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是全世界公認的神山,為何至今無人敢登頂?

TseHowy


人類應當對大自然存有敬畏之心,更何況是被大多數佛教國家認定的世界中心神山岡仁波齊,那就更不可以輕易去冒犯。



這麼說並不是因為所謂的迷信思想,而是關於信仰。就像之前的同名電影《岡仁波齊》所描述的那樣,神山在藏人心中的地位是牢不可破的,他們可以風餐露宿,一路朝拜至山腳下,只是為了心目中的信仰。同樣,在山南邊的印度教徒眼中,岡仁波齊是神靈居住的地方,他們對這座山永遠滿懷虔誠,絕不會輕易驚擾山上的神靈們。對於佛教徒而言,這座山同樣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岡仁波齊只有海拔6000多米,對於那些連珠穆朗瑪峰都可以征服的登山愛好者來說,並不是一個難以駕馭的存在。但是有一點岡仁波齊與珠穆朗瑪峰完全不同。大家都知道,攀登珠穆朗瑪峰需要有當地的嚮導引路,他們熟悉珠穆朗瑪峰上的一切狀況,可以安全的把登山者帶到峰頂,在平安送下來。可岡仁波齊是神山,沒有當地人會作為嚮導,去辱沒自己心目中的神靈,登山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容易。

還有一點,岡仁波齊的垂直度極高,遠遠看上去,非常的高聳挺拔,沒有緩坡可以抵達峰頂。這對登山者來說難度極大,自然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


饕餮小娘子




岡仁波齊,被很多國家佛教教徒譽為世界的中心,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教徒到這裡轉山,祈福,特別是藏曆馬年,到岡仁波齊轉山一圈,相當於平時轉幾百圈,祈福的能量更加強大,藏曆馬年轉山。

不是岡仁波齊至今無人登頂,而是有人想登頂的過程當中,都遇到了困難,甚至遇難都離開了人間。

而且非常的神奇,凡事登頂過岡仁波齊的人,都在近一年或兩年之內遇難,離開了人世間,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去登頂岡仁波齊了,助手在這裡的喇嘛也不建議,登山隊或者驢友們去,登頂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被譽為東方的金字塔,從老遠看他就像金字塔一樣,被很多的國內外專家所研究過,所以有很多神奇的地方,當然也可能是某種能量場,導致了岡仁波齊峰的一些特殊的環境,人不能靠近。

岡仁波齊是藏區四大神山之一,轉山會給人祈福,那就說說轉山的事吧,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圍繞岡仁波齊轉山,一圈下來是56公里左右,海拔最高5600米左右,大概需要兩天多的時間,從山下出發,一般情況下要帶上兩頓飯,包括水,只有到了中間寺廟的地方,應該才會有補給,保障自己。

去岡仁波齊轉山,需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包括防曬工作,帶衣服裝備,帶上必要的補給,水,還有預防高原反應,而且走路的時候儘量要放緩腳步。

在5600米的海拔上行走,走的太快,確實會對身體造成更大的衝擊,搞不好嘔吐一路那都是常事,別說吃飯了,走100米都需要休息一下,很痛苦。

曾經有幾個女生,去岡仁波齊轉山,後來皮膚曬傷,過檢查站的時候,小戰士都不能分辨照片和本人,當時幾個女孩的心裡顯得特別丟人,其實這就是一種真實的寫照,紫外線真的是太強烈了。

一定要做好物理防護和養護皮膚,不僅僅要塗上防曬霜,還要帶上帽子和紗巾,同時到了晚上還要用面膜,修復皮膚,才能夠免去太陽毒的傷害。

好了就不多說了,關於去西藏,還有什麼其他的疑問可以隨時私信我,或者留言,我會直言不諱,有問必答,最後祝每一位驢友能夠玩的開心。


川藏自駕遊


美國總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別國都要聽他的。

殊不知,被公認世界的中心,位於中國!



藏傳佛教、印度教、古耆那教同時認定:位於我國西藏“岡仁波齊”是世界的中心。

不僅如此,岡仁波齊,也是世界公認的神山。



儘管蜚聲中外,但不同於喜馬拉雅山,至今人沒有人敢登頂岡仁波齊,這主要是它自身的獨特性造成的。

岡仁波齊位於阿里地區的最深處,即使西藏正處在大力開發狀態,通往岡仁波齊的路仍舊是充滿荒野、嚴寒、颶風、高原的艱難旅途,就算是專業的探險家也不敢執意對抗當地糟糕的自然環境。



世人皆對神靈懷有敬畏之心,神山岡仁波齊更是很多宗教弟子口中的聖靈之地。這樣一個神秘,神聖之地,若真的登頂,恐怕有對神的大不敬之意。故雖然眾人皆想一睹真容,但仍無人膽敢登定這座世界的中心。



事實上,個人覺得,無人登頂岡仁波齊,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作為世界的中心,宗教弟子眼中的聖地,岡仁波齊不該因人類的好奇心而被侵擾。喜馬拉雅等探險家的樂園近年來到訪遊客日益增多,這已經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如岡仁波齊這樣的聖山,獨自靜守阿里才是它最棒的歸宿。


沐橙籽


首先由於它是神山,地位十分崇高,攀爬它就是對它不敬,所以一般不會有人前往攀爬。另外岡仁波齊垂直度太高和終年積雪,加上海拔高,風力大,山上的岩石早就風化了,基本就不能站人,登山難度太大。

岡仁波齊峰海拔6721米,是中國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藏語意為“神靈之山”。被譽為釋迦摩尼的道場,溼婆大神的殿堂。峰頂終年積雪不化,常被白雲繚繞,很難目睹真容。能看見峰頂是件很有福氣的事情。

山的向陽面終年積雪不化,白雪皚皚;而神山之背面則長年無雪,即使被白雪覆蓋,太陽一出也隨即融化,與大自然常規剛好相反,更顯奪目神秘。幾個世紀以來,岡仁波齊峰一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至今還沒有人能夠登上這座神靈之山,或者說是還沒有人膽敢觸犯這座世界的中心。

徒步建議:

雖然無人徒步登頂岡仁波齊峰,但是還是有眾多驢友幾當地藏民到此徒步轉山。轉山道普遍分為兩條,內線與外線,內線是以岡仁波齊為核心的大環山線路;而外線則是以岡仁波齊南側的因揭陀山為核心的小環山線路,距離為52公里。徒步需3天功夫,磕長頭則需15-20天。

朝聖之路

人們常說,去西藏轉山是“身在地獄,靈魂在天堂”,足以見得轉山路途的艱辛和景色的壯美。小步在此也提醒各位有意前往的驢友們,要量力而行,不要勉強。


日行記


岡仁波齊是全世界公認的神山,為何至今無人敢登頂?因為這五點!

圖/文 楊旭東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納木那尼峰

為之付出終身的神山之王:岡仁波齊峰的故事。

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聖地。

橫亙在西藏中部的岡底斯山被稱為“天下之脊,眾山之脈”, “岡”是藏語雪或者雪山的意思,“底斯”則是梵語清涼之義,合起來的名字就是“清涼的雪山”。它幾乎就是一道手掌,與念青唐古拉山攜手穿越過西藏高原的腹地,綿延一千四百多公里,是構成青藏高原地貌的骨架。

終年積雪封頂的岡仁波齊是岡底斯神山主峰,海拔6656米的它在西藏諸多七八千米高的山峰中並不是名列前茅的,甚至是在岡底斯山脈也只是第二高峰。但是,它的地位卻是其他高山(甚至包括珠穆朗瑪峰這些八千米俱樂部的雪山)無可比擬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岡仁波齊是西藏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神山,雪山的神山之王。 “仁波齊”是藏族人尊稱“寶貝”的意思,再加上“岡”的雪山之意,岡仁波齊藏語意即為“寶貝雪山”,充分表現了藏人對它的敬仰之情。

岡仁波齊的“無可比擬”首先體現在它的山形上。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出的“中國十大名山”,我已經去過九座了,再加上信息時代的便捷,世界各大名山的照片,雖然沒見過豬跑也吃過豬肉了,但是,光從外型上來說,我卻不得不承認,岡仁波齊是一座很奇特的雪山。

其他的雪山之所以受人追捧,無外乎他們“尖、俊、雄”的外形,一如南迦巴瓦、魚尾峰、央邁勇的直指雲霄,一如卡瓦格博、珠穆朗瑪、阿爾卑斯山的雄偉博大,再不就是夏諾多吉、魚尾峰的俊俏。

但是,岡仁波齊卻基本沒有這三個特點:它的雪頂並不是高聳入雲、銳不可當,而是一個圓錐形,藝術點可以說形如半顆橄欖狀的水晶、如七彩圓冠……說句老百姓的話,其實就是個圓圓的饅頭;你不能說它不雄偉,但是站在岡仁波齊面前,你卻感受不到類似於珠穆朗瑪、卡瓦格博雄偉氣勢所帶來那種的壓迫;至於俊俏,那就更談不上了,它標準的圓錐體山頭實在和“俏”字不太靠譜,更何況他的正面山體上還有深深的刻槽、深深的印記——又如何稱得上“俊”字?!

但是,如果你對岡仁波齊的歷史有所瞭解、對岡仁波齊之於宗教的意義有所瞭解的話,你就會明白,它所有的這些“缺憾”恰恰是它“無可比擬”的優勢:

岡仁波齊不銳不利,更不直指雲霄,恰恰符合處世之道提倡的 “厚德載物、包容內斂”的精髓;岡仁波齊看上去不那麼雄偉壯麗、拒人千里之外,卻更能體現“慈悲為懷”的宗教教義;至於“俊俏”此類的形容詞還是留給“年輕人”吧,敦厚圓潤的岡仁波齊更像一個久經沉澱的智者、更像一個處驚不亂的仁者;最令人驚奇的是,它那山壁上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岩層構成深深的、十字型刻痕深深的烙印在岡仁波齊那高高揚起的頭上,更像一個巨大的佛教“卐”符號,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歎,成為岡仁波齊最經典的標識!

圍繞著這“十”字型溝槽的古老傳說是這樣的:山腰間的那一圈溝槽是一條纏繞在印度教主神溼婆脖子上蛇留下的痕跡;而豎的溝痕則是佛教尊者米拉日巴和苯教弟子那若本瓊為爭奪神山斗法時留下的。當年,米拉日巴和苯教大法師若本瓊鬥法,約定在十五月圓那天天亮前率先到達岡仁波齊峰頂者為優勝。太陽昇起以前,那若本瓊站在一面鼓上飛向頂峰,米拉日巴則選擇御光而上。結果,當第一縷陽光照在岡仁波齊峰上時,米拉日巴後來居上搶先到達峰頂,那若本瓊驚得從半山頂上摔了下來,劃過山壁留下了那道深深的溝壑。

然而,我更喜歡佛家的描述——這是一個完美的“卍”字。據《金剛經》中記載:凡能統治世界的轉輪聖王具有三十二種大人相;佛是法中之聖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種大人相,“卍”字就是佛的三十二種大人相中的第十六種大人相。據《大般若經》第三百八十一卷、《十地經論》第十二卷、《有部毗奈耶雜事》第二十九卷等經書描述,釋迦菩薩在未成佛時,胸臆間就有功德莊嚴金剛卍字相;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溼笯及克利辛那胸前也有卍字相,這就是一般所說的胸臆功德相。因此,“卍”僅是符號,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無比被稱為吉祥海雲,又稱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時有爭論。而大多數都認為右旋是對的,左旋是錯的。

尤其是在二十世紀的四十年代,歐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卐字相來作為他納粹主義的標誌。此後,即有更多的爭論,有的說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實在唐朝的則天武后時代,曾經創造了一個字──卍,念做“日”字,象徵太陽的意思,就是左旋;至於印度教則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苯教則用左旋。如果非要說區別的話,那就在於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卐,佛教則是正方形的卍。總之,在佛教不論右旋、左旋,卍字均系用來表徵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旋迴表示佛力的無限運作,向西方無限地延伸、無盡地展現,無休無止地救濟十方無量的眾生,因此亦無須執著、揣摩卍字形相的表現是右旋或左旋了。

其次,岡仁波齊的“無可比擬”還體現在它和宗教的聯繫上。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這句話用在岡仁波齊身上再恰當不過。岡仁波齊海拔雖然不是很高,但是霸氣十足,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聖地:

全世界的佛教信徒一致認為它是須彌山——世界的中心、眾神佛下界的居所;

岡仁波齊峰梵語稱之為“溼婆的天堂”,印度教認為它是印度教主神溼婆的化身;

在古老的本土宗教——苯教的教義裡,外形如水晶塔的岡仁波齊就像苯教聖物十字形金剛杵,它下伸到魯界,其山峰直刺神界之域,是貫通宇宙三界的神山;

在藏傳佛教裡,崗仁波齊與梅里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

還有一種幾乎與佛教同時發源的印度古老宗教耆那教教徒也來此朝聖。這僅僅是書中記載的,在轉山途中,我還見到很多來自歐美的白種人,帶著神秘不知的宗教信仰前來朝拜——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第三,岡仁波齊的“無可比擬”體現在它對周邊區域的影響。

地處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普蘭縣北部巴嘎鄉崗薩村的岡仁波齊綿延於中、印、尼三國邊境地區。東邊是萬寶山,傳說釋迦牟尼腳踏過它;西邊是度母山;南邊是智慧女神峰;北邊是護法神大山。它的積雪孕育了250多條冰川,與聖湖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

令人稱奇的是,發源於此四條以動物命名的河流同時出發,卻朝著不同的方向流去,行程數萬裡後又走到同一個歸宿地——印度洋。他們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獅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游;象泉河流入印度境內成為薩特累季河;馬泉河是雅魯藏布江的源頭,進入印度後成為布拉瑪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境內與恆河相匯;孔雀河則是恆河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

在人們的心中,這裡成了萬山之祖、眾水之源,彙集一身神奇和宗教魅力,岡仁波齊當之無愧成為亞洲最為著名的宗教聖地。信徒最大的夙願莫過於去岡底斯山朝聖,即使死於朝拜途中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每年,眾多來自印度、尼泊爾、不丹以及我國的信徒不遠千里,歷盡艱苦來到這裡,轉山轉湖朝聖祈福,了卻夙願。

第四,對於像我這樣的外來者來說,岡仁波齊的“無可比擬”更來自於它地理位置的遙不可及。

岡仁波齊歷史悠久,景色十分迷人,獨具特色的自然景緻和散佈其間的各種古址聖蹟,加上宗教史上地位極高,既吸引著數不勝數的僧尼、信眾,也招來各界人眾到此朝拜和觀光。但是,但真正能來到此地的人並不多,主要原因,我想還是來到這裡的艱難。

它藏在阿里的深處,距離西藏最現代化的城市拉薩3000多里,一個來回就可以號稱“八千里路雲和月”了。乘汽車需要在茫茫無際的高原上行走兩天,除了一條去年剛通車的柏油公路和一排排電線杆外,就是荒原和光禿禿的石山。即便從去年開始,阿里已經開通了前往成都、拉薩的航線,但所有現代的運輸工具都要在高原的雲團、氣流、溫度面前遭遇挑戰。機場上空的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飛機就必須要減輕負載的重量。120人的飛機,經常只能坐1/3的乘客。

我的藏族朋友說,上世紀80年代,他曾經從拉薩步行到阿里,歷時46天;和我在山間住同一間旅舍的藏族人也告訴我,他的母親和外婆,曾經花整整一年的時間,從那曲步行到這裡轉山,而之前五六年的勞作,就為這一次的行走。在那些發現西藏的探險系列裡,盡是有關朔風、嚴寒、冰雹、神出鬼沒的匪徒、突然破冰的河面以及牛馬大批倒斃、朝聖者體弱凍死路旁。在早期,即使是最勇敢的探險家,能進入西部的也非常少。我們蒐集了眾多有關西藏的西學名著,僅看到斯文·赫定的《亞洲腹地旅行記》中簡單記載了他來到此地。

第五,岡仁波齊的“無可比擬”還體現在那兩個字上:“轉山”。

不得不承認,要描述岡仁波齊的“無可比擬”,我想,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視角,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精彩,無論你是旅遊者、探險家也好;登山者、攝影家也罷;無論你來自繁華熱鬧的大都市,還是地處偏遠的大漠荒野;無論你是虔誠的信徒、或是堅定的GCZY戰士,無論你是腰纏萬貫的土豪,亦或身無分文的流浪漢……當你看到岡仁波齊的時候,你只會有一種想法:

世間,怎麼會有

這樣的

一座雪山?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N29度(HTIT-N29)


北緯二十九度


其實題主的問題已經就包含了答案。因為“岡仁波齊是全世界公認的神山”,所以“至今無人登頂”。其實也不是所有的人沒有攀登的想法,但是對於神山的敬畏以及政府的規定,是決不允許攀登的,否則可能會觸怒神靈。

岡仁波齊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海拔6656米,是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恆河的發源地。這座形似金字塔的山峰,面向太陽的一面終年白雪皚皚,而背陰的地方卻少有積雪,恰恰與自然規律相反,讓人感覺只有聖地才會如此的與眾不同,所以在藏語中意為“神靈之山”,在梵語中意為“溼婆的天堂”

岡仁波齊是西藏苯教、藏傳佛教、印度教以及古耆那教四大宗教的神山。苯教發源於該山,佛教中的須彌山指的就是這裡,印度教認為該山是溼婆神的居所,耆那教則認為這裡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剎修行之處,但無論哪一種宗教,都把這裡當做世界的中心充滿了對其無比的虔誠和敬重。

可能有人說,像珠峰、洛子峰、卓奧友峰都是神山,為什麼它們可以攀登,而岡仁波齊不可以呢?其實,人類一直對高山、河流敬重,所以賦予它們人格化,都是神明的化身,尤其是在西藏更是這樣,幾乎每座高山、每個湖泊都有美麗的傳說。不過,“神”與“神”的級別不同,岡仁波齊是與梅里雪山、阿尼瑪卿山脈、尕朵覺沃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還是多個宗教信徒心中的聖地,更是世界公認的神山。有的神山可以攀登在當地人看來是一種“朝覲”,而有的神山是神聖不可以侵犯的,否則會觸怒神明,比如卡瓦格博

也不是歷史上沒有人動過攀登岡仁波齊的念頭,不過各種原因只能放棄。一個是這座山峰山壁陡峭、幾近垂直且常年積雪,人類難於攀登。另一個原因還是作為很多宗教心中的神山,禁止攀登,強行攀登只能獲得國際輿論的譴責。著名的登山家梅斯納爾曾經在受邀攀登岡仁波齊時說“If we conquer this mountain,then we conquer something in people's souls(如果我們征服這座山,那麼我們征服了人們的靈魂)”。所以,更多的人選擇轉山的形式,來表達對神山的敬仰。


任何關於斯里蘭卡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是“最懂蘭卡旅行的人”:斯里蘭卡小妞。


斯里蘭卡小妞


青藏高原上有眾多世界聞名的大山,很多山峰高達8000米以上,比如珠穆朗瑪峰、喬戈裡峰等等,可能很多朋友都沒聽說過岡仁波齊這個名字,它是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山,岡仁波齊峰海拔6656米,是中國岡底斯山脈主峰,也是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峰,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普蘭縣北部,梵語稱為吉羅娑山,藏語意為神靈之山,雪山寶地,這裡分佈著28條現代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懸冰川為主。


藏族人認為這個“岡底斯聖山”是八千萬世界之中西方的俄摩隆仁或西方極樂世界所在的地方,是曾經誕生八千萬賢能並傳播佛法的聖地,也是中國吐蕃和象雄土生土長的原始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波佛教的發源地。

岡仁波齊峰的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獅泉河的發源地,印度教認為該山為溼婆的居所,是世界的中心,而耆那教認為該山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剎得道之處,藏傳佛教則認為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所以這裡其實是多個教派的中心和聖地,常年在此處轉山朝拜的信徒絡繹不絕,去年就有一部名稱叫“岡仁波齊”的電影,講述了普拉村村民去崗仁波齊朝聖的故事,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他們懷揣著各自的希望向2000多里外的聖地崗仁波齊出發朝聖,感動了很多人。




崗仁波齊山並不是很高,只有6600多米,青藏高原上比它高的大山非常多,但是就連青珠穆朗瑪峰這樣的高峰都已經早就被人類征服,岡仁波齊山卻至今還沒有人登頂,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並非岡仁波齊山很難攀登,而正是因為它是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山,是多個教派認為的聖山,不允許人們去攀登才使得至今未被人類登頂。


其實未被人類登頂的高山也有不少,比如雲南省的梅里雪山的卡瓦博格峰,喜馬拉雅山上的貢嘎峰,這些山的峰頂至今未有人類涉足,原因也和岡仁波齊一樣,是由於人為的限制才沒有登頂的。


科普大世界


現在人們探險的熱情越來越高,連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都有很多人去攀登,但是這座山,至今無人敢登頂,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座山位於西藏中部,名叫岡仁波齊,它的海拔只有6656米,在中國算不上是高山,甚至在西藏地區也不是名列前茅的高山。

中國古話常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用在這座山身上非常恰當。

岡仁波齊雖然不高,但卻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在國外甚至叫它東方金字塔,把這裡當做世界的中心。

更加神奇的是,這座山面向太陽的一面常年白雪皚皚,而背面卻沒有積雪,與自然規律相反,多了點神秘感。

其實在過去,也有人去攀登這座山,但是大部分都半途放棄或者遇難了。

而且在西藏,每座山都是神明的化身,不能侵犯。岡仁波齊山峰山壁比較陡峭,將近垂直,並且常年積雪,紫外線照射強度大,人類攀登的難度非常高。

加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如果強行攀爬會遭到國際輿論的譴責,再說了中國那麼多壯觀的高山,不一定非要爬這座。

所以大部分人會選擇轉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敬仰之情。

要知道,每年數以萬計的遊客,從世界各地前來,只為了能目睹這座神奇的山。

看到這裡,小夥伴們,你們想去看看嘛?


找靚機科普君


各種正文都很清楚的介紹了岡仁波齊以及為什麼不能攀登的理由,我這裡分享一下自己14年馬年轉山的一些小事!

14年帶著我們的自駕之旅團隊去了阿里,雖然進藏多次。但這一路上的景色讓我對西藏有了重新的認識,川藏線只能代表著很小部分西藏,進入阿里地區你才會明白西藏的廣闊和高原的氣勢、才明白這裡是西藏的西藏!

在阿里,隊裡的一位50多歲上市公司董事長摟著我,像個孩子般的哭了,他說自己去了那麼多國家看了那麼多風景唯有到了這裡才明白什麼叫偉大。當時有些尷尬,我不知道我是否該和他一樣淚流滿面,但是我深深的明白那種道不清的感覺,懂他的感受,因為我也被深深的震撼了!(天蒼蒼、山茫茫)

原本轉山不在我此次活動範圍裡,但是那種強烈的情緒衝擊著我,馬年轉山一圈抵得上平時轉13圈,轉完可以洗去之前的所有罪孽,或許我深知自己之前的罪孽深重,讓我欲罷不能的想去嘗試。

慶幸提前辦好邊防證,在瑪旁雍錯的景區服務站買了轉山的門票,之前很多文章都有提及岡仁波齊的外觀和寓意,這裡不再重複,但是門票上的圖案卻沒看到有人提到,門票上的岡仁波齊山被勾勒成一位老者,我不太懂宗教上的人物,因該是藏傳佛教的一位宗者!抬頭遠看岡仁波齊確實很像,像一位宗者這樣在阿里的土地上、岡底斯山脈的中心打坐著!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它是神山的一種傳說和寓意吧!

從塔爾欽鎮上開始徒步進入轉山的小路,海拔起始4700左右,一路開始前行,預計用兩天完成,手裡拄著登山杖(很管用)一步步的往前走,這種身體的透支和缺氧第一次讓我手指和嘴唇呈現成紫色,之前那麼多次進藏都沒有過。預示著此行會很艱難!

決定轉山只是一種衝動和激情,真正開始後才知道這是一種自我折磨!第一天基本都是上坡,一路上走大概幾百米就要休息一下,喘著粗氣,身邊不斷有藏民和其他虔誠轉山者經過。好不容易看到帳篷立馬走進去要一壺酥油茶舒服的半躺在椅子上補充能量!就這樣走到晚上8點多,整整12個小時。入住希夏邦馬大酒店(幾排板房)吃過晚飯,泡過腳!躺在板床上已經晚上10點了,天卻還亮著!和同伴聊著天慢慢進入夢鄉!太累了!實在太累了!

第二天一早4點半就起來了,今天要翻越卓瑪拉山口,海拔5700多。腦海裡想著如果現在就有出口。我絕對義無反顧的選擇放棄,那時感覺自己或許會掛在路上。昨天的路程還有馬可以選擇、還有車帶你退出,而今天不會再有這些選項了,既然昨天沒有退出,今天只能咬牙堅持到底了!

幾乎是手腳並用的爬著翻越卓瑪拉山口,一路上看到很多吸氧的轉山者,那一刻覺得他們好幸福,還有氧氣,而我只是喘著粗氣,艱難的爬著,好不容易到了山口留下一件隨身的物品(聽藏民說有意義)看著眼前的岡仁波齊峰順勢就跪了!我大老遠跑來看你,跑來轉山,希望能真的保佑我、洗去我之前的罪孽!對著主峰拜了又拜!然後繼續前行著,翻過山口就能看到一座帳篷搭起的休息站,看著比我先到的隊員,直接撲進了他的懷裡,眼淚嘩嘩的下來了,不知道為什麼,或許被自己感動了吧……!

一路下坡,腳腫了,腳破了,毫無感覺……只是艱難的走著...走著...!

一路上看到不少轉山者,年輕的、年老的、國內的、國外的,很多人轉了不止一圈,有個女孩告訴我,她幾乎一天可以轉一圈,已經轉了10圈了,準備轉完13圈... 那一刻她是我的英雄,我轉的如此吃力,以至於我聯想到這可能和我的罪孽深重有關係,而她,一個年輕女孩能那麼輕鬆,也許她的罪孽確實比我少了太多......

下午5點左右,我和我的隊員們相互攙扶著,相互鼓勵著終於走到了終點!50多公里在我們手腳下走完爬完了,那一刻大家好像大戰的倖存者、帶著洗脫罪孽後的歡欣和灑脫,聊著各自的感受……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MD,找個好酒店好好吃一頓睡一覺!

帶著這個“願景”,帶著僅剩的體力,一腳油門居然轟出去了400多公里!可見每個人對於生活的美好和基本要求在這一刻都驚人的一致,無論你是董事長還是工作人員!

4年了,這份美好一直保存在心裡,久久不能忘懷……

所以為什麼要去登頂呢……你的美好一定要站在虔誠的轉山者和很多剛洗完罪孽之身的人身上嗎?😊

美好的東西就讓它被遠觀被崇敬吧……








AAshly


既然是全世界公認的神山,那麼誰敢輕易去冒犯?它不止是中國西藏人民心目中的神山,也是多個宗教的神山,相傳雍仲本教源自此山;印度教認為它是溼婆神的居所,是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認為該山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剎得道之處,藏傳佛教認為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

既然它同時被中國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那麼就這樣的一座特殊性的神山,神聖不敢侵犯。



幾個世紀以來,岡仁波齊峰不斷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嚮往的崇高之地,但是時至今日還沒有人可以登上這座神山,也能夠說還沒有人膽敢冒犯這座世界的中心。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旦這個原因形成,其他的原因也就黯然失色了。比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位於阿里地區的最深處,且山脈的陡峭與其他雪山並不同,反而更為困難。也有網友稱是山脈太矮,沒有挑戰性以及贊助商等等,其實我覺得這就有些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