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最深的一篇課文或者一句話是什麼?

狂嗨之後的寂寞


小時候學的好多課文,當時只知道讀,只知道背,卻未能體會其中的含義,考試的時候也是把老師的體會背下來,寫在試卷上。



成年後的自己,經歷了些事,有時腦子裡會忽然蹦出來當年學的課文,這也令我自己很驚訝,20多年前課文突然出現在腦海。

小學二年級學的《小馬過河》,文章大概意思是小馬想過河,不知道河水得深淺,松鼠說,水太深,不能。,牛伯伯說,水很少淺,能過去,小馬不知該聽誰的,在媽媽的帶領下,小馬勇敢嘗試,成功過了河(大概意思,記不清了)。

成年後,踏入社會的我們才深切體會到這篇課文的含義。

1 自己的思想。

這個世界有千條理論,萬般思想,我們盲目吸收學習了很多,卻生活得依然盲目,遇到事情不知所措,我們應該學學小馬過河種小馬的實踐精神,不盲從權威,從自身得實踐中發現真理,悟到智慧,來指導自己的人生路。

明朝著名思想家王陽明按照朱熹的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格竹子”,結果卻未能找到真理,後來在龍場才恍然大悟,“心即理”,這裡面就強調了人的主體意識,自己的理,自己的行動實踐來尋找自己的真理。



2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這個社會中,我們的生活很多不能由自己做主,我們屈服了壓力,我們按照別人的生活理念過著別人眼裡的幸福生活,其實生活的幸福只有自己最清楚,“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去吧”,我們勇敢嘗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勇敢體驗生命的美好。

過河後的小馬應該對生活有更深的體會,所謂的困難,所謂的生活,只有自己才有最深的感受!

3 勇敢發展真實的自我。

人生的意義就是尋找,發展真實的自我,在這個社會里,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我們面對困難,很多時候我們選擇了逃避,我們惶恐無助,盲目不知所措,沒有勇氣去戰勝困難,沒有勇氣去挑戰自己,去挖掘自己的潛力,我們一直在故步自封,而不敢邁入關鍵的一步。

小馬在媽媽的帶領下,勇敢邁出了第一步,勇敢的嘗試,勇敢的發現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其實這也是尋找自我,尋找那個各種優點和缺點的自我!

總而言之,《小馬過河》雖然是 20多年學的課文,但是我猛然想起,我要走自己的路,我要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們發展自我,發現自我!



有一天,我離開了這個世界,我會說,我的人生沒有遺憾,我一直是我!“天空沒有我的蹤跡,但我已飛過”!


我是一個小書蟲


1.下雪啦,下雪了啦,雪地裡來了一群小畫家。

此篇身為北方的我深有感觸,小學時踩著沒過腳脖的大雪,凌晨5點多去上學,雖然踩出來的腳印沒那麼漂亮,但路上有我的腳印就足夠了。

2.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

這篇課文在我老爸上學時就有,那時他看到我的新課本,竟然一字不差的背下來了,讓我好生崇拜。

3.鄉下,爺爺收

讀到此處,鼻子酸酸的。

4.到了中午,敵人突然打起炮來



幸好這篇課文學的早,不然牆角一定會傳來幾聲猥瑣的笑

5.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音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

當時第一反應,為~啥~不~是~漢~語?

6.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聽了諸葛亮那麼多的故事,從小就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不背一揹他的文章說不過去。

7.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魯大師是真的猛士,閏土,祥林嫂,孔乙己,阿Q等眾生相,都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8.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去年流行的網絡段子也出於此。

9.學了那麼多年英語,也就這句最溜了。

How are you ?


Fine,thank you !And you ?

I'm fine too !

有個段子,說一個人在美國開車掉下山坡,警.察聞訊趕來問他:How are you ?

那人想都沒想,脫口而出,Fine,thank you !And you ?

結果,警.察就走了。

10.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沒錢買大房子,多少次這樣安慰自己,早就熟於心了。


船長説


看到這個提問,我想到了小學課文《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小時候全文都能背誦,印象較深。其中引用司馬遷的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更是印象深刻。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為追悼張思德同志寫得演講稿,文章明確指出全黨全軍的宗旨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號召大家向張思德同志學習,要有正確的生死觀。張思德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重。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我之所以忍受著屈辱(宮刑)苟且活下來,陷在汙濁的監獄之中卻不肯死,是遺憾我內心的志願有未達到的,如果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後世顯露。"不完成《史記》的寫作,絕不能輕易去死,即使一時被人誤解也在所不惜。他在痛苦掙扎中頑強地活了下來,終於實現了他的夙願,完成了“史家之絕唱”(魯迅贊)《史記》,踐行了他所提倡的生死觀。今天我們再看他的經歷,無不被他的隱忍、堅持、永不放棄的精神所打動。

♦♦說到司馬遷的《史記》,我又想起《陳涉世家》中的名句:

①王侯將相令有種乎!

——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麼!這句話表達了陳涉等人敢作敢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氣概。這句話對封建等級制度進行了有力的控訴和否定,更堅定了勞苦大眾抗爭的信念。這種思想在當時是很可貴的。

②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燕雀,小鳥,比喻見識短淺的人。鴻鵠,天鵝,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全句的意思是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志向呢?表明陳涉從小就有遠大的理想,有反抗命運的決心。因為有遠大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所以陳涉起義成功。司馬遷無不是受遠大理想的激勵,才能忍辱負重,堅韌不拔,最終完成偉業。“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句話到現在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此心安處是吾鄉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課文是高中時期的散文《黃鸝》,其作者是著名散文家,“荷花澱派”創始人孫犁。這篇散文提出了一個“極致”的詞語,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



我很欣賞這篇散文裡面的一句話“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虎嘯深山,魚遊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這就是它們的極致”,該段話所用的排比句極其優美。“極致”是什麼?無非就是各司其事,各安其職,在自己的最優環境裡,做最快樂的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



我們來看一下黃鸝做到極致所需要的客觀環境“湖光山色、密柳長堤、茂林修竹、桑田葦泊、乍雨乍晴的天氣”,這也太難了吧,所以說“極致”需要客觀環境的襯托。

我們再來看一下黃鸝活動時所需要的客觀環境“啼叫伴著春雨、宿露,飛翔伴著朝霞和彩虹”,所以說發揮極致也需要客觀環境的配合。


我啊,從高中時代起,就一直想活得瀟灑自在,發揮人生的極致。十六年過去了,人生處處碰壁,活得一點都不如意。儘管屢戰屢敗,我依舊頑強不屈,為追求極致的人生而努力。

“極致”既不是十全十美,也不是心安理得,而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一種無拘無束無礙的心靈自由與美好。我向往著人生的極致,即使受到了環境的束縛,也無法阻止我追求心靈的桃花源。


層城鵷雛


在我讀書上學的生涯裡,印象最深的一篇課文是王安石寫的《傷仲永》!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他在他這篇文章裡講述了一個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失去後天再教育最終淪落為平庸人的悲劇故事。

養不教,父之過。

那直白白的故事告誡我們:一個人無論稟賦多麼優秀,天資不可靠,環境不可靠,後天的教育和學習才可靠和最重要!

最是,它告誡普天下的家長,萬不可因孩子天賦異稟而沾沾自喜。尤其不可拿來炫耀以至蹉跎孩子受教歲月……


山仁水樂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小學的一篇課文,《草地也行》,這篇課文在我出生社會了我都還能熟背,因為這篇課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那時我們的語文老師要求我們背這篇課文,我想矇混過關,沒有想到被他發現,被他一頓狂抽,打的我死去活來。並且罰我抄20篇。20篇抄下來,自然就背的滾瓜爛熟。現在的孩子讀書太幸福了,老師不能打不能罵,我們那個時候情況就打不同了,到現在我就還狠我們的語文老師。


苦憶江南


“斷翅方識滄桑道,舔血撫痕痛何如?”

曾經看過一部戴厚英的小說《人啊!人!》,這部小說揭示了當時人們長期被壓抑的精神世界得以展示,而又遮遮掩掩,既真實又虛偽的社會狀態,更揭示了人性兩面性的原本。小說裡一一

“斷翅方識滄桑道,舔血撫痕痛何如?”這兩句話(也是詩句)對我印象最深。這是一種不可名狀的傷痛,要真正理解,只有斷翅了,受傷了,有過切身體驗了,才讀得懂。否則,只能是無病呻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