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帶流浪貓去絕育?

陳安陽


去!我的觀點是,堅決要去。



先不說它們繁殖的問題,就拿發情一項來說,絕對是絕育了好,並且儘量趕在第一次發情前手術。

我家以前的貓是公貓,並且鄉下散養,所以沒見過發情期啥樣,沒什麼概念,現在我家養了只母貓,這幾天剛好發情,看了她的發情的模樣之後,我就堅決支持絕育了。當然,有繁育打算的除外。

母貓發情的時候會一直嗷嗷叫,並且撅著屁股踏步走,形象全無,這都不算什麼,關鍵是,她抱著我胳膊蹭頭的表情真的難受死了,還會淚眼。

一邊身體的本能慾望,一邊無法滿足,求而不得格外痛苦。

我感覺並不是我腦補太多,我這幾天大部分她發情的時候就撫摸她,輕拍她屁股,有時候乾脆像抱小孩那樣抱著她,拍她屁股,這時候,她只會偶爾發出很輕的喵叫聲,我個人猜想哈,那種嬰兒般的哭聲是她們難受到了極點才可能發出的。

但我家的因為不貪食,體重未達標,也動不了手術。

另外,絕育可以防止更多的小貓出生,減少流浪貓的數量。

而且,絕育後它們不會亂叫,不擾民的話,也增加了它們的安全性。有些人的確會因為貓咪的叫聲去處理它們的。

最後,絕育會讓它們減少某些疾病的產生就不說了吧。

我不能說絕育一定是最好的,因為手術也會有風險,也有後遺症的可能,但這是權衡後最實在的一個辦法。


璧合子


一定要去做:養了只母貓。叫布丁。顏值很高的樣子。母貓一年會有四次發情。兩個月一生完一胎。這次布丁兩個月生在仔仔。過了一個月就開始發情了。

布丁發情前的樣子




發情對於母貓來說很痛苦,難受的嗷嗷叫,趴在地上撅這屁股。東西也吃不下去。變得很憔悴

現在好乾瘦了


一直叫,是痛苦的叫。讓人聽了真的很難受。又不知道怎麼幫。

所以真的建議去絕育了。對她好


娛樂娛語


這個問題我有資格回答。因為上月剛撿到一隻小流浪貓。給你說下我的處理流程:剛抱回來小傢伙很髒,很餓,我給它弄了點肉,吃飽了自己睡覺了。第二天帶去寵物醫院檢查,看看有沒有寄生蟲,該打的針要打,該洗澡要洗澡。現在寵物醫院和寵物店都有給貓狗洗澡的,通常五十。第一次建議讓專業的人洗澡,你不要去洗,因為更乾淨,以後家裡可以自己洗。然後就可以買點食物回去啦。貓便盆,貓砂,貓食盆肯定要有,一開始就讓貓咪養成到固定地方方便的習慣。絕育沒必要的!現在的貓都在家裡沒什麼機會亂跑。我家養了十年貓一般都不做絕育,發情期它也不會跑。只做過一次絕育,是隻母貓,直接去寵物醫院做手術,回來了好好休養多給它吃點好吃的就可以了。你真是個好人啊養這麼多隻。這樣你就是4只貓了吧?這麼多貓要防止亂交配,肯定還是得做絕育。勸你最好想清楚照顧得過來不?不然還是想想別的辦法。既然都絕育玩了不如好人做到底再幫助它們找個家,行善積德啊!總有渠道的,祝你好運!希望幫到你。


新繪漫畫館


首先要明白流浪貓的危害:

如果長期固定餵食流浪貓並且不做絕育找領養會有以下負面影響:

  1. 貓的數量急劇增加,製造更多悲慘的流浪貓

  2. 貓發情擾民

  3. 因人為餵食導致貓大量聚集,因不絕育沒有控制數量導致貓的個體資源短缺。

  4. 貓群爆發傳染病(不會傳染人類),寄生蟲氾濫(跳蚤)

  5. 破壞生態(雖然有人投餵,但是貓的數量上升無法滿足每個個體需求,貓是天生的獵手,會捕捉其他比它體型小的動物,流浪貓也沒有天敵,大量聚集的流浪貓絕對是小型哺乳動物、鳥類的災難)

引用相關文獻:

  家貓(尤其是寵物家貓)和其它野生捕食者有幾點區別:1 人類往往能保護家貓免於疾病、被捕食和競爭這些天然的數量制約因素。2 家貓往往能獲得可靠的食物來源,使它們的數量很少受獵物種群數量影響。3 和許多其他捕食者不同,家貓不是真正的獨居動物,密度幾乎不會受到領地性的制約。大群的貓常常自發形成哺育和繁殖的集中“殖民地”。4 和其他夜行動物不同,家貓除了夜晚捕獵外白天也活動,常常是清晨和黃昏。這使得一個區域內的貓數量往往超過其他捕食者數倍,對當地原生的獵物和捕食者都可能產生較大影響。在英國估計有900萬隻貓,其中800萬隻寵物貓每年就至少捕殺2.75億隻動物,剩下100萬隻流浪貓恐怕還要大於此數。相比之下,英國註冊的獵人有378人,每年殺死2萬隻狐狸、野兔、鹿等動物;而英國每年在動物身上進行的科學實驗也只有300萬項。  貓對於島嶼上的生物最為危險。斯蒂芬島異鷯Xenicus lyalli這個物種從發現到被貓捕殺絕滅不過十幾年,而這期間島上所有的貓都很可能是燈塔看守的一隻懷孕母貓的後代。一種白足鼠Peromyscus guardia在加州灣Estanque島上的整個種群都被一隻貓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滅掉了。  Woods M. 等的研究表明,裝有貓鈴鐺的家貓捕殺的哺乳類較少,但對捕殺鳥類沒有什麼影響。這可能是因為鳥類更依賴於白天視覺逃避敵人,夜視能力差且對鈴鐺的聲音不敏感;可能因為野生動物沒有把鈴鐺和危險聯繫在一起的習慣;此外許多家貓都學會了讓鈴鐺在走動時不響的技能。使用顏色鮮豔的項圈可能有效。  貓因為數量眾多,所以對於野生動物是重要的潛在傳染源。佛羅里達美洲獅是美洲獅的一個亞種,現在數量已經下降到50只,患上家貓傳染的貓泛白血球減少症很可能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貓身上也攜帶有對人危險的病原體,譬如美國2000年在家養動物裡發現的509例狂犬病中249例發生在貓身上。貓抓熱等疾病的病原體被貓攜帶時幾乎不會表現症狀,而且可由貓蚤在貓之間傳播,不需直接接觸。  家貓繁殖力很強,母貓在7-12個月達到性成熟,只要食物和居所充足全年均可**,孕期63-65天,每胎一般4-6只,成年母貓一年可產三胎。野外小貓成活率很低,一般只有10%左右能活過第一年,但一年以上的貓死亡率就很低了。流浪貓的壽命估計在4-5年,而寵物貓一般可活15-17年。  美國和加拿大的多個鳥類和哺乳動物保護組織給出如下建議:1 夜裡請把自家的貓咪關在屋內或者安全的屋外封閉場地。2 在貓咪8周到4個月之間的年齡段為它絕育。3 支持養貓許可證件法律。4 支持對居民區和野外的流浪/野化貓進行人道移除。The impact of domestic cat (Felis catus) on wildlife welfare and conserv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關於絕育的討論

  經常看到這樣的飼主,因一時興起,很隨便的養了只寵物。不學習餵養方法、不打疫苗、不絕育、不作任何心理準備隨隨便便就養了一隻。也經常能看到這種飼主去和人爭辯散養、不科學餵養、絕育的人道問題等。還是這種人,因為各種原因棄養或者死亡。他們從來不會想那些未絕育寵物走丟之後的命運,它們會繁殖出來多少悲慘的流浪動物。

  上海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流浪動物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控對策》一文中指出,

流浪動物的三點成因:
  1. 飼主遺棄,有些飼養寵物的人一時興起或者為了得到精神慰藉,一旦飼養熱情褪去, 或當感受到飼養過程中的各種勞累而產生的厭煩心理,或當寵物年老染病等,寵物們 便被主人遺棄。
  2. 寵物走失,飼主遛狗時不使用牽引繩或疏於看管,致使寵物走失,往往不能第一時間 找回,最終使這些寵物無家可歸、無人收留而被迫流浪。
  3. 無節制繁殖,寵物有驚人的繁殖力,一對成年貓及其後代在7年時間內能產崽42萬隻。 而一對成年犬及其後代在6年時間內產崽量可達6.7萬條。如果任由動物自由繁衍,其  數量將呈幾何指數增長,遺棄寵物變無可避免地發生。

引用“什麼是TNR”中指出:

  流浪動物不可能完全從城市中消失。但由於繁殖能力較強,如果不加控制,流浪動物的數量可能呈幾何級數倍增,除了擾民,還會對城市生態系統造成影響,並對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威脅。目前公認的控制流浪動物的最有效辦法為“TNR”,“Trap”(捉)-“Neuter”(育)-“Release”(放歸)”。  一對成年貓10年可繁殖後代8000萬隻,如果不加控制,流浪貓數量急劇爆炸。對於流浪貓的繁殖問題,國際上通行的“捕捉-絕育-放歸”模式可以有效應對。   

  在流浪貓狗救助中一般出現的流程為:誘捕——》絕育、注射疫苗、治療疾病——》尋找領養——》貓狗沒有找到合適的領養會在救助站進行集中飼養(部分國家地區有時限,如果時限到了會進行安樂死)——部分已經絕育並且注射過疫苗的貓會被放歸到群戶地方進行飼養。用領養代替購買就是這其中的一環。  

  (在一篇有關動物安樂死的新聞中指出:僅在美國卡羅萊納州每年都會有超過2500,000只動物被“安樂死”,即每天就會有近700只動物會因為沒有人願意領養而被殺。一位獸醫就此事說:“真正的悲劇並不是替他們執行‘安樂死’,而是我們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為什麼宣傳絕育宣傳領養代替購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希望從源頭上減少流浪貓狗的數量,並且避免寵物流浪以及對公共環境衛生等造成負面影響。  

  建議無論是流浪貓還是家養貓,都建議進行絕育。

  無論是正規貓舍還是普通的養貓人,在瞭解科學餵養、適齡絕育的事情上,大家是達成共識的,絕育的問題不是你是否能負擔得起這些貓的開銷。不絕育的貓:生殖器官病變、因為發情走失、部分的走失貓會導致無數流浪貓的出現,不幸的走失貓成為流浪貓的一員或死於飢餓嚴寒、或死於車禍疾病以及人類的虐殺。絕育或者不絕育有所謂的對錯之分麼?沒有的,這裡沒有所謂的對或者錯,是在全方位權衡之下一般家養寵物貓狗的絕育是利大於弊。關於絕育風險的事情,適齡絕育、選擇正規寵物醫院和麻醉方式(例如:氣麻)會最大限度降低麻醉風險,請不要用個例以偏概全。  

   但是,圍繞絕育的話題,經常會有絕育的人道問題出現。絕育不能說是因為你更愛它們,我認為絕育是對它們負責。寵物貓狗的祖先,被人類圈養訓話起初作為工具動物出現脫離了原本屬於它們的自然環境,請問你覺得這是否人道?現在的寵物貓狗已經完全不適合放歸野外生存,無論是對生態環境還是對它個體而言基本上都是短短2-3年壽命慘死在外,請問這樣是否人道?反覆發情,性器官反覆充血無法交配(劃重點:貓的交配機制是懲罰式的)長時間發情刺激下的性器官病變最終導致因疾病痛苦的死去,請問這樣是否人道?

  給絕育是不是自私的行為?對,是的自私的行為!因為從起幾萬前期起人類馴化動物開始,這就是一個自私的行為。人類因“自私”馴化了它們,導致現在的它們無法也不能放歸野外。我就是自私的給它們吃適合它們吃的食物,自私的希望它們不生病、減少生病幾率,自私的給它們打疫苗絕育,自私的把它們養在家中,不想散養讓它們因為各種意外提前離開我,我就是一個如此自私的人希望我家的寵物能陪我很久很久很久。跑題了,擺正擺正。

  有人問:我不讓貓咪生小貓是不是可以不絕育了?在此建議家庭飼養寵物貓狗適齡絕育,可避免貓狗一系列的生殖系統及相關疾病。如避免卵巢腫瘤、卵巢囊腫、假孕難產等疾病,消除子宮蓄膿的風險;降低母貓犬乳腺腫瘤的發生率;降低公貓犬前列腺增生、炎症的幾率;減少會陰疝的發生率等。並且發情期公貓犬很容易發生瘋狂的打架事件、性格暴躁、發情走失等事件。(有人說給貓絕育會導致物種滅絕,你彷彿在刻意逗我笑)

最後建議想養貓的各位:如果你不是對某些特定品種的貓狗有比較深的執念非它不可的話,我都是比較建議去領養(或者撿),只希望有更多的流浪動物被拯救。

流浪貓夏至收養前

收養後


維諾家的貓鼠兔


關於流浪貓絕育。

流浪貓絕育是最錯誤的。

從人的角度來說,流浪貓絕育之後依然會攻擊人,造成對人的威脅。

從貓的角度來說,把貓絕育,變成太監貓,還不如把貓安樂死呢。

所以不應該把貓絕育,應該把貓安樂死。


很開心就很好


如果絕育了,就請帶回家照顧他們一輩子!如果還是放養的話,影響他們的生存質量,會被其他貓排斥!我家小區裡野貓都有十年了,數量也沒有所謂的幾何級別增長,自然淘汰率是很高的,野貓自己是可以找到食物的,本來就是野生野長的。除非生存能力低的小貓和病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