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口為什麼越來越少?

最長旅途1


東北人都去哪了?

請海南省房地產相關人員進來回答一下。

先說自己

小編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在東北長大,考到北京上大學,畢業就留下來。說回到東北生活也不太現實,畢竟適應了北京的生活,工資也高,同學朋友都在這。非要回東北也不是不行,但發小什麼的也都在外地生活,自己挺孤單的,而且說實話東北掙的太少了,但消費水平並不是很低,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掙的少話的多,怎麼生活?管家裡要?還要不要臉了,大學畢業回家工作不夠花還伸手要錢,我肯定不答應啊。在北京怎麼辦?工資雖然不是特別高,但通過自己的努力,租房+吃飯+其他正常花銷讓自己覺得完全OK,沒有什麼壓力,甚至在過年過節都要給爸媽打點紅包什麼的。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外地呆時間長了,回東北(冬天)總覺得特別冷,雖矯情了些,但我說的是真話,一下車,我靠,雙腿發抖有沒有。一回東北的家就把以前的棉褲棉衣都翻出來。雖然以前也邀請過爸媽來北京過年,但新鮮個一兩回他們不會在過來。

我覺得年輕人到外地闖蕩也不是一件什麼壞事,在家有家長老人護著,出什麼問題他們幫忙解決,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習慣了他們的庇護不是件什麼好事,對不對。人在外闖蕩只要不走歪路就好,讓父母放心,其實他們是願意我們到別的城市的。

再說城市

東北,在大家的印象裡好像只有燒烤,抖音,土味主播什麼的。但作為重工業城市,我是看著爸媽下崗,然後艱難地再就業的。貌似越來越多的東北人對自己的城市缺少信心,對重振東北經濟也沒什麼感覺,認為過一天是一天。經濟不發達,人們在生育和養孩子的事情上就慢慢變得不積極了。生一個真的夠了,甚至生完都覺得是個錯誤,生活水平提高不了,為什麼要孩子,彷彿進入惡性循環。

以自己的感受來說,每次回東北,都感覺到新的變化,城市樓房更高了,綠地變多了,商場越來越高端了,整體消費水平也變高了,這一切看似生機勃勃,神采奕奕,一旦問到收入,朋友們的眼神都沒有光,甚至拒絕回答,聽說,遼寧的城市平均工資到2K都是高的,超過3K都是牛逼的。

人,同樣過著每一天,為什麼不去大城市生活,掙的是原來的兩倍或更多,雖然辛苦,蝸居在小房間裡,但活著不壓抑,自己闖蕩自己收穫,總比待在永遠望不到頭的城市中強。

目前狀態

在北京工作10年,很多同學已經在北京買房買車,大城市機遇多,但不努力的人依舊會遭到淘汰。也有朋友說在北京闖蕩的差不多了,攢了些錢想回東北發展,這樣的人也不是沒有,學了一身本領,到哪都不會吃虧。都說人最後要歸根,我希望自己能把最好的狀態展現出來,讓爸媽放心,讓家庭美滿,讓孩子快樂幸福。

東北的人口越來越少並不是一件意外的事,城市的發展水平和外界的誘惑促使它成為一種現象。我們怨不得誰,也無法怨誰,想自強就要靠自己,想發展強大,還要靠自己。


K18餐飲加盟網APP


東北人口流失嚴重這不是一個老梗,而是一個已經存在了近十年的事實。東北經濟從曾經的佔據全國半壁江山到如今的佔比逐年下降,衰弱之態已顯現,過去一年,東北三省合計減少了37.07萬人,而追溯到更早的2010年東北就已經出現了人口外流的趨勢,十年時間東北人口少了超過一百萬人。追根究底,東北人口為什麼會越來越少,筆者以為綜合下來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東北經濟產業結構單一,製造業薄弱,民營經濟不發達。東北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為建國之初的國家經濟生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東北作為國企密集的區域,工業過度集中在重工業,比如煤鐵,石油,航空航天,汽車製造等工業,而這些企業在發展幾十年後都不同程度的要面對產能不足,技術落後,市場難以打開和競爭激烈的現實,東北的工業經濟越來越不景氣不僅僅表現在國企的舉步維艱,東北製造業薄弱和民營經濟不發達才是導致大量優質人才出走轉而向京津唐和南方發達地區尋求機遇的主要原因,這些人才在東北無法找到對口的職業發揮自身的長處,這是東北經濟過度單一化的必然結果,人才流失嚴重已成了東北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東北的大城市少,沒有形成有影響力和聚集效應的都市圈。東北三省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人口1.292億,但過千萬的城市只有哈爾濱一座,在全國能排的上的大城市也僅有哈爾濱,長春,瀋陽和大連四座城市,除了遼寧的沈大都市圈已具規模外,黑龍江,吉林兩省皆是省會獨大,這兩座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在東北也最嚴重,缺少大城市,而公共資源又無法滿足越來越多的其他新移民,於是許多人轉而到其他大城市尋求投資置業生活,與長三角,珠三角那種城市集中化的都市圈(珠三角9城,長三角24城)不同,東北三省的大城市過分分散,無法形成連片的都市圈,因此人口聚集效應大大不如其他地區,所以人口才會不斷的外流。



三:出於學習,就業,生活而選擇離開東北的人,這是目前東北人口大規模流出的另一個主要原因,發展機會的大小影響了人口的未來去向。人往高處走這是常情,東北的就業置業發展機會相比市場經濟更成熟的南方地區,顯然不具備多少的吸引力。比如工資方面,瀋陽,大連,哈爾濱等大城市的平均工資就明顯低於南方很多城市,甚至還低於西部的蘭州和烏魯木齊,南方地區在人居環境,營商環境,就業就讀環境和政府職能效應上要好過東北地區,東北人口外流,原因是很多的,但大部分的原因又基本上就是這些,東北經濟要振興,這是任重而道遠的事情。



東北人口雖然在逐年減少,但這並不代表東北的經濟就真的不行了,東北目前遇到的轉型期必定是要以人口外流為代價的,只要度過了這個轉型期,不要讓振興東北變成一句空話,那就一定可以留住人。


大國布衣


在東北坐出租,車上與司機談到這個問題,談東北現在老齡化嚴重,人口逐年減少,是什麼原因。說著說著,說到了計劃主育,原來印象東北挺虎的,遵守計劃生育政策應當比關內不嚴格吧,沒想得出的結論是,東北前些年的出生率要比關內還低,幾乎全是一孩。當時很納悶,後來想了想,這也與東北原來國營企業多有關,人們大都在國企上班,好管理呀。你不聽話也不行,由於出生率低,人口自然就減少快了,這其實才是東北人口越來越少的主要厡因。

還有一個原因,人們往往說成了主要原因,就是由於經濟不景氣,一些年輕人到南方工作謀生,應當說,有這方面原因,但並不是主要原因,我覺得人口外流東北還不如關內的一些省嚴重呢。


春日之虎


我今年35,在瀋陽,剛畢業18歲高中畢業自己一個人去了南方呆了8年,當時是一無所有回的東北,因為自己一直受著父母的影響不要遠走,離家近,回家又方便。選擇了瀋陽。因為我姐姐當時在瀋陽還沒有結婚,爸媽講有姐姐在身邊能照顧你。就這樣在瀋陽一呆就是10年。結果現在是一無所有連想闖闖的心態都快沒有了,更別提找對象,去年家裡給我介紹個二婚的農村的沒小孩張口就是全款房,車,現金5萬和五金,我想離開瀋陽去南方,父母破口大罵你去南方8年不也一無所有,不行你就回農村,在農村的哪個活的不都挺好,我現在對東北的心是徹底涼透了,家裡四口人兩畝地,一片山,一年到頭就能賣一萬多塊錢,都不夠有人情的,我每年還要往家裡搭很多錢走人情,父母年紀大了全靠我,姐姐嫁出去了,也顧不了家裡那麼多,我現在在瀋陽想找份像樣的工作都沒有,即使留在瀋陽我想我後半生也該孤獨終生了,不多寫了希望大家評論我點意見,


讓心靈去旅行27741


昨天在家附近一個小區吃餃子,一圈下來有三家東北餃子館,選了其中一家,點了一個純牛肉小份和芹菜豬肉小份,一塊醬骨架,一小份豬肉燉粉條!結果老闆娘沒在意,沒給我煮芹菜豬肉的,後來我給幫工大姐說,她又轉訴給老闆,老闆沒聽懂她的四川話,等半天也沒上。醬骨架味不錯,就是肉有點柴。豬肉燉粉條真是好多肉,我就吃了一點,其他的肉都餵了我的狗。就我家附近和我單位附近我能找到的東北餃子館,老闆是東北的,起碼有五家。還有其他在小區門口賣饅頭餅子的也不少,甚至還有延邊來的賣朝鮮冷糕的。另外,我們小區明顯說話帶那邊口音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幫著帶小孩的老年人也有。從這些方方面面來說,身邊的東北人真的不少,就這幾年的事。聽說東北那邊現在留不住年輕人,尤其是出來讀書工作的,都不願意回去,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以前有個帖子我就回答過,小區門口那個每天下午來賣饅頭的,一天就下午能賣起碼三百來個,一個一塊錢,大哥覺得挺滿意的!既然來了,能為城市的發展做出貢獻,那也歡迎來定居生活,誰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力!


李理理1


罵東北人的這幾個二逼,你媽沒教你怎樣講話嗎?還是你父母也很渣?請閉上你這張冒糞的臭嘴。雪鄉是老鼠屎!東北確實有強盜,但那些逼貨代表不了全部東北人!哪都有人渣,都有垃圾。就如同你的家鄉很美,但也出產你這樣的腦殘噴子一個道理。不要只會用肛門發聲


春之韻華之初


東北人來答

1 生於慾望不強,東北地區傳宗接代的觀念本來就不如山東廣東等地濃厚,而且東北有很多國企,國企的員工是不允許生兩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時國企員工如果敢生兩個就會被開除,所以長期以來就形成了一家只生一個孩子的傳統,即使開放二胎也有很多家庭只生一個

2 沒有工作機會,年輕人大量外流。東北國企眾多,以我自己為例,家裡人全部在國企,然而除了國企公務員銀行,東北就沒有什麼體面有高收入的工作了,在國企工作只是穩定,收入也不高。東北有沒有什麼能吸引別的地方年輕人的,老齡化會進一步導致人口下降,瀋陽哈爾濱長春都人口外流,就別提其他小縣城了。所以敢拼敢闖,有想法的年輕人都出去了

3 80後90後的數量實在太少。80後和90後已經是計劃生育的一代,和60後70後相比,80後的人口總數已經大幅下降,即使80後一家兩個孩子才剛剛維持人口總數不變,而東北的氛圍一家兩個孩子在農村都不一定能做到。年輕人數量太少會進一步導致人口下降

4 歷史經驗表明,生育率下降就沒有再提升上來,韓國和日本都經歷過嬰兒潮和生育率下降,政府大量發放生育福利和產假,都沒能有效的提高生育率,所以年輕人少加上人口外流,導致人口一旦下降,就很難再升上來了,東北的人口會越來越少


熱心網友劉富貴


首先,我是個山東人,回答這個問題,不一定多麼正確,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多多包涵。

我先來講一下東北的優勢。


東北,無論是建國之初,還是民國時期,在中國的地位都很重要。東北土地肥沃的程度,簡直讓其他地方的人羨慕到嫉妒。歷史上著名的闖關東,有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東北土地肥沃。


東北資源豐富,鐵礦、煤礦乃至建國後的油田,都為中國重工業的發展貢獻出了最強有勁的力量。

號稱共和國的長子,建國之初,可以說是舉全國之力,建設東北的重工業,因為那裡的工業基礎較好,設施較為齊全,同時也離前蘇聯近,地理位置優越。(那時中蘇關係尚未破裂)


這個時候,差不多算是東北最興盛的時候。當然,這樣說的理由是對比其他的省份而言,也就是橫向比較。


可惜後來中蘇關係破裂,東北邊境面臨前蘇聯的威脅,不得已,我們轉移了一部分高精尖的工業。當然,這並沒有動搖東北重工業基地的地位。不過卻也由此開始造成東北日漸“瘦弱”。

改革開放後,中國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經濟時代。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偉大的舉措,讓中國朝著一個更高更遠更強的方向發展。


只不過,因為全球經濟的轉型,原先的第二產業的地位遭到了第三產業的衝擊,這導致了東北原先的工業優勢被削弱,而且周邊的一些省份,工業基礎也日趨完善,進一步衝擊了東北的工業。


這是大勢所趨,無法避免,同樣也不應該回避。


聯繫問題,東北為什麼人越來越少,直接原因在於大批勞動力外流。根本原因在於東北的經濟較為單一,無法留住勞動力,而且它和其他省份相比,吸引人才的優勢並不那麼明顯。

本地的人走出去,外地的人也不走進來,這就造成了東北人口較少的狀況。當然,我說的是一個大的趨勢,也有外地人才流向東北,但是數量較少。


一句話,東北需要改變這個狀況,就要改變它的產業。國家也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口號,其中“振興”這個詞,用的還是比較客觀的,承認了它為中國的付出,同時也表明了不會讓它沉寂下去。


除了產業體系的不合理,網絡經濟的發展,也帶壞了東北的經濟風氣。


作為一個外地人,我本不該對東北人民指手畫腳,但作為中國人,我不希望看到看到東北經濟繼續萎靡下去,因為每一個地方的經濟都是關係到民生福祉,我希望咱們中國繁榮昌盛,也希望咱們所有中國人都可以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好了,我開始要批評一下網絡經濟帶給東北的惡劣影響。


首先,互聯網經濟成為一個趨勢,這是大家所不容忽視的,但是伴隨著新興經濟的發展,除了衝擊原有的經濟支柱之外,還會在其基礎生衍生出一些不良現象。

相信“老鐵,沒毛病”“雙擊666”等一些詞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沒錯,我想批評的就是網絡直播、喊麥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其實,我對這些並沒有多少反感,但是它們帶來的危害卻不淺,尤其是發源地之一——東北,將原本東北人豪爽的形象糟蹋的不輕,給人一種很傻的形象。我身邊也有東北的人,他們對此也挺生氣的,但是卻也無可奈何,因為這一現象隱隱有擴延的趨勢。這一點,我們不能忽視,而且也挺揪心的。


可能是喊麥之流的事物,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所以不少人開始效仿,並且一些無節操、無下限的視頻也開始在網上流傳開來。因為現在是經濟社會,為了錢而做事,這並不丟人。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度,或許這帶來經濟收益,不過卻是以東北人的形象為代價。

我不好評價這究竟是對還是錯,只是心裡面很排斥這些低俗的東西。


不過,我始終堅信一點,東北遲早會有一天被振興起來,到時候,它也再將為中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出應盡的力量。


好了,說了這麼多,誇了東北,同時也批評了東北,不一定多麼正確,但是我沒有任何惡意,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我會虛心接受所有人的合理批評。


不喜勿噴,謝謝。


我就是上不知天文,下不曉地理的么么龍,謝謝大家的閱讀。


么么龍


東北人口為什麼越來越少?

我就是東北人,吉林省長春市九臺人,在過去關內人由於吃不飽闖關東,現在的東北人由於賺不到錢闖關內。歷史就是這樣,反覆循環,現在不管是住在哪裡,吃飯已經不成問題,東北由於冬天時間太長,農村都有貓冬的習慣。現在種地都是機械化,東北的農村是,一個月過年,兩個月耍錢,三個月種地,六個月幹閒。年輕人不能在家閒著,大多數都出外打工,這一走出去就不願意回來,關內到南方天氣比較溫暖,冬天建築工地也能施工,做生意也比較好做。有很多有作為的年輕人,在關內已經站穩腳跟,成家立業,我身邊的親戚或者鄰居家,都有年輕人在關內工作。南方有很多大工廠,在各行各業都需要很多工人,工資也比東北要高的多,現在東北的農村幾乎都是老年人。這些年幾乎家家都是一個孩子,孩子長大以後又去了關內或者南方,所以東北的人口越來越少。


老哥劉井隆


東北人感覺越來越少?投資不過山海關等等一些說法遍佈網絡,投資老闆說企業沒人幹活,不僅僅是年輕人少了,老年人也少了很多,確實如此,往南遷一箇中國化現象,東北人也不是隻去海南,像四川,湖南,甚至山東膠州灣,可以說只要比東北暖和,都是想遷往的方向,東三省去年常住人口都出現負增長。其中吉林和黑龍江分別減少了20.29萬和12.18萬,遼寧減少了4.6萬。

東北確實是個好地方,同樣緯度的地方都是好地方,德國、加拿大 、俄羅斯 、蒙古 哈薩克斯坦 烏克蘭 波蘭 荷蘭 英國 愛爾蘭等國家,特點就是人口增長緩慢,為什麼如此呢?

北緯四十二度到四十五度涵蓋遼吉黑三省,東北氣候乾燥寒冷,冬季漫長,幾乎半年是零度以下的氣溫,而且氣溫變化較大,最低零下三十攝氏度,按照人類的發展來說,這樣有點留不住人啊,冷就不愛生育,已經是人類社會的重要共識!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都是熱帶地區,亞洲泰國印度排名靠前,中國墊底啦!

小編覺得東北三省人口減少和東北經濟增長速度沒有主要的關係。冬季天氣寒冷,人體抵抗力下降,需要更多的能量來禦寒。而夫妻生活要消耗比較多的能量,這也是南方喜歡生孩子很多的原因,其實控制不住自己啊。

城鎮化率增加與婦女教育水平增高也會降低生育慾望 ,這一點北歐國家尤為明顯,越是老齡化社會越會導致年輕人經濟壓力增大,這同樣會降低生育慾望。不生孩子哪裡來的人口啊。

降低生育成本與教育經費,基礎醫療服務增加一系列措施,生孩子就補貼,不知道這樣行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