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之後留下數億爛賬,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Serena丶Du


辛亥革命爆發後,清政府滅亡,民國合法繼承清政府的一切權益,自然也包括債務,要知道晚清時候清政府被列強輪番欺負,各種割地賠款,到最後的時候可能都有點資不抵債了,這其中最大的一筆,就是還沒有償還完事的就是庚子賠款。

庚子賠款到底有多少呢?

清政府時期,中國是一塊大蛋糕,任何一個單獨來搶的國家都會被另一些國家嚴厲指責,比如日本在甲午戰爭中奪取了鉅額利益後就遭到西方國家的不滿,俄、法、德甚至還幫助中國出頭,要回了已經割讓的遼東半島。

由於經常分贓不均,這些國家後來乾脆組了個團,根據實力大小,出力多少,綜合一下按權重瓜分清政府,這就有了八國聯軍侵華事件,最後中國和11個國家達成屈辱的《辛丑條約》,在條約中規定,清政府要向各國賠款總額為4億5千萬兩白銀,並且以各國貨幣匯率結算,按4%的年息,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億多白銀,再加上匯率等,數量實際上更大,列強還真是把清政府當提款機了,想要每年按日子來收款。

清政府當時的收入連以前欠的債的都還不上,更別提這麼大一筆新債了,欠人錢的感覺很不好,為了能夠每年還這2000多萬兩銀子,清政府只能將賠款攤派到各省,因此,苛捐雜稅層出不窮,人民起義更加不斷,實際上清政府的滅亡和庚子賠款有著密切的聯繫。

庚子賠款不賠不行嗎?

清政府被推翻後,民國只能是繼續選擇賠款,很多人說,大清都亡了,還還個毛啊!

實際上,外國列強考慮到清政府可能還不上錢,早就想好了對策,用中國的關稅、常關稅、鹽稅等做抵押,並且將通商口岸的常關也歸海關管理,後來有的年份還不上,清政府還以山西省菸酒稅厘金作抵押向匯豐銀行借款100萬英鎊,在倫敦發行債券。

你要是不還的話,這些抵押物就都是人家的了,現在把持在人家手中,39年後就還回來了。想一想還是得還錢,想把這些抵押物奪回來那是不可能的,比如中東路實際就是路權的問題,十月革命後列寧已經宣佈把中東路還給中國,只不過斯大林上臺後又不還了,張學良當時合計能奪回來,因此發生了中東路事件,下場我們應該都是清楚的。

民國建立後,為了獲得西方列強的支持,無論是革命黨還是袁世凱的北洋政權對於列強在華權益以及賠款都是承認的。

實際上,民國政府還大肆向列強借款,比如北洋時期段祺瑞就以很多權益跟日本搞了一個西原借款,這個借款最後也不了了之,因為段祺瑞下臺了。

關於庚子賠款各國退款情況

令人欣慰的是,這種對中國的欺負方法,就連侵略者自己都看不下去,1908年美國國會通過向中國退還尚未付足的庚子賠款1200餘萬美元的議案,並且讓這筆賠款用於中國赴美教育方面,這就是當時中國每年派遣留學生到美國學習的起因,實際上清華大學的創建就是作為留美學生的預備學校;

在美國的號召下,有頭有臉的英國於1926決定退還賠款,賠款用於中國向英國留學用;

法國也進行退還,這筆錢被用來成立中法實業銀行,用於教育和慈善實業,還進行了一些其他的活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加入協約國對德作戰,後來德國和奧匈帝國戰敗,免除了中國對這兩國的賠款;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沙俄政府被推翻,蘇俄政府於1924年宣佈放棄俄國的部分庚子賠款;

意大利於1933年訂立中意協定,退還賠款,荷蘭1926年退款,並且指定用於水利和文化事業,比利時1925年退款賠款;

最後只有日本人不同意把賠款直接歸還中國,日本是所有侵華國家中對賠款的退還最不積極,最不配合的國家,但是在英美的壓力下,日本還是與中國簽訂《中日文化協定》決定將退款用於文化事業,日本人其實是包藏禍心,用這筆款項作為日本文化侵略,當時就遭到了國人的反對,在中國付給日本的賠款中,只有極少一部分被用來給留日學生的補助和學者訪問,其餘款項大部分都是由日本人操縱,為日本利益服務。


史論縱橫


國際上沒有明文規定新朝要為前朝償還債務,清朝滅亡時,留下了數億的債務,民國成立後,孫中山為了獲得外國列強的支持,答應為前清償還債務。說實話,民國這時由於戰爭早已千瘡百孔,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繼續過著借款過日子,孫中山有鑑於此,他才決心搞實業救國,把黨務交給了宋教仁。



不論是袁世凱的北洋政府還是孫中山的南京政府,他們都離不開向洋人借款,一但不能及時償還,唯一辦法就是出賣國家主權,割地賠款開通商口岸,出賣土地,出賣鐵路和通信基本權利,這樣一來,列強就會逐漸控制中國,進而劃分和瓜分中國。

民國一直在償還債務,在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以來,中國止了對日賠償,儘管如此,中國已經共賠款白銀6.532億兩。



接下來蔣介石政府又向外國列強借了許多債,用於內戰。民國舊債沒還清又添新債。新中國成立後,對前朝所欠的債務一律不承認,毛主席有骨氣,不指望向外國人借債,中國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個嶄新的國家。外國列強氣的牙癢癢,但也無可奈何,畢竟在朝鮮戰爭中和17國聯軍真刀真槍的交過手,外國人不服不行。


秉燭讀春秋


清朝的爛賬史,主可以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道光帝時期,根據《南京條約》的規定,清廷要向英國賠款、割地、開放口岸,後來又放開了傳教,允許洋人在中國傳教。那時清廷的中央權威還在,該賠的錢基本都賠付了,對開放口岸管理的也很嚴格。因此賣國還不是很徹底,爛賬也不太多。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英國人認為打了一次鴉片戰爭,跟沒打似的。英國的商品在中國還是賣不開,他們把原因總結為清政府的開放程度不夠。於是緊接著就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咸豐皇帝被徹底打怕了。於是清朝的爛賬史進入了第二個階段,也就是進一步開放口岸,允許洋人在中國設立租借,允許洋人進北京等等。另外,賠款也是少不了的。不過由於當時清廷內外交困,內要對付太平天國,外要討好洋人,中央的國庫已經沒錢賠了,於是英國人就根據《通商章程善後條約》中的規定,將清政府的海關規範化,推薦洋人擔任清政府的海關總稅務司,避免中國官員腐敗,從海關中撈錢。因此清政府就從每年的海關稅收中拿出一部分支付戰爭賠款,截止到同治五年,賠完了咸豐時期的所有賠款。(總計約八百萬兩)



值得一提的是,清政府當時的海關稅務司雖然是外國人控制,但是這幫洋人的道德操守明顯比清朝自己的官員要高。在赫德的主持下,清朝的海關總稅收是不斷增加的。靠著這筆關稅收入,清政府不僅陪完了之前的戰爭賠款,手上還有閒錢搞洋務運動。比如著名的江南製造總局、金陵機器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及船政學堂、天津機器局、天津武備學堂、長江口至南京下關等九處炮臺,以及後來的京師同文館和幼童赴美留學等洋務項目,所用的經費均來自海關收入

。包括後來左宗棠收復新疆所用的軍費,也是用中國的海關稅收做擔保,才從幾家英國銀行借到了一千四百萬兩銀子的貸款。最後也全部用關稅償還了。

從同治元年到宣統二年,洋人操控下的中國海關一共收了九億兩關稅。這些錢主要用在了賠款、外債和軍費方面。



搞了三十年的洋務後,清政府有點飄了。當時日本也因為明治維新而崛起,於是崛起中的清朝和日本打了一仗。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清朝慘敗。被迫接受了各種不平等的條約,進入了爛賬史的第三階段。

這一階段的起因是甲午戰爭之後,由於日本鬼子獅子大開口,要求清政府賠款兩億(後來又追加了三千萬贖遼費)兩白銀,而且日方還對還款時間做了限定:締約當年就要先支付五千萬兩,第二年和第三年各支付九千萬。也就是三年之內必須還清,在賠款全部還清之前,日本軍隊會駐紮在山東威海衛一帶,督促清政府還錢。

中日《馬關條約》的賠款數額之高,賠款限期之緊,完全超出了清政府的承受能力。因為清政府早先的賠款,比如之前賠英國、法國以及沙俄的賠款,都是幾百萬兩,兩三千萬已經是極限了。李鴻章赴日和談之前,他根本就沒有想到日本人會獅子大開口。結果條約簽了,清政府根本沒錢還,連海關的收入也補不上這個窟窿(海關收入每年只有兩千萬兩)。於是清政府決定進一步賣國,也就是向俄、德、法三國銀行借款,合計約三億兩白銀,以支付日本索要的賠款

需要說明的是,這不是清政府第一次向外國銀行借款,之前也借過,還錢時都是直接從海關的關稅中代扣。但是馬關條約之後的借款,列強增加了新的要求。金錢方面人家已經不滿足了,還要求清政府出讓更多的主權。比如

開礦權、築路權等,清政府基本都答應了,為後來民國政府被列強們蹂躪,埋下了禍根。

俄國首先開價要走了南滿鐵路的運營權,修築了連接大連到長春的鐵路線。鐵路通車後,俄國人在東三省可以隨意來往,暢通無形。如果有必要,還可以隨時從國內調兵入侵中國。而中國人則不得靠近鐵路(不管是老百姓還是官員),不得使用鐵路。法國人和德國人緊隨其後,分別要走了廣州灣和膠州灣的租借權,企圖控制中國的西南和山東地區。著名的膠濟鐵路和滇越鐵路就是清政府出讓主權後,洋人修建的。


由於《馬關條約》確實太賣國了,因此清廷內部產生了分歧。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認為,大清根本就不應該陪這筆錢。三億兩銀子可以組建三支北洋水師了!拿著這筆錢乾點什麼不好,非得送給倭寇?然而清政府還是按期賠完了,結果引出了後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也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最先是維新派對清政府非常不滿,極力促成光緒皇帝的戊戌變法改革;結果改革觸到了頑固派的底線,後來演變了對維新派的鎮壓,連光緒帝也被軟禁。

第二階段——

鎮壓變法之後,頑固派們蹬鼻子上臉,叫囂要廢掉光緒,立大阿哥溥儁為皇儲,預定庚子年的元旦讓光緒帝退位。此舉遭到國內外各派勢力的強烈反對。

第三階段——

頑固派和慈禧腦子抽風了,決定利用義和團對付洋人。於是小摩擦演變成了八國聯軍大舉侵華,慈禧向西一路狂逃。最終以簽訂《辛丑條約》慘淡收場。

根據《辛丑條約》的規定,清政府一共要賠付四億五萬千萬兩,意思就是讓每一個大清子民都賠款一兩白銀。這麼一大筆錢,清政府顯然是無力賠付的。於是清政府又是故技重施,向各國銀行貸款。等於就是借洋大人的錢,還大洋人的債,跟高利貸是一個性質。於是根據借款後的利息計算,清政府總計要賠付本息將近十億兩銀子左右,分39年還清。(一直要還到1940年)



因此清政府滅亡後,接收清政府資產的民國政府也接收了清政府遺留的兩筆爛賬:一是庚子賠款;二是清政府出讓給列強的各種權益。而這兩筆爛賬,不管是孫文的南京臨時政府,還是袁世凱的北洋政府,一律都表示認賬。需要說明的是,這兩筆爛賬裡面,庚子賠款的傷害遠比不上後者。因為庚子賠款只是賠錢,而後者則是連褲衩子都賣了!舉幾個例子說。

武昌起義時,英美俄德日五國的軍艦陳列在漢口江面,對革命軍形成威脅。要知道武漢可是在中國的內地啊!離長江口還有一千公里,列強的軍艦都可以暢通無阻。這清政府哪還有一點主權國家的模樣?

還比如二次北伐時,北伐軍在濟南遭到了日軍的惡意阻攔。日軍將國民政府的交涉員蔡公時割去耳鼻,然後槍殺。然後還攻擊北伐軍的駐地,打死打傷中國軍民兩萬人。那麼問題就來了,濟南在山東腹地,日軍是怎麼出現在濟南的?這是因為清政府把濟南到青島的膠濟鐵路出讓給了德國人,後來一戰期間日本打敗了德國,接收了德國在山東的所有權益。於是日本鬼子就囂張的沿著膠濟鐵路,從青島一路殺到了濟南。

說句難聽的,當時的中國,表面上有自己的清政府或者民國政府。其實中國根本就沒有門,列強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如同進自家的後花園一般

再比如九一八事變,咱們中國的東北為什麼會有日本的關東軍?不知道的還以為小鬼子是從日本或者朝鮮飛過來的呢。其實九一八事變之前,關東軍在東北已經駐紮二十多年了。張學良還在吃奶的時候,關東軍就在了。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清政府當年與日本人簽訂的《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根據這個條約,清政府將旅順、大連兩處,租借給日本;割讓南滿鐵路的經營權以及沿線的林產、礦產與日本;並允許日本在南滿鐵路兩側駐軍。從此日本獲得了南滿鐵路經營權,旅順、大連的移民權,在東北駐軍的特權。別看日本好像只佔了旅順和大連,但日軍若是沿著南滿鐵路向北,一路可以殺到哈爾濱。(至於清政府為什麼會籤這個條約,可以參考日俄戰爭)

既然滿清如此賣國,民國政府為什麼不收回主權呢?說白了就是沒有那個實力。民國想要收回清政府出賣給列強的主權,就等同於斷了列強在華的根本利益(尤其是日本和沙俄)。所以收回主權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行的就讓列強“發發慈悲”,在庚子賠款的賠償數目方面少收點錢。




那麼有列強有沒有“大發慈悲”呢?名義上講還是有的,各國都有退回。第一個將庚子賠款退回的是美國,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美國人確實是退還了一部分賠款,但是沒有全退而且美國人退回來的那部分賠款,本來就是他們虛報的

發現美國人惡意虛報數目的人,是當時清政府擔任駐美公使的

梁誠先生。

梁誠公使在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討論庚子賠款時,海約翰不經意間把美國當年虛報數目的秘密給說露了嘴。梁誠聽到後,假裝說自己身體不舒服。等回到公使館後,立即組織對美國國會和議員的遊說工作,強烈要求退還賠款中的虛報部分。一時間,美國人的這個秘密便傳開了,在歐洲各國淪為笑柄。為了挽回聲譽,美國國會展開了幾次討論,最後得出的結果就是退還虛報的那部分,用於在中國的辦學,以通過面向清朝精英開展教育的方式,傳播美國思想及價值觀,最終獲得美國對清朝未來精英的思想控制權

因此從光緒元年起,美國將庚子賠款中,它所虛報的那部分本利退回,以充作中國精英留美的學習基金。截至民國十三年,一共退回了一千多萬美元的庚款。有一點要承認的是,美國人退回了庚子賠款的60%(賠給美國的),是所有國家當中最高的


繼美國之後,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賠款從1917年12月開始也不用賠了。因為中國在一戰期間加入了協約國,而德、奧是敵對國。並且在一戰後,由於德、奧戰敗了,他們在中國的特權被取消。但是德國的在華特權被日本繼承。(等於沒什麼變化)

幾乎是時間,沙俄賠款也不用給了。因為中國與沙俄都是協約國,被允許暫緩五年支付。但是後來沙俄倒臺,蘇聯政府聲明放棄沙俄的庚款,所以沙俄的部分也是賠到了1917年。但是要說明的是,沙俄在東北的部分特權,比如中東鐵路,蘇聯並沒有放棄。而且蘇聯放棄的部分只佔賠給沙俄部分的百分之二十。等於絕大部分還是賠了。

從1924年之後,由於看到了美國退款,中國親美勢力的發展,各國都眼紅了。法國、英國、比利時、意大利、荷蘭五國先後宣佈退回賠款餘額,並訂立協議,充作辦理對華教育文化事業,或充作外國銀行營業費用和發行內債基金之用。這種退回庚款的實際使用,大都由中外合組的管理委員會主持,並不是直接交到政府手中。需要文化團體自己去申請,審核通過了才能領取。其中英國和比利時在五國中的退回比例最高,英國是40%,比利時是50%

這五國裡面要重點提一下法國,簡直是臭不要臉的國家。當年各國跟風美國的庚子賠款退款計劃時,法國也參與了。但是法國人退了幾年不退了,改為基金形式退款,簡單點說就是拿庚子賠款在中國撈錢。賣了一年多的基金,一毛錢沒退,反倒從中國捲走了相當於四千萬美元的現金流。後來抗戰爆發,這筆基金就不認賬了,形同於廢紙。

最後是日本,西方列強退款的時候,日本也有樣學樣,但是效果並不好。北洋政府雖然與日本訂立了《中日文化協定》,但實際上中國並不能自主掌握這筆賠款,庚款的處置權仍操在日本手中,庚款的去向也很少真正用於中國的文化事業,多數是投在了日本侵略中國的各種文化事業上。由於日本“退款”之舉包藏文化侵略的野心,因此遭到中國各界的反對。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一方面廢除了《中日文化協定》,另一方面照舊如數支付對日庚款,一直到1937年9月。

據歷史資料統計,至1939年1月15日國民政府財政部發出通告宣稱停止支付庚款為止,庚子賠款總計實付之數為6.64億海關兩,扣除美英等國退款等,中國實際支付給帝國主義的賠款數額共5.76億兩,約佔總數的58%。



說完了庚子賠款這筆爛賬,剩下的就是列強在華的各種特權的爛賬了。

北洋政府時,除了德國和奧匈之外,其餘列強的特權不變。國民黨政權取代北洋政府後,在全體國民的壓力之下,同時也為了提高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國民政府向列強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條約照會。

1929年,國民黨政權開始與列強談判廢除治外法權。但由於九一八事變,中國需要列強的支持,關於收回特權的談判即被中斷。

1943年,列強們為了增強中國對日本進攻的決心,才決定採取最後步驟,放棄領事裁判權及相關特權,表示戰後放棄在華利益。

比如列強在上海的租界,當時就放棄了。但是問題是,當時那些租借都被日本人佔領著。所以實際上這就是列強為了拉攏中國的一個小心機罷了。而像香港這種戰略要地,英國人就沒有放棄。並且在戰後立即派兵進佔香港,不讓國軍接受。

真正將前清爛賬全部否定的,是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採用了最直接的辦法,也就是直接否定了所有列強在華的利益。不服,咱就開戰!最後列強紛紛撤出中國,前清的爛賬算是徹底結賬了。


Mer86


毛主席說: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



滿清政府留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清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世界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的歷史時期,滿清王朝卻固守封建迷信落後的體制,不願睜開眼睛看一看世界的發展和變化,不願通過改革而實現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從而滿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與世界列強差距越來越大。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一百年的屈辱歷史。


而伴隨著戰爭所帶來的戰爭賠款一直都透支著中國的財政和成為壓在中國百姓身上的負擔。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廢除了所有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真正的實現了推翻壓倒在中國農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即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壓迫!

中國民國北洋政府選擇繼承不平等條約

1912年,隨著辛亥革命的進一步發展和南方數省紛紛獨立,以及滿清政府最後賴以依靠的袁世凱與革命黨人舉行了和談。滿清政府在全國革命的槍炮聲中宣佈告別歷史舞臺。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在皇太后裕隆太后的監護下宣佈遜位!中國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正式的成為了歷史。一個以民主共和制為國體的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然而為了促成袁世凱同意民主共和制,同意將清王朝送進墳墓的前提是:南方革命黨人願意將中華民國的大總統一職讓給袁世凱。這在南方革命黨與北洋軍閥袁世凱的和談代表協商時便已經確認。

隨後位於南京的孫中山先生宣佈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職。並且推薦北洋軍閥,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隨後在一場形式主義下的民主選舉中,袁世凱正式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


然而中國從一個封建王朝過渡到一個初步有了民主共和樣子的國家,這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的關注。而為了獲取西方列強國家承認中國所發生的這一切變化。為了使西方列強承認以袁世凱為總統的民主共和制的中華民國政府。袁世凱決定維持滿清政府與西方列強曾經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和維持西方列強在中國所擁有的種種特權。就這樣袁世凱的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才得到了西方列強的認可和支持。

曾經滿清政府因戰爭失敗而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均被袁世凱繼承了下來。其中包括1901年,滿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的《辛丑條約》。辛丑條約中規定滿清政府要向西方列強11國賠償白銀共計4億5000萬兩。這筆戰爭賠款分39年進行,算上利息總共需要賠償西方11個國家共計9億8000萬兩。這筆賠款在滿清政府1912年宣佈退出歷史的舞臺時依然沒有賠償完。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依然存在不平等條約

隨後以袁世凱為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繼續向西方列強賠償戰爭賠款。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以勝利國的身份,結束了對一戰中戰敗國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賠款。隨後1917年,沙俄爆發了十月革命。新成立的蘇聯繼承了沙俄在華的利益,但是1924年,蘇聯宣佈放棄《辛丑條約》中的剩餘賠款。


其他幾個國家隨後也都開始選擇放棄,或者將賠款用於中國留學生的留學經費。而美國一直到1941年,為了促使中華民國能夠在亞洲戰場投入更大的兵力,來拖住日本的有生力量而宣佈放棄戰爭賠款。

值得一提的是,在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後,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這期間中華民國雖說與日本之間劍拔駑張,日本的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但是中華民國依然中國外國銀行向日本進行著戰爭賠款。直到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的爆發,中華民國才徹底的撕毀了對日賠款條約。



而在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又向西方列強不斷的借款,同時國內的經濟秩序被嚴重的破壞。

新中國真正廢除所有戰爭賠款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毛主席一個戰略家的眼光制定了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其中就包括一條:“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

這便就是要將百年來中國各個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全部廢除。中國再也不是那個在大海上架起幾門炮,派出幾條船便可以欺負的國家!中國這才真正的實現了與其他國家平等的外交關係。



珞珈山的貓


在清朝滅亡之後,清朝確實給民國留下了很大一筆的爛賬,而這筆爛賬的主要來源則是八國聯軍侵華時所留下的庚子賠款。


在1900年的時候,因為清朝本身權力鬥爭的緣故,導致慈禧太后在受到矇騙後向西方的列強們作死地宣了戰。

不過慈禧在當時雖然向西方列強們宣了戰,但是她還是保持著一絲理智的,她不敢徹底地得罪列強們,所以她就想到了一個借刀殺人的方法。

在慈禧太后的操控下,原本被牢牢阻隔在北京城外的義和團成員被放入了北京,然後進入北京的義和團就開始對身處在北京的洋人百姓們以及許多無辜的北京百姓們進行了大規模的殘殺。

雖然慈禧後來向西方列強人服了軟、求起了和,但是義和團的事情卻深深激怒了這些西方的國家。

他們對慈禧所做的小動作看得很清楚,所以在出了這檔子事情之後,他們就開始以此作為把柄,糾結大軍從天津登陸,然後進攻佔領了北京。

在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之後,他們對義和團展開了大規模清剿,不過為了利益著想,他們卻沒有對清朝趕盡殺絕,他們後來把北京還給了慈禧,但是與此同時換來的代價卻是高達4億多兩白銀的庚子賠款。

清朝對列強們的賠款數額

八國聯軍時期留下的這筆賠款就是我們上面所說到的那筆爛賬。

清朝當時是沒有那麼多白銀賠給西方列強們的,那這筆賠款後來又是怎麼解決的呢?

其實這些錢並不是從清朝的國庫裡掏出來的,而是用清朝當時的各種海關關稅以及高昂的鹽稅當作抵押支付的。

也就是說這些賠款是清朝後來通過一筆筆的稅款賠給西方列強們的。

在當時他們簽訂了一個分期付款的協議,計劃通過39年的時間賠完這四億多兩白銀的本金。


而這39年時間中所產生的利息也非常之高昂,原本四億多兩的本金加上利息的話,清朝最終要給列強們賠付9億多兩的白銀。

這筆賠款是從八國聯軍之後的第二年開始賠償的,按照原本的賠償協議,清政府要一直到1939年才能把這些賠款全部賠完。

分別繼承了清朝爛賬的北洋軍閥和蔣介石

但是我們也清楚清朝在1912年的時候就已經滅亡在了歷史之中,那這些賠款後來是怎麼處理的呢?

這些賠款在民國成立之後,實際上大多數是由北洋軍閥們和蔣介石負責承擔起來的,他們成為了清朝遺留下來的債權人。

中華民國這個概念是孫中山提出來的、他也是民國的首位臨時大總統,但是孫中山開始時的實力非常弱小,他當時的實力與繼承了清朝大部分力量的袁世凱是根本無法相比的。


所以在袁世凱按照承諾逼迫清朝退位後,孫中山就把民國的總統大權交到了袁世凱手中。

於是接下來袁世凱以及眾多北洋軍閥們,就開始獲得了絕對正統的名義,成為了民國早期的中央政權。

作為民國早期中央政權的他們,在獲得其他軍閥們無法獲得的好處時,同時也被西方列強們視之為了清朝的繼承者,然後在他們不敢得罪西方列強的情況下,自然就乖乖向西方列強賠起了款。

在北洋軍閥統治了民國多年後,蔣介石和其他的國民軍閥們通過北伐戰爭擊潰了北洋軍閥,然後接下來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就成為了民國後期的中央政權。


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蔣介石就開始成為了庚子賠款的負責者,負責起了庚子賠款的賠付。

第一個退還賠款的是美國

不過我們也要清楚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些錢雖然後來北洋軍閥們和蔣介石一直按照協議賠償著,但是歷史中總共賠給西方列強門的賠款實際上只有5億多兩白銀。

原本的9億多兩白銀有4億多兩白銀後來是被列強們退還回來或者是直接不要的。

退還賠款的做法美國人是第一個實行的,清朝末年的時候,在清朝外交官發現美國當年庚子賠款中的一個數據漏洞後,經過商談,於是就出現了美國人退還庚子賠款的做法。

當然美國人退還庚子賠款可不是白白退還的,這些錢在他們的指定下,要被用在許多有用之處上。

比如清朝末年以及民國時期很多修建現代醫院、教堂、學校以及各種公共設施的錢都是來源於這些賠款的退還,清華大學和協和醫院就是由這些退還賠款的金錢修建而成的。



而在美國人退還賠款指定的眾多用途中,就包括了強制清政府和民國用這些退還賠款送留學生到美國留學的規定。

美國退還賠款的主要目的

而他們之所以會退還這些賠款,主要跟他們想在文化上侵略我們然後繼續謀取某些方面的利益有關。

因為他們退還的賠償金確實在當時起到了很積極作用的原因,所以他們收穫到了第一個想要的效果,那就是直接消除了很多來自於我們國內的敵意。

這為他們想在文化上滲透我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還有就是很多前往美國留學的學生,他們的存在就是美國人的第二個目的。

這些留學生都是我們國內沙裡淘金掏出來的精英,他們後來有一大部分人留在了美國,投入到美國的各種行業中推動起了美國的發展。

而另一些回到國內發展的留學生對美國人來說也有著他們自己的作用。

因為這些留學生後來影響力都很不一般以及他們本身受過美國教育對美國擁有好感的原因,所以在他們對美國的這種特殊態度下,就達到了美國人想在我們國內培養親美勢力的目的。

通過民國後來的許多事情證明,美國人的想法是正確的,他們確實達到了自己相關的目的。

日本是所有列強中唯一不做任何改變的國家

正因為看到了美國人這種想法的實現,所以後來的許多西方列強們也開始走向了退還賠款的道路,於是接下來很多的西方列強就陸續向我們退還起了賠款。

而這其中又有幾個列強是特殊的,其中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為是一戰戰敗國的原因,所以他們後來是直接不要這筆賠款的。

俄國雖然沒有退還賠款,但是他們的繼任者蘇聯在和孫中山展開了合作後,因為需要達成某些目的的原因,也直接撤除了這些賠款。

而剩下唯一一個不做任何改變的國家就只剩下了日本。

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繼續給日本陪著款。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在前幾個月時間中繼續給日本賠著款,不過在過了幾個月後,因為蔣介石不想再繼續資助日本人進行侵華戰爭,所以他就想到了另一個賠款的方法。


那就是把這些賠給日本人的錢全部匯到歐洲的銀行中,打算等到什麼時候中日戰爭的結束,再通過這些歐洲銀行的手把這些錢交給日本人,這樣既避免了資助敵人,也維護了他蔣介石在國際中的名聲。

所以說這就是清朝爛賬的最終處理方法,這些爛賬後來全部由民國的中央政權給承擔了。


孤客生


清政府留給了北洋政府一個疆域還算遼闊的國土的同時,還留給了他們一個需要每年支付四百萬兩銀子的不廢尊號的小皇帝,以及一系列割地賠銀的“不平等條約”。

為了獲取國際世界的承認,避免不必要的紛爭,北洋政府認領了這一切。

但北洋政府為了廢除這些不平等條約,也進行了切實的努力,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寶貴的機會,先後成功收回了郵政主權、海事主權和部分領事裁判權與租界。

對於清政府留下的財政包袱,最大的就是當年與八國聯軍背後的各國政府簽訂的《辛丑條約》,這種賠付義務,北洋政府也必須遵行下去。

就像一個大家子的家長死了,兩個兒子爭房子爭地,一定是向外界宣佈他繼承財產的同時,也會償還親鄰的債務,這樣才會獲得親友的支持。反之,那個不肯承認的一定會被親友唾罵、威脅。從當年的形勢上看來,不管是情願還是非情願,北洋與民黨這兩個子嗣表面都還是爭著承認這些既成事實的,哪怕先搶來正統再說呢不是?

當然,對外必須妥協,對內嘛。。。小皇帝很快被趕出了紫禁城,優撫待遇生變。

《辛丑條約》裡規定的賠款是四億兩白銀,但由於簽訂的是長達三十九年期的賠付合同,加上利息,實際上本息相加是9億8千萬兩。

由於當年清政府是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抵押,這些稅收多半是掌握在外國人的手中進行管理,所以不管龍椅誰坐,國際上只管踏實收錢,再窮不能窮賠款,再苦不能苦“友邦”,自1912年清帝遜位後,這項賠款義務一直北洋政府履行的不錯。

1928年,國民政府北伐成功,江山易統,國民政府仍然履行這項義務。

為什麼國民政府也一直認賬?

一是在清末到北洋政府統治期間,各國對待庚子賠款的態度有了明顯變化,美國率先表態,已收的半數退還,未收的屆時全額返還,這筆錢用來襄助中國的教育文化事業。在美國的帶動下,除了日本,其他國家都積極響應,英、法、意、比、荷等國家都宣佈了各自的退款方式。

這其中,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庚子賠款被北洋政府已於一戰期間宣佈停付,俄國革命後,新生的蘇俄政府也已經宣佈放棄。

唯獨日本,卻提出了與中方合作辦學、辦醫療機構等繁複、不透明也缺乏操作性的退還方案,總之分文現金沒有退還。

以上這些交涉談判的過程大部分發生在北洋政府時期,國民政府上臺接盤後,鑑於這種狀況,也不可能發飆撕毀從《辛丑條約》到北洋政府與列強簽訂的這一系列“相對友好的”返還條約。更何況國民政府也面臨著國際地位問題,一樣需要國際世界的承認,只有這樣才能融入國際世界,而不是被聯合打壓。

不管怎樣,對清朝簽訂的那些不平等條約,國民政府也進行了各種談判各種爭取,結果是,除了跟沙俄簽訂的那些涉及土地割讓的條約實在沒法逼迫人家吐出來,其他諸如領事裁判權、租界這些,基本做到全部收。香港這個小尾巴在抗戰期間也差點被國民政府揪住,可惜戰爭風雲再起,錯失良機。

回頭再來說《庚子賠款》的釘子戶日本的賠付過程。

1917年底日本在北洋政府據理力爭和國際壓力下,同意中國庚款暫緩支付5年。五年過後,從1923年到全面抗戰爆發的1937年,一共十四年的時間內,賠款數額基本照付(達到了99%),所謂返還數額用在中國人的部分核實僅佔19%。

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對涉日賠款也進退兩難,不付吧,兩國別看在戰場上已經開火,但根本沒有宣戰,沒有斷交;再加上對未來戰爭形勢如何演變還沒有一致意見和前景,全面戰爭並非唯一答案;當時還有一種擔心是沿海的海關機構都在日軍兵峰炮火覆蓋之下,萬一生變,損失太大。

直到戰爭不斷激化深化,1937年9月,國民政府才下令財政部停止支付對日庚款,也就是說,實際支付是到了1937年八月底,此時已經距離七七過去近兩個月了。


歷來現實


關於一個國家改朝換代之後 如何處理前任政府留下來的債務?大多數國家會選擇乖乖還。比如說德國在前幾年才還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賠款。對沒錯,一戰的不是二戰,二戰的,還早著呢。

再比如說,在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政府依舊在為甲午中日戰爭以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日方賠款頭疼。就是打起來了,都照樣得還。

另一種嘛,那就是賴掉,很少有國家選擇這種情況,因為這,就代表著你和國際社會的徹底決裂。比如說蘇聯以及我國的革命政府建立以來,都是不承認之前政府的一切戰爭債務以及戰爭賠償。全力發展本國經濟。(賴掉債務是柄雙刃劍。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體諒,讓你自己能夠維持生存的話,那無異於自殺。)

並且其他國家為了讓自己的錢能撈回來,很有可能再發動一場戰爭。...所以說想賴賬都得看看自己有沒有那個本錢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清朝留下的爛賬北洋政府與民國政府接著還,不過最終在抗日戰爭勝利後,這些爛賬都不還了,因為中國是二戰戰勝國,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堅強盟友。晚清兵魂銷盡國魄空,對外戰爭的結果總是割土賠款,慈禧太后曾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就是在儘量少賠錢的情況下滿足各國的需求。最終清朝對外賠款高達13億兩白銀,喪失領土約150萬平方公里,其它國家主權喪失就更不用說了。

北洋政府全盤接收了清朝的所有主權,故清朝欠下的債北洋政府不得不還,清帝以退位的方式將清朝的政權全部過繼給中華民國政府,故從法理上講北洋政府與民國政府都有償還清朝外債的義務。另一方面北洋政府與民國政府都在向列強們貸款,如果不還清朝的舊債,則新債也借不上。列強們還可以出兵攻擊北洋政府或者民國政府,逼使他們還債,以北洋政府或者民國政府的實力,一定是打不贏列強的;到時不僅舊債要還,更添新債。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北洋政府加入了協約國,取得了一戰的勝利。一戰後奧匈奴帝國解體,德國受到嚴厲制裁,作為戰勝國的中國不用再向奧地利、德國政府還款了。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新成立的蘇聯政府宣佈放棄沙俄在中國的權益,最終實現的一部分就是北洋政府不再還清朝欠沙俄的賠款了。民國北伐成功後,取代了北洋政府,但是對於清朝的債,民國政府並不敢否則掉,仍然在還。

1937年7月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爆發,日本仍然要求民國支付清朝的賠款。1937年9月蔣介石下令財政部不再向日本支付清朝賠款,至此中國不再向日本支付清朝的賠款。1938年日本已經侵佔了中國的沿海城市,海關稅收盡歸日本,於是民國政府與英國、美國、法國、瑞士等國協商,不再支付清朝賠款。截止1947年,清朝與列強簽訂的賠款協議從名義上全部廢除了。

清朝最大的一筆賠款是《辛丑條約》,累計11個國家賠款賠付本息9.8億兩白銀,其中本金4.5億兩,分39年還清,以海關稅、常關稅、鹽稅作為擔保。庚子賠款從1902年到1938年總共還了37年,中國總共賠償了6.64億白銀,扣除英美等國的部分退款,中國實際支付賠款數額為5.76億兩白銀。


大秦鐵鷹劍士


清朝從乾隆皇帝當政的後期開始就慢慢的在走下坡路了,等到乾隆撒手而去之時國庫都已經虧空的差不多了,而且在乾隆時期還進行了最要命的閉關鎖國政策,只開放廣州一口,就僅僅這一個關口還受到了十三行的壟斷,原本在雍正的良苦用心下已經幫助乾隆打好了基礎,而上位後的乾隆雖然在初期也做出了一些成績,但是因為閉關鎖國,沒有及時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就導致清朝越來越落後了。



但是那時候還出了一個富可敵國的大貪官和珅,可想而知,已經腐敗到了什麼地步。1799年,乾隆離開,當了三年假皇帝的嘉慶終於拿到了實權,但是那時候的國家已經不再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國家,貪汙腐敗,等等嚴重的問題,拿到實權後的嘉慶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和珅給辦了,雖然嘉慶上任之後態度很堅決,但是縱觀其一生,非但沒有徹底改變當初的貪汙腐敗,因為他的手段有限,反而讓事情變得更加嚴重了,甚至還衍生出了其他的社會問題。



嘉慶沒有力挽狂瀾,到了道光也是如出一轍,甚至還不如嘉慶,道光雖然勤儉節約,但是資質平平的他也改變不了現實的趨勢,之後幾個都是傀儡皇帝了,因為後來的慈禧掌政之後,整個大清朝就成了她家,每次打不贏了就是賠款割地,可謂是是出手大方!加上平時過著神仙一樣的生活,就是了死了還要把這個滿目蒼夷的大清國折騰一番,死後的陪葬品還有人力物力的消耗都是巨大的。



這麼腐敗的清朝欠下了很多的爛賬,道光時期的《南京條約》,賠款割地開放港口。後來因為英法聯軍的入侵,還把圓明園給燒了,搶奪一番之後,還要清政府賠償他們在入侵過程中消耗的子彈大炮的軍事費用,但是那時候的清政府實在是沒有錢了,於是洋人就跑去搞了個海關總稅司,你還錢還不起沒事,我直接撈你的稅不就行了,經過幾年時間倒是還清了。



但是還有甲午戰爭戰敗賠款、《馬關條約》賠款、《辛丑條約》賠款等等都是數額巨大的,其中只有《辛丑條約》因為分期的原因,沒有還清,除了這些明面上的硬帳,就是那些當年給洋人的權益了,這才是幾輩子都還不清的,最後這些爛賬的解決辦法第一就是不承認,第二就是用槍桿子說話,你不服就直接打,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實力也逐漸恢復,這些列強都紛紛退出了中國,不在有任何的奢望。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作為社會人都知道: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說的就是一個人的信譽好,那麼他在社會上就會有種種便利。如果信譽敗壞,那麼他在社會上將處處碰壁。——一個人如此,國家也是這樣。


如今的馬來西亞換了個政府,就提出要中止中國、新加坡投資的幾個大項目,既然要中止,那就要按照合同賠償。如果馬來西亞宣佈一概不承認前任政府簽署的任何協議,那麼中國、新加坡就要虧大發了——但與此同時,馬來西亞的國家信譽就徹底完蛋了,以後不會有任何國家、任何個人敢在馬來西亞投資,也不敢有人和他做生意,即便有人願意做,也必須採取方式降低風險,比如要求預先支付資金,要求馬來西亞國家保險公司為此承保,要求以馬來西亞在國外的資產作為抵押等等。

新當選的馬哈蒂爾試圖否決前政府簽訂的中馬商務項目,涉及資金可能最高達1500億。


當年中國給委內瑞拉500億美元的貸款,假設委內瑞拉發生革命或者政變,新政府一概不承認國際貸款,會導致什麼後果?後果就是此後再沒人敢給委內瑞拉貸款,再沒人敢和委內瑞拉做生意。

如果委內瑞拉政府拒絕償還中國500億貸款,後果會怎麼樣?


同樣的道理,當初民國政府繼承了清王朝,併為世界各國所承認,那麼就只能擔負起清政府的留下的爛賬,不然就得做好被人報復的準備。

這種報復分為兩種,一種是經濟上的。民國政府,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後來的國民政府,因為軍閥割據,所以稅收一直難以保證,再加上戰爭所需,都非常依賴外國貸款,如果敢否認前清爛賬,那麼就要做好貸不到款子的準備。再說,前清的很多借款,都是以政府的名義向外國民間發放國家債券籌集的,那麼外國的法院就有權扣押中國政府的海外財產來賠償這些債主。

這是清政府通過外國銀行向國外普通民眾和商人發行的債券,如果突然之間變成了廢紙,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第二種是武力和外交上的,這一點不多說,民國政府肯定是受不了外交和武力壓力的。


當初新中國政府成立之後,否決了一切民國外債和不平等條約,結果如何?

結果首先就是各國長達幾十年不予承認、不建立外交關係,不發生貿易往來,也就是閉關鎖國。第二就是原來民國政府在海外的資產(客機、客輪、商務輪船、房產、海外存款)被當地政府扣押,以應對當地民眾發起的訴訟。一些民間訴訟、商務訴訟一直持續到中美建交時期——當時中國和美國互相扣押對方資產。美國凍結釦押了中國約8.05億美元的在美資產,中方則針鋒相對,扣押了美國公民在華約20億美元的資產。

到了中美建交前夕,中美才開始對這些資產進行商討。


武力和外交壓力是新中國政府不害怕的,因為新中國政府有這個底氣。更可況當時的新中國有蘇聯的大力支持,蘇聯給予中國大量貸款、援助,幫助中國度過了這個難關。



但民國政府既沒有新中國的底氣,也沒有超級大國的支持,更不敢得罪列強,只好老老實實承認了前清留下的爛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