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的一個古鎮竟然有15條河、49座橋、7座島

江蘇的一個古鎮竟然有15條河、49座橋、7座島

關注一下,驚喜無限!

(正文共:869 字 6 圖;預計閱讀時間: 3 分鐘)

同裡古鎮是個典型的江南水鄉,15條小河把古鎮區分為7個小島,49座古橋又把他們連成一體。在同裡,詩裡的畫面“小橋、流水、人家”處處可見。

江蘇的一個古鎮竟然有15條河、49座橋、7座島

同裡古鎮位於江蘇省吳江市,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

同裡始建於宋代,但歷史卻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崧澤文化“”良渚文化“,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這生活,可謂歷史悠久。據清嘉慶《同裡志》記載,從宋元明代起,同裡就已經是吳中重鎮。因為有太多水的,和外界的溝通只能靠船,這使它很少有兵亂之災,於是便成為了一些富豪鄉紳躲避戰亂的理想之地。

江蘇的一個古鎮竟然有15條河、49座橋、7座島

同裡古鎮的明清建築佔十分之七,走在鎮上,明清氣息遺風猶存,隨處可見深宅大院、園林建築。現存著名的有退思園、耕樂堂、環翠山莊、三謝堂、侍御第、臥雲庵、城隍廟等園林和古建築。

江蘇的一個古鎮竟然有15條河、49座橋、7座島

同裡的特點在於明清建築多,鎮內有明清兩代園宅38處,寺觀祠宇47座,有士紳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數百處之多。古鎮原有

“前八景”、“後八景”、“續四景”等二十多處自然景觀,後尚存“東溪望月”、“南市曉煙”、“北山春眺”、“水村漁笛”、“長山嵐翠”諸景。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高級講師對同裡的第一印象是“古鎮居民的現實生活與歷史建築完美融合”。

的確,走在同裡,斑駁的老牆、幽深的雨巷、溼漉漉的青石板,到處都是明清建築,同里人很慢的生活節奏,讓這裡到處都充滿了生活的氣息。現實生活和歷史建築就這麼完美的融合。

江蘇的一個古鎮竟然有15條河、49座橋、7座島

同裡最著名的是走三橋習俗,“三橋”是指三座古石橋: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它們是古鎮同裡所有橋中的橋中之寶,每逢婚嫁、嬰兒滿月等一些喜慶吉利的事情,人們便在炮鼓聲和鞭炮聲中,前呼後擁、浩浩蕩蕩地繞行“三橋”,口中還唸誦著“太平吉利長慶”的祝詞,街的居民也紛紛出來觀望,湊湊熱鬧,也不吝嗇自己的祝福。這種普天同慶的景象也成為了同裡古鎮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江蘇的一個古鎮竟然有15條河、49座橋、7座島

目前走三橋習俗已經成為第四批吳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古木蔥蘢的明清建築,見證了這裡的似水流年,恬淡悠然的同里人,還似當年一般守著這裡的歲月靜好。走進同裡,走進畫裡的江南水鄉。

江蘇的一個古鎮竟然有15條河、49座橋、7座島

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或者關注微博@老街村守護神,帶你領略世間風景。最佳評論有驚喜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