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向往農村?

小何鄉野


我是農村的,出來工作在城市,兩年多了。工作之前,也就是學生年代,我是嚮往著城市生活費。自小在農村,高中之前沒接觸城裡人還好,小學時跟小夥伴們一起四處去玩,去掏鳥蛋、抓魚、游泳和上山找各種野味;後來到初中也期待週末一起回家玩,玩得非常開心。到高中開始接觸縣市區的同學,剛開始相處真的是層次分明,很明顯的差距,不論是穿著還是生活習慣,語言表達和行為舉止,氣質就差了一大截(僅僅是我個人哈,屌絲一枚)。後來相處熟聊天更加是發現接觸的面和事相距甚遠,慢慢產生奔城市創世界的想法,到大學之後接觸的人又是一個階段,看到在大城市回來談經驗的學長學姐或意氣風發或鬥志激昂,給人的感覺不同於在小城市安安穩穩的人的氣質,他們給人的感覺是激情飽滿充滿希望,其他的是沉穩安定平凡,這應該是個人的想法決定了給人的感覺。工作之後回到小城市,生活方式慢慢也有別於村裡的生活,工作之餘是陪伴家人逛街、逛公園及郊遊、回村住幾天。對於熱衷回農村,我個人覺得主要是以下幾類:

一是想回村創業的。現在村裡都是386199部隊,青壯年勞動力基本都跳出農門跨入城市謀生,不管是高薪行業還是普通工人,外出工作的薪酬已經保證過上不錯的日子了,所以家裡大多田地空置,這就是一個創業機會。比如我們村裡有幾個年輕人回家搞養殖的,充分利用了村裡面的天地及富足的自然資源,在農村也創出一片新天地。

二是年紀大的工人或是退休幹部。我想長期生活在城市也是會膩的,車水馬龍人潮總動,空氣及環境方面一般不可與農村相提並論(有些農村有小作坊小工廠排汙,環境也差),倦鳥歸巢,葉落歸根,久居城市的大齡工人如果不用顧及城裡的兒女家庭可能還是想回村裡多。我大伯退休就經常回農村,他說吃的住的都比城裡好。

三是需要照顧家裡老人又沒能力接到城裡來的。我們長大父母老去,需要像小時候父母照顧我們那樣去照顧父母了,特別是家裡兄弟姐妹少或沒能力照顧的時候,不得不選擇回村,照顧家庭及工作。

就我個人,目前還是選擇在城市,主要理由有:

一是工作原因。大學時學的專業對口工作農村裡發現空間小,想在城市搏一搏。畢業後在城市有了固定的工作,也在城市安了家,做著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心裡也還算十分舒暢。回村裡做其他工作不具備需要的專業知識,也沒有信心能做好其他工作。

二是家庭原因。老婆也是城裡工作,也算固定的了,回村裡也難有合適兩人做的工作,且父母世代務農,一直希望子女魚躍龍門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苦生活,要是回村肯定要面對巨大的壓力。此外,不得不承認的客觀事實是教育水平問題,都希望子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這個也是大多數父母不辭勞苦要安家在城市的初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三是現在農村的實際。每次回家感觸最深的就是:現在的農村已經不是以前的農村了。一切都是在變化發展的,我們也在變。回到村裡面,曾經充滿歡聲笑語的沙灘已經被河沙公司的大型機器抽上岸轉為金錢了;曾經魚蝦成群清澈見底的河水早已混濁不清,河道滿目蒼痍;村民也少了點真誠樸素,小孩也不再是以前印象中的小孩,總之,現在的農村不是之前的農村,本質上面已經有所變化了。回村,對於我來說是很遙遠的事情了。


鋼鐵長城5076060


我就是農村的,在鄭州工作,月薪1萬,說實在的,真的不喜歡城市,原因如下:

1、太大,人多車多,喧囂,吵鬧,環境也不怎麼好。停車是個大問題,高峰期堵車太嚴重。電動車也堵。



2、生活成本高,買套房,4環以外也要100萬。我家在平頂山城郊,如果真有這些錢,這些錢完全可以在老家買套房,農村的房子重新蓋一下,再買個車,還有些存款。農村20多萬的房子,真心特別漂亮


3、戀家,父母在,不遠行,親戚朋友大多都在老家

4、小城市生活的愜意,沒事了好友一起吃個飯,喝個酒,釣魚。想約出行什麼了,在鄭州這些算是很奢侈的,親戚同學朋友,有十幾個在鄭州,最近的也將近10公里,見面也不多。

這些就是我總結的,我計劃在鄭州在工作個五六年吧,按我們的工資水平,收入應該能有100萬左右,過了春節,分期買個房,下半年買個車,2年把房子首付、車還完,在過2年,家裡的房子重新蓋一下,有院子,能養花,養點土雞,養個小貓小狗。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只是本人28了,還缺個媳婦,正在努力尋找中,這還是個遺憾。在有個好媳婦,就真的覺得滿足了


IceWorld57597166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向往農村?做為老一輩的人,我很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年輕時我也去過城市,在我們那個時期能去城市工作的人,都是家庭條件還不錯,但隨時間推移,到城市打過的人越來越多,競爭力越來越強,特別是這個時代,年輕人從小時候學習開始就頂著我們哪個年代沒有的壓力,等到城市工作,更是競爭激烈,壓的喘不過氣。

下面我給大家說幾點,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向往農村?

1.壓力越來越大,競爭激烈,讓年輕人失去了本應該有的活力。

2.互聯網時代越來越發達,回到農村照樣可以看見世界的變化和發展。

3.70 80後的年輕人,在城市打拼多年,有一定經濟基礎,也想回農村發展創業。

4.家鄉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醫療,教育,得到大大提升,不在向過去一樣。

5.城市汙染越來越嚴重,空氣質量差,動不動就是霧霾,還是農村的空氣好,適合生活。

6.交通配套的完善,現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是小汽車,想去哪裡都是特別方便,村子裡也基本都是水離路。

農村是我們農民的根,雖然我們以後不依靠種地為生,但是這裡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我們的鄉親父老,親戚朋友,恩師同學,都在這個地方,隨著農村的發展和改變,我們沒有理由不回農村,去更好的發展自己家鄉。


清悠老農


說真的,我是真的在這種所謂的“社區”過夠了。每天是摩肩接踵,擁擠不堪的。到處都是喧囂和嘈雜。不誇張的說,我一出門兒就有一些緊張焦慮和急躁。

那回星期六開車出去,想買點東西,走了幾條路楞沒出去,堵了個一塌糊塗,最後哥們兒調頭回家了,不去了,到現在練成每逢節假日不出門兒,平常出門兒要麼趁著夜深人靜,要麼避開早晚高峰,打個時間差,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每年我都要去河北的小山村裡溜達幾天,太陶醉了。人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路邊是各種果樹。雞鴨豬狗是隨處可見。早上叫醒你的不是馬達的轟鳴和“滴滴”的警報聲,而是每家每戶的公雞打鳴聲……

人們勞作了一天,互相串著門,拉著家常,男人們抽菸喝酒吹著各種不著邊際的牛,女人們則是或站或坐的陪著傻笑。尤其是夏天,每家的院子裡都是嬉笑怒罵,燈火通明的……

沒事兒就想,等我老了,退了休,一定來這裡,租個小院,養點兒雞鴨,種點兒黃瓜西紅柿什麼的,晚上就坐在院子裡看星星,因為很久沒看見星星了。不知我這個夢想能不能實現,那日子,一定比現在活的現實……


潘多拉的情人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向往農村?”現在的農村相較於過去來說,其實是要發達得多了,尤其是對於城市居民而言,他們所希望遠離城市的喧囂與工作的壓力,渴望迴歸最原始的生活狀態,安靜的田園生活,這是比較適合宜居的一種生活狀態,因此,很多人都為之報以一種嚮往;這是基於一種安逸的想法;

那麼,如果從利益角度出發,也是值得嚮往的,之所以過去城市戶口優越性突出,是因為社會保障福利待遇好,但是現在,農村戶口可以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保待遇,並且還具備城市居民所不能享有的土地權益,這一點是獨居特殊優勢所在,所以,也難免會讓人嚮往,畢竟是直接涉及到利益;

不過,說到底,真正吸引到越來越多的人嚮往農村,相信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利益,而是農村所具備的獨特的,不同於城市所流露的“氣質”!

關於上述內容,有任何觀點,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


愛農幫


現在很多人嚮往農村,農村是很多從農村裡走出來的根,很多農村人迫於生計只能離開生他養他的地方,離開他親愛的家人。我們國家還有很多地方都是貧困地區,一年在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卻只能解決一家人的吃飯問題。如果說農村能夠解決普通人的生活,年輕人的夢想能夠得以實現,那樣就有人願意背上行囊,離開父母(妻兒)來到陌生的城市,為生活而奔波。

在城市裡只要自己勤奮些找一份普通點的工作,一個月也有三四千塊錢,自己省一點也能解決一家人的生活問題。還有在農村裡很多設施比較落後,小孩教育,以及醫療問題,交通方面。

其實大家嚮往的農村在現實的農村並不多見,大家都在想,自己有幾十畝地,有山有水,各種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用的是自然能源,吃的是自己種的沒有噴過農藥的青菜,養的是沒有吃過飼料的雞,喝的是山泉水泡的茶,白天曬曬太陽,晚上幾個好友喝喝茶,這些只能是嚮往。即使很有錢的,也只能是偶爾過一下,更何況大部分人都在為生活奔波。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主要是現在農村條件好了,水電網路四通,然後農村地大,有些地方可以做房子,你可以在農村買塊地,隨意做房子挖魚塘,過著神仙般的生活,有這種想法的一般都是子女成人了的,回農村養老的,不過遺憾的是大部分農村不讓建房子了。


張國濤12


嚮往農村人的生活,飯點的時候大家都端著碗聚在一起,誰家的飯好吃,就會給鄰居家的孩子拔拉一些,誰家有什麼事了,滿街人都知道,就會有人幫一把,誰家的莊稼沒人收了,大家就會幫助收回來。


愛家胖大姐


因為最近幾年政策越來越好,農村規劃也很好最重要的一點農村空氣也好,而且環境還沒汙染,晚上還不那麼吵鬧 ,現在農村是最適合養老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