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的孩子欺負自己家的孩子怎麼辦?

我記憶裡的梨花


如果只是偶爾發生,我個人覺得,要先再問明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孩子會被欺負。如果只是玩耍的時候口頭上說幾句,或者推搡一下,父母可以先不要介入。而是教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而且最好也問問鄰居孩子,有時候,自己孩子跟父母反應情況的時候也會避開自己做的不對的地方。

但如果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負孩子,屬於欺凌的話,要找鄰居孩子談談,問問情況,嚴重的也要跟鄰居孩子家長談,大家一起教育解決。如果對方父母配合,應該可以妥善解決。如果家長不配合,就不要和這個孩子玩了。


家有雙語娃



孩子被其他孩子欺負了,家長會怎麼做呢?是馬上領孩子跑去“報仇”,還是找對方家長理論呢?或者責罵自己孩子懦弱,無能,甚至教唆孩子下次他再欺負你,你就下死手打他,出了事,我出錢?


生活中,採取以上三種方法的家長還真有,而且還不是少數。那麼這樣做對嗎?對孩子是好事嗎?

這樣做,是錯誤的,不但不是幫孩子,而是害孩子。輕的會使孩子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重的會導致孩子以暴治暴,發生惡性傷害事件,害人害己。

孩子被欺負,家長如何做呢?


首先,家長需要耐心、冷靜的傾聽孩子把事情原委述說清楚完整。同時安慰、平復孩子的委屈心情。然後和孩子坐下來,一起談談心。先讓孩子反思一下,自我批評一下,看自己有做錯的地方沒有。如果有,就要分清責任。然後教育孩子自己做了錯事,就要正視錯誤,敢於承認錯誤,樂於改正錯誤。這才是正確的做法,也是一個好孩子的表現。如果孩子沒錯,也分兩種情況,一是的確孩子沒錯。二是孩子出於私心,隱瞞自己錯誤,或者少說對自己不利的。對於後者,發現真相後,要嚴肅批評孩子的錯誤做法。不然養成了愛撒謊的壞毛病,孩子就會形成扭曲、惡劣的價值觀,慢慢變成一個無可救藥的“壞孩子”。對於前者,是下面我們要說的內容。

其次,面對欺負時,家長要教會孩子怎麼做才是正確、恰當的做法。


當自己預料到要被欺負時,告訴孩子首先要做的是“逃跑”,遠離傷害,或者求助於家長老師等。如果正在發生,就要學會保護自己,例如,可以說些“軟話”,可以護住頭頸,以避免更嚴重的傷害。被欺負後,要教育孩子,千萬不要試圖自己去解決。例如,再找一幫人打對方,或者準備個“兇器”,襲擊他們。這樣可能會惡化事態,甚至會害人害己。被欺負後,孩子最正確的辦法,是找家長老師,讓老師家長出面幫自己把“欺負”事件,妥善、恰當的處理。處理“欺負”事件,堅持的原則是以教育雙方的孩子為主,讓孩子們認清各自的錯誤、責任,避免以後再發生欺負事件,讓雙方有個改錯的過程,有共同成長為一個好孩子的機會。

孩子“欺負”孩子,大多數都沒有太重的主觀惡意,應以教育批評為主。當然,如果“欺負”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傷害,或者極度惡劣,構成了犯罪,那就另當別論了,只能尋求法律的解決途徑了。


燦爛晨跑


謝謝!您的孩子還小,才五歲,又是唐氏兒童,建議孩子外出,個人建議父母多陪伴著他,保護孩子的安全。

唐氏兒童是人類最常見的一種染色體病,也是人類第一個被確認的染色體病。“唐氏兒”通常為先天性中度智力障礙。其特徵主要表現嚴重的智力低下,智商(IQ)多為20~60,只有同齡正常人的1/4~1/2。它有獨特的面部和身體畸形,如小頭,枕部扁平,項厚,眼裂小,外側上斜,內眥深,眼距寬,馬鞍鼻,口常半開,舌常口外,手指短粗,掌紋有通貫,小指內彎等。

未成年人之間的凌虐行為,會發生在針對生理不健全兒童身上。有時,僅僅僅僅是因為好玩。建議:

1、可以與家長溝通,但不能太報希望。因為施虐方的家庭,本身教育也是有問題的。口頭溝通無效,可否嘗試文字的形式呢?文字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武器呀!比如根據在網上查到禁止小區狗狗大小便的警示語改變:“欺負別人家孩子的人,xx不如!什麼樣的人,養什麼樣的孩子!”等等,貼在樓道里!家門口!

2、唐氏兒童的撫養註定是不平凡的事情,但也有一些成功的唐氏患兒成為模特、指揮家。因此,艱辛得撫養路上,父母會付出更多;

祝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秦凌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小學一年級時候班裡發生的事情。當時,班裡有一個特殊的男孩子,個子很高,但總是一副怯懦的樣子。班裡好幾個孩子經常欺負他,比如拿走他的鉛筆、削筆刀,把他的書本拋得高高的。這種對弱小者的欺負在集體中實在不罕見,而且,受教育程度低的群體、地區或者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地區,發生的概率往往會很高

從心理學學上來說,欺負弱小者的人,往往也是弱者的一類,在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身上尋求安慰——自己在那一刻,似乎強大了,這在本質上屬於心理扭曲的表現。所以,有時候弱者對弱者的欺凌,更殘酷。我小學一年級時候那些欺負那個男孩子的同學,後來也生活得不怎麼樣。

從社會學角度而言,欺負弱小沒有獲得需要承擔的後果,是施暴者一再重複這種行為的原因之一。比自己更弱小的人無力反抗,從而自己得逞了。事後自家人的包庇,第三方的無力,讓施暴者一次又一次僥倖逃過應該承擔的後果。

從道德的角度看,欺負弱小者的人,往往有一個同盟或小集體,他們有著接近的生活狀態或價值觀,沒有道德意識,有的只是自我的心裡滿足。這類人屬於家庭和社會教育均缺失的一類。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長期積累的結果,無法一早一夕改變。

作為一個5歲特殊兒童的家長, 一方面有保護孩子免受傷害的職責,一方面是孩子融入社會的需求,綜合作用下,建議:

1、找對方家長溝通,讓對方瞭解欺負一個5歲的孩子雖然看上去暫時佔據了上風,但是自家孩子也會面臨被更強大的對象欺負的境地,比如我這樣的成年人,只不過我目前還沒有也不願意採用這一步,因為我覺得你家18歲和9歲的孩子比我家是大了點,但還是孩子。

2、如果對方家長有明顯的包庇和放縱,也可以暗示他們你家孩子即將承擔的後果。

3、談判直擊對方的要害。比如,18歲的孩子馬上就是成人了,會面臨找對象找工作之類的事情,沒有家長希望自己成年的孩子帶著一頂欺負5歲孩子的帽子出去吧。這一招在農村地區很管用。

4、我第一感覺想起了孟母三遷的故事,雖然我知道如果社會普遍的觀念認知有待提高,特別是在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訓缺失的情況下,孩子到哪裡都會遇到這麼一類人。

雖然思考了這麼久,想到小學一年級時候班裡的那幾個孩子,我深深感覺到回答這個問題的無力感。畢竟,這是一個集結了人心、社會、道德和個體生存狀態的社會問題,像我這樣的個體的出謀,無論怎樣都有隔靴搔癢的糾結和難受。希望,隨著教育者、公共機構和個體的努力,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真正內心強大的人,而不是靠欺凌弱小獲得自我安慰。


成長觀察


這個問題看起來挺嚴重的了,我覺得應該嚴肅處理。要分別找兩個欺負人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把事情說清楚,如果他們再欺負人別怪我不客氣。

因為孩子是病孩子,可能真的不會反抗,那儘量多陪著他,減少這種對他的傷害。另外要告訴他遇到被欺負應該怎麼做,慢慢的教。


心理諮詢師趙迪


聽題主的兒描述,這個問題有點嚴重了呢。如果是無緣無故的被鄰居家孩子欺負,要是我的話,肯定不會讓這兩個孩子的。首先本身,兩個孩子都那麼大了,欺負一個5歲的孩子,這就說不過去,再有一個孩子是患病的孩子,應該得到周圍孩子的幫助和關心,這樣的欺負不能就這麼算了。如果他們家大人不管,那就直接跟他們家大人說,如果你們不管,我就要替你管管你們家孩子,讓他們知道平白無故欺負人的後果,相信你的鄰居家的大人不會不管的。


大小兔子都愛吃胡蘿蔔


一般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想必他們家的家教也令人堪憂。大孩子18歲,已經成年了。如果欺負嚴重(和家長說也沒用的話),人生攻擊,可以選擇警察蜀黍。他們是不是欺軟怕硬,你也要告訴孩子,讓他強大起來,如果被別人欺負一直不說,以後會被欺負習慣的。男孩子還是要有脾氣的,但不代表暴力。可以教他一些防身的,自己強大了,也沒人敢欺負了。但願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遇見瑪嗒嗒


很多人都看過機器貓,大雄就常常被鄰居欺負對不對,這種事本事不算嚴重,但反映出了孩子的性格有點懦弱,也沒有自信,不會保護自己,那就要從自己小孩的教育入手了,而不是去找鄰居家找別的孩子的麻煩,當有一天小孩們都長大了,這些事很可能就是拿來當笑話講的,大家都不在意了,這個期間對小孩的教育最重要,教給孩子勇氣和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