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何不惜一戰也不放棄香港?你怎麼看?

港粵澳視角


這個話題言過其實了,實際上針對於香港的問題,英國人從根本上沒有任何實力敢於對抗新中國。也因此香港的迴歸與否一直是由新中國決定的。



題主所說的不惜一戰是在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由丘吉爾說的,當時的丘吉爾就香港問題強硬的說;“不經過戰爭,休想從英國拿走一寸土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現實中的英國真有這麼強硬嗎?

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實際上是有能力收回香港的。但當時美國為了在歐洲地區遏制蘇聯的發展,所以為了爭取英國的支持,拋棄了國民政府。而當時的蔣介石也為了爭取美國的支持,所以就聽從了美國人的安排,將原本打算收回的香港給了英國人。



1949年解放戰爭後,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同年解放軍解放了廣東地區。當時解放軍已經兵臨深圳河,可以說解放香港易如反掌。

身在香港的英國人看到了解放軍嚴陣以待,想起了在4月份在長江的紫石英號事件,這件事之後英國人知道了中國已經不是以前清政府,是有能力捍衛每一寸領土的強國。所以當解放軍解放廣州的時候,英國人已經準備從香港撤退。

但當時的國際形式非常複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了軍事封鎖和物資禁運。而當時的香港作為中國大陸唯一的自由港口,對中國與世界的聯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當時毛主席為了打破封鎖,爭取對外開放的港口親自做了批示說;“既然租期是99年,還有34年,那我們就先不動他,這樣也對世界貿易和我們的貿易是有利的。”

英國人也因為當時毛主席的決定而主動向中國示好,於1950年1月便率先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1978年改革開放後,香港作為大陸唯一對外港口的作用也就消失了,所以香港的迴歸也就提到了日程上。1982年,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攜馬島之勝的餘威訪華,期待可以延續租約。

當時的會談開始後,撒切爾夫人以強硬的姿態聲稱如果想要維持香港地區的繁華,就必須要在英國人的管理之下,之後又說將主權交給中國,但英國必須要留下治權。

鄧小平同志面對撒切爾夫人的言論說:“中國在主權問題上沒有迴旋餘地,它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而且我們現在不僅要收回租出去的九龍和新界,就連割讓的香港島也要一併收回。”




此時的英國根本沒有沒有任何能力抵擋中國收回香港,也因此鐵娘子也沒有完成續租的可能。當撒切爾夫人鬱鬱寡歡的走出人民大會堂時,因為心情鬱悶而分神,在臺階上摔了一跤。但起身後隨即調整了姿態,穩定了儀容,展現了其女強人的姿態。

從香港的歷史上來看,僅有狂妄的丘吉爾說了一句不惜一戰,但實際上英國根本沒有任何實力和勇氣因為香港和中國開戰。所以當中國提出收回香港的時候,僅用幾次談判就能解決香港問題。


我是越關


撒切爾夫人計劃挾馬島之勝的威風談香港問題,最終失敗。

在香港問題上,撒切爾夫人曾帶有威脅性的話說,“如果你們宣佈要收回香港,那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其背後的意圖不言自明。

對英國來說,香港自然是不願意放棄的。

首先,上世紀八十年代,英國殖民地所剩無幾。香港作為英國的王冠殖民地,更顯得彌足且珍貴。

其次,香港是英國在遠東重要的經濟區,英國對香港資本輸出很多,香港的很多經濟利益關係到英國。比如在1989年底,香港165家銀行中,有134家是外資,香港是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銀行中心。另外,外匯市場居世界第六,與倫敦、紐約、蘇黎世並列為世界四大金市。香港是重要的金融中心。

最後,撒切爾夫人認為香港是英國的領土,因此她在馬島戰爭之後,曾問過國防部能否用武力,但遭到國防部拒絕。

不過撒切爾夫人在香港問題上再強硬,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五味社


英國不惜一戰也不願意放棄香港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雖然英國並未因香港與中國發生戰事(他也沒那個勇氣與實力),但當時的撒切爾卻藉著馬島戰爭勝利的餘威到中國商談香港問題確實不爭的事實。

1982年,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來到北京,與鄧小平會談香港問題。香港問題的實質為兩個,一是15年(1982~1997)香港過渡問題,二是97後香港管理問題(不存在主權談判問題)。當時的撒切爾藉著馬島戰爭勝利的餘威對香港迴歸百般刁難,甚至提出一旦香港歸還中國,香港將會發生災難性後果這樣危言聳聽的說法,對此中國政府當然予以駁斥。後來又拋出了什麼“主權換治權”的荒繆提議,目的只有一個,即英國仍不願放棄香港。


當時中英談判異常激烈,甚至一度陷入僵局。除了桌面談判,英國還小動作不斷,操縱香港金融股市,製造混亂。目的除了為香港談判增加籌碼,再有便體現了英國方面歹毒的心理,即便香港迴歸,也是一個混亂不堪的爛攤子。面對種種困局,鄧小平甚至提出如果在十五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潛臺詞當然包括戰爭選項。由此可見,英國方面未必有通過戰爭解決香港問題的決心,但中國政府對於維護國家統一卻意志堅定,不惜一戰!



哥哥


你有你的態度,我有我的原則!中國一點都不能少!收回香港、維護主權完整是全體中國人的歷史使命!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便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各種不平等條約紛至沓來。而遠在大西洋的島國英國卻盯上了中國的南海明珠——香港!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英國先後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佔了中國的香港島、九龍、隨後在1898年,英國再次割佔深圳河以南的所有土地,包括新界和周邊的所有小島還有附近海域,至此,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香港全境依次被英國殖民者佔領!從此,在中國的南國之邊,美麗的香港上空飄揚起了英吉利的旗幟,給中國人帶來了百年的傷痛!猶如一顆釘子不斷地刺痛著中國人的心臟!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當時的清政府儘管腐敗,但是在與西方簽訂一系列合約時,一直有一個底線,那就是割讓租借土地的年限只允許99年,因為100年在國際公約中是一種領土既成事實的年限。也就是說,一個國家在一塊地區實際統治100年以上,便會被默認為該國的國土。腐朽的清政府在這件事上堅守了自己的底線!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將大陸範圍內的所有租界全部收回,中國多次表達我們對香港問題的立場和原則!但是香港問題卻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造成這樣的情況的原因是多樣的,有對當時時局的判斷,也有處於國際環境的考慮。


但是,當時間漸漸地靠近1997年,香港新界99年的租期臨近,中國和英國再次將香港的迴歸問題提上議程。最開始英國的態度十分強硬,原因也很簡單,當時的香港正處於如日中天的地位,當時的香港是亞洲的金融中心,擁有著優良的天然良港——維多利亞深水港。因此香港對於英國維持自己在亞洲的經濟影響力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因而當時的英國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寧願放棄印度,也不願放棄香港!

而當時負責談判香港問題的中方代表便是鄧小平主席。而鄧小平主席和鐵娘子撒切爾夫人關於香港問題的辯論也成為了世界外交史上十分著名的歷史大事件。

1982年9月24日,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對中國進行訪問並就香港問題進行談判,撒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新廳與周恩來總理的夫人鄧穎超女士交談後,在眾人的陪同下前往福建廳會見鄧小平主席,還沒進門鄧小平便迎面走來,鄧小平笑著走向前來與她握手問好。撒切爾夫人說:“我作為現任英國首相訪華,很高興看到你。”鄧小平卻說:“是啊,我認識好幾個英國的首相,但他們現在都下臺了。歡迎你來呀!”鄧小平的一個下馬威便說明了這場談判多麼的艱難!


後來經過艱苦卓絕的多次談判,最終撒切爾夫人放棄了自己的立場,中國人的合法要求在鄧小平的努力下得以實現。中國會在1997年7月1日,將正式收回香港以及包括九龍、新界在內香港全境的全部主權!撒切爾夫人在離開人民大會堂下臺階時不小心跌倒了,這一歷史事件也意味著西方列強欺負中國的歷史徹底告終,中國人民真正的站了起來!

你有你的態度,我有我的原則,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珞珈山的貓


言過其實。

中國收回香港”,是中英兩個負責任大國之間的談判,當時的局勢遠遠沒有達到“不惜一戰”那樣緊張。

討論這個問題,有必要回顧一下英國與新中國打交道的幾個重要歷史節點。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英國軍艦“石紫英號”傲慢擋道開炮,被人民解放軍憤怒的炮火打癱在江面上。

從那一刻起,英國已明白,它應該改變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對中國的脾氣,學會該怎樣與新的中國打交道。

1950年1月6日,頑固反共的英國竟然急急忙忙承認新中國政府,表示願意建交。

1954年6月17日,在朝鮮戰場損失3000軍隊的英國,不計恥辱,與中國建立外交(代辦)關係。

你要想知道為什麼?告訴你!英國發怵,擔心香港的英國殖民地位不保,英國不能把與新中國的關係搞糟。

1982年9月22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拉開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談判序幕。

中國通知英國,中國不僅要如期收回英國租借的九龍半島及新界,還要收回被割讓的香港島。

當時,有個別英國議員咆哮,中國不遵守國際條約,派一艘航母去南海警告。很快,他自己就閉上了嘴。因為他明白大道理,“中國不再跪著,早已站起來”。還明白了小道理;沒有大陸的東江水供應,香港繁榮傾刻不保。

收回香港的“戰場”沒有槍炮的硝煙,只有中英兩國國家意志用談判方式展開較量。


英國;三個(有關香港)條約有效。

答;中國不承認帝國殖民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英國;用主權換治權。

答;主權問題不容談判

英國;香港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不相容。

答;一國兩制

英國;中國(大陸)沒有管理香港(資本主義)經驗。

答;讓有經驗的香港人管理,港人治港

……

英國沒轍了!

1984年9月18日,中英以談判方式解決了香港歷史遺留問題。為解決國際爭端的良好的典範。

1997年7月1日,中國用和平方式收回了香港。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任內解決了香港交還中國問題;她糾正了英國的歷史錯誤,還給了中國應有的尊重,為英中關係友好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1990年,英國皇室為她頒贈了《功績勳章》;1991年,冊封她的丈夫為從男爵(讓她的兒子有頭銜可以繼承);1992年,她被冊封為終身貴族。


諶人


1982年發生了兩件大事。1982年4月到6月,英國和阿根廷爆發了馬島戰爭。1982年9月22日,香港首位女首相人稱鐵娘子的撒切爾夫人訪華,討論香港問題。然而在1945年戰時,首相丘吉爾強硬而粗暴地向老蔣表示——英國哪怕不惜一戰也不放棄香港。在英國人的眼中香港比印度還重要,香港像一顆明珠,發出璀璨的光芒。她不僅躋身於亞洲四小龍,而且雄踞亞洲四小龍之首!(下圖)

然而英國佬對武裝收復窮鳥不拉屎的馬島(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呼福克蘭群島)的阿根廷發動戰爭,把阿根廷打的滿地找牙,欲哭無淚。令人不解的是,他們剛剛贏得了奪(馬)島的勝利,他們的女首相卻主動訪華談論香港的歸屬問題。為什麼?因為鄧公,鄧小平!(下圖)

正是在鄧公的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掌舵下,我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了!中國甫一改革開放,經濟就迅猛發展,實力強勁,傲然矗立於世界的東方。曾經的列強,剛剛揍過阿根廷的英國,在中國面前不得不屈服,不敢不屈服。鐵娘子撒切爾夫人與鄧小平的談判,更讓她感受到一位偉人的睿智和剛毅。以至於在1982年9月24日,鐵娘子都不敢鐵了。與鄧公會面後,撒切爾夫人走出人民大會堂,都緊張地失足摔倒在地。(下圖)

經過了22輪馬拉松式的談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達成共識,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聲明規定中國1997年7月1日(建黨節)正式對香港島、九龍、包括離島在內的新界恢復權利(收復香港表述不夠準確),成立特別行政區。其實,如果鄧公不談判香港問題的話,那麼1997年7月1日迴歸我國的將只有新界(包括離島等),因為只有新界(包括離島等)是清朝時被迫借給英國的,租期就是99年。而香港島、九龍則被割讓了。福垊帶您簡單回顧下香港的屈辱史。(下圖)

1841年1月26日,英國強行佔領香港島,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想方設法也沒能收回。並且還在1842年8月29日,簽署《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正式割讓香港島。1860年6月9日,英國又逼迫清廷簽署恥辱的《北京條約》,迫使清廷將九龍半島以南地區割讓給了英國。1898年6月9日,清朝被迫簽署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強行租借了九龍半島以北,深圳河以南包括附近200多個島嶼,租期99年。

在鄧公的努力下,中英《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徹底廢除了。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迴歸祖國(見上圖)。福垊的感悟就是國家真正的強大就是收復領土,祖國統一,國民幸福。而國民幸福是重中之重,只有國民幸福了,國家才會強大,也有國家強大了,才能真正的雪恥,才能創造奇蹟。這正是英國對待老蔣,對待阿根廷和對待今天的我國不同之處的根本原因。謝謝大家。


福垊


即使放棄全世界的殖民地,也要保住直布羅陀。


對於英國來說,大英帝國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了,英國再也無力維持“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從原來的世界霸主,淪為美國的小弟,英國似乎也能很快接受自己地位的轉換。

英國失去的殖民地不是一塊兩塊,而是幾乎全部,在馬島,英國與阿根廷大打出手,最終保住了馬島。

馬島遠離英國本土,孤懸海外,即使丟掉了馬島,英國也不會受到致命影響。相比之下,如果哪個國家想要奪走直布羅陀,英國絕對跟它拼命。



直布羅陀海峽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是地中海地區經大西洋通往南歐、北非和西亞的重要航路。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尤其是波斯灣的油田得到開發之後,它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成為西歐能源運輸的“生命線”,是大西洋與地中海以及印度洋、太平洋間海上交通重要航線。


現在每天有千百艘船隻通過海峽,每年可達十萬艘,是國際航運中最繁忙的通道之一,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

如果英國失去直布羅陀,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歐國家的海上交通線隨時有可能被掐斷,這可是事關生死的問題,雖然西班牙一再要求英國歸還直布羅陀,但是英國為了能夠永久佔據直布羅陀,甚至不斷向直布羅陀移民,以至於英國人的數量超過西班牙人。


西班牙費了好大勁搞了一個全民公投,結果英國人比西班牙人還多,結果不言而喻。

對於英國來說,唯一決定不能放棄的只有直布羅陀。


視野新觀


英國這個有些故意逞能的意思,目的是想看看中國的態度。接下來羽評郡主就注重講下兩國當時對香港的態度。

二次鴉片戰爭失敗之後,英國先後將中國的香港以及九龍半島佔領,1898年,英國又逼迫清政府簽訂了租借深圳河以南的土地以及周圍的幾百個離島,將這些地方稱為新界,大家都直到,清政府無論和誰簽訂的條約,大多都是租期99年,這主要是因為國際上認為超過一百年這塊土地就默認是佔領國的土地。

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入侵香港,香港淪陷。

直到1943年,國民政府蔣介石在開羅會議期間想要收回香港,當時老美是支持的,畢竟老美還是想拉攏老蔣,然而英國首相丘吉爾單手一拍桌子:“即使戰爭結束,英國也不會放棄任何領土,當然,英國也不會增加領土。”

開羅會議三巨頭

後來在1945年都還強硬表示,要想收回香港,除非踩在他的屍體上,否則免談!其實丘吉爾的在當時寧願放棄印度,也不願放棄香港,因為當時香港對於戰後保持與中國及遠東地區的貿易是相當重要的,說實在的還是利益最主要。

以上一直是英國對香港的態度,當時這些事情也就這樣不了了之,接下來可以看看我們國家之後是怎麼處理的。

說到香港自然是離不開鄧爺爺,鄧爺爺後來是這麼說的:“香港的主權問題是不容討論的,1997年租期已到,已經過了99年,現如今出師有名,如果英方不同意,中方不惜一切代價願意與之一戰!”

當時香港在英國近100年的經營下,早已經是國際金融中心和自由貿易港,說實在的如果真要開戰不僅摧毀了一手建立的香港,最主要還會和中方鬧得不可開交。

後來在談判的過程中,鄧爺爺表示:“如果兩年之內,中英雙方還不能達成一致,那中方就會單方面直接宣佈收回香港,時間和方式都有中方決定。”其實當時京九鐵路修建就是最好的證明,英國最後只能喝下鄧爺爺的這杯“敬酒”。

說實在的,英國聲稱的不惜一切代價,寧願一戰,這是看時間的,也是看中方實力的,1997年的時候,英國毫無疑問這種做法只是想試探中方的態度,如果扭扭捏捏的話,英國就會強勢,所以在領土方面一定要強勢,當然這也是在有實力的前提下破罐子破摔。


羽評郡主


首先,香港是大英帝國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大英帝國最後的榮耀,自然不能輕易放棄。

我們講世界金融中心,紐倫港,分別指的是紐約、倫敦和香港,現在世界上前百強高校最多的城市,也是香港,有5所,要超過倫敦。由此可見香港的特殊地位,香港作為一個樞紐,聯繫著大陸、臺灣、英國,乃至歐美和東南亞世界,地位非常特殊,又是優良港口,英國人自然是不敢輕易放棄。

因為英國已經丟掉了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殖民地,所以說什麼都要力保香港,提出“主權換治權”的方案。誰知背後談判的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有“鋼鐵公司”之稱的鄧小平,中國和阿根廷相比是大國,而且英國租借香港99年再賴著不走也說不過去。鐵娘子權衡再三,同意了鄧小平“一國兩制”的方案,香港問題圓滿解決。所以說不惜一戰的說法是錯的。


青年史學家


小平同志我們愛你,我一個小老百姓敢說,你是真正為國為民,開疆拓土有你一大功勞,為民族收回了香港。為人民發展經濟,搞開放開承包私有制,因為只有私有制人民才有幹勁,才不會磨羊工偷懶取巧,這合乎人性,雖然現在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不願意帶動窮人跟上,有些人有錢了忘本還移民,這只是改革有利有弊,體制需要一定調整,但你老人家初衷是好的,是希望強國富民,不讓我們中國人再受外國人欺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