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家裡喜歡用豬油炒菜?

小六搞野


說起農村家裡喜歡用豬油炒菜這事,我頓時有了童年美好的回憶。

記得小時候,吃豬油那叫個香呀,各種菜在快熟的時候,加上一大勺的豬油,菜立馬就有了香味,就能吃上一大碗米飯,以至於本人長出了強壯的身體,呵呵!

我相信,每一個農村長大的人,對這個豬油都會有個深刻的記憶,因為現在我們是很少能夠吃到地道的豬油了,這也會使們更加的懷戀老家的鄉味了。

豬油方便使用

在我小的時候,早上上學,大人們由於農活很忙,有時就是簡單的煮了稀飯(老家的叫法,其實是米粥),還沒有來的及炒菜,由於我們上學趕時間,就沒有時間去等炒菜了,我們就盛上一大碗稀飯,加上少許的食鹽,再從油灌裡取出一大勺的豬油,用筷子一攪拌,就是一碗香噴噴的豬油稀飯了,還有點肉的味道,不大一會,一碗稀飯便能快速下肚,背上書包,奔向學校。

受農村環境條件的影響

在老家,除了吃豬油,還有菜籽油,棉籽油,不過,棉籽油我是沒有見過,應該是我出生的時候,農村的條件好了點,棉籽油被淘汰了,聽大人們說,棉籽油不好吃,都會被用來餵豬的,再後來,就沒有人再去弄棉籽油了。

而這個菜籽油了,也是很香的,但是非常的有限,一年只有一次收成,而且產量也不多,主要是我老家田地少,都被用來種植水稻,和各種蔬菜。這樣以來,吃這個菜籽油自然就非常受限了。

對於豬油了,是方便的獲取的,畢竟每家每戶都會養上一兩頭豬的,一到過年,每家都會殺年豬的,這個豬油了自個就會留下,煉成油裝罐備用,是可以吃上半年以上的,至於其他的時間了,也會有殺豬的,就可以去街上購買的,補充自己的豬油了。所以這個豬油就成了農村常用的食用油了。

豬油很香很好吃,營養也是很豐富的

農村之前生活是很單一的,就是吃自己種植的水稻,和蔬菜的,很少會去吃肉的,那麼肚中的油水就會很少,而經常吃這個豬油了,就會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了。同時,豬油的營養很豐富的,各種脂肪酸,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都是很均衡的,熱量也很大,是很適合高強度勞作的人的需要的。記得小的時候,經常聽爺爺奶奶講,多吃豬油,才有勁幹活。

另外,豬油很香,聞到誰家有豬油飄出來的味道,就能斷定他們在炒菜,味道越是大,就能說明那一家很富裕,可見,在當時物質很匱乏的農村,能有一碗香噴噴的豬油炒菜,是多麼令人嚮往的生活呀!

歡迎大家補充自己的看法!


樂成道


豬油有板油、花油、肥膘油之分。板油位於肋下,呈不規則的塊狀,是出油率最高的部分,屠宰後帶在白條肉上,顧客很容易買到;花油附在內臟上,撕下來已成碎片,一般在屠宰場才能買到,其出油率較低,價格很便宜,主要供應食品加工企業;肥膘油即肥膘肉煉製的豬油,出油率主要看肥膘的肥瘦程度,其價格較高,也最香。

至於農村喜歡用豬油炒菜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價格便宜。豬板油的出油率為80%~90%,參考現在的豬肉價格、豬油供需情況,其價格應為3元/斤左右,遠低於橄欖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甚至轉基因大豆油的價格,經濟實惠。

2.炒菜香。較之植物油,豬油炒菜更香,尤其是素炒的時候,能炒出肉味;與蘿蔔、白菜、豆腐、土豆、粉條一起熬製燴菜時,可以獲得其它調料難以達到的美味。

3.並非不健康。含有多種脂肪酸,飽和脂酸與不飽和脂酸含量相當,能提供一定的熱量,營養價值較高。過去一段時間,醫生告誡人們豬油是引起“三高”的罪魁禍首,使人望而生喂。但最近,西方發達國家卻把豬油、肥肉列為十大健康食品之一,算是為豬油、肥肉正了名。再說,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農民工出大力、流大汗,既不擔心長胖,又不顧及“三高”,豬油炒菜帶勁,幹起力氣活有勁!

4.豬油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北大屠夫陸步軒


豬油炒菜香啊!農村老人們至今不習慣用植物油,只是當地有資源條件的,用些自家種、自家榨的地產茶油、菜油、花生油、芝麻油。

農村家庭至今喜歡用豬油炒菜,有三大依據:

⒈傳統文化。都知道豬油炒菜是傳統習慣,究竟豬油好在哪裡,老輩人很清楚,真像流行幾十年的“吃豬油患心臟病,會高血脂高膽固醇”,他們早八百年都會不要豬油了。遠的不說,50年以前,直追索到遠古幾千年,中國社會始終處於缺醫少藥狀態下。別說這些要命的大病了,就是傷風感冒出麻疹,都會隨時要了小命。

所以,古人最講究的就是飲食安全,“民以食為天”,天下事,吃飯最大。在這樣的文化傳承中,如果吃豬油會很快患上那些重病大病,幾千年的文化延續和食物篩選,老早就會被淘汰,絕對不會保留至今。這是為什麼吃豬油最古樸的道理。

⒉中醫藥實踐。“醫食同源”的傳統文化屬性,豬油不僅是食物,還是一味中藥。味甘性涼無毒,具有較為明顯的補虛勞、解百毒和潤五臟的作用。就是常見的碰破塊皮,起個火癤子,甚至蚊子叮咬,隨手摳點豬油抹抹,都會舒服的多。



⒊國際最新研究成果。近來世界科學前沿,也陸續發佈對豬油的最新研究成果。最著名的是英國BBC和美國的國家地理等權威媒體,集中報道了三年前的一項成果,說的是在對1000多種食物營養成分的論文分析計算出,最有營養食物排名第八位就是豬油。美國在2020年推出的最新膳食指南,也將會對豬油做出重新認定。

針對50年來對豬油的持續抹黑,當下的科研結果已經證明,豬油和冠心病、心肌梗死、腦中風等風險沒有相關性。至少對身體有五大好處:①降低中風風險:②保護心臟,防癌抗癌;③促進吸收鈣質;④美容養顏;⑤預防抑鬱症。所以,豬油炒菜不僅僅香,比起其他食用油要來的健康。


普濟


農村人喜歡用豬油,城裡人為什麼不喜歡

農村人喜歡吃豬油炒菜和炒飯,這個是不爭的事實,因為那時候農村比較窮而豬油卻是一個很好的代替品,因為不僅味道好,還含有相當高的營養成分在裡面,比如維生素A,蛋白質等對人體還是有相當大的好處,也比較容易提取,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城裡人不喜歡用豬油了?

城裡人一般都是對於健康飲食有著很高的標準,在一段時間內認為豬油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對人體有害,導致了城裡人對於動物油有著很大的偏見,也認為植物油好於動物油,從而造就了目前城裡人一般都是用菜籽油,花生油,橄欖油等等。

結語

豬油是一種很好的食用油,但是切勿經常使用(含有少量膽固醇),(一週二至三次)偶爾使用是對於人體是有利的,特別是北方天氣寒冷的地方,使用豬油還會提高身體熱量,這種好東西城裡人不用它,現在那咱們農村人多用點~嘿嘿


村事


點擊上方藍色按鈕【關注】我,每天與您分享最地道的農家美食、最實用靠譜的食材挑選妙招。我是農村裡走出來的,在我小時候,我們那裡一年當中有好幾個月的時間就靠豬油撐著,一直到油菜收割、壓榨成油,或者茶籽摘了曬乾、去殼榨成油之後,才有植物油吃。所以在當時,無所謂什麼喜歡不喜歡,而是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在特定的時期內就只有某種油吃。

到現在每年回去幾次的家鄉,豬油其實大家都吃的少了,除了一些比較勤快的老人,還在堅持自己種油菜、摘茶籽榨油外,年輕一點的、不喜歡折騰點的老人,其實都是從街上買油吃了。其中,買的最多的還是菜籽油,豬油經常也會買,但比起菜籽油來說,終歸是吃的少了。

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豬油和菜籽油在炒菜方面各自表現出來的特性。

菜籽油、茶籽油非常適合用來煎、炒,煎炸出來的豆腐等食物看起來金黃、蓬鬆,好看又好吃;但豬油在這方面就比較欠缺了,煎炸的東西有點泛白,色澤不好。

所以,農村裡每到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要煎很多的豆腐,都是首選茶籽油,其次才是菜籽油,但一般都不會用豬油。


另一方面是現在農村裡也不流行養豬了,買的豬油出油量太少。

以前農村裡家家戶戶都會養上一兩頭豬,到過年的時候宰殺了做臘肉,一頭豬的油還蠻多的,一次性熬了油出來,放在罈子裡密封起來。做菜的時候用鍋鏟挖一些出來,放進素菜裡,別提多香了。而且豬油渣子也很香,當零食、做菜都特別好吃。

但是現在農民朋友們都講究成本和利潤了,一頭豬養到過年,成本太高,不划算,所以養的人真的很少。所以,要吃豬油就要去買,但是吃慣了自己家裡養的土豬熬的豬油的人,買了幾次街上的豬油後,發現不僅口味大不如從前,關鍵是出油量太少了,划不來!

還不如實實在在地多少錢就買了多少斤菜籽油、茶籽油,算算賬要划算得多。何況,豬油還有個缺陷,就是刷碗的時候很油膩,必須要用洗潔精、熱水才能洗乾淨。大家就都比較嫌麻煩了,尤其是冬天。

再說說城裡不喜歡吃豬油這件事,個人感覺這也只是一個佔比的問題,吃豬油的城裡人相對少一些,並不能簡單地說城裡人不喜歡吃豬油。其中的原因可能是這幾個方面:

1、長久以來養成的飲食習慣

城裡人不像農村人,還有過養年豬、熬豬油的經歷,所以一年到頭終歸是植物油吃的多一些。因此,城裡人多半嫌熬豬油麻煩,沒那個耐心和時間。

而且,豬油看起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發胖、發福、不健康等。

2、城裡人接收到的信息多一些,對豬油多少存在一定的偏見

城裡人一般都是對於健康飲食有著很高的標準,而接收信息的通道又比較多。在近年來更是認為豬油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對人體有害,導致對動物油有著很大的偏見,也認為植物油好於動物油,從而造就了目前城裡人一般都是用菜籽油,花生油,橄欖油等等。

3、廣告因素的影響

這一點其實也是臨時想到的,因為的確我們會看到鋪天蓋地的電視、平面廣告,宣傳植物油有多好多好,但是,從來不會有廣告會來宣傳豬油有多好。這對於天天隨時可能看到廣告的城裡人來說,無疑是潛移默化地養成了自動屏蔽掉了豬油這種油了。


那到底是植物油好,還是豬油好呢?

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前提是:收入量一樣的情況下。

一、首先來說說豬油。

對於豬油,歷來褒貶不一、各持觀點。喜歡吃豬油的朋友對它難以割捨,也不相信豬油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而其中最深入人心的觀點就是,咱們的祖輩主要是吃豬油,不也都身體棒棒、吃嘛麻麻香。

我們來說說豬油中可怕的兩種物質——飽和脂肪酸,膽固醇。

1、飽和脂肪酸

豬油是一種動物油,它的飽和脂肪酸可高達40%以上,所以才會呈現膏狀的滑潤。一直以來,飽和脂肪酸都被認為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症、糖尿病等的發病風險。看看各國的膳食指南,無一例外,都建議要減少攝入飽和脂肪。

2、膽固醇

膽固醇最為人熟知的是在蛋黃中,老年朋友大多都知道膽固醇對心血管不利,很多朋友甚至到了“聞膽固醇色變”的地步。這裡插播一句,膽固醇並非洪水猛獸或者毒藥砒霜,限制量才是關鍵,大可不必因噎廢食。

現代人的生活水平比較高,平時大魚大肉的是常事,這種情況下,就不建議再吃豬油了;或者,您本來就是一位高膽固醇血癥或者心血管病人,那豬油就更不能吃了。


再來說說以茶籽油為代表的植物油

茶籽油是採摘茶籽樹上的天然茶果,去殼後取中間的茶果壓榨而成的油。在湖南的很多農村,都有這種茶籽樹。農民們吃慣了茶籽油,對其他的油都不怎麼感興趣。茶籽油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高達60以上,健康價值高,而且還比較耐熱,可以油炸、煎炸。

而且,茶籽油還有一個很顯著的特性,就是煎炸出來的東西比用其它的油炸的都要金黃,色澤看起來黃燦燦的,特別美觀,而且還很耐收。

另外,茶籽油近年來發現特別適合用來塗抹嬰幼兒的紅屁屁,擦上一兩天後就能看到效果,被很多的家長視為最安全有效的屁屁藥。

結論: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不好

不管是植物油還是動物油,都各有優勢、也各有缺陷,並不存在絕對的好和不好,掌握一個原則:食用適度、因人而異。根據自身特性來科學選擇,如果你本身是三高人群,當然不建議繼續食用豬油。

但如果你是健康人群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不過,不管是豬油還是花生油都不能多吃,有專家研究表明,每個人每月食用植物油250克,動物油175克最健康。


健康新觀:油少一點,健康多一點

根據2016年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目前我國居民烹飪食用油攝入量過多,應減少烹調油和動物脂肪的用量,每天的烹調油攝入量為25-30克,也就是相當於白瓷勺3勺的量。

平時儘量選擇少油的烹飪方式,如,蒸、煮、溜、燉、燜、水燙、拌等,儘量少用煎炸的方法,如果實在需要煎炸,優先選擇煎。


回答人:【沃的農家】農家小妹 [專注分享有什麼家常好吃的、怎麼做好吃、怎麼挑選食材,以及怎麼吃才健康等,一切與“吃”有關的問題。]


沃的農家


農村人喜歡豬油炒菜是老祖宗們遺留下來的傳統習慣了,大家吃了幾千年,老話說"家有豬油,吃著心中不荒“。


意思就是說豬油炒菜香,有油水,大家吃著習慣舒服,而植物油雖然含脂肪量低,農村對它不習慣,沒油水,象米湯一樣,炒出菜來的氣味一口青氣,吃不了,再者肥肉便宜,經濟實惠,吃起來很划算。不過又有人說吃豬油易造成身體肥胖,血脂增高,可大家別忘了,農村農民天天要下地勞動,幹體力活,經常累的滿頭大汗,縱然豬油中含有大量脂肪,也被農民伯伯們一身大汗排出了體外,對身體無大礙滴。

可城裡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天天上班,天熱室內有冷空調,天冷室內又有熱空調,一年四季除了搞一下體育鍛煉,去逛逛街,跳跳舞,六月份去菜市買菜出身汗之外,他們基本上不流汗,不流淚,吃豬油身體肯定會發胖,血脂增高,再加上域市女士們愛身體苗條漂亮,所以只敢吃含脂量低的植物油了,只有這樣,才更有利於自己的身體健康,別無它意。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北斗七星回答,不勝感激!]


北斗七星92070701


為什麼農村家裡喜歡用豬油炒菜?

我能給你說我就是農村的,我最喜歡吃用豬油炒的菜麼?我還會給你說我更喜歡吃炸完豬油剩下的油渣兒麼?

其實呢,現在農村人很少吃豬油炒的菜了,不是不想吃了,一個是現在肥豬少了不出油了,再個來說豬油吃多了糊心,哈哈不是糊心啊是聽說對身體不太好啊。

滿滿的都是回憶。記得很小的時候,每當父親從集鎮上買回來豬肉,第一件事就是炸豬油。我能給你說以前家裡不是太富裕麼?每當父親割肉回來就是家裡最幸福的時光。我的母親會把豬肉細心的用刀切成小塊,然後洗淨放進大鍋裡,然後加進去少去的清水,然後慢慢的熬製,很快的水分瀝乾了,然後豬油就會煉出來了,接著翻炒,並用剷刀擠壓豬肉,直到豬肉變黃稍微有些焦黃,就大功告成了。

最後,母親會把剩下的豬油渣兒鏟在碗裡,給我們幾個小饞貓吃。油渣兒的香脆,是很多人嘗不到的美味。

唉,現在想想,還是餘味悠長的感覺。

現在我們長大了,卻很少能吃到豬油了。一個是現在都是瘦肉了,最多的會在豬皮上帶點五花肉,油是很少的了,已經提煉不出來了。另一個原因呢,就是專家說了,豬油裡面包含的脂肪和膽固醇多,對老年人的身心不好,現在母親歲數大了,我們一般就不吃豬油了。

經常吃的是菜籽油,就連花生油也很少吃,沒有菜籽油了就吃大豆油。植物性的油脂還是健康些吧。但是呢,人畢竟還是要葷素塔配才好的呢,所以也偶爾在炒菜的時候加些帶油的豬肉翻炒,味道就是不一樣。

也許還有人有些認知上的不足吧,一直認為農村是這樣的。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城鄉基本一樣了,大家都是對身體健康很看重的。


農民妹子一枝花


為什麼農村家裡喜歡用豬油炒菜?這個應該和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有關,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喜歡用豬油炒菜。小編老家湖南的,從記事起到現在,在我們那地方一直是用豬油做菜,只有在炒狗肉、牛肉或青蛙肉或過年炸小吃時,才會用到自家榨的茶油。




在我們農村當地的集市上,每天都有許多商販拉著"冰凍油"(沒有加工的肥肉,凍成大塊的),在集市售買。價格5~6元/斤,農家缺油時都會在集市自行購買。當然現在也有部分加工好的成品豬油賣,但是人們普遍認為其油質摻假,故一般都還是買"冰凍油”自行回家加工的多。而我們當地人,比較習慣了豬油的味道,父輩那一代人,老是說,不是豬油炒的菜,不耐餓,吃完飯就餓了,所以也有肚子″缺油水"一說。

豬油主要由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與高級脂肪酸甘油質組成,其中高級脂肪酸甘油質最高。動物油與植物油相比,有不可代替的特殊香味,促進人們的食慾。特別是與植物類青菜相配時,可以獲得其他調味品無可替代的味道。豬油在人體中吸收較高達95%以上,維生素A和D,含量很高。脂肪含量小於黃油,較適合缺乏維生素A的和青少年兒童食用。

豬油的食療作用,味甘、性涼、無毒。有補虛、潤燥、解毒的作用。可治臟腑枯澀、大便不利、燥咳、皮膚皸裂等症狀。可內服、熬膏、亦可制丸,還可做油膏塗抹患外。


相剋食物:豬油不可與梅子食用。

缺點:不可炸食和涼拌,膽固醇高、心血管疾病、肥胖人群宜食用。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豬油炒青菜雖然美味,一定要從正規渠道購買,不要被不法商家利用病死豬肉給冒充了。或者在成品油裡添加了雙氧水和消泡劑,這種油危害更大。最好還是自己買半成品加工。

總之,豬油有利也有弊,能夠靈活的應用,才能更好的為我們服務。大家當地是吃什麼油呢!歡迎在下方留言。


壞男人2576


看到這個問題,感覺瞬間回到了小時候的時光。

小時候,每過一些時段,媽媽就會買來白花花的豬肥膘,切成小塊,然後起油鍋,慢慢將它們煉成金黃色,然後將油渣撈出瀝乾,將油放涼。豬油放涼之後是乳白色的,色澤明亮。炒菜時放一些豬油,炒出的菜也色澤鮮明,噴香誘人。而煉豬油所剩下的油渣,也非常好吃,將它們和酸菜一起剁碎,然後做成包子,十分美味。

就我的瞭解,以前農村人很喜歡用豬油炒菜,這不僅是因為豬油炒菜美味,主要是因為以前農村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會養豬,而到了一定季節尤其是冬季,植物油較為缺乏,所以豬油就成為了主要油料來源。一般來說,在農村地區有這幾大油料作物:油菜籽、花生、胡麻、向日葵。其中,油菜籽和花生的分佈區域較廣,而胡麻和向日葵主要分佈在北方地區。這些作物都有季節性,所以到了冬季會相應較為缺乏,而豬油作為調劑,就很好地補充上了。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植物油和豬油的榨油方法所導致的選擇。豬油一般在農戶自家都可以煉取,而植物油大部分都需要到作坊中去榨取,有的農戶為了省錢或者是圖便利,會選擇豬油。

如今,人們為了健康等原因,提倡少食豬油,多吃植物油,所以現如今吃豬油的人比起以往越來越少了,但偶爾吃一些其實也無礙健康。而那些榨煉豬油的場景,成為了我們童年的獨特記憶。


新華融媒新消費


我記憶中,到上初中之前都是吃的豬油炒菜,而且有可能因為是農村,豬油都是買的農村人自己養的豬熬的豬油,所以特別的香,在外面很難吃到那麼好的豬油?為什麼農村人喜歡用豬油炒菜,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 農村自古就是吃豬油炒菜的,而且相對於城裡人,豬油早就已經成了農村家庭廚房必不可少的食材,早已習慣吃豬油炒菜,習慣是很難改的。

  2. 在農村,因為殺的豬都是農民自己養的豬,吃的也放心,而且豬肉比外面的香,那麼豬油也一樣,人們吃這種豬油更加放心,吃的也安全,不用擔心是病豬,死豬的問題。

3..在農村,買到豬油是很方便的,特別相對於城裡人,農村人要買油還要到集市買,不方便,而且比豬油貴。在農村,豬油是比較便宜的,好的豬油,同樣的重量,比油便宜好多,而且豬油炒出來的菜更加香。

4. 現在,市場上很多油都是用地溝油提煉出來,然後拿出去賣,食用油的安全問題也是農村人比較擔心的問題,那麼在農村能買到自己放心的豬油,又何必去買那些可能存在食品安全問題的油呢?


所以在農村,更喜歡吃豬油的,我相信只要你是農村人,你的童年絕對是吃豬油過來的對不對。

如果覺得我說的對的,可以關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