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想讓法屬圭亞那獨立,可是為什麼法屬圭亞那就是不獨立?

杜達特洛夫斯基


法屬圭亞那確實不想獨立,但是法國人也不可能讓法屬圭亞那獨立。要想把這個問題徹底的講清楚,必須要先從法國外海殖民地的管理模式開始說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非殖民化運動席捲全世界。當時的美國為了自身的利益,選擇性的放棄了很多殖民地(比如菲律賓)。自由世界的老大哥都這麼幹了,英、法等自由世界的中堅國家也只得被迫效法。因此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以英法為代表的傳統殖民大國被迫放棄了大多數殖民地,只保留了少量的海外領地。

截止到現在,擁有海外領地最多的三個國家是美國、英國和法國。它們各自擁有17、14和13個海外領地。

這三個海外領地最多的國家,又分成三種不同的海外領地管理模式。第一種是英國的標準的海權殖民方式,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國在香港的統治。英國取得香港後,最多派一位總督和若干名英軍駐紮,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扶植當地領袖,改革當地制度,建立市場經濟。基本上不會干涉當地人的本土習俗、政治傳統和文化背景。香港人想拜菩薩就拜菩薩,想說粵語就說粵語,英國人不干涉。這種管理模式的優點是殖民地反抗程度低,維護成本低。但缺點就是殖民地對宗主國英國的認可度不高,除了經濟聯繫較為緊密,其它方面對殖民地的控制不牢固。

第二種是法國海外殖民地直接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就是去風俗化,也就是宗主國是怎麼做的,殖民地就要怎麼做,法國人吃什麼喝什麼用什麼,殖民地人民也要改變風俗,從風俗習慣到意識形態上徹底的法蘭西化。這一點從法國對越南的控制就可以看出來了,法國人不僅廢除了越南人使用了上千年的漢字,改用字母文字。而且還不遺餘力的毀壞當地書籍文化歷史,讓越南人改說法語,企圖從底層徹底的將越南法國化,以避免有可能出現的獨立運動。這種模式的缺點是維護成本相當大,武裝反抗是很正常的事。但法國人的這套模式也有好處,就是殖民地對法國的認可度很高,也容易受到法國的支配

至於美國,他的管理模式既有英國式也有法國式,屬於一種中間形態。不過英美海外領地的公民是沒有投票權的,這一點從香港人身上就可以看出了。而法國的海外領地公民不僅有投票的權利,還可以參選總統,待遇可謂是相當的高了。



不過,還是要說不過!法國人雖然現在對海外領地的待遇貌似還可以,但當年可不是這麼回事。殖民地獨立運動之前,法國對殖民地的統治是非常粗暴的,說白了就是不把殖民地人當人看,對殖民地的資源也是赤裸裸的明搶。之前殖民地人民沒有覺醒,對法國的野蠻統治也就忍了。後來二戰期間法國戰敗,不甘心被納粹凌辱的自由法國為了跟軸心國作戰,口頭上對殖民地應允了很多無法兌現的承諾。

比如法國一直希望把北非的阿爾及利亞殖民地本土化,連阿爾及利亞小學課本上都在給當地小朋友洗腦,說當地人的祖先是高盧人,大家都是法國人。於是當地人為了光復法國,趕走納粹統治者,真的是拋頭顱、灑熱血,又出錢又流血。然而到了戰後真的到了要放權的時候了,法國人又反悔了。當時的法蘭西第四共和國領導人只想把當地土著當作澳洲土著或者西非黑奴看待,並不想給他們真正的權利。引發了阿爾及利亞人極其的不滿,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獨立運動。

跟阿爾及利亞類似的還有越南、馬達加斯加等殖民地,當時的第四共和國除了徵稅,就是在跟這些殖民地幹仗,最後戰爭直接把第四共和國給拖垮了。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垮臺之後,戴高樂被選舉為信任總理。他上臺之後才開始改變法國的殖民政策,誠心誠意的選擇留下的前殖民地作為本土來管理的。


綜上所述,法國一直在殖民地進行法國化的管理,法國也極其不願意讓殖民地脫離自己的掌控,法國更不會主動提出退出某殖民地。所以法國主動想讓法屬圭亞那獨立的說法,完全就是胡說八道。

那麼其它殖民地都獨立了,法屬圭亞那等十三個殖民地為什麼沒獨立呢?這有兩個原因。一是以法屬圭那亞為代表的十三個法國海外領地都屬於人口比較稀疏的地區,從實力上跟阿爾及利亞和越南這種幾千萬的地區沒法比。當年全球獨立浪潮時,法屬圭亞那也鬧過獨立,但是幹不贏法國。獨立這個事終究要看實力,沒實力別談獨立;第二個原因是法國將法屬圭亞那升格為法國的海外省,法國政府供應給了當地人很多津貼,相當於花錢買安逸。後來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改變了殖民地的政策,將其視為法國領土的一部分,由法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名義上不可稱之為殖民地,因此法屬圭亞那的當地人的獨立運動也就減小了很多。


現在的法屬海外領地,在國民議會中有議席有投票權,還可以參加法國總統大選。法國的一切福利政策,比如申根區待遇,比如高福利待遇,都可以享受的到。前法國隊後衛馬盧達就出生於法屬圭亞那,後來加入法國隊。因此現在的法屬海外領地對法國的認同感很高。不過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奮鬥的基礎之上得來的。

現在很多人總是在發表一些很傻的言論,說什麼當年阿爾及利亞人傻缺,如果不獨立現在就是法國的一部分了,還省的去偷渡。說這種話的人才叫真的傻缺!法國本土人口六千萬,阿爾及利亞人口四千萬,越南的人口更是接近一個億,如果這些大塊殖民地沒有獨立,法國能給他們這些前殖民地什麼待遇?會把一半以上的議會席位給前殖民地的公民?不要做白日夢了!

美國有三千萬黑人,黑人是保護對象。美國有三億黑人,美國就是非洲了,白人會像當年剿滅印第安人一樣剿殺黑人。這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法則,這個法則適用於每一個國家,包括本朝。



也就只有法屬圭亞那這種地大、人少的殖民地才適合法國的現代化海外政策。因為它的地位重要,人口不多,不會對法國的本土利益造成衝擊。法國本土可以用一種近乎於施捨的方式圈養這些海外領地。但是當這些海外領地的人口增長到讓本土無法接受的時候,該削減自然會削減。想想當年的愛爾蘭大饑荒時英國人的所作所為吧,再看看後來愛爾蘭獨立後,英國人的那副痛感惋惜的嘴臉,也就能明白一些道理了。


Mer86


法屬圭亞那,面積8.6萬平方公里,人口25萬,是法國的海外省,因為歐洲航天發射中心位於這裡而聞名世界。這裡並非法國的殖民地,而是與法國本土各省平等的地區,是歐洲聯盟的一部分,使用歐元與法語。

法屬圭亞那雖然資源豐富,但是經濟發展非常落後,經濟主要以農業與傳統手工藝為主,幾乎沒有工業,內陸廣大地區得不到有效開發,經濟嚴重依賴於法國的補貼,當地的失業率非常高。



二戰以後,全球殖民體系幾乎土崩瓦解,然而英國、法國等國家仍舊保留了大量的海外領地。但不同於以前的殖民地,如今的海外領地,享受著宗主國的保護、經濟的補貼,幾乎過著飯來張口的生活。

法屬圭亞那也是如此,因為一旦脫離了法國,失去了法國每年大量的補貼,經濟必然一蹶不振。如今的法國覺得法屬圭亞那毫無用處,反而每年浪費自己很多元氣,所以想讓其獨立,但是法屬圭亞那卻遲遲不願。



澹奕


法屬圭亞那屬於法國的第四個還在省之一,而法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還保留有殖民地體系的國家,其他國家就算再還在有自己的所屬領地也不能構成自己的歸屬體系,法國則不一樣,海外歸屬領地與法國體系一體化。


法屬圭亞那在法國具有很高自治權,且每年都可以從法國政府獲取很大的經濟惠普,法國在經濟方面也給予很大的支持。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作為歐洲整個發射局,航天收入每年也給法屬圭亞那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從世界格局來看,大部分的殖民地都已經獨立出去,但是法屬圭亞那卻寧願歸屬法國也不情願獨立,也從來沒有鬧過要獨立。在上世紀50年代前,南美洲總共有三塊圭亞那地區,分別為英屬圭亞那,荷屬圭亞那,法屬圭亞那。英屬圭亞那早在1966年已經獨立,稱為圭亞那;荷屬圭亞那1954年屬於荷蘭的一個海外自治省,1975年宣佈獨立;法屬圭亞那至今仍未出現獨立的思想,這跟法國給予的經濟支持和就業保護有很大的關係,且高度自治權也被放寬,因此,法屬圭亞那人民就算看到其他地區的獨立也不引以為然,生活有秩有序。



由於地區的獨特性,法屬圭亞那的經濟收入來源很少,總體旅遊資源也沒有多大收入,就業率下降。如果獨立出去,發展一定比現在還落後。但不獨立,法屬圭亞那有著與法國人同等的權利和利益,且每年都有大量的經濟惠普政策,因此,法屬圭亞那人民感受到了選擇不獨立才是最好的選擇!


EMG橙光


法屬圭亞那是法國的海外領地之一,是法國的領土組成。法國在海外一共有五塊這樣的領土,佔法國總面積的18%,法屬圭亞那是是其中面積最大的一塊,接近葡萄牙面積。

法國是老牌的殖民大國之一,歷史上在全球各地曾佔有大片的殖民地。歷經兩次世界大戰以後,老牌殖民主義國家受到極大的削弱,殖民體系開始瓦解和崩潰。在上世紀,法國大量的海外殖民地紛紛脫離法國建國。而包括圭亞那在內的幾個區域,因法國化比較深入,未脫離法國而自立。

法屬圭亞那與鄰近的英屬圭亞那、荷屬圭亞那都曾經是荷蘭在南美洲的殖民地,因而都被稱作圭亞那。

後來,經過幾百年的角逐,荷蘭、英國、法國劃分了圭亞那的勢力範圍,法屬圭亞那的雛形就是這樣形成的。

如今,英屬圭亞那已成為一個自主國家,稱圭亞那合作共和國。荷屬圭亞那也成為了一個自主國家,名叫蘇里南。唯有法屬圭亞那未曾建國,依然作為法國的一部分,但已經不是殖民地,而是法國的海外領地,是法國的一個海外省。

將法屬圭亞那變成法國的一個海外省,這裡面有很深的歷史淵源。

法國在1816年完全擁有法屬圭亞那以後,對本地土著進行了法國化進程。驅離、教化或採取更慘烈的方式,讓土著人不再擁有本地意識和土著文化,使之成為法國的從屬。而本地土著人口實在太少,因而法國的這個策略也很快成功。

後來,法國又陸續遷徙本土罪犯或其他海外殖民地的人口來到圭亞那,圭亞那的人口雛形即開始形成。因此,與其他國家殖民地甚至就是法國的其他大多數殖民地相比,法屬圭亞那人很大程度就認同他們屬於法國的一部分。


1946年開始,法國將圭亞那正式納入法國領土之下,從而使圭亞那與殖民地有了本質的區別。隨後,法國在法屬圭亞那進行與法國本土完全一樣的打造,法屬圭亞那在各種利益、權益等方式與法國本土基本一樣,在經貿領域,也完全實行歐盟標準。可以說,法屬圭亞那就是南美洲唯一的等同於西歐發達區域的地區。

而與此同時,法屬圭亞那的兩個鄰居圭亞那和蘇里南,雖然建了國,但是發展並不如意,與法屬圭亞那相比幾乎是天壤之別。

在這種情況下,法國在2010年時曾有意給於法屬圭亞那更多的自治權,讓法屬圭亞那走上圭亞那、蘇里南那樣的道路,甚至最終可以脫離於法國。這雖然更像是法國的一場作秀,但是,法屬圭亞那為此舉行的公投也並沒有讓法國失望,絕大多數法屬圭亞那人不願擁有更大的自治權利,更別談自主建國了。

一言以蔽之,圭亞那和蘇里南曾經走過的路,走到這步田地,近在咫尺的歷史教訓,法屬圭亞那又豈肯步其後塵?



蘇綻


老古話說得好“大樹底下好乘涼”,法屬圭亞那又不傻,法國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個國家不僅社會制度完善,而且還福利多多。

如果法屬圭亞那呆在法國版圖裡的話,那麼必然要在這裡實行法國的法律制度,而且也能得到法國財政上的支持,別的不說起碼在國民福利這一塊,就要比南美洲的其他國家要好不少。

所以只要不是傻子,就不會選擇離開法國,這是利益的需要,不管哪個法屬圭亞那的居民都無法拒絕。

法屬圭亞那版圖狹小,如果獨立之後經濟很難實現自我造血,遲早要遭到其他南美國家“欺負”。

法屬圭亞那曾經是法國在南美洲佔領的一個殖民地,現在則已經成為了法國的一個省,由法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這個地方非常的小,只有8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很少,總數不到24萬人。

這麼小的領土,這麼少的人口,如果法屬圭亞那的居民選擇獨立出去的話,很顯然是支撐不起來一個國家的,這意味著法屬圭亞那一旦獨立,在經濟上就必然因為無法實現自我造血而崩潰。

為了生存下去,法屬圭亞那就必須要依附周邊國家的市場,在經濟、政治上成為周邊強國的附庸。如果是這樣比較的話,法屬圭亞那人選擇脫離法國獨立,是非常不划算的,既然不管怎麼樣都會成為其他國家的附庸,那麼還不如呆在法國這個世界級強國後面混來的舒服,起碼這樣不會受到別人的欺負。

法屬圭亞那是法國曆史上流放囚犯的地方,這裡的人大多數都是法國人後裔,因此對母國的認同感相對較高,自然也就沒有想過離開法國獨立。

法屬圭亞那與其他早期歐洲人在南美的殖民地差不多,那就是大量的本地印第安人在白人來到這裡之後,被屠殺或者驅離這裡,今天的法屬圭亞那的人口中,印第安人、印度人及其他族裔人口總數僅佔19%,此外還有殖民時期總非洲販賣來的黑人,佔總人口66%,白人佔總人口12%(基本都是法國人)。

從人口的種族組成上看,在殖民時代,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印第安土著,在今天基本上已經消失殆盡,成為了地地道道的少數族裔,這就大大減少了在這裡生活的土著,想要擺脫法國政府管理的意願。

所以殖民地獨立不獨立,實際上與宗主國對殖民地壓迫的成度的輕重有著較大的關係,法屬圭亞那實際上已經與法國的一個行省沒有什麼區別,既然國家對這裡和本土一視同仁,那麼獨立不獨立又有什麼區別呢?

況且一旦獨立,那就要自己去頂峰冒雨求生存,說不定還不如現在的生活,既然如此,還是老老實實的呆在法國的咯吱窩底下過日子來的舒坦。


落下m


我們的固有印象裡,殖民地受盡宗主國欺凌,凡是殖民地就會要求獨立,然後宗主國強力鎮壓,然後殖民地反抗更激烈,最終獨立。但是,法國與其屬地法屬圭亞那的關係卻擊碎了我們的固有印象,法國不僅沒有鎮壓,反而積極鼓勵圭亞那:小圭圭,快快長大,快快獨立吧~,而圭亞那也是:不不不,我就是你法國的,我才不獨立~。宗主國努力往外推,殖民地就是不走,現象太奇特,為何?

在二戰之後,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不論失敗的德意,還是所謂戰勝的英法,都殘了,對殖民地控制力都弱了,於是英國的殖民地大部分也都獨立了,法國的地盤也是,其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大部分都在武力抗爭之後實現了獨立,這符合我們的認知。其實,亞非殖民地獨立願望那麼強烈,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這些殖民地本地居民人種和文化與法國不一樣,“憑啥讓那麼遠地方一個大鼻子統治我”,於是揭竿而起,順勢獨立。而圭亞那,大部分是歐洲人的後裔,或者是混血,人種和文化都和歐洲文化沒有太大差別,所以對法國本身就沒那麼大抗拒,文化和人種相近,是法屬圭亞那不獨立第一原因。

列位就問了,你說文化相近,人種相似,那拉美獨立運動怎麼講?嗯,這話不假,但是二戰後,歐洲國家,比如法國似乎實現了某種“自我馴化”,在內部對自己人民更加溫和,對殖民地,尤其是在面臨眾多殖民地激烈反抗之後,也逐步調整了對殖民地政策,轉而以溫和為主,而法屬圭亞那就幸運滴趕上了好時候。法國加大了對法屬圭亞那的投入,讓法屬圭亞那人過得很舒服,本來就有認同,然後有這麼好的待遇,那誰還想走?而法國再逐步“自我馴化”的最後,似乎自己覺得自己的殖民地都應該獨立,殖民者這個稱呼不好聽,於是也積極促動圭亞那獨立,但是人家法屬圭亞在經歷長時間的發展之後,竟然產生了很強的法國認同,“我本來就是法國人,為啥要要獨立?為啥要把我一腳踢開?”

當然,也與拉美局勢有關,拉美局勢在二戰後與其他大洲不同,經常發生政變,時局時常動盪,現在雖然好了不少,但是比如委內瑞拉現在又陷入動盪,而巴西也因為總統選舉鬧的不得安靜。法屬圭亞那就比較幸運,在法國庇護下,樂得清靜,一旦自己獨立,國防就要自己負擔了,這麼小的地方,受鄰國欺負難免“喪權辱國”。

此外,待在法國,就是歐盟的一部分,去歐洲那叫一個方便,如果獨立,各種手續,麻煩。而且,作為歐盟一部分,卻身在拉美,那叫一個特別,在國際上說出去也十分有面子,如果獨立,這麼小一國家,又遠離世界舞臺,誰知道你是誰~


北玄武


皇帝年輕時臨幸了一個宮女,從此以後,宮女錦衣玉食,榮華富貴,連孃家人都跟著沾了不少光。多年後,皇帝覺得老婆太多,就給宮女說,你跟著我沒有尊嚴,才是個側室,你要是出宮後就可以掌一家之主,獨立自主,過的特別有尊嚴!你要是這個宮女,你會怎麼選?


閭閭客


法屬圭亞那位於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沿岸與蘇里南和巴西接壤,殖民時代荷蘭、葡萄牙、英國和法國為此進行了激烈的角逐,最終法國於1816年獲得這片面積達8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1946年法國給予法屬圭亞那海外省地位,1977年法屬圭亞那成為法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最大海外大區。因此法國想讓其獨立純屬無稽之談!

(法屬圭亞那屬熱帶雨林氣候,地廣人稀,全區大約25萬人口,絕大多數生活在沿海地區的首府卡宴!)

19世紀南美大陸掀起民族獨立解放的熱潮,紛紛建立主權國家,然而南美大陸最後的殖民地,法屬圭亞那直到二戰時期一直是以流放犯人為主的種植園經濟並沒有形成有獨立傾向的政治實體。相鄰的英屬圭亞那和荷屬圭亞那也先後獨立,法屬圭亞那就如同漂流在南美大陸的一葉扁舟,與眾不同!1946年在法屬圭亞那土著的號召下,法國宣佈法屬圭亞那為法國海外省,同意給予法屬圭亞那有限自治的權力和法國國會上下兩院的合法席位,至此法屬圭亞那以法國海外省的身份參與法國政治,與法國海外領地不同的是名義上法屬圭亞那成為法國領土的一部分不再被視為法國殖民地。1968年歐洲航天發射中心在庫魯破土動工,高端航空航天工業和大量的科技人才以及附屬產業蜂擁而至,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發射中心與蘇聯拜科努爾航天發射中心和美國肯尼迪航天發射中心一同被載入世界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法屬圭亞那第一次以現代社會的風貌展現在世人面前,為人所知!



(由於法屬圭亞那地處赤道(0°緯線)附近,可以最大程度節省航天發射燃料保障航天發射順利進行,最終成為歐洲航天發射中心的理想場地)

隨著法國資金和人員的不斷流入使法屬圭亞那與法國本土的經濟聯繫和民間交往持續升溫,1977年法國宣佈法屬圭亞那為法國海外大區,享受法國公民應有的福利待遇。法屬圭亞那與法國本土一樣被視為歐盟的一部分。2010年法國准許法屬圭亞那舉行全民公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公民不僅不願獨立而且不願獲得更多的自治權利甚至極力維持法國大區的現狀!


(以歐洲白人後裔為主的法屬圭亞那公民,對母國保持高度認同。法語和歐元是南美的歐洲符號!)

法屬圭亞那文化、經濟、政治與法國保持一致。缺少造血功能的法屬圭亞那嚴重依賴法國本土的持續輸血,現階段法屬圭亞那是南美大陸唯一能夠直面歐盟的橋頭堡,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脫離法國只會愈加貧困與無助!


天下神筆


上世紀50年代之前,南美洲有三塊稱為圭亞那地區,這三個地方緊挨著,分別為:英屬圭亞那、荷屬圭亞那(蘇里南)、法屬圭亞那。


英屬圭亞那17世紀時屬於荷蘭的殖民地,在1814年荷蘭將其轉讓給英國,成為英屬圭亞那,英屬圭亞那在1966年獨立,稱為圭亞那。英屬圭亞那因為1855年誕生的紅一分郵票成為世界第一珍郵而讓這個小國舉世聞名,以上是本館珍藏的世界第一珍郵的姊妹票,1858年洋紅色4分帆船票。


1551年,荷蘭人在荷屬圭亞那蘇裡南河口處建立第一個移民點,英國與西班牙曾先後來爭奪,後成為荷蘭的殖民地,1954年成為荷蘭王國海外自治省,1975年宣佈獨立,成立蘇里南共和國。


法屬圭亞那面積8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30萬。1604年,法國開始侵入並建立居民點,在1816年正式成為法國殖民地。法屬圭亞那現在是法國領土的一部分,是由法國中央直接管轄一個省,貨幣是歐元,也是歐洲聯盟的一部分。1964年,法國在法屬圭亞那庫魯地區建成了火箭發射中心,為當地帶來的很多就業機會。法屬圭亞那的人口主要由黑白混血種人、黑人、白人、印第安人、印度人、華人構成。在1946年法國宣佈法屬圭亞那為法國的四個“海外省”之一,法屬圭亞那人們生活富足,因此對於他的兩個鄰居的“獨立”,法屬圭亞那人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估計也壓根沒想過“獨立”。 甚至當初法國想讓他獨立,他們都不願獨立。



湘平古珍郵館


法屬圭亞那位於南美洲北部,其南部與巴西相鄰,西部與蘇里南相鄰,北部面臨大西洋。法屬圭亞那面積為8.6萬平方公里,人口24萬,這裡地廣人稀,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地方都覆蓋著森林。目前法屬圭亞那是法國的一個海外省,無論是名義上還是實際上它都不再屬於殖民地,因此法屬圭亞那也是歐盟成員,它是歐盟最西部的地區。
(法屬圭亞那及其鄰國地圖)

法國曾經多次想讓法屬圭亞那獨立,但是當地居民不僅拒絕獨立,甚至連進一步擴大自治權的公投都無法獲得通過。實際上不只是法屬圭亞那,包括美國的波多黎各和美屬薩摩亞,英國的一些“殖民地”等,英法等國現在讓他們獨立他們也不願意。至於到底是為什麼,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跟著自己的母國有很多的好處。

比如法屬圭亞那不過是一個人口僅24萬的小國,作為法國的一個海外省,他的國防安全全部由法國負責,在遭遇什麼自然災害的時候還能獲得法國的幫助。最重要的是,當地居民都是法國公民,他們可以去法國居住或者接受教育,法國還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大力幫助。法屬圭亞那在法國的幫助之下,其經濟發展水平遠遠高於周邊國家。
(法屬圭亞那航天發射場)

而如果法屬圭亞那獨立,那麼一切的問題都需要他自己來處理,而且他還會被踢出歐盟,當地居民也不能得到來自法國的援助,沒有法國爸爸的幫助當地居民的生活可能很快會陷入困境。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現在的法屬圭亞那民眾都是法國公民,他們去法國本土以及歐盟國家那是屬於完全合法的自由流動,但是獨立之後再去歐盟定居就會和其它非洲朋友一樣變成非法偷渡,你說這怎麼能忍得了。

再比如就是美國的波多黎各和美屬薩摩亞,美國在19世紀末的美西戰爭中奪取了西班牙的波多黎各、古巴和菲律賓,最後菲律賓和古巴都鬧了獨立,只有波多黎各依然留在美國成為了美國的一個自由邦。現在美國讓波多黎各獨立,當地的居民也死活賴著不願意,還硬是要公投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如果你對比波多黎各、菲律賓和古巴之間的巨大差距,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波多黎各不願意獨立。
(波多黎各首府聖胡安)


另外美屬薩摩亞也是類似的情況,美屬薩摩亞又稱東薩摩亞,是美國的一塊非合併未建制領土。這是一個面積只有20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6萬人的小島國。原本東薩摩亞的生存條件是比較惡劣的,但是當地民眾每年都可以得到美國聯邦政府幾千萬美元的援助。美國還在東薩摩亞建了罐頭廠,所以當地居民基本都能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甚至每天吃飽了就在海邊曬太陽,當地學生高中畢業之後還可以去美國本土上大學。

東薩摩亞的兄弟國家就是西薩摩亞,原本他們屬於同一個國家,但是西薩人跟美國鬧情緒,硬是自己獨立了,結果現在國內經濟依然十分落後,很多人都得跑到東薩去找工作,要是生了什麼大病還要運到東薩的醫院才有條件治療。兩個國家,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差距就在於他們最初的選擇不同,這也難怪東薩人都以自己是美國的一部分而感到自豪。


(東薩摩亞風景)

說了這麼多,對於法屬圭亞那為什麼不獨立的原因也就已經非常明白了。很多曾經的殖民地國家獨立之後,由於缺乏高效廉潔的政府,他們自己無法處理好國內的矛盾,導致國家陷入長久的貧窮與混亂,而如果有英法這樣的大國在後面提供幫助,結果顯然會不一樣。事實證明有些地區的民眾還是能夠作出正確的選擇,所以當其它國家的難民在偷渡的時候,他們卻可以光明正大地來往於美國和歐盟,因為那就是他們自己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