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日哈韓Out了,現在流行哈中!

閱讀提示:如果說中國傳統文化曾經對東亞文化圈形成深刻影響的話,那麼如今中國流行文化的漸成氣候,在娛樂產業首先顯山露水。

中華文化,自古就對日本、朝鮮半島等地產生過深刻影響,並由此形成了以漢文化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後,西方用堅船利炮打開了東亞各國的國門,致使東亞文化圈受到衝擊,曾經受惠於中華文化的周邊國家,逐漸與我們拉開距離,但圈子的輪廓,一直都在,圈子的根系,從未斷裂。

21世紀以來,伴隨著中國國力的日益增長,特別是近年來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華文化又再一次為世人重視。尤其是東亞文化圈裡,再一次掀起了中華文化熱——原本廢除漢字的韓國,開始希望漢字復活;中國的古籍經典、詩詞歌賦,不少在日本已然成為“顯學”;今年東京電影節上,崑曲電影《景陽鍾》獲得“藝術貢獻獎”,為之頒獎的恰恰是2001年宣佈崑曲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日本人松浦晃一郎;不久前熱播的《延禧攻略》,則風靡包括日韓在內的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的日韓交流生來到中國求學,讓中文熱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前往日韓交流,又讓文化傳播的途徑從官方遷移到了民間……

一個嶄新的“東亞文化圈”正在重構,前些年流行的“哈日”“哈韓”,正在被“哈中”所取代。

漢語成為必修課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出生在韓國忠州市,卻從小就學習漢語——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名書法家,在韓國經常為廟宇題字。耳濡目染之下,潘基文喜愛起中國文化,後來又師從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周斌學習書法——從“和平”兩個字開始學,一直學到《論語》《禮記》《道德經》。他曾表示:“書法帶給我心靈的平靜。專注於書法,凝神於每一個橫折鉤,你將心無旁騖。”

2013年訪華時,潘基文將書法作品《天地和同》送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習主席以文房四寶相贈。2015年,潘基文又將書法作品《上善若水》作為生日禮物贈送給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經》。形容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潘基文用東方哲學智慧與西方政要交流,別具一格。

哈日哈韓Out了,現在流行哈中!

對中華文化的喜愛,不止在廟堂,也在民間。去年,導演陳凱歌將日本知名作家夢枕貘的小說《沙門空海·大唐鬼宴》改編成電影《妖貓傳》,從這部小說的風靡中,恰可看出日本民眾對楊貴妃東渡傳說的迷之熱戀,亦如白居易研究在日本也是一門顯學。

方塊字、樂府詩、毛筆字、三國演義、中華料理……在韓國弘益大學任教的中國老師閻君祿看來,這些中華文化的元素,已經悄悄融入了當地人的血液,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沒發現,喜歡的文化其源頭正是中國。

“韓國人對於學習漢語一直是挺熱情的,這種熱情持續至今。”閻君祿告訴《新民週刊》,他十多年前在國內大學任教時,僅單季留學生、語言進修生就有800多人,其中90%都是韓國留學生。後來他赴韓任教,發現韓國國內學漢語的人數也相當多,“一方面是出於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有實際需要——兩國離得很近,貿易往來頻繁,學中文完全可以學以致用。”

在韓國,絕大部分大學都將漢語言課程設為必修課,哪怕在理工科院校也是如此。“在韓國這些都叫教養課,意思就像我們大學裡的公共課,所有學生都要學。” 閻君祿說。

“由於歷史的原因,二戰後中韓之間有過一段時間的對立,但是中國文化對韓國的影響極其深遠。1992年兩國一建交,關係就迅速恢復繼而高速發展,近年來,經濟和文化上的互動更加深入到民間。”閻君祿在韓國任教十多年,他的感受是,中國的文化自信還得從老祖宗那裡找,“儘管韓國人對中國的瞭解還存在片面,或者說一部分誤解,但一提到中國傳統文化,都是一臉的敬佩——我的韓國朋友們對孔孟、李杜,對《三國演義》劉關張,對《紅樓夢》,都如數家珍。不但大學裡的教授如此,普通老百姓也是如此。而在年輕大學生群體裡,中國的明星效應開始顯靈——網絡發達,年輕人對中國國內的流行文化都有第一時間的瞭解。嫁給中國人的女明星秋瓷炫在這裡很受歡迎,同樣的,韓國人也非常喜歡嫁給了韓國導演的中國演員湯唯。”

最近,閻君祿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韓國吃羊肉串的人越來越多了。“我來韓國十多年都不太見韓國人吃羊肉。開始以為羊肉串店是開給中國人光顧的,後來發現韓國顧客也很多。資本的流動帶來的不僅是中國偶像練習生,還有中國羊肉串。”在他看來,未來的“東亞文化圈”很可能也是一個“東亞一日生活圈”:“每天有那麼多個架次的航班來回中韓,完全可以早上在中國吃個韓式早餐,晚上在韓國吃箇中式羊肉串。”

如今,令閻君祿憂慮的,反而是在韓國的中國孩子可能會與中華文化斷層:“截至2016年,在韓國首爾有19所外國人學校,其中英美學校11所,法國學校2所,日本學校、德國學校、蒙古學校各1所,都得到該國政府的支持;另外還有3所以中國臺灣地區孩子為主要生源的華僑學校,得到臺灣當局支持並完全照搬臺灣島內的教育體制與課程設置。然而,面向來自中國大陸的中小學生、與中國大陸中小學教育體制相銜接、由中國政府支持的正規全日制學校,竟然一所也沒有。”隨著中韓人才交流的進程,根據韓國官方統計,2016年在韓國居住的中國人已超100萬,佔在韓外國人總數的49.6%。目前的教育資源不能滿足在韓中國人家庭子女學習漢語的需求。

為此,閻君祿特意在位於首爾江南松坡區的孔子學堂內發起一個“好學中文班”,為在韓中國人家庭子女開設歷史、寫作、書法、詩詞、棋類、茶藝、文化特講等課程。他說:“我們的夢想就是要發展成一所真正的‘好學中文國際學校’,讓在韓華人子女接受最正統的中國文化教育,同時也讓中文國際學校走向全世界。”

電視劇規模化出海

從前,中國人追日劇、追韓劇,買日本電影版權來翻拍《嫌疑人X的獻身》,買韓國綜藝模式來翻拍《奔跑吧兄弟》。而今,日本觀眾對著中國春晚發彈幕刷屏,日韓乃至歐美觀眾都追起了中國電視劇和中國綜藝。如果說中國傳統文化曾經對東亞文化圈形成深刻影響的話,那麼如今中國流行文化的漸成氣候,在娛樂產業首先顯山露水。

今年7月,《延禧攻略》全網熱播,成為2018年電視劇界最大的爆款,引發全民追劇熱潮——與此同時,在海外,《延禧攻略》也發行到了亞洲、美洲、歐洲、非洲、澳大利亞,覆蓋70多個國家和地區。

哈日哈韓Out了,現在流行哈中!

“海外市場對華語古裝劇一直有著較大需求。”《延禧攻略》出品方之一的愛奇藝告訴《新民週刊》,“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內容平臺,首先都會對品質有要求。除了品質之外,國外的電視臺或者網站比較偏好選擇故事性比較強的影視作品。”據悉,《延禧攻略》還促成了海外市場罕見的迅速密集跟播,創下近年來海外用戶觀看中國電視劇的新高潮,截至目前,該劇在海外新媒體平臺上已收穫單集過百萬的點擊量,也創下了今年華語劇的最好成績。

華語古裝劇或許一直是海外市場的青睞品,但近年來,許多以短平快見長的國產網劇也遠銷世界——比如高口碑的網劇《河神》和《無證之罪》就遠銷到了北美,版權賣給了知名視頻網站Netflix,讓中國文化贏得國際認可。

“我們近幾年的出海項目其實並不是‘零星’的規模——2017年粗略統計,我們有包括網劇、網綜、電影在內的超過40個項目、過千小時的內容已經輸出了海外。《河神》與《無證之罪》,一個是‘歷史現場’,一個是‘當下關注’,但兩部劇都在以更具吸引力的故事,實現對精神層面和價值觀的深度探討。中國故事,本應是這樣,它有強大的文化根基,也有多元化的表達樣態,而核心的價值觀又是普世的,這樣的作品才能代表中國,這樣的作品贏得海外市場是一定的。”

與《延禧攻略》以清宮秘史吸引海外觀眾不同,《河神》是沉澱於中國民間傳統故事的懸疑探案劇,勝在類型化的探索;而《無證之罪》通過冷靜地展示一座東北小城,深入中國當代現實社會。兩部劇都以中國為背景,深挖中國故事,而表達方式則都採用了更加緊湊的節奏和精心的故事結構安排,以周播的方式,每集一個小懸念,每週一個大懸念,從而牢牢吸引了海外觀眾,傳達了中國的價值觀。

不只是電視劇,最近,多檔綜藝節目也隨船出海:《奇葩說》《熱血街舞團》《中國新說唱》,通過節目內容,讓海外觀眾瞭解到了中國新青年的潮流文化和他們對於社會爭議話題的觀點。

儒家文明持續發力

從哈日、哈韓,到哈中,在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楊慶存看來,這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順理成章的現象:“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從世界文明的高度來向世界傳播的——它產生於中華民族的土地,卻對整個人類的文明發展有著普遍的重要意義——一個時期以來,特別是甲骨文出現之後,中華民族的文化古籍有了很大的發展,藉助於漢字的形成,中華文化擴大了影響面和傳播速度,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廣泛的影響,不光是漢文化圈,對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和世界和平都有貢獻。中華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德文化’,如老子《道德經》所言:尊道而貴德,是一種利他文化,受到了世界一些善良人民的歡迎和認同,這本是由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思想和巨大魅力決定的。”

哈日哈韓Out了,現在流行哈中!

而東亞文化圈,本來就是受漢語言文化的影響最大、受益也最深的區域,“日韓、越南,一開始都是中華民族漢文化傳播的地方,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魏晉之後,各國都到中國來學習考察,尤其盛唐時期,外國人來中國學習考察的非常多,留下了大量歷史記錄。等到宋代,中國文化發展到新的高峰,受到漢文化圈甚至歐洲很多學者的青睞,不但來學習,還運回自己的國家,許多國內沒有的善本,如今在歐洲和日本還有保存。”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沒有在時代進程中顯得落伍,反而愈加風靡。“我們強調以人為本、天人合一,這些哲學理念,其實很早就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遲早會得到世界的認同。而現代科技的發展,又反過來佐證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對世界和宇宙的認知,我們曾經的對世界的朦朧解釋,都被科學進行了驗證,這也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對事物認知的深度。”在楊慶存看來,“如今對中華文化的推崇和喜愛不是‘哈中’,而是實事求是認識到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巨大價值。”

未來的“東亞文化圈”會是怎樣?楊慶存表示:“東亞文化圈說到底就是儒家文明圈,以儒家文明為底色。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文明具有人類普遍性,會繼續受歡迎,繼續發揮影響力,產生積極影響。尤其是由於中國現代化的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人民會更加意識到文化是基礎。世界四大文明中,唯有中國上下五千年持續發展,靠的正是文化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