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聯時代的眾多軍工設計局近年來鮮有新作問世?

wangsagi


當然是實力下降了,人才流失,設備老化。另外也是沒錢了。

即使是蘇霍伊在蘇聯時代本身也沒有多少創新。蘇-7和蘇-9是按照給定的氣動外形參數進行細化設計,而這僅僅是機翼平面形狀不一樣。蘇-11是蘇-9的換裝新導彈的改進型。從原來波束制導的K-5換成R-98(AA-3)。

蘇-15是在蘇-11的基礎上換裝雷達和發動機,改變進氣方式。蘇-17是蘇-7的變後掠翼改型。可以說蘇霍伊20年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把一種截擊機做到最好。

然後利用變後掠翼佈局設計蘇-24,用升力體佈局設計蘇-27 。然後對蘇-27進行了30年改進。

米格設計局多了一個米格15 、米格-17和米格-19的改進。然後是米格-21、米格-23、米格-29三種戰鬥機。蘇聯時期,戰後40年只設計了4種佈局的戰鬥機。沒有科技投入,沒有提供新的氣動佈局,蘇霍伊也只能吃老本。從蘇-27改到蘇-37 。

相比之下,英國是1種超音速戰鬥機,達索是兩種超音速戰鬥機,歐洲合作兩種戰鬥機,瑞典一種戰鬥機系列。總共也是4種氣動佈局。這還沒加上亞音速的後掠翼飛機。


蘇聯解體後官方訂貨減少,很多單位入不敷出,人才流失。當年中國也差不多,楊偉也去賣過茶葉蛋。但是中國生產電飯煲、微型車、電風扇、空調還能餬口。因為中國那時候太窮了,生產啥都賣得出去。可俄羅斯不行。餓肚子是搞不出新飛機新導彈來的。


天明遙遙山海關


曾經的超級大國蘇聯解體快三十年了,最風光的時候儘管GDP落後於美國,但是軍事勢力卻一點兒不弱,美國有的蘇聯都有。甚至在有些領域一度超越美國,無論是核武還是航天領域都給美國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就是這樣一個無比強壯的國家卻瞬間土崩瓦解,其中原因很多,除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長期封鎖打壓外,蘇聯本身的工業發展不平衡也是重要因素,除了重工業之外,蘇聯關係到民生的的輕工業和農業都相對較弱。

繼承了蘇聯大部分遺產的俄羅斯,在軍工研發上依然擁有不可小覷的能力,但是新產品的開發卻明顯不如蘇聯時期。從代表一個國家的綜合工業水平的五代機研製就能明顯的看出俄羅斯的頹勢,繼美國之後中國的五代機也開始裝備部隊了,而俄羅斯的蘇-57卻遲遲不能定型。

經濟困境是造成俄羅斯軍工的衰落的主要原因,俄羅斯繼承的蘇聯軍工大部分沒有民用項目,資金的來源只能是國家撥款,這一點與美國的軍火公司不一樣。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採用西方的建議對經濟使用了所謂的休克療法,不但真休克了還險些死過去,經濟水平一落千丈,國民經濟幾乎崩潰,民眾的生活都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根本拿不出錢來支持軍工企業的發展,導致大量的軍工人才大量流失,很多優秀的設計人才不得不出國謀生。

蘇聯時期的軍工體系非常完善,主要集中在現在的俄羅斯和烏克蘭境內,在分家的時候烏克蘭大概分到了蘇聯三分之一的軍事遺產。著名的大飛機科研機構安東諾夫設計局設計生產了很多有名的運輸機,最著名的當屬安-225''哥薩克人''超重型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 640 噸,計劃用於運輸蘇聯的 " 暴風雪 " 航天飛機,至今還是世界上載重量最大、飛行距離最長的飛機之一。這樣極為重要的科研機構分給了烏克蘭,俄羅斯在大飛機研製領域進展緩慢也就不奇怪了。

在造船領域烏克蘭分走了黑海造船廠、六一造船廠、布隆造船廠等一些著名的造船企業,主要從事航天和導彈設計南方機械製造廠和生產T-80UD坦克的哈爾科夫交通機器製造廠也分給了烏克蘭。經過這麼一番折騰,蘇聯體系完備聯繫緊密的軍工體系遭到了嚴重破壞,儘管俄羅斯繼承了70%蘇聯軍工但是早已今非昔比。

俄羅斯正遭受著西方的經濟制裁,能夠投入到軍工的資金依然有限,儘管俄羅斯近期公佈了多款先進武器,但是整體衰落的趨勢短時間內無法改變。蘇聯時期的軍工設計局也破產的破產合併的合併,少有新品問世也在情理之中。


大國策


蘇聯在80年代被美國搞的星球大戰計劃,引入軍備競賽導致蘇聯經濟內外交困。

以蘇霍伊為例在90年代初,蘇聯未解體的時候我國就向蘇聯購買蘇27,要知道當時蘇27是蘇聯的重器咬死都不賣的。

那麼為什麼蘇聯願意出售?很簡單沒錢啊,當年正因為蘇聯沒錢所以搞到了不少好裝備,要知道蘇聯欠的債俄羅斯還了很多年才還完。

當時我國正因為這種時機從俄羅斯購入了不少蘇系裝備,當然蘇聯解體之後那些軍工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基本流失,以至於蘇霍伊公司當年接到中國訂單時感激涕零。




俄羅斯當時又要還欠債,後面又被國際社會制裁直到今天俄羅斯的經濟狀況依然不好,當時的的經濟條件搞的科研人員技術人員都流失了。

現在經濟條件依然不好哪有錢研究那麼多新武器新裝備,只能搞幾個重點項目。


李曉偉


最大的原因就是:沒錢!!!

蘇聯時代軍工優先發展,國家的財力物力人力優先支持軍工等重工業發展,促使蘇聯在GDP低於美國的情況下,軍事上與美國不相上下,甚至一度超越美國。這種重軍工的發展的模式導致蘇聯經濟發展不平衡,輕工業和農業不能自己供應,加上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的石油打壓政策,迫使蘇聯最終走向解體。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計劃用休克療法挽救國內經濟,結果失敗,導致國內經濟比蘇聯解體時更惡劣,人民溫飽都成了問題,國家財政更是一片赤字,在蘇聯時代一直由政府強力輸血的軍工企業,一下子失去了財力支持,紛紛癱瘓倒閉。當然俄羅斯也採取了很多措施,通過各種賣技術賣裝備單離恢復蘇聯水平差的太多了,最後好多世界頂級的科學家高級技術人員紛紛遠走國外尋求發展,導致俄羅斯軍工技術人員短缺,於是俄羅斯軍工就沒有了重大創新的基礎。

但是,瘦死駱駝比馬大,俄羅斯軍工雖然大不如蘇聯時期,但就當今世界各國相比較,僅次於美國,比其他國家都強很多,不能小覷。




中國的軍工自蘇聯解體以後取得如此大的進步,原因就是經濟取得巨大發展,財力雄厚同時大量吸收蘇聯技術人才。


二馬師傅


這個問題說實話很複雜,本來不想答的,但既然閒來無事,就和大家說說吧!

這個問題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俄羅斯這些年中,將過去前蘇聯時代的各個軍火企業或者獨立設計局,先後兼併或者整改,很多我們過去耳熟能詳的前蘇聯軍火武器設計局實際上已經“不同”了。

比如大名鼎鼎的“米格”航空器集團、“蘇霍伊”航空集團、“圖波列夫”公司都在2006年兼併在了現在的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裡面,儘管各自還有部分獨立的設計能力,但實際上和過去前蘇聯時代的獨立設計局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圖注: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的標誌”

其次是俄羅斯繼承前蘇聯軍工遺產時關鍵技術流失嚴重。

前蘇聯解體時,有很大一部分軍事工業留在了烏克蘭,這其中就包括建造蘇聯航母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還有著名的“安東諾夫設計局”其次還有“哈爾科夫飛機制造廠”、“第聶伯南部機械總廠”,甚至還有大量的導彈和火箭發動機生產廠。
圖注:如今殘破的“尼古拉耶夫”
造船廠。

而且重要的是,軍工體系尤其是各設計局與生產廠家之間的關係往往錯綜複雜,前蘇聯尤其嚴重,這種近乎暴力的拆分方式,徹底破壞了前蘇聯完整的軍事工業組織結構,讓很多原本完整的軍工體系損失極大。

持續投入的減少

在前蘇聯時期,蘇聯對軍工集團的投入長期維持在工業總產值的8.6%以上,而在俄羅斯時期,哪怕是在俄羅斯經濟復甦最好的2001年-2011年間,這個比例也已經縮小到原本的三分之一2.9%了。

而近年來隨著烏克蘭、克里米亞問題的原因,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加劇,俄羅斯的經濟大幅下滑,GDP世界排名已經跌出前十僅與我國廣東省相當,連續數年持續縮減軍費預算,整體投入更不如前了。


俄羅斯軍事工業的單子和薄弱

我們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俄羅斯是目前全世界軍火貿易排名第二的國家,整體佔全世界軍火貿易量的23%。

但估計很少人知道,這個23%是在全俄羅斯4000多家軍工集團的整體輸出上,維持的。

而在而俄羅斯單一軍工企業相比西方尤其是美國軍工企業差距巨大。

比如前文中所提到的有“米格”航空器集團、“蘇霍伊”航空集團、“圖波列夫”公司這些前蘇聯時代頂級軍火巨頭所組成的“聯合航空製造公司”,年營業額每年只有70.46億美元,不到美國波音的四分之一,洛克希德馬丁的15%。

而俄羅斯排名第一的軍火公司“金剛石.安泰”公司,就是小編常常吐槽的那個研製S300、S400的軍火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都排不進前十。



而俄羅斯前十軍火巨頭的年營業額,加在一起,還不到美國洛克希德.馬丁的一半。

並且這些俄羅斯軍火公司在民用市場的佔比非常低,可以說全部是指著軍火貿易支撐,而像波音、普惠這種同為軍火貿易的巨頭,除了軍工產業外,民用產值更加巨大大。


總結

所以目前俄羅斯的軍事工業,不僅整體畸形,而且投入嚴重不足,同時俄羅斯國家整體工業水平也下降嚴重,真的根本不可能再和前蘇聯時期相提並論了。

最後謝謝大家的閱讀,喜歡的朋友歡迎點個關注,最後謝謝大家。


軍事小科普


但凡提到蘇聯時代的軍工設計局,我的第一個反應那就是讚歎!

第二個反應就是佩服人家蘇聯人在這全國各地門類齊全的各大設計院中,擁有著一大批大腦充滿智慧的設計精英人材!

美國人有的,人家蘇聯人也有!美國人能做的,人家蘇聯人也能做!

不僅能做,而且還一定比美國人做的要好!

你不要認為我是在信口開河,我先舉一例你就會知道我不是在胡說八道!

在美蘇劇烈的冷戰時期,兩國的軍備競賽可不是僅僅停留在明爭暗鬥打口水仗上,而是全方位、全領域的競賽,以運輸機為例,美國的運輸機目前當數C5為最大型吧,它的載重量幾乎達到了令人吃驚的120噸左右!

但蘇聯人搞的更絕,由安東諾夫設計局研發的安――124的載重量則達到了150噸紀錄!

而這還不是最大的,有傳言烏克蘭要賣給我國的安――225大家一定聽說過,250噸的載重量,驚人吧!但這指的是倉內裝載,它還有外掛能力,如果加上外掛能力那就是300噸,絕對是遠超美國!

除了在性能上不輸美國之外,但在造價上卻要低美國不少,以同為三代戰機的米格29和F16而言,除了在電子雷達和載彈量米格29要遜於F16之外,論航速、實用升限和機動性,那可是高出F16不少,但米格29的對外售價才1500萬美元一架,而F16最低售價也要3500多萬,九二年賣給臺灣的150架F16平均則要4500多萬!

這只是眾多軍備之中的一例說明,如果在其它領域的坦克、導彈、軍艦以及核武器在不以犧牲性能為代價的情況之下,幾乎所有武器產品價格都運低於美國!

有人說美國人能用最好的材料造出最好的武器來,而印度人則是用最好的材料造出一件不能用的武器來,那麼蘇聯人呢?它則是能用最差的材料造出同美國人一樣最好的武器來!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蘇聯的航天技術走在了富裕的美國人前面,有人說這是因為蘇聯人搶了納粹德國的技術人材和生產工廠的結果。其實一泒胡言!德國的火箭精英都悉數到了美國,蘇聯人所得到的是一座德國人還沒來的及完全破壞的工廠而已!最主要的還是人家蘇聯人自己努力的結果。科羅寥夫大家都知道,蘇聯的航天精英設計師,其實真正讓蘇聯航天飛速發展的還不是他!大家可以百度一下齊奧爾科夫斯基就知道了,人家才是真正的蘇聯航天之父!確切的說是全人類的航天之父!遠在馮·布勞恩之前人家就已經寫完了人類航天的學術理論,蘇聯還豈有不走在美國人前面的道理?

相比於經濟發達的美國,蘇聯人有著它永遠無法克服的短板,既然要抗衡強大的美國,蘇聯人就得在有限的經費投入上挖掘人類大腦智慧的最大潛力!所有的事實表明蘇聯人做的非常出色!

它也同美國一樣建立了門類齊全的各種軍工科研機構和生產工廠。

以軍用飛機為例分別有:米格設計局、蘇霍伊設計局、雅可列夫設計局、圖波列夫設計局、安東諾夫和伊爾申科設計局!

潛艇則有紅寶石、藍寶石和孔雀石設計局!

此外蘇聯還有三大坦克設計局和五大坦克生產基地,位於黑海沿岸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及設計人員,以及設計出令西方國家恐怖的SS――18導彈的“南方”設計局!

上述這些在冷戰時代具有為國家獻身精神的設計院的精英們,為蘇聯提供了大量的武器精品,飛機有米格29,米格31、蘇27、安225等!

三大潛艇設計院則設計出了眾多的阿爾法級、阿庫拉級、奧斯卡級、颱風級等眾多出色的核潛艇!

凡此種種不再一一列舉,總之蘇聯時代的設計院是一個充滿人類智慧的設計院,人類大腦的智慧在此得到了最大的挖掘和發揮!他們設計出了一個個廉價簡單而又性能出眾的武器產品,人類大腦的價值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但是蘇聯的經濟最終沒有跟上它那大腦發揮的步伐!

一九九一年的蘇聯解體,不僅衝擊了整個國家的下層民眾生活,而且也同樣波及了這些人類的精英,他們成了沒孃的孩子,不能說是國家拋棄了他們,但他們確實是國家再也無法把他們養活。

他們不得不投靠別的國家,大量人材外流!

現在在俄羅斯國家,雖然說已不如它的全盛時期,但這些留下來的人材和各個設計院,如果擁有充足的科研經費的話,他們依然可以支撐起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但時至今日俄羅斯經濟一直不見好轉,以至於米格設計局不得不與蘇霍伊設計局合為一家。如果不是在關鍵時刻中國拉了一把,恐怕蘇霍伊設計局也得關門!

總之今天的俄羅斯設計局之所以拿不出新的武器產品的原因,其實說白了就是錢的原因,正是因為錢這個要命的玩意才導致了俄羅斯軍工設計局的一蹶不振,跟這些大腦充滿智慧的精英沒有半點關係!


東方中華不敗


說白了,武器和普通商品一樣就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而生產設計的。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第一沒錢,第二也不像蘇聯時期有那麼多外部威脅。同時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軍事遺產就夠俄羅斯用很久很久了。


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蘇聯遺留下來的這些設計局當然也沒有資金和動力去搞更多新的武器了。


不過說俄羅斯沒有新作品誕生這也是比較武斷的一種說法,只不過是比蘇聯時期規模小了一些罷了,總所周知的Su-57實際上是蘇聯和印度的一個貿易行為,毛子那技術忽悠了三傻幾億美金的一場貿易行為,後期俄羅斯發現SU-57的潛力很大不是就告訴印度不加錢不賣了嗎?——多典型的商業行為啊。


俄羅斯最近的新武器包括T-14坦克是比較跨時代的設計、AN-94突擊步槍和最近傳的很瘋的核動力導彈。基本上還是俄國人的設計思路。也都是不錯的武器啊。

只不過是很多時候在我們的殲-20這樣的裝備出來了,那麼同等級的武器討論就多了一些,因此其他的不被關注的武器就會在媒體上顯得少一些了,但真不是不存在。


軍武數據庫


俄羅斯諸多軍工設計局最近幾十年來現有新裝備問世。

這個問題的原因很簡單。

最大的問題是錢!蘇聯解體後個軍工設計局獲得的資金就差歸零了

別笑俄羅斯開發西伯利亞還真能解決不少問題

你說一下,俄羅斯都變成這樣了,還買得起武器嘛,都知道武器是花錢的!

蘇聯解體後,大量未服役的新式裝備直接被拋棄,想想瓦良格


大量造都沒造完的艦艇直接被拋棄到了岸邊,大批基地,直接被廢棄。

就這情況了,還用說嘛。除了核潛艇和彈道導彈以外,俄羅斯大多數武器,都是大踏步的往後走的,想想當年的七條航母,一群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再來好幾條的光榮,現在的俄羅斯有什麼?

裝備都這樣了,還有錢研發嗎?他沒錢他沒錢研發,所以軍工設計局們出不來什麼好的新東西,很難理解嗎?很好理解,就這麼簡單。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蘇聯時代留下來的諸多軍工設計局,近年來確實較少有新作出品,尤其和蘇聯時代相比。這其實也與整體的軍事實力變化相當。蘇聯時代的軍力是能與美國並駕齊驅,甚至有些時候壓過美國一頭的。而現在,俄羅斯軍力雖然還是號稱世界第二,但比美國的差距已經很大了。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其一是蘇聯解體帶來的本身人力、科技、工業、經濟資源損失。科研是要以上述因素為基礎的,尤其軍工研發,耗時長,投入大,短期內難以從市場回收成本,更是離不開上述要素。蘇聯時代的工業水平世界一流,而在解體後,蘇聯不但喪失了大批領土、人口、工廠,而且在震盪中,人才與金錢流失也十分嚴重,直接造成今日俄羅斯綜合實力遠遠弱於昔日蘇聯,軍工設計自然受到影響。

其二是體制的變化。蘇聯的高度集權制度本身當然有利有弊,但至少在軍工設計方面,足以保證充足的投入和長期的規劃、堅定的執行。而解體後的俄羅斯,一度陷入渙散和衰弱的地步。近來普京雖然鐵腕治國,畢竟沒法與蘇聯時代相比。這就造成原本不敷使用的資源,又得不到充分和有效的組織使用,效果進一步下滑。

當年遼寧艦還在烏克蘭黑海造船廠的時候,烏克蘭領導人問總設計師馬卡洛夫,這艘航母還能造好麼?需要什麼條件才能造好呢?馬卡洛夫回答:“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他。”


天外村藥房


蘇\\美爭霸時期,蘇聯投入龐大的軍費以維持和美國的爭霸地位,如今蘇聯解體了,雖然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大部分,但畢竟今非昔比了,俄羅斯也養不起原蘇聯龐大的軍工設計.製造機構,無米之炊的軍工設計也就不會有什麼成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