持續低燒,OK,溼毛巾物理降溫。在這個過程中我時刻注意小孩的精神狀態以及行為表現,結果都沒發現異常,我可以放心讓他玩了,也沒上醫院。

第二天晚上,小的也高燒,也是39度多,也吐了,同樣的喂梅林。後半夜,大的再次高燒,同樣的喂梅林。天亮之後發現大的手腳已經起了疹子,而且還在持續低燒,小的還沒有起疹子,同樣持續低燒。我讓老婆在家帶小的,我帶著大的去鎮上的醫院看門診,醫生檢查、抽血化驗、拿化驗結果給醫生看,結果是“手足口病”,醫生建議住院治療。大的得了手足口病,那麼小的99%應該也是手足口病。

經過自己查資料,發現手足口病也有分兇險和不兇險兩種,如果是兇險的,必須住院輸液治療;如果是不兇險的,自行在家隔離治療便可。但是鎮上的醫院並沒有作這一步的判斷,直接要求家住辦理小孩住院治療。後面跟家裡人商量後,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最後決定帶著老婆孩子回到工作的城市作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到了工作的城市之後已經是晚上9點多,只能看急診,在等待急診排隊的過程中,小的在候診大廳吐了,老婆非常著急,但是我看小孩的狀態還可以,安排老婆不用擔心,孩子狀態還好。吐了擦洗乾淨就好。見到急診科醫生之後,已經大概交代了之前在老家鎮上的門診情況,也將之前的檢驗結果給他看,他給兩個孩子都開了同一個化驗項目,就是確定他們的手足口病到底是兇險的還是不兇險的。因為結果需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出來,於是抽完血之後就回住處休息,等著明天拿結果。在這之前,隨時注意監測小孩的提問,觀察小孩的狀態,高燒了就喂梅林,一天不超過4次,每次間隔不短於4個小時就好。晚上也是折騰了一晚,因為兩個小孩輪流發燒。

天亮後我自己一個人先去醫院拿化驗結果,給值班醫生看,幸運的是他們感染的病毒都不是兇險的那種。醫生說問題不大,不打針,就開了維生素B和維生素C,讓小孩在家資料便可。醫生也大概說了一下,病程大概會持續一個星期,等到小孩身上的疹子結痂脫落就完全好了。後面幾天通過各種途徑給小孩喂維生素B和維生素C,放水杯裡面、碾成粉了混水強行罐、或者放米糊裡面伴著吃。小孩的情況慢慢好了,也開始結痂脫落了,開的維生素B和維生素C最後也沒吃完,丟了一大半。

總結:

上面的文字記錄了小孩從發病、問診、治療、康復的整個過程,有點囉嗦,但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我沒做好,估計會跟一些家長一樣選擇輸液。包括:

  1. 小孩發高燒,很多家長都會發慌,可能半夜都會立馬送往醫院看急診。建議:不要慌!先喂退燒藥,觀察情況。

  2. 醫生出於治癒小孩、降低醫療風險的考慮,建議住院治療。建議:不要怕!問醫生有沒有其他的替代治療方案,比如霧化、吃藥,醫生一般都會告訴你真實情況,讓你去選擇。不是鼓勵大家去懷疑醫生,因為醫生可能會受限於很多因素才作出那樣的決策,比如我的那個案例可能是受限於醫院設備,醫生無法判斷小孩的手足口病是兇險的還是不兇險的。

  3. 小孩發燒不舒服,很多家長恨不得第二天就好。

    建議:不要急!客觀看待小孩的疾病以及相應的病程,有些病不管你如何治療,吃藥也好輸液也罷,都得一定的時間才能完全康復,所以一定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照顧好小孩的飲食,準時給藥,安撫好小孩的情緒,不要看到小孩稍微難受,就心裡發慌。當然有些情況如果選擇輸液,見效會快、但是帶來的傷害也同樣不小。

為了照顧好一個小孩,家長必須要做很多準備,包括小孩常見疾病的知識,原因、治療方法、病程介紹等。當然,除了知識儲備,以下兩樣東西是必備的:

  1. 紅外體溫計一個。

  2. 緊急退燒藥。(美林是我唯一接觸過的一中,不清楚是不是有其他品牌。)


最後祝願各位的寶寶都健康快樂!

這些天比較忙,行文也比較匆忙,大家見諒。


如果覺得答案還算滿意,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歡迎交流。


逍遙不繫舟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這個問題我還是很有發言權的。我覺得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家長的原因。現在的孩子是家長的心尖兒、眼珠子,恨不得把所有好的都捧到孩子面前。要是孩子病了,那可不得了,特別是爺爺奶奶,那真是恨不能孩子吃一次藥一下子就能好了,孩子有點兒流鼻涕打噴嚏甚至是不到38度的低燒就要趕緊吃藥迎著,著急的就得馬上輸液伺候著,以至於現在醫院簡直是人滿為患。全然不管生病是需要過程的,總有一個從初感——嚴重——恢復的過程,就算是輸液也不可能一下就好了,而且強行壓制病程完全不給孩子自己抵抗病毒的機會,只會讓孩子的免疫力越來越差,陷入依賴輸液的惡性循環。

二是病情需要。並不是所有的病都提倡讓孩子硬抗。經過醫院專業的檢查確實需要輸液的疾病,也絕不能諱疾忌醫,要聽從專業醫護人員的醫囑,不要隨意加減藥量、中斷療程。

綜合以上兩點,作為家長首先遇到孩子生病不要慌張,沒有人是不生病的,特別是還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小孩子,可以徵求專業人員的意見,不打針不輸液同樣可以通過食療或者推拿等綠色健康的治療方法讓孩子康復,這樣既不讓孩子痛苦也不會對孩子的身體機能遭到傷害。其次就是如果不幸真的患上嚴重的疾病,一定要及時治療並遵醫囑。


娃她媽


因為你害怕當下不治的可能。這還是與當事人對醫療常識的理解情況有關,還與你的安全感有關。另外性別也有關係,一般男人更不害怕生病,也更不願意接受一般可有可無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