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後、60後的朋友,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對"久病床前無孝子"怎麼看,將來如何養老?

格桑花




這句話真的很在理!先說說自己的故事,我爸爸是老大,爸爸兄弟姐妹四人,還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

我爸結婚時,爺爺就和爸爸分了家!聽媽媽說當時分家,分了兩間毛草屋,兩袋稻穀,和一個老人!

這個老人是我爺爺的親弟弟,因為腿腳不好,一輩子光棍(這裡我換作小爺爺)!我爸爸是老大,自然分給了我爸爸照顧!



那年我2歲,92年流行外出打工,爸爸媽媽離開了我和姐姐(姐姐比我大2歲)!小爺爺把我和姐姐帶大,腿腳不好,照顧兩個不是自己的孩子的孩子!

那一年我12歲,父母把我帶在了身邊讀書!就這樣才算正式離開我小爺爺!我和姐姐一直都把小爺爺看的比自己親爺爺都重要!

那一年我26歲,夏天我回農村探望小爺爺,他說身體不舒服,我便帶他去醫院,查出來是癌症晚期!食道癌!



小爺爺是五保戶,看病不用花錢!我打電話給姐姐,我們商量好對策,在告知我的父母!我辭去了蘇州的工作,回了老家,醫院裡我照顧了2個月,動手術之後我3天沒閤眼的照顧小爺爺,自己瘦了12斤!

兩個月後,小爺爺出院回家(回家調養,調養的好多活幾個月!調養不好也就一個星期的事)

我和姐姐在家用心照顧了他3個月,最後還是走了!為了小爺爺我和姐姐毅然決然的辭去了工作!我沒有讓我爸爸媽媽出面去照顧他老人家,因為孫子輩的我們已經能獨當一面了。

兒子多了不一定有用!大家一個看一個!誰也不願意多擔責任!

如果就一個兒子,連看的機會都沒有,責任都在一個人肩膀上!


蘇州豐華環保


50、60後的朋友,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對“久病床上無孝子”怎麼看?將來如何養老?

我本人就是60後,“獨生子女家庭”;現家中有84歲、86歲、87歲三位高齡老人。以下談談個人的理解?

我們要牢記中華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百善孝為先、嚴父慈母教育一代一代後人……等等好傳統要發揚光大。

作為60後的我,從小在父母管教之下;現在有了自己的家庭,而且生育了一“獨生子”。從小到大自己看著父母對爺爺、奶奶的行為示範,你做的如何;他嘴上不說,會牢記腦海中。假如我對父母孝敬,平時關心父母的生活起居;在孩子腦海中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將來我們老了;他也會盡力去孝道!反之相反的結果。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的行為規範;真正是孩子成長的良師益友!

這十幾年來,我親身經歷了父母大小手術有三、四次;每次在醫院陪護,(除孩子上學)都將孩子帶到醫院;讓他幫忙陪護爺爺、奶奶,培養孩子的尊重老人的現觀念,盡一點做孫子的孝心;反而病人看到這情景,心情好了;身體也恢復的快。

我對“久病床上無孝子”的理解是:人的精神畢竟是有極限的,對一位久病床上的老人;首先要端正思想態度,不嫌煩;敢於擔當,只要你盡了力;讓老人安詳地離去,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感恩於父母沒白白生養你一場!

舉一個真實例子:

我一親戚的母親(商業部門退休工人),癱瘓床上有十年了(現年85歲);她有四個兒子,平時和最小兒子生活;小兒子夫婦是雙職工下崗工人,其它幾個兒子是國家幹部;平時照料就是小兒子夫婦,一干就是十來年。當然那幾個兒子節假日也來看看,曾經也送到敬老院;兩天不到,老奶奶要回家……從這裡面看到了,家中要有一個好兒媳和孝順的兒子。證明:久病床上還是有孝子的!老奶奶現在生活的很好,因為她生養教育幾位“感恩”的好兒(媳)女,為他們點贊!

50、60後將來的養老問題?

我們年輕時經歷了風風雨雨,坎坷人生路;人生一世多少也積累了一些財富,雖然子女有的暫時不需要多少訴求;一旦需要時,我們應該想到為子女分憂出點力。最主要的是:年輕要考慮老後的養老問題;關鍵是要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老後每月能領點養老金是減輕自己和孩子的最大負擔。現在生活要錢、看病要錢、做人要錢……什麼都是錢開道,必須手頭留點備用錢;到困難時也能起到“一兩拔千斤”的作用。

少數人不是不盡孝,由於家庭比較貧困;父母一旦生病,去醫院那高昂的治療費;就能讓他全家蕩產,有些做兒女的在無奈之下;只能選擇放棄治療,將年邁的父母抬回家;在小一點的診所打點滴,省點醫療費;聽天由命地將父母默默地送走!

養老是社會和家庭的共同責任,中國己進入老年化社會;期望國家在政策上多制定一些惠民政策,特別那些“獨生子女”家庭給予更多的人性化關愛;讓這些老人安詳度過一生!


樹下酒仙


我也是這個類別的人,對此心裡酸酸的!怎麼說呢?"久病床前無孝子",農村人叫"床頭百日無孝子",一個道理,老人病久了,再孝順的兒女也脫色了!願50,60的老人們,身體健康,生活自理,少給或不給兒女們添麻煩!

老人能自己養活自己最好。兒女們都很忙,他(她)們大多是獨生子女,為掙錢養家也不容易!有養老金的朋友要好過不少,沒養老金的可難受了。這部分人大多數沒養老金。對此看法有三:

首先靠自己,量力養餘生;

二,有可能吧,靠政府;

三,實在無法靠兒女!

這問題很大,是普遍國家的難題,目前真沒有靠譜的解決辦法!願老人們少病健康;活不討厭;死得乾脆;免災避難!


忠實68009196



民生雜壇


我也是隻有一個孩子的母親,對於久病在床的人,要理解孩子們是沒有太多精力和經濟來照顧你的,他們還有別的老人(夫妻雙方的老人),還有自己的孩子,還要工作。拖跨了孩子也是我們所不願看到的,久病在床也是一種無奈。

大家都沒忘記東莞"孝子殺母"案的悲劇吧。

2011年單身的楊某帶著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到東莞生活,一邊打工掙錢養家,一邊照料母親。農曆新年前,不堪忍受生活重壓的楊某,在東莞厚街的出租屋中,舉起菜刀砍向母親後自殺。不要說獨身子女了,就說現在的我們50後60後,正處在中老年階段,如果自己身體不好,我們的父母都七八十歲了,雖然有兄弟姐妹分擔,照顧他們也都很吃力了。

所以趁我們尚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尋一處自己喜歡的養老地方,只要孩子們有空經常來看看就行了。


海天一州走天涯


一、“久病床前無孝子”是事實,但有時也是人之常情之一。比如,假設父母病了,癱床臥枕,生活不能自理,且時間漫長,作為獨生子女的孩子,即使再有孝心,而事實上,也不可能始終如一地守在病床前的,實際情況不允許呀,他(她)要工作,有小家庭,還有許多責任在身,怎麼可能讓他(她)整天病床前盡孝呢?



二、孩子的孝心如何,關鍵是看孩子的行動表現,只要能在你生病的時候,第一時間裡看望或安排好就醫,然後,一有機會就跑到你身邊照應,解決問題,有始有終保持聯繫,就已經盡孝心了,很好了,所以,要理解和體諒作為獨生子女孩子的難處,不能有過高過份要求。

三、至於養老問題,因為本人是教師退休的,有養老金和醫療保險,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生活醫療有保障,生病了,不能動了,和孩子商量一下辦法,如果孩子太忙,可請護工幫助等。

妥否,歡迎評論。


解千愁




“空巢老人”、“久病床前無孝子”、“養老難”等一系列社會問題讓獨生子女應接不暇。 做為獨生子女,如果老人生病了,那麼既要照顧生病的老人,又要忙著工作掙錢養家,整個人宛若被拉長的弓箭,短期還好說,那麼如果是長期呢?那麼就會不停奔波在家庭、醫院和工作之間。當很多人說出“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時,卻沒有想到獨生子女所處的困境。

那麼如何解決獨生子女所面臨的“過度養老”?如何使獨生子女家庭老人們能安享晚年?已經是大眾最為關注的社會焦點問題。 一直以來,獨生子女也多方努力、未雨綢繆,諸如“以房養老”“候鳥式養老”“信息化養老”等等想各種方法努力解決養老難的問題;而政府人社部門、民政部門、衛生計生部門、養老機構等有關部門也在積極著手改善獨生子女家庭養老難的問題,採取了相關措施,不斷完善有關政策,大家上下一心,齊心協力,努力構建幸福家園、和諧社會。



現在我先把熟悉的計劃生育有關的政策給大家說一下

一、政策調控:2016年,二孩政策的全面實施,出現了大批二孩媽媽,這就使得原獨生子女家庭相對縮減,通過政策調控,獨生子女面對的養老困境從跟本上得到有效緩解。

二、關懷關愛:對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開展關懷關愛一系列活動,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山東省將為計劃生育“失獨”的家庭辦理住院護理補貼保險,予以獨生子女特殊家庭失獨老人住院方面的護理保障。

隨著祖國的飛速發展、社會的文明進步,相信在我們大家始終不懈努力下,群力群策,集思廣益,在全社會的共同幫助下,獨生子女養老難的問題一定會圓滿解決,實現人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幸福美滿的生活!

最後,我的發言如有不足之處,歡迎你的批評指正,如你對我的發言還算認同,歡迎大家關注、歡迎大家的轉發和宣傳,再次感謝你!


衛智勇012367


作為我們獨生子女的家長來說。指望子女在我們老了的時候在床前伺候那是奢望!“久病床前無孝子”還是次要的。就是兒女是孝子又能怎麼樣?兒女們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他也有他的子女,他還要上班,工作掙錢壓力也不小,不可能在你生病的時候一直在你的床邊伺候吧。

在這方面,我覺得還是希望國家能出臺一些養老政策。借鑑一些歐美髮達國家已經走過的成熟的一些養老經驗,因為那些發達國家本來就沒有子女養老一說,有的甚至終生無子女。他們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國家借鑑。

在國外就有一些專門為老年人設置的小區,還有一些買不起房子的可以在養老公寓集中居住等等。我們國家現有的養老院檔次都比較低,所以很多老年人情願孤老在家,也不願意去養老院,我覺得這方面應該大力改善使得一些老年人願意去養老院養老。

還有一些固有的思維方式也需要改變,我們國家過去有一些習慣,認為,養老院是為孤寡老人,五保戶設立的。有子女的老人,如果進了養老院,就會覺得沒面子,好像子女不願意養老。

如果有生活條件好,醫療條件也很好的養老院,那我們進去養老,又有人說話,生活方面醫療方面又有人照料,何樂而不為呢?


芸五


5060後老人,大多是獨生子女。這些獨生子們,面對四個或八個老人,有孝心,可能沒孝力;有孝力可能沒孝時。不管是能幹或不能幹的,各方面的壓力都不小。

5060後這代老人就自點兒覺,別欺負弱者年輕人了。把自己照顧好,少給孩子添包袱。要身康體健,不生癱在床上的病。

一些老山友和我坦言,之所以天天鍛鍊,就是想弄個"好死"。不害自己,不給孩子添麻煩。

清朝一瘋子唱"好了歌",大聲唱著問世人,“…………孝子賢孫誰見了???”一一古代如此,今世,年輕人,都忙於打拼,更無暇盡久病床前的“孝”了。況且,直言,今人缺少古人心。

久病床前無孝子。事實。正常。正常,事實。

如何養老?每個老人情況都不一樣。靠自己是最佳。“世人都說神仙好……”


煙臺蠍子


‘’久病床前無孝子‘’是一個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家裡老人或親人長期有病,或臥病在床不能自理,必須有人照顧。每天餵食喂水,解大小便,擦洗身體,還有好時按摩按摩。或是送醫住院,吃藥打針……時間一久,太累人,誰都有不耐煩的時候。

50後,60後大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要照顧四個老人,加上還要照顧孩子,還要上班工作。這樣的情形可想而知,真是如牛負重,任何人都受不了的。平時如此,人食五穀,焉能無病。一旦老人有病,那可是有如家裡著火,雪上加霜。一個老人病了還好些,如果兩頭的老人都病了,都特別需要你去照看呢?只有四處奔波,疲於奔命了。

這樣的話,久病床前如何有孝子?想孝順也是力不從心了。

現在,養老問題十分突出。國家也開始特殊重視並下大氣力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現在大力提倡國辦,民辦,企業辦養老院,並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國家也大力提倡居家養老模式,建設更多的智慧小區,使居家養老成為現實。你可以足不出戶,就享受到醫療就醫,送醫藥上門以及經濟實惠的家政服務。智慧小區的覆蓋面很廣,可以有效解決大多數老人的養老問題。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互聯網和許多高科技技術的大發展,智慧小區很有智慧。將來每家都有跟蹤監控設施,通過手機就可知老人在家的一舉一動。社區也可以重點關注特殊老人的一切情況。老人和你家的一切所需,社區會自動把價廉物美,安全可靠的物品送上門來……

我們相信,通過努力和不懈的創新,養老這個社會的老大難問題一定會有一個嶄新並令大家都滿意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