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飽飯的60、70後,小時候會有挑食、不吃飯的問題嗎?

祚胤祚長


我不是60後,70後,我是實實在在的85後。小時候因為家裡面窮,經常吃不飽,所以壓根就不存在有挑食的習慣。挑食應該只存在於那些能夠吃得飽又有得選的人。

小時候因為家裡面窮,所以爸媽都去廣東打工了,留下了爺爺跟我們姐妹三人。當時爺爺年紀又大了,做不了多少農活,而我們姐妹三人又還小,根本幫不上忙。記得當時爺爺只種了一個田,沒得多少米。每次煮飯的時候都不會足夠,所以我每餐都吃不飽。


農村也沒有什麼好吃的菜,吃肉也只能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吃得上。記得那時家裡種了很多黃豆,家裡沒有菜的時候,就會抓上一把黃豆,用來煮。不管是煮的,煎的,炸的,炒的,煲的,我全都吃過了。就是因為小時候吃的太多了,以至於現在長大了,看到黃豆都怕。

我是85後,小時候能吃飽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壓根沒有挑食的習慣,更別說吃不飽的60後跟70後了。


幼兒我最棒


60/70後的年代就是我們父母輩的,現在大多數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了。現在的年輕人說的隔代育兒觀念的差異幾乎就是和他們,他們就是苦過來的那一輩,經常聽爸爸說他們小時候家裡孩子多,吃飯全憑快……

第一,農村家庭。不吃飯?不可能,那時候每家每戶少說3/4個孩子,多的七八個,那時候的土地是集體制,哪家勞力多就掙工分多,一方面不吃飯哪有力氣幹活,家裡還有更小的要吃呀;另一方面家裡能夠做來夠一大家人吃就很不錯了,有部分家庭是長期吃不飽的; 挑食?沒機會,聽爸爸說,家裡的飯經常都是和紅薯、南瓜之類一起煮,目的是煮來多一些,一大家人圍過來桌上兩個菜,吃慢了飯和菜都沒有了,所以沒有內容供你挑。我爸現在不吃南瓜,因為小時候吃太多了……



第二,當然條件好的家庭,孩子同樣存在挑食,但飯肯定要吃的,選擇性多一些就出現了對比,總有好和不好的排序,就形成了挑食。那個時候條件好的家庭已經很重視孩子的學習、身體,自然而然伙食也重要了,也會想辦法讓孩子吃好、吃的營養。那時可沒那麼多零食,所以孩子也不會想到用它們替代一日三餐,吃自己喜歡吃的就很正常了,不喜歡的也不會排斥到不吃。

爸爸說小時候他們最喜歡的事去串門,有肉吃,他還最喜歡去他二姨家,那裡伙食最講究…


弓長張mother1


不知道60,70後小時候會不會挑食,但是飢餓可以解決孩子的挑食。

不是有個成語叫做“飢不擇食”嗎?真正的餓了,就不會想著挑食了。挑食是在肚子不餓的基礎上進行的。

當然,有的孩子不管再餓都依然會選擇,會挑食,那就是因為孩子的心裡是有念想的,他可能覺得,這是和父母的對抗賽,堅持下來,父母就會妥協。

也可能覺得,可以先忍著,自己去找吃的,甚至現在的孩子有足夠的零花錢,可以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

而挑食,依然是挑食的。

如果做父母的要讓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一定要恩威並施,決不能心軟。

當然,也要考慮到不同孩子的脾性,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問心淺笑


爸媽就是6、70後。在我小的時候很挑食,不吃這不吃那,我媽就說有的吃還挑,以前她們連吃的都沒有。這句話道出那代人的生活,連吃都吃不飽,有的吃就是件幸福的事了。應該來說,吃不飽的生活增加了他們那代人對吃的渴望,肚子是控制腦子的,食不果腹何以論天下,對於小老百姓必定是有的吃就抓緊吃飽,忘記了挑食這件事,也沒有挑食的資本。現在的爸媽依然不時懷念他們小時候的美好食物,豐收季節田裡收回來的豆子,長輩心情好給他們用竹竿串好放鍋裡水煮,那香味被爸媽形容的比串串火鍋還香;還有讓人流口水的地瓜飯,;熱鍋裡煮好的米湯拌上一點肉末;在他們眼裡那些都是小時候的人間美味了,可如今他們再吃來卻少了那份情懷。因此,時代限制了他們挑食的任性,在與食物的博弈中他們選擇了與兄弟姐妹爭著吃的歡樂。



凹凸滷智僧


挑食只是在心裡想想就算了,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70後估計還好點。


田野195372826


以前我聽我爺爺說在60 70後小時候他們什麼都吃的只要沒有毒,那時候他們在農村找吃的基本很少他們通過自己勞動耕田才有一些好吃的,那時候他們生活基本很少有米飯吃的,只能身上有幾毛錢可以去買一些米回來一點一點慢慢省點來煮,而其他都是吃其他的,在他們那時候沒有挑不挑食的問題他們所吃的基本80後90後的東西基本入不了嘴蠻難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