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住院一入住就是一大堆的各種檢查,化驗。大家怎麼看?

執著4406303


西醫和中醫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個人認為是西醫講究循證醫學,中醫講究辯證施治。就是說西醫的診斷治療需要直接證據,西醫可以從分子機制解釋說明疾病的起因,轉歸及結果。然後從中去發現解決問題的機制。這些都是可以實實在在看的見的。一個疾病的治療方法先要有確實可靠的理論基礎,再在動物身上做實驗得到可靠依據,然後再通過複雜手續進入臨床實驗階段。再通過志願者測試治療得到認證,最後進入臨床。進入臨床後還要通過不斷的觀察改進,形成一套診療常規。而這樣的診療常規也不是永久的,隨著科技發展新的分子機制被發現有可能推出新的治療手段。最重要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通過學習傳承再發展的!

現代西醫已經進入精準醫療階段,怎麼個精準法?通過各種檢查手段得出一些精確的數據,再通過精確的藥物劑量精確的手術手段以求給患者帶來精確的治療效果。

再針對一些槓精回答:1.現在醫生不會看病都是靠檢查。您用智能手機幹嘛?通訊靠吼就是了!2.醫生亂開檢查。現在醫保局查大處方大檢查力度已經到了影響醫學發展的地步,再這樣下去許多有幫助的新治療手段無法進入臨床。因為醫保局不批准,他想你特麼不是又想法子撈錢吧!最終受損的還是老百姓自己!

最後講一個自己遇到的實例:一位老師的妻子,由於高度懷疑羊水栓塞需要切除子宮,千鈞一髮之際該丈夫沉著冷靜手機百度,開始自學羊水栓塞診斷治療,硬是拖了一個多小時不肯簽字。實在等不了,我們院長說不等了,做吧,有事我來承擔。最終搶救及時,保住性命!結束的時候手術室裡十幾位醫務人員的洗手衣都幾乎溼透,大家都幾近虛脫!

去正規醫院看病請信任醫生,因為這和您的診斷治療成功率息息相關!這句話也是有實證的!


修身麻醫


不少人去醫院看病,尤其是辦理住院後,會有不少項的檢查,大多人都不理解,認為只會增加費用,甚至覺得可能醫院是為了多賺錢,才會有這麼多檢查,其實住院要檢查是有必要的:

為了檢查的更仔細

病人和家屬看病時怕醫生亂收費,其實醫生也不想讓病人多花錢,可又怕初步檢查不仔細,出現意外情況引起醫鬧,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有必要進行相關項檢查。

更準確的做出全面評估

住院時,醫生僅憑病史、簡單查體是較難做出全面評估的,尤其老年病人,在記憶和表達上有時會不夠準確,還有需麻醉、手術的病人更要全面檢查,所以辦住院的病人,除了醫生對病情的需要,進行相關檢查也是醫院的規定。

一些早期病症,需進一步檢查才可確診

有些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如病毒性心肌炎,輕的有損心功能,令運動受限,重的短期會心衰,可這種病在早期症狀只是類似感冒,不通過具體檢查,就不會及時發現異常。

相似症狀的疾病,不進行檢查易出現誤診

人體是十分複雜的機器,有的疾病症狀表現會比較相似,若不化驗、檢查,就無法明確病因。要是不進行詳細檢查,按照其他疾病治療,便耽誤病情。都知道住院會有抽血檢查,若是不進行此項檢查,像一些傳染疾病、乙肝、艾滋病等,是無法憑經驗和肉眼來判斷的,所以相關的檢查還是有必要的。


光線醫生


我們時常聽到社會人一些人對醫院的一些誤解,特別是在醫生建議一些患者住院治療時,很多患者第一反應就是醫院是坑人的,醫生叫我住院就是為了可以多開各種檢查多賺錢,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看到過醫生在診療時給患者分析了病情,並分析了住院治療與門診治療的利弊,對於有新農合或者職工保險的患者,住院費用是可以報銷很大一部分的,這樣可以減輕他的經濟負擔,如果門診治療,是沒用的報銷的,醫生為患者的經濟考慮,從這個出發點上,醫生的用意是好的。

為什麼一住院就要做各種檢查呢?這是診療的需要。我們都知道西醫的治療必須藉助一些輔助檢查來明確診斷,一些輔助檢查可以有助於疾病診斷。比如要明確是不是細菌感染,血常規中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等指標可以幫助診斷,CRP、PCT等檢查也可以為診斷提供幫助,三者可以互相印證。當然對於嚴重者、病原不明者、用藥療效不佳者或者高熱不退、寒熱交替者,進行標本送檢,對細菌進行培養並進行藥物敏感試驗,這有利於為臨床診治選擇有效敏感的藥物提供參考。而血生化檢查,主要是瞭解患者腎功能、肝功能、血脂、血糖方面的情況,為臨床用藥的調整提供依據。對於其他的一些B超、CT、MRI、DR等檢查,這也是有檢查的道理的。有可能是醫師在開具檢查是沒有跟患者進行充分的溝通,沒有讓患者明白做檢查的原因和必要性,這就導致了患者的誤解。個人覺得,應加強溝通,讓患者有充分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作為診斷用藥依據,請在醫師的指導下用藥,有什麼疑問或者觀點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


藥事健康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認識一位急診科的大夫,畢業於國內某知名大學,醫學技術優良,醫德高尚,經常不用任何檢查化驗就可以做出診斷,我有一個朋友去找他看病,他就用手摸了朋友的額頭,然後雙肺一聽,肺炎,一個療程下來好了。我朋友曾給他起外號神醫。然而有一天他攤上事了,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喝酒後胸疼,他進行簡單的體格檢查,認為該患者是肋間神經痛,遂讓患者回家休一天明天說不定就好了。患者歸,後卒。家屬大鬧,屍體解剖,死於主動脈夾層。問,你為什麼不給他做CTA檢查,依據是什麼。答曰是因為病人年輕,一般不可能是主動脈夾層。一個急診科大夫竟然胸疼的病人想不到主動脈夾層,官司敗,醫院賠錢,當事人扣罰獎金,面臨有可能做牢的風險,科室同事嘲諷他。我的朋友很為他鳴不平。我說你去支援他,我朋友說怕被別人打死,這會誰還敢支持他。我說若是我們好人不作為,損失將是一位好大夫,你作為受益人,都不能幫他做點什麼,還有誰願意為這樣的好大夫做點什麼呢。沒有,急診大夫心涼,隨後他的胸痛的病人會有一項新檢查。有一次會議我問他,你這麼做是壞人得利,好人買單。他說我有時候想想,我做的確實不對,這麼年輕的生命就這麼走了,要是做了CT血管造影就好了。在生活中,為什麼我們總是為壞人買單,卻是善良人在遭殃,一個20歲的人,得主動脈夾層的幾率就非常低,如果我們要照顧醫療上的每一個意外,估計每一種檢查都要做。可是善良的人們是無辜的。可是善良的無辜的人們,什麼時候在無辜的善良人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時候站出來呢。每一次麻木也許不一定是身體有問題,但當有身體有問題的時候,也許遇到的只有麻木。我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會學會善良的人們戰鬥在一起,但我們知道當站到一起的時候,壞人們就會無法遁形。


好醫生暖暖


小孩子一個發燒要檢查幾十種,抽血要抽無數次,驗尿,屎,B超,住上10多天,看著都心疼!

其實就打點消炎針就好了!

現在醫生根本沒什麼醫術,望聞問切早就不會了,或者會也裝作不會!昧著良心!

不要說我們不懂醫生,以前發燒,醫生觀察,量體溫,把把脈,去打針一兩天,基本上就搞定了!可能你們會說不科學,可我看也沒死什麼人!現在呢?

不要跟我們說以前不科學,關鍵是你的科學會害的我們傾家蕩產的!

發燒就能一兩萬,我們還活不活?基本半年以上的工資沒有了!關鍵這還是一次喔!

小孩一年發燒幾次很正常的!在發燒我們得賣血賣房了!

真心不敢去!求你們的科學饒了我們吧!不要檢查了,給我們來一針以前那種最賤的消炎針就好了!


夜孤城83484687


1、現代醫學追求的是快速精準診斷。醫生接診,問診查體後,會形成自己的診斷思路,必然要鑑別症狀類似的疾病,此時必要檢查是唯一可信方法;中醫則不同,無明確疾病診斷,還可以用辯證施治,千人千方來搪塞過去。

2、規避風險。現如今,醫患關係如此緊張,在噴子眼裡更是勢同水火,動輒起訴,更令人心寒的是傷醫事件屢禁不止。試問:是做完必要檢查明確診斷對症下藥安全,還是僅憑視觸叩聽吃藥試試看,然後出事惹上官司甚至搭上身家性命安全?

3、大檢查、大處方肯定有,但是少數,尤以民營醫院為著。如果你想要VIP式的服務,就不能怪別人了。


衛道行者


這就是經典"醫鬧"醫院創新,創收。去了醫院,這能聽醫生排布,折騰,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現在就是看個感冒,咳嗽也得化驗什麼的,看一下就是幾百上千,老百姓是苦不堪言,勞民傷財。還有一種叫"鬧醫"最近新聞報道,說要嚴懲暴力傷醫樹起法冶標杆,最打護士,最高死刑,現巳明法規定。可見,國家對鬧醫是多麼重視,已到人頭落地之地步。其實,醫鬧和鬧醫是矛與盾的關係,在鬧這個問題上是相互相剩的。醫鬧不鬧,何來鬧醫,鬧醫的發生,必有醫鬧的問題。嚴懲鬧醫,同時要嚴管醫鬧,醫鬧不管,管不住鬧醫。


金玉良緣x


現在動不動就投訴醫院醫生,動不動就打醫生護士。這個問題你怎麼看?沒想到這個問題回答了這麼多。曾經我爺爺和奶奶是鄉村醫生。他們的口碑很好。治病救人,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在捱餓的時候。很多人自己玉米都吃不上。把僅有的饅頭送給我爺爺奶奶。那時候如果判斷了治好了。也就好了。沒有治好。基本也就認為沒有好的辦法了。

現在呢?我也做醫生了。滿屏幕的都是罵醫生的。打殺醫生的。投訴醫生的。醫生賠錢的。單單一個肚子疼腹瀉。我再也不敢輕易的判斷為腸炎?結石?腫瘤?心臟?腎臟?都是小心謹慎的,排除,確定,排除,確定。你應該知道為什麼做那麼多檢查了。


性病科醫生


收錢💰收錢💰收到手軟。很多很多是無關的檢查,ct,x光,核磁,64排,腦電圖,彩超,採血,唉呀還有很多很多叫不上名字了!不管你什麼毛病,統統來一遍,一遍不行,再來一遍。這一套下來兩天過去了!大夫兩句話就把你打發了。“沒啥事,給你開點藥,按時吃。”。兩天時間花了兩三千塊錢💰。過了幾天,總覺得不對勁,還得去醫院啊!又來了一遍過篩子是的檢查,檢查。最後大夫給了個結論;“胃炎”。注意飲食。4000多塊錢💰換來一句“注意飲食”。這是什麼醫院?這是什麼大夫?還有很多這樣的事,我岳父感覺身體不好,喘氣費勁,就去了醫院,經過一系列的各種各樣的檢查,最後的結果是,“肺癌”,全家人這個著急啊!怎麼辦?那就抓緊治療吧!住院治療了十幾天,沒什麼效果。就跟醫院協商,轉院吧。醫院還不給轉院,說;我們這是最好的三甲醫院,我們完全能治療,不用轉院。院方不給轉院,那就自費去外地醫院吧!一家人(6口人)去了北京協和醫院,費了好大勁啊!終於掛號,就診,大夫認真檢查出來,結果是;矽肺病。根本不是什麼“肺癌”!已經四年了,有時岳父喘氣費勁了就吸吸氧氣,挺好的。你說;這樣的醫院,還是什麼三甲醫院?是不是坑爹!就只會收錢💰還會幹什麼?


千年冰山萬年冰川


你這個問題問到了根源。一個人到醫院治病確實需要進行各種檢查。但是,國內醫院對病人的檢查很大一部分是沒有必要的,甚至對病人身體是有害的。同時,受醫療設備、技術和醫生水平限制,很多應該做的檢查沒有檢查或者沒有檢查單位,耽誤了治療。概括就是“該查的查,不該查的也查,該查的還沒查明白”。這就是國內醫院與國外醫院的差距。說到底就是兩個字:利益。


我們都知道剛剛去世的李詠是在美國梅奧診所治療的癌症。很多人會問,李詠為什麼出國治療,為什麼選擇去美國的梅奧診所治療?

梅奧診所是現今美國最大的綜合性醫院,也是最頂尖的醫院,協和醫院是我們國家最頂尖的醫院。這兩所醫院可以代表國外、國內醫院的醫療水平、醫療體制和運作方式。

梅奧診所平均每年接待患者110萬左右,是協和醫院(220萬人)的一半,員工總數6.2萬人,是協和醫院(4100人)的15倍。


梅奧診所(醫院)是一家非盈利性醫療服務機構,依靠診療費用和大量社會捐贈維持運行。毋庸置疑,在梅奧看病很貴。我認識一個人,他父親在北京301確診胰腺癌,想去梅奧治療,梅奧給的預估醫療費用86萬美元,折算成人民幣500多萬!這還不包括中介、路費和生活費用等。

梅奧診所(醫院)員工工資很高,查了網上資料,梅奧員工平均年薪在30萬美元左右,200萬人民幣!

但是,與協和等國內所有醫院不同的是:梅奧所有醫生收入固定,與診治患者,手術,檢查的數目無關。梅奧的醫護人員只是專注於患者的治療;每一個進入梅奧的患者接受的服務都是一對一的,從入院開始到出院,從每一個檢查項目、數據,到每一次會診、治療,所有的一切都是根據患者本人量身定製。這也是梅奧員工為什麼如此之多的原因。


國內的醫院,員工的收入是跟醫生開出的檢查項目單子掛鉤的。患者初次入院,醫生總要問:有沒有醫保、什麼類型的醫保?言外之意就是:有醫保和沒有醫保,醫生開出的檢查單子、檢查的項目和要花的錢是不一樣的!這種做法,被冠以“人性化”和“替患者考慮”,真是莫大的諷刺!

如今的社會,無論你有多麼多的錢,到了醫院都是紙。醫院就是吞幣機、無底洞。什麼地方最黑,醫院;什麼人最黑,醫生。雖然不能一概而論,體制使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