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

賀雅




按道理是不應該陪孩子寫作業的。而且從長遠看,家長也不可能陪出什麼質量來的。

一般來說,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大致有兩種:一是低年級的孩子。比如一,二年級,家長陪孩子可以給他們培養好習慣,教會他們一些基本的東西:坐姿,握筆,眼與書桌的距離,做作業的先後次序,怎麼讀題,理解題意,不認識的字怎麼查字典,等等。

還有一種,就是孩子自律性比較差,家長不坐旁邊陪著,他就不專心,注意力分散,磨蹭時間,作業潦草,不認真。這樣的孩子,就屬於讓家長不省心的熊孩子,可能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陪伴。

但是即使家長再陪孩子寫作業,也陪不了幾年的。

因為隨著課程的增多,難度的增大,很多的家長們也看不懂呀!

這時候的陪伴,除了在旁邊監督孩子有沒有偷懶磨蹭,或者嘮叨孩子不聽話,其他的真是沒有多大作用和益處。

所以,既然家長不是全能的,那就要鍛鍊孩子獨立做作業。

除非實在不會的,可以共同探討,或者找輔導班老師指導。

在孩子二年級以後,家長們就要逐漸放手了。

不然壞習慣養成了,只能是害孩子。


孫小青


我覺得最好不要陪孩子寫作業,讓孩子自覺完成作業,但可以給孩子檢查作業,更不要讓孩子在輔導班寫作業。 原因如下: 1、陪孩子寫作業容易讓孩子養成依賴心理,不利於學生自覺學習習慣的養成。因為家長如果陪著孩子寫作業的話,可能會養成孩子被監視的感覺,孩子長期處在這種被監視的環境中,容易給孩子造成一些心理問題。會加劇哈子的叛逆心理或者讓孩子長期處於壓抑的環境中。人都是需要一定個人空間的,孩子也不例外,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

2、另外還會造成孩子的依賴心理的形成。孩子在家有人輔導,孩子不會的題父母給他進行了講解,當孩子在學校老師再講解這些題的時候孩子可能就會不再注意聽講了。我們陪護寫作業,不是長久之計,我們可以在孩子小學的時候陪孩子,在初中的時候陪,當孩子上了高中,上了大學,我們還可以陪孩子學習嗎?顯然是不能的,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再想陪孩子寫作業,恐怕也會有心無力了吧。給孩子開家長會時,孩子老師講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有一個孩子,上小學時,家長陪讀,初中時家長還陪讀,讓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當孩子上高中的時候,家長說,孩子我輔導不了你了,你自己學習吧。沒過多久,孩子就跑回家告訴媽媽不想上學了,問他問什麼,孩子說,媽媽,你不會輔導我了,我的學習也完蛋了。這就是長期陪孩子學習造成的形成依賴心理造成的惡果。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我們陪他一時,陪不了他一世。現在許多孩子小學初中很優秀,到了高中大學卻一落千丈,就是這種原因造成的。

當然,在孩子還沒有養成良好習慣時,可以陪他一段時間。等到他的自覺習慣養成後就可以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個人的看法,可能某些內容有所偏頗,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歡迎大家討論,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放手了。


師眼看天下


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就不用陪;否則,就一定要陪!

按說,孩子應該要獨立完成作業才是。但這取決於孩子是不是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已經養成了,那就不用大人陪,否則就需要大人陪同。

因此,從小就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這種習慣不但是對孩子的現在很重要,對他的一生都至關重要。

很多家長吐槽陪同孩子寫作業就如同是亡命天涯,甚至有家長還把自己陪進了醫院。這些都是由於從小沒能夠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導致的!

所以,孩子小的時候,如果你不重視他們的習慣培養,等他們長大以後,你就會掉進自己事先挖好的坑,並會感到深深的絕望!那個陪孩子寫作業氣到心梗的家長就是明證。

孩子只要是入了學,就一定要嚴格要求他,可以採取鼓勵表揚的手段,但目的一定要明確,就是要讓他自己獨立完成作業,不拖拉,不散漫,不放縱自己。

孩子放學回家後,可以先讓他休息十五分鐘左右,讓孩子洗洗手,吃點兒水果,上趟廁所,準備好寫作業的用具。然後一旦進入寫作業的狀態,就堅決不允許他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或者是玩這兒玩那兒的。否則,一旦形成習慣,就很難改正,並會影響他的一生。

當然,在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要先帶著他複習學校學習的知識,幫他鞏固記憶,然後再讓他寫。這個時候,家長那本書就坐在旁邊看,而不是自顧自的玩手機,或者是去做別的事情。這是一種心理暗示,更是一種環境的營造,目的就是讓孩子知道,這個時候需要靜心寫作業。

總之,好習慣決定好人生!孩子一定要從小給他養成愛學習、會學習的好習慣!


老春開聊


我覺得是否陪孩子寫作業主要看孩子處在什麼年紀。

如果孩子處在小學一年級,那父母是有必要輔助孩子寫作業的,主要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孩子及時糾正一些不當的學習方式。

如果孩子已經可以自己完成作業了,父母完全沒有必要陪伴孩子寫作,只需起到督促作用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