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老人做“门板”红薯片,10元每斤卖16000元,产品远销广州上海


同样的种植一样东西,也同样的加工成同一种产品,但有人赚钱,也有人亏本。为啥?今天,小编与各位分享湖南娄底双峰县梓门桥镇的两位制作“门板”红薯片的村民,结果相差太大。 眼下正是红薯收获的季节,双峰县梓门桥梓金村的熊明坤是当地一家农业合作社的成员,今年因租种的稻田有14亩地无法解决水利问题,不得已改种红薯,收获了将近20吨红薯。

当地向来有做红薯片和红薯粉丝的习惯,于是,他准备将这20吨红薯加工成红薯片和红薯粉丝。他每天请三天给自己做事,150元一天。

熊明坤给小编算了一笔账:20吨红薯可以加工成3000斤红薯片和近2000斤红薯粉丝。红薯片以12元每斤的价格来算,可以收获36000元;红薯粉丝以12元每斤计算,可以收获24000元,也就是说14亩地红薯可以获得60000元。除去请人的开销2万元,还有种地成本2万多元,基本上所剩无几。还好当地自媒体免费给我做了宣传,所以销路基本不愁。

熊明坤说前几年的水稻收购价格是130多元/百斤,而今年的价格在120元/百斤以下,所以种植水稻也基本没有赚头。说到这里,熊明坤对于农业的未来出路,他感到了迷茫。

在小编采访回城的路上,在熊明坤的隔壁村里看到刘龙伏老人也正在做“门板”红薯片,他说自己今年已经66岁,以前一直做钢筋批发生意。靠着这门生意,他养大了一双儿女,目前儿子已经是当地某镇的公务员,女儿也在企业中从事会记工作。

刘龙伏老人说后来随着自己年纪的增加,无法从事高强度的搬运,加上做钢筋批发生意人数的增多,销路与以前来比已经大幅下降,所以5年前他就放弃了钢筋批发的生意。 刘龙伏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突然闲下来让他无法适应。于是他就将自家的几分地试种了红薯。今年,他家种的8分地收获了1万斤红薯,加工成“门板”红薯片后,10元每斤批发价,可以卖16000元。

红薯丰收后,他将红薯加工成“门板”红薯片,经过当地宣传干事宣传后,当地的一些电商找上了门,很快他的红薯片就售罄,大约赚了1万元。 周边村民看到刘老种红薯的收益远远高于种植水稻,于是纷纷开始效仿,他们靠着红薯片这个土玩意人均增收约4000元,产品远销广州、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图为刘龙伏老两口在做红薯片。


刘龙伏说以前我们这里做的红薯片只有手帕大小,下面是用稻草铺垫的,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如今收割水稻都是用的收割机,稻秆全部被打碎了,我们就干脆用门板大的白棉纱布代替成稻草秆来晾晒了。图为刘龙伏在查看红薯片。

做“门板”红薯片一般需要经过五个步骤:煮熟,捣糊(还可添加自产的芝麻、桔子皮、生姜等),刮片(用自制的刮具,将捣糊的红薯刮到一平方米左右的白色棉纱布上),晾晒,切片(切成手帕大一块)。图为红薯煮熟后,往里面加入少量糯米粉和芝麻。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还可以添加橘子皮、生姜等。图为刘龙伏做的“门板”红薯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