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雪景怎麼設置白平衡和感光度,才能把雪拍的特別白?

金蟬秋韻


拍攝雪景,要把雪拍的特別白,最關鍵的參數是曝光補償,而不是白平衡和感光度。


曝光補償:

1、如果你不是使用M檔拍攝,在拍攝雪景的時候,要遵循“白加黑減”的曝光補償設置原則,因為相機在拍攝淺色對象,比如白雪的時候,相機的測光系統是以18%中性灰作為標準測光的,如果場景過白過亮,較強的反射光線會使相機測光系統給出的曝光數值降低1-2檔的曝光量,使拍攝出的白雪發灰。所以你要增加曝光補償,就可以明顯感覺到拍出的雪變白了。

2、如果你是使用M檔進行拍攝,所有的參數都是自己設定,就要把曝光補償考慮在內,相機在M檔都有曝光指示,應該有意識地在準確曝光的基礎上適當的增加曝光量。

感光度:

3、雪景不需要太高的感光度,為了使畫面清晰,表現雪的細膩,基本上設100的感光度就好。

白平衡:

4、其實設置白平衡就是控制色溫。從攝影上來說,色溫用於說明光源的成分。色溫值越大,光源中包含藍光越多,能量分佈較為集中,也稱為冷光;色溫值越小,光源中包含紅光越多,能量分佈在紅、黃色調上,也稱為暖光。對於雪景而言,像藍天、白雪、雨天、陰天這樣的場景,本身色溫就高,一般在7000-10000K,像夕陽這種場景,色溫較低,一般在3000-5000K,畫面顏色都偏暖。

一般雪景都給人以清冷的感覺,為了強化這種效果,應該儘可能的表現雪的冷色調特性,用冷色調來表現大景深,大視野。如果你選擇陰天白平衡,實質上就是將色溫設置在6000K,如果你選擇白熾燈白平衡,就是將色溫設置在3000K。預設白平衡中的各種名稱,其實只是為了方便記憶,你也可以直接對色溫值進行修改。

當設定的色溫K值與光源色溫一致,可以很好的還原色彩,如果設置的色溫值比場景高,色彩偏暖,比場景低,色彩偏冷。當然你如果使用RAW格式記錄照片的話,基本可以無視白平衡。


鏡I界


在講如何把雪拍的雪白、透亮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法則,大家懂了這個法則就知道怎麼拍了,這個法則是:白加黑減。


什麼是白加黑減?

簡單來說就是你拍攝的場景大面積為黑色時那麼你要減少曝光,拍攝的場景大面積為白色時你要增加曝光。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場景大面積為白色還增加曝光,那拍出來的照片豈不是會過曝?畫面大面積為黑色還減少曝光,那拍出來的照片豈不是會曝光不足? 大家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對相機的理解不夠。

大家可以拿自己的相機拍攝純黑或者純白的物體,你會發現拍出來的照片是灰色的,這和相機的測光系統有關。

我們的眼睛之所以能夠看見物體,相機之所以能夠拍攝物體,是因為物體本身會反射光線,相機的測光系統就是通過收集物體的反射光線,從而計算出曝光量的。

而不同的物體其反射光線的能力不同,人眼對光線很敏感,能直接判斷出畫面是黑色還是白色。但是相機不行啊,相機是沒辦法判斷出這個物體反射光線的能力的,所以就需要人為的給相機一個標準。

在很早以前科學家就通過統計發現大自然中物體的平均反射率是18%,所以相機的標準就設定為18%。 所以相機將所拍的場景無論黑白都定義為18%灰(中灰),也就是說你對著有大面積黑色、大面積白色的場景測光,拍出來的是中灰。

那麼在拍攝有大面積黑色、大面積白色的場景時,就要注意使用曝光補償,以還原場景中的真實色彩。

下面我做個試驗,用相機拍攝白色的紙和黑色的筆記本。

如果我不做曝光補償,那麼白色的紙拍出來是灰色,黑色的筆記本拍出來也是灰色。



相機有了統一的標準,無論你拍攝高反光物體還是拍攝低反光物體,相機都會以18%的反光率來作為標準測光。

雪景是高反光物體,它的反光率高達98%,所以相機自動測光拍出來的雪景就是偏灰白的。所以這個時候需要增加曝光,才能拍出雪白、透亮的雪景。下面給大家展示一下。

未做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0.5:

曝光補償+1:

再給大家看兩個拍雪的案例:

案例一:

案例二:


攝影初級班


感光度是跟曝光和拍攝速度聯繫的,拍雪景如果光線好,感光度範圍就是在50—100之間。為什麼經常拍出來的雪灰灰暗暗的,正確測光和正確曝光是拍攝雪景照片成敗的關鍵。由於雪是白色,大片雪地會令相機的測光功能未夠準確,在這時候就需要調教機身內的曝光值,以得到理想的畫面。果你習慣用A檔拍攝,那麼需要將你的曝光補償增加至+0.3--+1.0

如果你習慣用M檔拍攝,那麼就將曝光指針偏向+0.3--+1.0,拍雪景最好用M當,手動調整曝光更準確。最好不要用感光度來調節,因為感光度高了會影響畫質,出現糟點。如果光線實在不足,可以適當提高感光度,或者上三腳架拍攝。這樣不會影響畫質。





梅寒攝影


雪拍的不夠白,是相機曝光不足導致的,和白平衡、感光度沒有直接關係:



一、雪景“不白”的原因:18度灰測光原則

雪景不白,是因為白雪反射率高,相機測光系統依據18度灰原則,認為畫面有過曝傾向,因此會自動降低曝光,讓白雪變成“灰雪”:


二、雪景“不白”的解決方法:使用曝光補償增加曝光量

解決白雪不白的方法,不是矯正白平衡,也不是調節感光度,而是使用曝光補償增加0.5至1ev左右的曝光量。以上圖為例,增加1ev曝光後,效果基本符合實際場景:

三、曝光補償的具體使用方法

無論尼康還是佳能,啟用曝光補償的方法都是按下曝光補償按鈕,配合波輪進行增減,只不過按鈕位置不同而已:




尼康曝光補償按鈕位置:

佳能曝光補償按鈕位置:

具體補償程度可參照曝光指示條進行調節:

尼康曝光指示條位置:

佳能曝光指示條位置:





四、提示與建議

1、拍攝雪景前手動矯正白平衡沒有太大意義

雪景不白是相機執行測光算法造成的,不是白平衡不準造成的。即使使用白卡或灰卡矯正完畢,實際拍攝時一樣可能拍成“灰雪”。白平衡矯正的主要應用場景是極端色溫、複雜色彩或光線條件,這點要明白。

2、實際曝光補償量要依據具體情況確定

很多朋友都覺得:說那麼多幹啥,不如直接給我個具體參數實在。但由於畫面中白雪所佔比例會影響測光系統檢測到的反射光強,因此不同場景甚至同一場景的不同構圖都會影響最終的補償量。我只能說,從經驗出發,一般增加0.5-1左右即可。

如果確實沒有把握,可以啟用曝光包圍,後期選擇一張曝光合適的片子即可:



愛攝影、愛生活,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提高🙏


小k印像


其實白平衡並不是說拍的時候就一定要設置的非常準確,後期完全可調!關於iso的設置、那當然也是儘量低一些比較好了。


關於白平衡

其實我拍攝雪景大多數都是用的自動白平衡,但這個也要看環境光線,比如在路燈下拍攝 可能就會有些偏黃,但我一般都是raw格式拍攝。所以後期修正白平衡很簡單!並且可以最大限度的調整到我想要的感覺,所以大家拍攝的時候 白平衡並不用花太多時間去調整它、設置一個自動 然後用raw格式盡情的拍就是了。回過頭來說、就算你用自動白平衡,你也可以用白平衡漂移的辦法來微調它!所以別覺得自動就是傻瓜模式、經過適當的調整 自動白平衡其實非常好用。

關於iso

iso這個東西更不好說了,根據不同拍攝需求來定就好了。比如你裝個腳架 拍攝雪夜景物、那麼我們iso可以低一些,然後通過延長曝光時間來獲得足夠的亮度。這樣的話低iso能夠得到更為乾淨的高質量畫質、同時通過長時間曝光又能得到足夠的亮度!

又比如你想定格雪花飄落的瞬間,那麼肯定會用到高速快門,這時候哪怕你全開光圈也有可能欠曝、怎麼辦呢? 當然是提高iso 以獲得足夠的曝光度了! 所以iso並不是一味的要低、該用高iso的時候就用!


現在明白了嗎?雪你可以把它拍的很白、但並不是所有的雪都一定是白色,有的時候看起來還會有些藍呢!

拍攝的時候還是以自己心裡的畫面為準、有的人喜歡真實、有的人喜歡夢幻,數碼片子 後期調整就是了,當然你要是想拍出來原片就很好看,那麼拍攝雪景普遍可以選擇低iso 白平衡把它調整到偏青藍的位置,同時避免陽光直射的時候拍攝! 這樣的話原片拍出來都會感覺比較透一些的。





光影的光陰社


要想把雪拍成白色,最簡單的就是增加一檔曝光,不然拍出來是灰色的,感光度100.白平衡調自動也沒關係,後期可以解決好!這幾張就是我前幾天拍攝的照片。更詳細的拍攝方法,請關注我上期文章






陳雄暉


雪景拍攝最主要的是控制好照片的亮度,也是就曝光。其它的設置都是輔助。希望下面的內容能幫助到你,也歡迎其它朋友評論補充你的經驗。

白平衡

白平衡的作用是控制色溫的,簡單來說就是照片的冷暖色調,冷色偏藍、暖色偏黃。只有在使用自動白平衡時,色溫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時侯可以自定義。


1. 白平衡場景設置,相機會預設一些最常用的白平衡場景,可以嘗試使用“日光”白平衡。

2. 使用K值設置,數值高偏暖,數值低偏冷,這個數值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3. 拍攝RAW格式照片,後期理論上可以無損調整白平衡。

感光度ISO

在大多數拍攝場景中,曝光三要素中的ISO是我們最不需要關心和設置的。最為簡單的設置技巧是將ISO設置為一個自動的範圍,(最低使用相機原生ISO,最高使用你能接受的畫質下的最高ISO)比如(100-6400),相機會根據環境光自動選擇適合的ISO。

曝光補償

雪景拍攝最為重要的是控制好曝光,相機雖然能夠自動控制照片亮度,但在取景時白色佔主要畫面比例時,相機會“覺得”照片過亮或過暗,相應的減少曝光,這時我們看到的照片就要比實際環境暗。“白加黑減”就是針對白色場景增加曝光,黑色場景減少曝光。可以嘗試酌情增加曝光補償+0.5-1EV,這個參數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實時高亮警報

如果相機有實時高亮警報功能,可以輔助我們觀察曝光。雪景拍攝增加曝光補償,只要沒有顯示高亮警報就可以。

歡迎點擊我的頭像關注,更多攝影技巧不斷分享。


瓦力怪叔叔


拍雪景怎麼設置白平衡和感光度,才能把雪拍的特別白?



先說說白平衡,雪天會偏藍色,建議可以用陰天模式或者7000-8000的K值試試,

感光度, 可以適當的增加到200,或者400,主要還是看天氣情況來調整


增加曝光值,無論你用什麼測光方式(相機以18%灰為測光),雪景會是大面積的白,相機就會認為,曝光量應該減,所以以相機數據直接拍出來的照片會不夠白,這時可以通過相機增加曝光值,如+2/3到2檔試試,看看多少才合適。(在AV,S、P檔下才有作用)

如果是在M檔下,可以以相機測光後,在開大一到兩的光圈,或在增高感光度,或放慢快門速度,


攝影PS教學666



關於雪景設置白平衡的話題我寫過幾篇相似的文章,感性趣的可以去我的頭條號閱讀。冬季攝影的題材離不開雪景,把雪拍的又白又通透成了不少初學者的一大難題。

其實只要設置一下曝光補償即可。根據“白加黑減”的原理,我們把曝光補償增加一檔+0.3EV~0.7EV即可,白平衡設為自動,感光度設為100。

如果既想讓雪白,又想讓天空藍,我們可以在拍攝的時候加一個濾鏡。


歡迎參與討論!


指尖的精靈


大夏天的來回答拍雪景的問題,也是特別冰爽。

冬天的時候,我在公眾號上發了相關的帖子,現在修改一下再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 雪景啥時候拍?

雪剛停的時候應該是最好的拍攝時機了,這個時候地面還沒有被人群踩得都是腳印,街上的行人也不算多。

樹上、車上、裝飾物上覆蓋的白雪都還很完整,你完全可以選擇任何自己想要的角度和位置。



當然,雪正在下時,也能拍出精彩的雪景。你可以記錄飄飄落下的雪花,如果有三腳架就更好了,支起腳架,把快門速度調低,1/60s 以下就能拍出雪花落下時的軌跡。



另外不妨給鏡頭戴上遮光罩,既能防止眩光,又能防止雪花飄落在鏡頭上。



● 如何設置相機?

拍雪之前,首先必須對雪的特性有所瞭解。

我們都知道,雪的反光會導致相機曝光不準確,所以光依靠相機自動曝光的話,很容易因為相機的判斷失誤導致畫面灰暗、色調單一。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自己來進行手動曝光了。

因為雪天光線反射強烈,所以ISO不需要調得很高,正常的晴天ISO拍攝就好,像是ISO 100,200左右。


相機自動測光很容易欠曝


所謂“白加黑減”,因為相機在收到雪地強烈的反光後會自動作出判斷,減少曝光,所以如果畫面裡的大部分面積是積雪覆蓋的話,測光後增加1-2檔EV曝光補償是比較適合的。



又比如雪景中出現人物的時候,也不妨增加曝光,這樣讓畫面更鮮活,當然如果你想刻意營造神秘感的話,也不妨減少曝光。



● 設置白平衡

要想獲得色彩更為真實豔麗的雪景,我們還應該在拍攝前對相機進行白平衡設置,一般最好在拍攝前,拿一張白紙,通過自定義白平衡來校正,這樣就可以獲得豔麗而真實的圖象了。

假如是在晴天的雪後,也可以直接使用日光白平衡進行拍攝,以提高整體圖片的色彩飽和度。



相機的保暖也十分重要

另外,由於冬天氣溫低,空氣也很潮溼,很有可能影響數碼相機的使用,因此進行簡單的防寒防潮處理是必要的。

如果你的不是這種相機——


Leica X-U 三防相機


Leica SL相機


建議最好購買保暖的皮套或者是弄個圍巾,在不使用相機的時候把它放進去,以達到保暖的作用。


相機的羊皮套


工匠與藝人內膽包


同時,還需要注意電池。

低溫情況下,電池耗電很快,所以在不拍攝時,我們最好把電池從機身上取下來,這樣也可以有效的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

當然最好還是多準備一塊電池,不然拍到一半突然沒電了也只能乾著急。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當把相機從雪地的低溫環境下拿到室內的溫暖環境時,進屋之前先把相機上的雪都擦掉,以防化成水千萬別馬上給相機通電,因為急劇溫差會使相機的內部空氣產生的水蒸氣,可能會導致相機內部元件受損。

應將相機從低溫環境放入室內之後(最好用吹風氣吹一下),等待一段時間再使用相機。


嗯,講完以上的拍攝方法後,渾身都冷了好多度......如果覺得回答對你有用的話,可以收藏起來,到冬天下雪的時候再翻出來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