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地區有幾種方言?

纖指十三玄_


大連長海縣幾乎一個海島就有一種方言


以大連為例,不僅市區和農村的語言存在差別,而且旅順沿黃海直至莊河一帶居民的語言也各不相同,讓人驚異的是,長海縣幾乎每一個海島都有一種方言。

以瀋陽話為代表的方言只有平舌音,沒有翹舌音,以錦州話為代表的方言則只有翹舌音,沒有平舌音等。

比如在數量上,普通話音系有21個聲母,大連市區話也有21個聲母,但莊河話卻只有18個聲母。

“事實上,方言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語言系統,除了語音,還涉及詞彙、語法等方面。”遲永長說,“方言詞彙上的差別非常大且沒有規律可循,給統計增添了難度。僅就大連方言詞彙而言,我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蒐集和整理,到現在已經找到了幾萬個,整個東北的方言詞彙數量就更多了。”

因大量移民的湧入而形成遼寧語言的獨特風格

隨著社會發展,方言在不斷變化中

遼寧地域的地方方言為啥這麼複雜?主要是因為人口流動造成的。

“人是語言的載體,人在遷移和流動過程中,會連帶著語言的輸出和接納。”“中國各地的人口始終處於不斷的流動變遷之中,因此而發生的語言融合從未停止過。特別是明清時期,以山東、直隸、熱河為主的關內農民闖關東,對於東北各地方言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響。如今,東北很多地方方言仍保留著山東、河北等遷移地的語言特點。”

關內有些村莊在闖關東時,幾乎是整村遷移。來到東北後,為了保持原有的熟人社會,他們仍會聚居在一起,這使得他們有條件在新的村落保留自己的文化和方言。

比較有代表性的當數大連。清朝時期,一些山東人從水路闖關東,他們多從山東膠州灣出海,順風的時候,一個晚上就能漂到大連。然後,他們再從現在的旅順、金州海岸上岸,大連人口也因此多了起來。

大量的膠東移民把包括膠東方言在內的各種特色文化一併移植到大連,膠東方言逐漸在大連和東北許多地區紮下根來。今天,大連到丹東沿海邊不少村落的方言都保留著膠東方言的特徵。“除此之外,我省葫蘆島、朝陽、錦州、盤錦等很多地方方言都受到關內語言習慣的影響。

另外,東北話中一些方言詞彙的出現還與日本和俄國有關。在近代,俄國曾佔領了東北部分地區,日本更是侵佔了整個東三省,並將大量日本居民遷入東北。由此,俄語和日語中的一些詞彙為東北人所用,成為東北話,有不少至今仍在沿用。比如,“沙個楞的”(麻溜、利索的意思)、“列巴”(麵包的一種)、“布拉吉”(連衣裙)等都來自俄語,而“挽霞”則來自日語,意為襯衫。此外,一些滿語、蒙語詞彙也成為東北一些地方方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大連熱門


大連是一個移民城市,大連本地口音應該是以金縣,莊河,瓦房店為準的,山東大量的移民來到東北,(去山東在煙臺下船你會驚訝那裡的口音和大連一樣,)大連市內以前常聽到口音主要是以本地和山東口音為主。口音或方言像一塊一塊巨大的不同色彩鋪在大地上,相鄰的兩塊染色會互相滲透過渡自然,口音方言也一樣也是互相影響交融的,但東北的口音就是沒有滲透到大連應該是山東來的移民人口數量過於龐大了。


駐馬店拆遷戶


我也遇到過同樣的狀況。剛到大學那會,一個學姐聽我說話,直接問我是不是瓦房店人,說是聽我的口音像,高中那會兒,歷史老師說他能夠聽口音聽出你是瓦房店那個鄉的人!所以我覺得要是真要區分的那麼細的話,每個縣級市,縣級市下屬的每個鄉的口音都會有差別,都能算上方言了。在個別咬字、音調上每個地方的說法相信都有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