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資產需要達到多少,才能相當於三十年前的萬元戶?

極地之光001


回到1988年,當時的萬元戶是什麼概念,可以說當時的萬元戶在我們那,整個鎮近10萬人,也沒幾個人是萬元戶。

我記得90年左右,一分錢還可以買不少好吃的東西,當時偶爾去商店買吃的,5分錢都還可以去好幾次。那麼現在呢?不說1分錢,就是10塊,去水果店買一斤蘋果估計都不夠。所以我覺得現在的10塊錢也就相當於當時的一分錢。那麼當時的萬元戶可比現在的千萬富翁。事實也確實如此,因為我們鎮現在就是千萬富翁的人也不在少數,很多人生意做得都挺大,就是我的同學炒股的,現在身價也不只千萬。

所以我認為現在就是身價千萬,也沒有30年前的1萬有優越感,有成就感。因為現在身家千萬,全國少說也有兩百萬人吧,而且那是可投資淨資產,還不算固定資產。要是算上固定資產,現在一二線城一套100多平的房子就基本值千萬以上了,那麼全國千萬資產的人估計都差不多有千萬人吧。

綜上所述,我認為現在的千萬才相當於30年前的1萬。你覺得呢?


文子宣


就說一件我家的真事,正好發生在30年前的1988年。我爸買彩票中了1萬元!

那時我無知無覺,但發現爸媽特高興。那時人一個月工資也就一二百元,真的是一筆鉅款。某天,我爸終於決定,告訴子女這件事!於是鄭重其事地告訴幾個子女,中大獎了!但關鍵是:絕對不能說出去!

中間還發生了一個烏龍事件,我爸寫信告訴在外地念書的二哥中獎的事。但是寄錯了信,寄給了叔叔。本來是不準備告訴別的親人的,但是發現出烏龍了。於是我爸當作不知道寄錯了信,補寫了幾封報喜信,給叔叔和姑姑等親戚。

沒過多久,關於我爸“中大獎”的消息在單位傳出去了,怎麼“洩密”的也不知道。這事弄得我很尷尬。一起玩的小夥伴不少,某天某個小夥伴當著一堆人問,你家是不是中大獎了?我不好說不是,但也不好說是,沉默就成了默認,到現在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但要說這筆錢具體對生活有什麼影響也感覺不出來,至少我是沒感覺,可能對父母而言就是一些日常支出的煩惱少了。再後來沒兩年單位員工工資一陣猛漲,物價也猛漲,一萬元感覺就不是多大一筆錢了。

具體要說30年前的一萬元值多少各種評價標準說不上。但是當年如果得到一萬元的意外之財,是需要保密的,這應該是真的。現在你要說賺到了100萬,或者買了個500萬的房子,應該不需要保密。

---------------------------------

評論說1988年沒彩票的,那是指全國賣的福利彩票六合彩。地方政府和部門早就有各類局部彩票發行。


風雲學會陳經


2018年的多少錢才能相當於三十年前的一萬?小編來算一算。

30年前,是1988年。中國正值改革開放十週年,一切都是發展中的模樣。記得那個時候人們還要用飯票去買飯,工人每個月工資幾十元已經算是小資家庭了。1元錢可以買2個包子,當然不同品種的食品、物品價格都各不相同。如果用包子來算,現在5元才能買2個包子,相當於翻了5倍。這樣算來,2018年資產需要達到5萬就相當於30年前的1萬。

但為什麼現在的爸爸媽媽談起當時的萬元戶似乎是高不可攀一般?三十年前人們的工資普遍不高,能達到月工資百元的就是有出息的了。而且當時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房,大多是工廠福利分房。當時,每家每戶基本都有田產,以務農為主的人家也不在少數,去掉每月的支出,能存到萬元的人家真是寥寥無幾,這就顯示了他們當時獨特的社會地位。


環球老虎財經


30年前的萬元戶絕對是稀有物種,至少相當於現在的千萬富翁了!不過,30年前還是計劃時代,福利分房,再有錢也買不到商品房,其它物價也不真實,裡面包含大量補貼。所以很難把當時資產和今天相比。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



30年前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這個還是可以算算的!試著從幾個角度算一下吧。

1.收入比較

198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81元。1萬元,一個人不吃不喝得攢9年。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如果不吃不喝,攢9年,是33萬元。



2.貨幣供應量比較

最準確的是用廣義貨幣M2做對比,1989年中國M2存量1.2萬億,2017年年12月末,M2餘額167.68萬億元人民幣,30年,貨幣總量增加了140倍!



當年的萬元戶相當於現在有140萬!

…………………………………………………


史晨昱


打開時光機,和有書君一起回到八十年代……

三十年前的中國,1988年,是有書君出生的那一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十年,那會的中國雖已經開始改革。

但整體還處於貧困時期,翻看相冊裡的老照片,顏色款式單一的衣著,映射出當時物質匱乏的社會特點。

在八十年代,若誰家是“萬元戶”那一定是當地的土豪級人物,人們也常常用“萬元戶”來形容家裡的財力雄厚。

那麼,2018年的資產需要達到多少,才能相當於三十年前的萬元戶?下面,就讓有書君來給大家做一個對比:

首先,從基本生活方面來說:

衣:八十年代,買件衣服只需幾塊錢,就算好點舒適點的最多也只需幾十元;

而現在三位數只能買個一般的衣服,名牌的動輒就要四位數。

食:用主食饅頭作對比,八十年代的的饅頭價格約為5分錢一個,一塊錢能買20個,十塊錢基本上夠一大家人花一陣子的;而2018年在有書君生活的城市,一塊錢大概是買三個饅頭,十塊錢還不夠買頓菜錢。

住:八十年代末中國的房地產開始進入商業化,一線城市的平均房價約為1350左右一平方,而2018年一線城市的房價平均至少要在萬元以上。

從以上分析可知,如今的物價大概是原來的百倍,也就是說八十年代的一萬元相當於現在的一百萬元。

其次,從工資收入方面來說。

工薪階層的工資基本上可以代表社會的平均水平,有書君查閱資料得知,八十年代工薪階層中,最高的工資標準為年收入800元左右。

那麼一萬元相當於12.5年的工資。

2018年,工薪階層最高的工資標準為年收入10萬元左右,12.5年的總工資為125萬。這麼一算,2018年的125萬元相當於八十年代的1萬元。

再次,從結婚花銷方面來說。

無論處於哪個年代,結婚都是一個家庭的大事,是一個家裡的重大開銷,也是最能衡量一個家庭財富值的事情。

八十年代的結婚三件套,只需縫紉機、自行車等,以前的萬元戶家庭給一個兒子娶媳婦最多花一、兩千就行;

現在的物價,一萬元還不夠送給女朋友一件貴重的生日禮物呢,而結婚用的車子、房子,就算在三四線城市也至少需要花費100萬左右。

綜上分析,有書君覺得單從數據上來說,保守計算,2018年的總資產100萬元,相當於八十年代的1萬元,但從生活的幸福指數來說,2018年要擁有幾千萬的資產,才能有八十年代萬元戶的價值感。

看完有書君的介紹,你是不是也想時光倒流,揣著自己的一萬元穿越到八十年代當富豪。

可惜,世上沒有時光機,而財富的多少跟自己的努力程度有關,如果你肯吃苦耐勞辛勤工作,即使成不了大富豪,生活也會有過得滋有味。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30年前,也就是1988年,工人的工資每月僅有幾十元,多數家庭沒有多少財富,當年的萬元戶是非常風光的。下面我們從多個角度,來分析今年的資產需要達到多少,才能相當於曾經的萬元戶。

一、按收入比較

1988年城鎮居民平均每人可用於生活費的收入為1119元(來自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而2018年的統計公報還沒出,我們姑且按照2017年的數據計算,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來自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我們保守估計今年可以達到39300元(增長8%),那麼將是30年前的35倍。

按照這個比例,現在擁有35萬,就相當於過去的萬元戶了。

二、按物價

1988年時有一個著名的事件,叫做物價闖關,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百度。物價闖關的結果是物價大漲,通脹嚴重。

下圖是一張1988年的老照片,居民在排隊買豬肉,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牌子上寫著豬肉價格1.95元/500g,而現在的豬肉價格也不過10元1斤,只是過去的5倍。

再說電視機,1988年時,擁有電視機的家庭還不多,一臺電視機要花費一家人幾年的積蓄。從另外一則新聞中我們看到,李先生在1988年花了1000多元購買了一臺電視機。不過在1989年時,電視機廠家開始打價格戰,電視價格跌到了500元以下。

現在電視機的價格也不貴,3000塊錢就能買到大廠商的55寸4k高清智能電視,再好一點的電視也不過5000元左右,也就是過去的5倍。

因此如果以電視和豬肉等消費品為標準,現在的5萬元就有30年前萬元戶的購買力。

三、房價

1988年時,國家還沒有實行商品房改革,僅在一些試點城市試行商品房政策。1988年7月,中國第一個土地拍賣、按揭貸款,真正完全意義上的商品房小區東曉花園在深圳竣工,售價是1600元/平方米,同樣的小區二手房的價格現在為50000元左右,周邊新房價格更高。

去掉折舊因素,過去30年深圳房價上漲了大約50倍。按照房價比,現在的50萬,與過去的萬元戶相當。

看到有很多人回答現在的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才能與過去的萬元戶相當,我不禁呵呵一笑,其實當時的萬元戶也並不是非常富裕。

只是那個年代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大家剛剛從貧困中走出來(甚至沒有走出來),萬元戶少之又少,才會讓人覺著萬元戶非常富有。

即使現在房價漲這麼高,買房壓力大,只要勤勞工作,多數人的生活水平還是能達到過去萬元戶的標準的。


首席投資官


  不存在確切的金額,只有相對金額。搬照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運用一下就是:參照系不同,事物的表現形式不同。

  參照系:不動產-北京房價

  1988年北京房價在1700元/平方米左右,如今均價為64000元/平方米左右,即30年前的萬元戶相當於如今37.6萬(1萬/1700*64000)。

  參照系:一般等價物-黃金

  1988年黃金價格440美元/盎司左右(國內還沒有具體的黃金市場,以倫敦黃金市場價格計算),如今黃金價格1220美元/盎司左右,即30年前的萬元戶相當於如今2.8萬(1萬/440*1220)。

  參照系:一般必需品-豬肉

  1988年豬肉價格2元/斤左右,如今10元/斤左右,即30年前的萬元戶相當於如今5萬(1萬/2*10)。

  參照系: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

  198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左右,如今3萬左右,即30年前的萬元戶相當於如今15萬(1萬/2000*3萬)

  參照系:貨幣超發-真實通貨膨脹

  近30年來的平均通貨膨脹為4.6左右,即30年前的萬元戶相當於如今3.85萬【1萬*(1+4.6%)^30】

  參照系:貨幣發行量-M2

  未搜索到1988年的M2,如以1990年年末的15293.4億計算,而2017年年未1676800億,即28年前的萬元戶相當於如今

110萬(1萬/15293.4*1676800)。

  呃……再扯下去就毫無意義,因為參照系不同其表現的金額不同,比如有一把沙子向前灑去,一顆沙子相對於另外一顆沙子其表現的位置和速度是不一樣的,因為參照系不同。又因可變性是多維的,具有不確定性,就像薛定諤的貓,不能從宏觀去描述微觀。


三人聚眾


我上學一年級的時候拒今差不多有25年了,那時侯特別好吃,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吃過以前的

“包公肉”、“唐僧肉”“太陽神”等這些小零食,反正當時只要一看到別的小朋友吃,我心就癢癢難受。

有一次實在沒控制住自己的胃,把家裡僅有的30元家底偷了10元出來,去學校小賣部買吃的,當時我們學校小賣部是校長家開的,校長夫人看我拿個10元紙幣還不敢賣吃的給我,一再問我錢的來處,當時撒了個謊,說是親戚家給的見面禮才猶猶豫豫賣給我,花了5毛錢買的東西把兩個小口袋都撐的滿滿的,那時就感覺這10元好大,買這麼多東西才用這麼一點點錢,後來更令人意外的是,校長夫人還和我父母問過這件事情(學校離家近,所以本來就有點認識),打聽哪個親戚怎麼給小孩這麼多錢,哈哈!後來我被揍慘的事情就不描述了。



可以看出當年的10元在人們心目中份量已經很重了,現在估計小學生去買東西拿100元、1000元,別人都習以為常不會管你!

還有一件記憶深刻的就是關於過年壓歲錢的,小時候過年爺爺給5塊錢都感覺很了不起,同期別家還有給一元、二元的還能開心半天,現在一般的普通家庭壓歲錢都200元往上吧?稍微好點的,五百一千都不是事!



因此,我個人認為以前的“萬元戶”最低相當於現在的100萬,甚至名聲上還過猶不及,現在誰要說自己有100萬,請問旁邊有幾個人羨慕的?不損你就不錯了。


對了,記得當時旁邊領居娶個媳婦總共才花了小几百元,現在因為每個地方習俗不一樣,具體討個老婆要花多少錢,我估計10萬元應該是少的吧?


鷹籃體育


2018年的30年前也就是1989年,1988年的萬元戶相當於現在的存款一百萬,要折算資產的話可能相當於百萬。可能很多人會驚訝不可能,一萬元相當於現在的“百萬富翁”?。其實,就是這樣的。資產價格的上升在10倍以上。其實在那個年代雖然房價以現在的角度來看很便宜,但在當時也是太多人買不起的。我查了一下北京1989年的房價,沒有查到具體的數字,只有一份報紙的報道(如圖):

報紙說的大致意思就是1989年時的房價太高了,北京的居住房產價格1600元-1900元/㎡,若要買兩居室,少說也要6萬多元,一名大學生從參加工作其日日節衣縮食,每月從存儲50元已經是極限,需要100年才能買上兩居室。提供的信息就是那個年代北京的居住房產價格在1600元-1900元之間,而大學生節衣縮食最多每月存儲50元。

然後我又查了下1989年北京、上海等地的年平均工資,在2100元附近。而全國的年平均工資在1500元附近。

從報紙的信息來看,30年前的1萬元能夠購買北京6.25㎡的房產,而換算到現在來看,現在北京房產5萬-10萬之間,也就是相當於現在不超過62.5萬元的資產價格。當然,全國二三線城市的房價更加便宜,那個年代可能都能夠買一城市平房,現在少說也是幾百萬。這個就很難去參考了,只能是撞大運。

再來看看工資水平,一個大學生每月節衣縮食只能存儲50元,而現在的大學生我查了一下平均工資在5000-10000之間,差距很大,我們以8000作為計量單位,每月存5000元。也就是說工資儲存方面就猛增了100倍。也就是說當時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00萬。

所以,三十年前的萬元戶相當於現在的“百萬富翁”。


厚金說


我認為家庭資產最少要達到1000萬以上,才能跟30年前的萬元戶相提並論。

我覺得不能通過簡單的數字對比來說,現在有多少資產,相當於30年前的萬元戶,而是應該從不同時期財富的意義和社會地位來對比。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的是,30年前萬元戶意味著什麼?

30年前,也就是1988年,如果你有一萬塊錢以上,那你就是人中龍鳳,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有一萬塊錢意味著你的財富可以超過絕大部分人。

比如我們那個縣,1988年的時候工資非常低,我們縣的澱粉廠是國營的,當時國營企業的員工,每個月的工資大概是120塊錢左右。

我相信當時在其他地方國營企業員工的收入也不會很高,估計平均下來也就每個月150塊錢左右吧,那一年的收入就是1800塊左右。



而到了2017年,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收入為74318元,也就是說30年時間非私營單位的工資水平上漲了42倍左右。如果按照這個數字來推算,那麼現在有42萬塊錢就可以相當於30年前的萬元戶。

但是我們都知道,萬元戶在30年前是非常稀缺的,比如我們縣1988年大概有15萬左右的人口,當時真正能達到萬元戶標準,我估計不會超過50個人。而現在有42萬資產的人滿大街都是,所以有42萬資產跟30年前的萬元戶,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那現在要有多少資產才能跟30年前的萬元戶一樣呢?

這一點我認為可以從萬元戶佔當時人口的比例來推斷。

比如1988年,我們縣有15萬人口,萬元戶大概是50個左右,萬元戶的人口比例是萬分之3.33,也就是一百萬人當中大概有333個萬元戶。

當然,我們縣當時比較窮,所以萬元戶相對比較少,但是就算把全國所有的萬元戶加起來,我覺得每一百萬人之中應該有500個萬元戶左右吧,萬元戶比例是萬分之五左右。

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的話,按照目前我國14億人口,那應該有70萬人左右達到30年前萬元戶的標準。



當然這個比例人數也不是絕對的,因為30年來,我國經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這個人口比例也應該有所增加,所以我覺得兩百萬人左右的比較合適。

也就是說目前全國家庭資產前2百萬人的財富可以相當於30年前的萬元戶水平。

那目前全國財富前2百萬人的最低財富大概在多少呢?

根據2017胡潤財富報告,大中華區千萬資產“高淨值家庭”達186萬戶。

所以我認為目前至少有1000萬以上的家庭資產才能跟30年前的萬元戶相提並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