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寧願風吹日晒並且挨餓受凍也願意去釣魚?

張李多


你說有的人寧願風吹日曬並且挨餓受凍也願意去釣魚?如果像你提問中所說的一樣,說明釣魚的人,在家會受氣,受愛人的氣,即使是風吹日曬的也心甘情願,因為對於男人來說,只要自己開心愉快就行了,而你又說挨餓受凍,我估計沒有這樣的人,反正我願意風吹日曬,從來也沒有挨餓受凍過。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釣魚就失去了意義,釣魚是娛樂去的,娛樂的目的是為了身體健康,而挨餓受凍就沒有必要了。通常的情況下,釣魚人多數都會自帶乾糧,如果說是餓了稍微的補充一下,沒有人願意不吃飯。

個人釣魚,像是現在,要麼是月餅,還有開水,又有麥片,到時用開水一衝就可以當飯吃了,開水衝麥片都是在下午三四點鐘的時候,月餅也吃完了,如果此時再吃點它,既可以保暖,又能充飢,還能解渴,一舉多得。有是直接是吃牛肉片,這個玩意不存在涼的問題,即使是覺得涼了,可以喝點開水,反正我出門釣魚,很多人路過看的時候,會說,你哪裡是出來釣的啊,純粹的是出來旅遊的,還開水、茶葉,吃的喝的,一應俱全。如果是夏天,吃的更多了,有時也從家裡拿兩聽子的啤酒,像鴨肫等都是我的中飯,都是到了釣點,等一會兒就開始吃了,不然不先吃了怕它們會壞。而且個人釣魚因為去的遲,夏天都沒有早過,最早也要在九點後才到釣點。

所以,釣魚只是玩的,沒有必要為了玩,拿身體硬撐,沒有必要,雖然個人釣魚是手竿七星漂,什麼都有,太陽傘都有。平時釣魚能釣到溫度35度,再往上就不釣了,等立秋後再繼續,冬天也釣,只釣有太陽的天氣。像現在南京的氣溫還沒有到零度,每天都會釣,白天釣魚,回家後就是玩電腦,回答問題,如果有好聽的歌曲,還會做幾個視頻,定時發表後,就準備睡覺了。每天的工作就是除了釣魚就是電腦,沒有別的事情了,飯也不要我燒。衛生我也不搞,都是老婆搞。如果老婆忙不及時,才會搞。家務事都是老婆的在做,用我老婆的話說,我只負責每天開開心心的,就行了。

所以說,釣魚是玩的,先是準備好吃的喝的,才會動身,為什麼我釣魚去的遲,有時是在外沒有吃的東西了,只能每天臨時的購買,如果說,沒有吃的,我都是在家吃過飯,再出去遛一圈。

對於釣魚不自帶吃的人,可以說,這樣的人也有,我曾經就碰到一個,他中午也不吃,不知道他這樣玩還有什麼意思,純粹的是在消耗自己的身體,如果是這樣的話,不如在家睡覺。


唱起心中快樂歌


哈哈只要讓我一釣魚就像修仙一樣,不冷不熱,不渴不餓,早上去晚上回。今天本來魚獲很好。走的時候一看我特別生氣,不知哪個孫子把我的電動三輪車電瓶偷走了,也TM不怕招報應。




TT一個俗人


總要有個愛好吧!我哪怕去打高爾夫你也會問我為什麼風吹日曬的追著小球打……

上面開個小玩笑,其實我們釣魚人可沒覺得自己風吹日曬挨餌受凍,因為我們熱愛這個運動!釣魚人最愛的事情就是能待在水邊,哪怕不下竿也會覺得很舒服。

還有一點就是其實我們也怕曬,所以釣魚會打傘。我們也怕吹,所以會買衝鋒衣。我們也怕凍,所以冬天會進大棚。我們也怕餓,所以車裡常備火腿腸加小麵包。但是我們更怕沒口……



李小胖的釣魚生活


我們釣的不是魚是快樂!







釣壇神廚


釣魚上癮不是傳說,是事實

1.理解這個問題其實和理解某個領域的發燒友是一樣的道理,對愛好的投入可以讓人忘記周邊環境,風吹日曬只是外在的環境了,釣魚還會被曬黑,還要起早貪黑趕路,還要精心準備餌料等等,別說不吃飯了,就是吃飯也沒有魚吃得好。

2.對愛好喜歡到一定程度其實就不是釣魚這件事情本身了,比如競技比賽,如果釣的成績好是顧不上吃,如果是釣的成績不好是氣的不想吃,總之,魚獲會決定性的影響到釣魚人的心情。


釣魚小姐姐毛毛


釣魚使人產生快感。魚吃鉤了與魚相嬉,渾然物外,自得其樂;魚不吃鉤了,欣賞自然風光:微風輕拂,碧波盪漾,岸柳婆娑,鳥語花香。不僅能觀賞到流動之畫卷,而且受益於大自然的饋贈,享受高負離子的呼吸,可謂是賞心悅目,強身健體。因此,釣魚人無論酷暑寒冬或雨淋日曬,也要執著的垂釣。


詩意相隨


不是流傳這麼一個段子嘛~釣魚的人起的比雞早~吃的比鯽魚差~跑得比兔子快~睡得比狗晚~!真的很形象~!其實釣魚就是那種對水下未知目標的一種期待~浮漂有了信號的興奮~中魚溜🐟的快感~!整個釣魚過程的無限回味~!一次好的釣魚體驗真的可以讓人回味終身~我永遠記得2011年的春天在某條野河一天狂拉15斤鯽魚~!


樂於野釣666


釣魚站一個下午

睡覺躺一個下午

網遊坐一個下午

你叫我怎麼選?

家裡說了,你還是在家打遊戲吧至少知道你人在哪

不行的,為了釣魚我早早就睡了,第二天好去佔個好位置


呃這個那啥你來啦


因為釣魚是容易上癮的。釣魚也是一場博弈,勝利的感覺是每個人都喜歡的,所以上魚的時候是非常過癮的,也就很上癮!



運說體育


釣魚是一種樂趣,也是修身養性好幫手,所以愛釣魚的人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