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什麼經常感到無聊?

大桃酥是蘇


我覺得這個問題真的很好啊,也讓我回憶起曾經的大學時光。

高中的時候,每天基本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在教室呆的時間基本在十小時以上。筆者是2004-2007年讀的高中,那時候也沒手機,除了偶爾翻牆去下網吧,基本就在學校待著了。當時支撐自己學習的信念就是老師每次講的話,再咬牙堅持下,大學就自由啦!

進了大學,陡然發現確實沒有了壓力,每天上課的時間也不多,更不會有早晚自習,睡覺睡到自然醒成為常態。曾經記得大學時候的一個段子,說,一頭豬死後進了天堂,見到了上帝,就對上帝訴苦,上帝啊,下輩子投胎再也不想當豬啦,太苦了。上帝說,那你想當什麼呢?豬說,有吃有喝有錢花,還能泡妞上網吧。上帝言道,莫非你想當大學生,哈哈。

雖說這是個笑話,但也折射出了現實。大學生階段,應該是人生中最輕鬆自在的階段,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之一。大學生階段,沒有升學的壓力,沒有工作的壓力,沒有財務的壓力,甚至連束縛基本都沒有。寒暑假回家,爸媽和親戚朋友問的不再是考試考了多少分啦,而是找到男女朋友了嗎之類的,對於你玩到多晚、玩什麼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筆者大學時候,主要的娛樂活動也挺多,寢室裡的哥們都是喜歡玩的。什麼唱歌啊、吉他啦、打遊戲啦、打籃球啊、桌球啊,反正,通過大學四年,基本可以玩的,都能玩一玩,雖說不能精通到王者,黃金級別還是可以的。


總的來說,我覺得大學生活還是挺豐富多彩的,現在回想,還想再過一次大學生活。認識到了狠多的朋友,學會了很多的新技能,個人感覺是不會無聊的。

如果覺得有些無聊,也可以看看書,補充下肚子裡的墨水,考考證,為畢業工作做準備做鋪墊也是挺不錯的。

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謝謝


中南科研小豬


現在很多的大學生剛不如大學時經常會感覺無事可做,感覺很無聊,歸根結底原因就是從煩躁忙碌的高中生活突然步入輕鬆,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很多人都會感覺有些迷茫,不知道要幹些什麼。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剛入學後的大學生活跟高中時候的忙碌生活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生活狀況。在高中的時候都是早上五點多就起床,晚上十一點可能才睡覺,甚至有的晚上學習到兩三點才睡,每天就是食堂,教室,宿舍三點一線的奔跑,學習,沒有課外活動,沒有想去那就去哪的自由。


大學就不一樣了,剛步入大學的時候很多學校的大一課程都不是很繁忙,有的甚至一週才上十幾個小時的課。而且大學裡有各種各樣的社團,可以加入社團學習一項技能,交更多的夥伴,也可以加入一些學校的部門,鍛鍊自己的能力。總之,相比之下大學的生活要比高中輕鬆,也更加豐富多彩。

無聊只是暫時的,等習慣了大學的生活之後你就會主動找一些事情去做,想在學校發展的就去加入部門,社團什麼的,想鍛鍊自己的也可以去外邊找一些兼職,掙錢的同時又鍛鍊自己。大一大二的時候多做些這些事情就不會覺得無聊了,等到大三的時候就要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路做好規劃了,是考研還是直接工作,都要有一個好的打算,考研的話就要準備著方面的事情了,直接工作的話就要往社會上多跑跑,多積累一下社會經驗。



大學生之所以感到無聊只是沒有找到自己在大學裡的目標和方向罷了,一但清楚了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就不會感覺到無聊了,因為就要開始追逐自己的理想了,要知道,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的風景,是絕對不會感到無聊的。


十二先生W


不知道你為什麼會感到無聊,筆者在學校的時候整天都忙忙碌碌的,很充實,沒感覺過很無聊。你的問題只代表了一部分人,代表不了全部,有很多人在安安靜靜的努力奮鬥者,不想虛度青春。我想給你換個問題:

我為什麼會經常感到無聊?

不知道你上的是一所什麼學校,可能因為學校學風不好,或者周圍的同學不愛學習等,都會影響到你。這裡給你幾條建議:

一、制定人生規劃、職業規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將計劃中的目標細化到年、月、周、日,每天完成目標,心理就會有滿足感。

制定的計劃不能太空、太宏達,要符合實際、也要確切。比如你的人生規劃可以是當一名科研工作者,這時候你就要向這方面靠攏,你就要努力知道當一名科研工作者需要什麼素質,需要這麼努力。

二、如果周圍的人都只喜歡玩,不喜歡學習,最好敬而遠之。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是玩耍,適當的培養一兩個健康的興趣愛好是好的,但絕對不能影響學習。有一群一起追逐夢想的夥伴是好的,但如果一起只是幹無聊的事情,不合群又怎樣?將來你會找到合得來的人一起奮鬥。記住你的第一任務是學習。

三、不要虛度青春,大學的生活是唯一的,過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四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做好要做的事情,珍惜當下。

最後在強調一遍我的觀點:制定好人生規劃,以學習為主,不負青春。


教育考試中心


我讀大學時也會有與你類似的感覺。現在作為一個過來人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現在明白我們每一天都不應該毫無意義地虛度,因為它們都會對你今後的生活造成影響。特別是家庭條件一般甚至偏下的孩子。

從小學到高中都很努力,但是到了大學後沒有老師那麼嚴的監督,接觸的東西也多,反而一下子放鬆下來。事實上這是本末倒置了。大學才是真正需要你萬分努力的時期。如果大學整天無聊,荒廢,那我們何必那十二年時光那麼努力呢?

搞清楚這個後怎麼辦擺脫無聊?

一、樹立目標,畢業後準備幹嘛?考公務員,研究生深造,還是創業,進什麼公司?想好,然後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可以有放鬆調節,但不應該忘記。有了目標,相信你就沒有多少時間無聊了。還是要囉嗦一句,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不要在無聊中讓時間飛跑。



二、減少獨處時間,並不一定要參加多個社團,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做一些有意義的,或者讓你快樂的事。比如週末一起出遊,男生一起打打球,女生一起談談天。避免獨處,會減少許多無聊。

三、把獨處的時間專注於閱讀,閱讀專業書籍,閱讀文學名著等等。但是還要注意不要陷入閱讀的虛無主義,在那空想,要不還會越想越無聊。

嗯。就寫那麼多,歡迎交流。

我是江水,熱愛文學與教育。


江小水說故事


感到無聊其實不僅僅是大學生,每個人某個時刻都會有無聊的感覺,這也是正常的。


如果說大學生更經常性地感到無聊,可能就是相對空閒時間較多,比起中小學生和上班族。中小學時候有著明確的目標,也有老師家長在旁邊壓著。上班後要為家庭,為生計奔波。大學生一到大學,忽然就沒有人在旁邊每天管著你了,如果再加上孤僻,不太合群,也沒有參加一些活動,那肯定會產生無聊感,也就是說空得無聊空的發慌。


對此,一個是要多交朋友,多走出去,不要獨處太久,第二儘快確立目標,不要惶惶終日。


jiangyu


很多大學生都會在脫離高中的高壓環境之後感到迷茫。沒有了老師和父母的貼身看管,完全不具備自主性,不知道該幹什麼所以才會無聊。

如果想要擺脫這種無聊的狀態,那就應該讓自己充實起來,也就是給自己定下目標與方向。如果是要準備讀研,就好好休息,進修英語,如果是準備找工作,就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並參加企業實習。

大學是一個人脫胎換骨的地方,每一天的時間都很珍貴,希望好好利用。





大蔥天天說


會無聊,是因為沒有目標。

就我個人而言,大學時代是我整個人生中最難熬的時候。就是因為沒有目標。

估計我們更多的人得人生軌跡都是這樣:小學升初中,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學,這些基本都不怎麼需要自己動手去規劃太多,按部就班就行。

到了大學就不一樣了,就像鳥兒出了籠子,沒了父母的管束,沒了繁重的學業壓力,感覺身子骨都輕了三兩。

一般來說,逍遙了差不多一個學期之後,各種新鮮感就降低了,很容易就會覺得無聊。

因為,對未來沒有一個合適的規劃。每天混日子,得過且過。這樣的狀態,經常無聊,那才是正常的。


畫千番


一、沒有目標和規劃。一個人上大學就是為了給自己的人生尋找或者規劃出一條路,那為什麼有人上大學會沒有目標感呢?這個原因很複雜,但是可以歸結為中小學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失敗。

二、缺乏興趣愛好。大學裡不乏天天睡懶覺,睡到天昏地暗的同學,這些同學不愛閱讀、不愛打遊戲、不愛鑽研專業。當然也有同學在大學之前學過鋼琴、畫畫、吉他等等,但是那是父母強迫的,大學裡就放棄了。

三、有目標和計劃,但是經常性半途而廢。這種情況很常見,就比如背誦六級單詞很多人只活在在前幾頁。我的建議是按計劃來,背不會也過,至少過一遍看看尾頁的單詞是啥,再多來幾遍比一直耗在前面那幾頁強多了。

四、自卑。這個嘛,很多自信的人都說自己曾經很自卑,這好像是個套路,但是真的很多孩子自卑啊!自卑的孩子在心理上就覺得自己做不成某些事,再遇到一些感情上的挫折就更容易放棄自己,不願意去圖書館發奮圖強或者想盡辦法追女孩。這真的是教育的問題啊,你看看人家印度人自信上天了,我們就是這種恥文化嚴重,而且朋友之間喜歡互相嘲諷,還有中小學老師習慣性的譏諷。

五、缺乏毅力,眼高手低。我們中小學對於自制力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大多數孩子都缺乏自律。上了大學了,沒人管了,雖然心中有遠大的抱負,但是自己管不住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身材,也管理不了自己的時間,時間白白流逝所以感到無聊,到頭來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一紙學歷證明,每每看到學歷不如自己的人在生活上超越自己就只能充分發揮阿Q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

大學生就應該多讀書,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為自己的人生努力尋找一條幸福的道路。如果大學裡讀書總要判斷有用沒用,總要衡量有利沒利,那大學就變成“小”學了。如果你要成為真材實料的“大”學生,那就要有海納百川的氣魄和智慧,生活不要僅侷限於生理需求。





西涼攻城獅


大學四年無外乎幾件事:

一是學習,專業加社會實踐。

二是遊戲,幾個好友組隊通宵。

三是戀愛,青春的躁動。

感到無聊有以下原因:

一是學習差,學不進,沒心思~

二是遊戲時間長,玩到不想玩~

三是沒人愛,女神都是別人的~

所以,你無聊

要想改變,可以!

一要好好學習,年年一等獎學金。

二要放棄遊戲,遊戲中沒有前途和未來。

三要提升自己,找個愛你的或者你愛的,別老盯著女神,她不屬於你~~

加油吧,珍惜大學生活,那四年,將一去不復返~


斯宜小司馬


感到無聊是一個信號。

他要求當事者對自己的信念系統和三觀要反思,要改善,要不斷髮展。對自己的生活要合理安排。

第一,要求當事者要反觀內心,並反思自己所走過的路。

通過反觀自己,不斷找出自己在信念系統上存在的問題,不斷地完善發展自己的信念系統。進而改善自己的思維,增加發散思維、陽光思維、欣賞思維、探索思維等的強度,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這樣行為的過程和結果會讓自己感到充實,樂趣無窮。

第二,反思自己的幸福觀,快樂觀,人生觀,價值觀。反思自己是否太過於關注外在,而忽略了自己的內在。反思一下這些觀念是怎麼形成的,是想當然,隨大流,追時尚,還是經過自己嚴肅的審視和嚴謹的思維,才裝進自己的觀念系統。

第三,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最好有強烈的使命感,在此前提下,學習動力更足,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自然不會感到無聊。

第四,找一些讓自己感覺好又對自己身心和他人有益的事情去做。

第五,按排好自己每天的飲食起居,每個時間都有有意義的事情做。自然不會感到無聊。

第六,儘可能少地通過感官刺激來獲得快樂。諸如打遊戲,長時間泡電腦手機看娛樂等。因為真正的快樂是由內心而生髮的。

第七,若有時間,去助人為樂去。它是掃除無聊的特效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