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景點?

阿良良木_lucky


沒錯,就在2015年,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居然被取消了國家5A級景區的資質,這對各地區的旅遊產業都是一次不小的震動。畢竟,在此之前還未有過類似的情況發生。而山海關的遭遇似乎也象徵著,國家即將要對旅遊產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打擊糾正了。

回過頭來,我們來看一下山海關當時的情況吧。作為國內的知名景區,山海關每年接待遊人無數,更是一個用來展現河北省甚至國家形象的重點景區。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管理失當,使得山海關面臨著極其嚴重的環境衛生問題。各種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時清理,公共廁所的衛生更是難堪入目,除此之外,包括強買強賣、黑導遊等問題也都產生了惡劣的影響,引起了遊客們的強烈不滿,最終,在相關管理人員的忽視之下,釀成了認證被取消這一慘痛的苦果。

然而,這起事件也許對山海關來說,更是一種幸運。因為在此之後,山海關開始大力整治環境問題,景區衛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遊客的滿意度與口碑也在逐漸恢復。時至今日,山海關已經重新恢復了“天下第一關”的雄偉姿態,依然是河北省內最重要的旅遊景區之一。因此,重新恢復山海關的國家5A級景區資質認證,其實並不奇怪。

不過山海關的這起遭遇,對於旅遊產業的健康發展還是能夠起到足夠的警示作用的。回到話題中來,其實很多消失以及即將消失的景區景點,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主管部門對環境問題的忽視與工作不力所造成的。比如濟南的趵突泉,每年都會有水位告急的新聞傳出。再比如敦煌的莫高窟,也由於風化作用導致損耗嚴重。還有一些古鎮、林區、湖泊等景區,環境破壞所造成的影響,更是難以彌補。所以,與其關注還有哪些景點“即將消失”,不如反思一下為何這些景點都會“即將消失”呢?


畢竟,不是每一個景區都能夠像山海關一樣,只要整頓工作到位,即可恢復如初。更多的,如果我們維護不力的話,失去的真的就只能失去了!


河北旅遊圖鑑


瞭解的有幾個,給大家聊一下。

敦煌莫高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是世界級珍貴文化遺產,很多人都聽說過它的名字和藝術景觀,有風格獨特的建築和壁畫,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代文明的一部分。但是最近一些年,由於環境的惡化和保護不當,土地沙化等影響,這座文明寶庫正面臨著變色,脫落甚至消失的可能。



月牙泉有著“沙漠第一泉”的稱號,因為形狀相似月牙,所有由此聞名,也是“敦煌八景”之一。但是自從1970年以來,開荒耕田,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導致泉水減少,水位下降,面臨消失的危險,後來進行了人工補水而挽救。

東川紅土地位於昆明市東川區,有著最具特色的紅色土地,色彩斑斕,極為壯觀,但其實也是沙漠化的一種表現,近年的退耕還林也許就會把紅色土地慢慢的變成了綠田了。


周口身邊事兒


我說幾個親眼見到有變化的景點。

一 蘇州虎丘斜塔。虎丘斜塔是僅次於意大利比薩斜塔的“東方第一斜塔”,因為塔基有坡度,加之長年累月雨水滲透導致塔基鬆動,年年都在一點一點傾斜,我十幾年前有段時間常去,感覺斜的沒現在這麼厲害,十幾年後再看變化很明顯。現在的挽救措施是用水泥灌注塔基,用鋼筋圍固塔身,但經監測系統測試,傾斜仍在繼續,所以想看虎丘塔的還是儘早去吧

第二 玉門關。玉門關的出名起源於名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我第一次去是15年前,大漠風沙,滄桑歲月,已把這座2000年前的著名要塞風化成一個小土包,3年前又去了一次,明顯感覺土包縮小了一圈,表面坑坑窪窪,看上去更破敗,大概是10多年的風吹日曬雨淋,使得土包表層的夯土又流失了一些,在大自然的作用下,玉門關正在變小,消失也是早晚的吧
再說一座人為消失的景點吧。我們這的人文景觀大江風雲。這組仿古建築位於長江邊,佔地6000畝,剛開發了150畝就被叫停,因佔用了耕地和江豚保護區,被環境部約談,現已全部拆除。剛試運行1年的景區倒閉了,可惜了那些租用景區商鋪的商家損失慘重


看小明


我目前知道的有兩個,它們是月牙泉和章渡鎮。

我國是一個有著傳統文化的國家,每年都會來許多外來的旅客來了解我們中國的古典文化,我國也有許多旅客前去其它國家感受一下他國的別味風情,去的每一個景點都和人是一樣是有壽命的,所以我們在去的時候要好好保護好好欣賞,不要做對不起文物的事,如果不進行保護可能明天的你就看不到它了。

月牙泉位於甘肅省的敦煌市區,它是我國一個特色的存在,被人們稱為沙漠第一泉的榮譽稱為,它的南北長度大約為一百米,寬度20米,東邊深西邊淺點,深淺高度大約為五六米,這就屬於我國西邊地區很奇特的景點,它的歷史很長在漢朝就有延續下來,就像個奇蹟一樣存在我國內,但是這個景觀面臨著的問題是非常的嚴重,荒漠的發展帶給它了乾涸,中國旅客知道這個地方越來越多,人也來的很多所以對它的保護沒有提上去,再加上氣候環境的變化,更對它有了指明一擊,這個景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消失在我們面前,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珍惜愛護它吧。

還有一個景觀叫做章渡鎮,它是安徽省宣城的一處景點,這個古鎮有著古色古香的特色,很多皖南的特點,有著西來一鎮的之稱,在瑤莊和赤麓山這兩處有著新文器的文化遺址,還有寺廟等的景點,在我國算的上很稀有的一種景觀,這個古鎮這幾年發展不如以前了,原因就是缺少保護措施,這個地方因為吸引旅客的過度開發造成了這個景點的損壞程度的日益加重,在我國算的上是非常遺憾的景點了,這個景點經研究也會在不就的將來淡淡的消失在人們眼前。




華宇工人文地理學社


這個還是要區分看待的。你比如說是人文景觀,雖然每年都會老化,但是隻要它有開發價值是旅遊景點,就會不斷的被修繕恢復和保護。比如莫高窟敦煌壁畫。如果這個城市為了區域發展,覺得沒有開發價值了,需要遺棄那些古代年久失修的商街鬧市,這種例子舉不勝舉。河南中原一帶有很多。


再說自然景觀,美的東西得到的快失去的也快,自然界就是這麼公平。這些年明顯感覺到自然災害 地質災害越來越多,山川融化也越來越快,這些都是人過度從大自然索取導致的,要敬畏自然,有人說乞力馬扎羅山前幾年去還很壯觀,現在是明顯冰雪融化了好多。 還有馬爾代夫群島,隨著冰川融化都會有被海水淹沒的危險。


藝路向東


四川銀廠溝。銀廠溝離成都不遠,成都人在這裡夏天玩水、冬天玩雪。我曾在2007年十一去遊覽過銀廠溝,善良樸實的客棧老闆、秀麗的風景、還有溝口派出所逗比的小民警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這樣美麗的銀廠溝,在2008年512地震後,兩座山峰因為地震的原因,合了起來,把銀廠溝給吞沒了。好客樸實的老闆一家還有很多村民可能都和銀廠溝一起永遠沉睡在地底。不行寫不下去了……現在銀廠溝逐漸修復,希望逝去的人們看到能欣慰。最後致敬在那場天災中最可愛的人!


不顧一切帶我走


2017年去的古格王朝,由於是泥土結構,預計未來20年可能會消失,今年國慶去的乞力馬紮羅,山頂的雪消融加速,預計未來20年雪將不復存在。


陳建東36989120


你這麼問沒法回答,這樣的地方太多了


茹綶158


我們老家的老爺廟寺院之前香火鼎盛,現在只剩殘垣斷壁,在哪個特殊的年代被一群特殊的人一把火燒了個灰燼,從此一個延續了幾百年的寺院消失了。


天涯何處天涯


至少被拆掉的歷史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