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嵩縣高官錄|周明海

民國嵩縣高官錄|周明海

清末,楊山綠林舉起義旗,參加辛亥革命,民國建立後,以楊山義軍為基礎,建立鎮嵩軍,參加軍閥混戰,後演變為國民革命軍十五軍及直魯聯軍等,嵩籍官兵尤其是高級將領、高官頗多,主要有:

 1、鎮嵩軍總參議石言

石言(1888——1920),名朝臣,字又謇,乳名貴秋,又名東干,九店街人。石朝臣幼年聰慧,隨其父就讀《三字經》《百家姓》《論語》《孟子》,後到小時坪裴克禮家讀私塾。爾後厭學,其兄石朝順考取清末秀才,其父激勵他說:“你哥哥才學淵博,你永遠也趕不上他。”朝臣答辯道:“我服他何?等著瞧!”請父親在其家後宅院新蓋瓦房一間,把自己用的床、桌、被、褥等搬進屋內,讓家人把門鎖上,一日三餐皆從窗口送入。三年不出門,獨自深鑽苦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廢科舉,興學堂,石朝臣考取開封中州公學優級師範學校。次年,同盟會在開封建立河南分會,秘密發展會員。石經人介紹加入同盟會,成為嵩縣最早參加同盟會者之一。為便於秘密活動,化名石言。師範畢業後,被派到新鄭縣任教。

1909年,石言回嵩縣在溫泉(今飯坡南莊)創辦兩等(初、高級)學堂,自任堂長。他以教師身份秘密活動,宣傳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意義,啟發人們覺醒,並發展同盟會組織,壯大反清隊伍。受其影響,紙房村李賓陽、寺莊雷毓春等也參加了同盟會。

清宣統乙酉年(1909),清廷又行科舉。石言對應試與否猶豫不決。經革命志士勸導,豁然開朗,明白這次應試有利革命,便立即前往省城開封參加應試。一舉考中拔貢。石言榮歸故里時,幾路銅期、嗩吶演奏,迎接的隊伍到九店下河幾里外的石嶺上,看熱鬧的人山人海,幾十裡外的百姓也趕來一睹為快,富豪鄉紳送匾、送幛,以示慶賀。為示其顯赫,石家大門前雕刻一對大石獅,門前額上懸掛著黑底金字匾額,並豎起幾丈高的棋杆兩根,路人為之側目,石言名聲從此大振。

石在南莊兩等學堂任教時,常與憨玉琨、柴雲升、王天縱等楊山綠林弟兄接觸,向他們宣傳反清革命的目的和意義。王天縱殺死盟弟關金忠,憨、柴與王之間裂隙顯露,石多次來往於楊山,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在石言引導下,楊山綠林制定襲擊清廷衙署計劃。1911年,王天縱首襲清廷孫店守備署和鳴皋巡防營取得成功;柴雲升抄襲欒川尋檢署,搗毀文武衙門,趕跑朱陽關“鎮山侯”;憨玉琨襲擊舊縣巡防營,又在閻溝堖劫奪清兵押送的槍支彈藥。同年10月初,石言又與王天縱商議攻打縣城。在攻城時,柴雲升、憨玉琨與王天縱未能協調好,柴、憨率部西撤,未能攻克。10月10日武昌起義後,同盟會河南支部擬定攻打洛陽計劃。14日,派劉粹軒、吳滄州、劉鎮華等五人到豫西聯絡地方武裝。15日,劉、吳等人由洛陽到嵩縣南莊學堂,與石言會晤,商討攻洛大計,並分工行動。16日,石言修書讓劉粹軒、吳滄州持函到楊山與王天縱聯絡,王天縱欣然同意。19日,楊山弟兄向洛陽進兵。行軍前夕,石言趕到楊山,讓人馬到龍門侯信,聽從統一調動。兵至龍門,獲悉攻洛計劃洩密。石言建議王天縱等楊山弟兄轉赴潼關,參加張鈁率領的“秦隴復漢東征軍”。石與楊山弟兄到達潼關,張鈁委任王天縱為先鋒官兼第一標統,石言任軍部總參議,柴雲升、憨玉琨、張治公等分別任其他標統。東征軍在張茅失利,柴雲升、憨玉琨與王天樅又發生矛盾,石奔波其間,從中調解,妥善解決。不久,民國建立,南北議和,清軍與秦隴豫東征軍議和休戰。

鎮嵩軍成立後,張鈁欲委任石言為鎮嵩軍統領。石言以民國建立,革命已經成功為由,堅辭不就。劉鎮華聞悉,借請石言飲酒之機,假裝酒醉,道出對統領一職的羨慕。視名利如淡水的石言順水推舟,舉薦劉鎮華為統領。張鈁不允,石言力薦,劉才被委任為統領。後石言解甲歸田,辭職為民,定居靈寶,仍保留其鎮嵩軍總參議名義。

石言處事仗義,頗負眾望。在軍隊任總參議時,常勸各級官佐糾其弊端,使軍隊紀律顯著改變,受眾人稱讚。他給家中寫信,也是叮囑教書的兄長石朝順:“一串錢一畝地也不要買,肉一元錢一斤也要吃。”石一生喜扶貧濟困,善譽鄉里,其家有300多畝良田出租,收租時任憑佃戶自己斟情繳納,繳多少,收多少,從不計較。故家鄉百姓敬仰其人品,將《謙恭鄉里》《睦鄰方正》之匾額敬送其家。

1920年,石言病逝靈寶,終年39歲,鎮嵩軍撥款為其大辦喪事。靈柩由靈寶運回九店時,鎮嵩軍派一連衛士護送,請能工巧匠用葦蓆搭了一套四合頭院式的靈棚,把丈二高的紙紮、“四大天將”擺放在靈堂兩廂。還有紙紮的戰馬蹄蹬四輪,可拉著走。靈棚前高懸石言生前好友和軍隊送的輓聯、挽幛,有一幅輓聯是:“石可補天天上去,言可對世世間無。”

為把喪事辦好,鎮嵩軍專從伊川聘請蔣伯述作總管,僱傭“旋風”30多人,祭奠三日三夜,東至臨汝、汝陽,北至龍門、伊川,方圓百餘里,為石言弔喪的人絡繹不絕,看熱鬧的人不計其數,均飯菜招待。根據石言生前不吃葷食的特點,辦喪事時全用麵筋做食品,所用麵粉皆從伊陽運回,洗面筋使八大河下游十餘里汪城段的河水變為乳白色,先葬與九店上河村對面的祖瑩,後遷葬於九店下河店門口崖北坡。

 2、陸軍中將、鎮嵩軍第一軍軍長柴雲升

柴雲升(1882——1936),字春霆,乳名書經。嵩縣潭頭鎮(今欒川縣)石門村南坡人,後遷往黨村。因在楊山兄弟中排行第八,故稱“柴老八”。柴年幼家貧,其父早亡,與母親宿住兩間破草房,租種半分山坡地,母給別人紡棉線、織布維持家中生活。柴十四五歲時,即上山拾柴、賣柴禾,以補生活不足,稍長便給人家背運木材,家境窘迫,食不能自給,衣不能換季,20歲時與鄰村劉書生之女結婚。年前柴欲給老母、妻室添件新衣,將家裡自織土布丈餘,送到潭頭街梁雲珠染坊店。送布多日,因手中無錢,不敢前去取布。眼看新年即到,硬著頭皮到染坊店同梁雲珠商量,請寬待三兩天後再來繳款清帳。梁為人小氣、刻薄,在柴收布取出行至大街時,又產生疑心,追上柴雲升將布奪回。柴回到家裡,抱頭大哭。怨恨之下,他砸折扁擔,發誓今後闖不到別人前頭,誓不為人。

柴家西邊段凹村,有一青年名段燕,為人豪爽,不甘貧困,常結合四、五個青年到附近村莊富戶家搶劫財糧,柴慕名入夥,段患霍亂病故,柴又與本村倪振川、倪振魁等40餘人合夥。1904年,二倪先後死去,柴雲升被眾友推為“杆首”。其杆眾糧餉,由潭頭富戶王世卿慷慨資助。

柴就任杆首宣佈,不準私入民宅,向窮苦農民取財物;不準調戲婦女,違者嚴加。劫略的目標是富戶、豪商財物,搶清廷衙署武器。有一次,其部下雷明均、馬老三率眾到獅子廟街攻打地方團丁獲勝,雷、馬乘機將雷明均的妹妹、馬德純的女兒搶來,收作偏房。在秋扒舉行婚禮,大擺宴席,索取鉅額禮金。柴聞聽此事非常惱火,待雷、馬二人率部回到潭頭街,立即解除武裝,並殺頭示眾,所搶婦女讓其家屬領回。從此,柴部聲威大振,深受民眾歡迎。

1907年秋,柴杆已達百餘人,1909年,王天縱約嵩縣杆首到楊山結盟,結拜為十大弟兄。後柴雲升因關金鐘(老九)被王天縱無端殺害,深感王為人多詐多疑,對王有戒心,疏而遠之。從此楊山弟兄產生裂隙。王把關母接上楊山,祝如親母對待後,楊山兄弟間的關係始得好轉。1911年,在同盟會會員石又騫的引導下,楊山弟兄響應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之壯舉,柴雲升率部經五成溝、重渡,直抄欒川巡檢署,搗毀文武衙門,接著又到朱陽關趕跑“鎮山侯”。

清廷河南府派孫店守備署守備謝老道(名寶勝),率兵到潭頭圍剿,柴雲升將部下分散隱蔽,埋伏在潭頭鎮周圍深山密林中,柴化裝成儒生,隱蔽在潭頭街王世卿家裡暗中指揮。謝老道見集鎮空虛,風平浪靜,便紮營休息。次日拂曉,柴部將謝四面包圍,殺聲震天,謝老道見勢不妙,丟盔棄甲竄逃。河南府又增調援兵,由謝指揮再次進剿。共分兩路:一路從魯山進軍嵩縣合峪(今欒川),圍攻楊山王天縱;一路沿伊河進兵嵩縣。柴雲升、憨玉琨等率千餘人應敵於嵩縣城西一帶,激戰數日,清兵慘敗,退兵嵩縣城,閉門不出。

武昌起義前後,柴雲升等先後響應同盟會號召,協同楊山弟兄參加攻嵩縣城、打洛陽之戰。攻洛未成,柴隨眾赴陝西潼關,參加張鈁領導的秦隴復漢東征軍(後更名為秦隴豫東征軍),任第三標標統。在東征中,柴雲升率部從靈寶南側擊清兵毅軍,佔靈寶、攻澠池。

1912年,民國建立,袁世凱下令將陝軍縮編為一個師,其編余3000多人是豫西起義民軍。陝西省督軍張鈁,有感於豫西民軍在東征中英勇善戰,功績卓著,若遣返歸裡,定會影響社會秩序。遂與河南省督軍張鎮芳商議,將這批民軍推薦給袁世凱,改編為鎮嵩軍。柴雲升任第一標標統。同年,豫西匪患四起,社會秩序混亂,民不安寧。10月中旬,鎮嵩軍奉命由陝西返豫剿匪。柴雲升見張治公把自己的叔伯兄弟殺掉,憨玉琨把自己二胞兄憨玉琳打死在舊縣城隍廟外,均受到河南督軍張鎮芳的表彰後,下定決心,將自己過去的“二架杆”李永魁殺死於橋頭,受到上級賞銀10錠。

1917年,段祺瑞解散國會,孫中山組織護法軍政府,誓師北伐。陝西立即響應孫中山號召,成立靖國軍,於佑仁、張鈁分別就任正副司令,並派胡景翼、楊虎城、樊鍾秀等聯合攻打陝西省督軍陳樹藩。陳樹藩孤軍難抵,以省長一職相許,電邀鎮嵩軍出兵援陝。次年二月,柴雲升隨鎮嵩軍入陝,駐兵潼關。在與靖國軍交戰中,鎮嵩軍在華州、臨潼、灞橋獲勝,西安解圍。劉鎮華當了陝西省長,柴雲升任陝西陸軍第一師師長。1926年4月,陝靈大戰後,柴任鎮嵩軍第一軍軍長,與鎮嵩軍10萬大軍乘勝入陝,圍攻西安李虎臣、楊虎城8個月,適值廣東革命政府北伐,馮玉祥在蘇聯急馳回國,9月17日在五原集結舊部南下,與李虎臣、楊虎城合擊鎮嵩軍。鎮嵩軍慘敗,撤兵返豫。柴雲升時率部由華陰退至嵩縣潭頭一帶。劉鎮華收容殘部,經過整頓,把鎮嵩軍縮編為兩個軍,柴任第一軍軍長。1927年春,柴雲升離開鎮嵩軍,先到山西找閻錫山,再到北京面見張作霖,最後到直魯聯軍張宗昌部下任軍長。1928年,直魯聯軍張宗昌被馮玉祥打敗,從此,柴雲升一厥不振。1931年,柴雲升下野,閒居天津。1936年病故於天津,葬於潭頭鎮黨村。

3、陸軍上將憨玉琨

憨玉琨(1888——1925)北洋陸軍上將,德亭鎮上蠻峪村人,楊山十大兄弟中排行第十,稱憨老十,歷任鎮嵩軍團長、師長,1921年,任中央陸軍第三十五師師長,1924年4月被北洋政府授將軍府肇威將軍。1924年11月23日,憨出師潼關到陝州成立國民豫軍,自任總司令,12月2日率部隊進軍洛陽,驅逐吳佩孚,1925年任段祺瑞政府豫陝甘剿匪副司令。

琨弟兄5個,大哥同生、二哥玉琳、四弟玉珍,五弟玉琪,琨居老三,故乳名三娃。幼年家貧,沿街乞討,常摘野果充飢,打零工餬口,受人欺凌。稍長為富戶放牛,到羅莊餘家扛長工。清光緒庚子、辛丑併科(1900——1901),嵩城孫麟閣中舉,城鄉豪紳紛紛送禮致賀。餘掌櫃使琨擔粉條80斤往賀,中午開宴,琨隨眾客就桌舉箸,管家見他衣著襤褸,其貌不揚,便大聲訓斥並令其退席。清宣統元年(1909),梅子溝富戶郭八仙家中被搶,郭誣告同生為盜,被縣衙抓捕入獄,裝入木籠示眾後殺頭。同生臨刑前,對玉琨說:“郭八仙家被搶,決非我為,我死的冤枉,請弟為我報仇!”同生死後,玉琨投奔關金鐘,關以未穿血衣者拒收推辭。憨回家,乘梅子溝唱夜戲之機,帶大刀前往,看到郭八仙在臺前看戲,即藏於暗處伺機動手。郭覺察有疑,戲完就慌張回家,行至老陰崖,玉琨突然躍出,一刀將郭砍死,星夜上楊山。關見琨勇猛,遂納為“二架杆”,並與王天縱、張治公、柴雲升等結拜為“楊山十大弟兄”。

宣統元年(1909),嵩縣同盟會員石言、冉祥徵回嵩聯絡綠林武裝,宣傳反清。王天縱等受革命思想影響,由綠林大俠轉為反清志士。先後攻打清地方軍事機構孫店守備衙門和舊縣、鳴皋巡防營哨所、嵩縣縣城等,獲槍60餘支,琨亦首當其衝。

宣統三年(1911),同盟會派劉鎮華與楊山弟兄聯絡,贈以槍支,配合武昌起義,攻打嵩縣城及洛陽。後與王天縱到潼關加入張鈁秦隴復漢東征軍,憨玉琨任東征軍第四標統。清帝退位,民國建立,經陝西省督軍張鈁請示袁世凱、經河南省督軍張鎮芳同意,將這部分武裝改編為“鎮嵩軍”,憨玉琨為第三標標統。

1912年,鎮嵩軍回豫西剿匪,二哥玉琳依仗其勢,勾結地霸,橫行鄉里,揮霍無度,民憤極大。琨得知其事,率部返里,將其二哥打死在舊縣街城隍廟門前。1917年冬,陝西督軍兼省長陳樹藩,因受陝西靖國軍胡景翼、楊虎城、郭堅、樊鍾秀等四面圍攻,遂許省長一職為條件電請劉鎮華出兵援陝。次年,憨玉琨隨劉入陝,駐紮潼關。與靖國軍交戰中,鎮嵩軍在華州,臨潼、灞橋獲勝,西安解圍,劉鎮華當了陝西省長,憨玉琨任陝西陸軍第三師師長。

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皖敗,直系吳佩孚坐鎮洛陽。為鞏固其河南地盤的統治,吳佩孚於1921年6月派二十四師閻相文、第七師吳新田、第十六旅馮玉祥入陝,趕走陳樹藩,收編靖國軍。時鎮嵩軍劉鎮華運用兩面手法,保住省長地位,並要求吳佩孚批准鎮嵩軍擴編為4個師,第一師師長柴雲升、第二師師長張治公、第三師師長馬水旺,任命憨玉琨為中央陸軍三十五師師長。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大戰開始,直系部隊統調前線,鎮嵩軍對吳佩孚表示效忠,派張治公師到長城以北助戰,憨玉琨、柴雲升師留陝。23日馮玉祥在北平發動政變,抓了曹錕,直系垮臺,擁護段祺瑞二次執政。劉鎮華聞訊,即通電擁護,並指示鎮嵩軍駐北京代表楚子襄晉見段祺瑞。段對楚暗示,只要憨玉琨興兵至鄭、汴,即發表憨為河南督軍。鎮嵩軍為搶奪河南地盤,憨玉琨打著國民豫軍旗號,於12月1日率領三十五師出兵潼關,至洛陽趕走吳佩孚。憨軍進入洛陽西工,大肆收編豫西一帶土匪,擴充實力,由原來兩旅增編為6個旅約4萬餘眾。憨軍佔洛,繼續東進,直至佔領鄭、汴,時北平國民政府已發表胡景翼為河南督軍。國民二軍胡景翼與國民三軍孫嶽部由豫東渡黃河,驅憨佔汴。後與憨談判,願與嵩軍合作南下,打通湘、鄂,迎接孫中山北上,胡允諾雙方打下湖北後,將河南督軍讓給憨玉琨,並提出統一河南政令的要求。又發表孫嶽為豫陝甘剿匪總司令,憨玉琨為副司令。接著孫嶽要求駐洛。時憨玉琨堅持不讓,自恃其強。鎮嵩軍眾將亦主張驅胡。憨自稱國民豫軍總司令,劉鎮華派陝西陸軍第二師師長張治公為國民豫軍副司令。令憨玉琨固守黑石關,柴雲升嚴防渭北,使國民二軍內外不能聯繫,適吳佩孚部田維勤、靳雲鶚盤踞南陽,與劉鎮華、憨玉琨取得聯繫。劉調馬水旺到洛陽東線參戰。調漢中吳新田到西安,代理督軍兼省長,牽制渭北。劉鎮華親率柴師督戰。1925年2月25日,胡景翼先發制人,以精銳部隊猛攻滎陽,襲擊黑石關,憨胡大戰猛烈展開。雙方激戰半月,憨軍退守黑石關,戰爭達到白熱化,孝義兵工廠幾經易手。3月4日,樊鍾秀從京漢路南段,經禹縣、登封,入偃師進攻憨軍後路;鎮嵩軍馬水旺部又在前線倒戈;張治公駐防臨汝,與憨有宿怨,加上他剛敗兵于山海關撤回休整,遲不發兵支前。憨軍不能支持,向洛陽退卻,胡軍3月8日進佔洛陽。憨玉琨料大勢已去,只帶殘部60餘人返嵩。路經鳴皋槍支又被人奪去,及至大章僅剩隨從數人,住在張拱端家裡。時親朋不至,四顧冷落,羞恨交加,不欲再生,遂一手端鴉片,一手執槍,準備服毒自殺。隨從盧耀娃急上前阻攔。憨怒斥說:“誰敢近我,先打死誰!”人不敢近前。憨吞服鴉片而亡,時年37歲。憨死後長夫人吳西光怕胡部進剿,當夜把憨埋葬於大章學村後坡,並用耕牛5犋將墳地8畝左右全部犁耙一遍,1928年2月25日遷葬於德亭鎮蠻峪村桑樹坑。

4、陸軍少將、直魯聯軍第三十一軍軍長武衍周

武衍周(1877——1930),九店鄉郭嶺村張虎溝人,曾任鎮嵩軍炮兵管帶(營長)、炮兵獨立團團長、第五師師長,張宗昌直魯聯軍第三十一軍軍長等職。1923年4月22日,被北洋政府授予陸軍少將軍銜。直魯聯軍,原包括直隸督辦李景林、山東督辦張宗昌兩部。為了共同對付馮玉祥的國民軍,盤踞直隸的李景林和盤踞在山東的張宗昌於1925年12月將所部聯合,改稱“直魯聯軍”,李景林任總司令,張宗昌任副總司令。不久李景林被國民軍打敗,退守山東。1926年李景林下臺,張宗昌任總司令,張部褚玉璞任副司令,徐大同任參謀長。

武衍周與石言年幼時同在今飯坡鎮小時坪村讀私塾,輟學回家後種田,武12歲就能趕車拉煤,會唱越調戲,嗓子洪亮,一聲高喊,很遠都能聽得到,15歲當家理事。1911年農曆6月12日,一群土匪黎明時路過本村,本村趙彪被土匪抓去帶路,行至九店街,趙乘機逃跑,回村敲鑼報信,鄉鄰都躲了起來,不久土匪折回,過河時,武率村中青壯年抬一土炮,向土匪開戰,匪眾狼狽逃竄,武與眾人乘勝追擊,活捉匪首,殺頭示眾,後率眾投奔楊山,同年十月參加辛亥革命楊山起義,是鎮嵩軍的主要骨幹。1927年春,鎮嵩軍內部分裂,武衍周離開鎮嵩軍,到直魯聯軍張宗昌部下任軍長。1928年,直魯聯軍張宗昌被馮玉祥戰敗,武下野,閒居洛陽。

1929年土匪薛嘉賓部從縣城撤退,途經九店,大部被九店保衛局局長呂鴻廂組織的人員繳械。槍支、馬匹、輜重等繳獲甚多。在分贓中,呂鴻廂族弟呂如意、侄呂跑娃,郭嶺村瑤溝人牛娃兄弟認為不均,對此極為不滿,多次到下野師長武贊周(武衍周之弟)家,要求除掉專橫跋扈的呂鴻廂;武不敢做主,這些人又到洛陽,找到武衍周,告呂鴻廂。在他人慫恿及武贊周來信勸說下,武決定除掉呂鴻廂。在武贊周策劃下,商定利用呂跑娃、呂如意能夠接近呂鴻廂的機會,一人殺呂鴻廂,一人殺其子,其他人殺其全家。一日,呂鴻廂臥病在床,其父去陶莊看戲,其子在客屋打牌,呂跑娃以要茶葉為名進入室內打死呂鴻廂,其兒子被呂如意打死,院外人聽到槍聲,一擁而入,將其全家老少打死,呂鴻廂父在看戲回家途中亦被打死。呂鴻廂之兄呂鴻恩在國民黨軍隊當團長,聽到家中滿門被殺,決定棄官報仇,先到洛陽,唆使內弟李可六,於1930年10月15日,將武衍周刺殺。後到伊陽縣(今汝陽)其姐夫申塹家籌劃下步報復行動,武贊周用重金賄賂買通申塹,申塹見利忘義,將自己的內弟呂鴻恩槍殺。後武贊周因家中內訌,一家老少十幾人被侄兒武夏娃、武金於1931年11月全部槍殺。

5、農民將軍、河南省主席萬選才


民國嵩縣高官錄|周明海


萬選才(1892——1930),乳名二濤,字得英,1989年12月19日出生於閻莊鎮段溝村,後遷閻莊街。萬家庭貧寒,租種薄田數畝,逢集日隨父賣饃度生,讀私塾3年而輟學。

萬性格強悍,不甘受辱,心懷大志。年長經同街高博堂、劉仲鋒舉薦,當上局丁。1920年2月2日夜,繳械閻莊總局槍11支,帶13人到九女溝、瓦房院、花山為寇,田湖局宋天才聞訊後帶人槍投萬。同年又收繳白楊樹、海山鎮、騰王溝、窯店等局槍支。7月,皖系西北邊防軍徐樹錚部一個營譁變自洛逃嵩,萬聞訊後與張世臣等帶人星夜在陸渾嶺截擊,收繳潰兵千餘人、槍700餘條。此時萬在花山已有900餘人,800餘槍。同年8月,憨玉琨派人從潼關返嵩與之聯絡。萬率部入陝到憨部任營長,後提升團長。1925年1月,萬選才駐兵陝州,趁國民軍嶽維峻、李虎臣與吳佩孚交戰慘敗之機,收槍萬餘支。3月,部隨鎮嵩軍圍攻西安8個月。後聞馮玉祥救援西安,兵至咸陽,鎮嵩軍梅發魁師繳械,鎮嵩軍兵敗返豫,萬選才奉命殿後,收容殘兵。及到洛陽,萬部已達6萬餘眾,整騙為師,返嵩休整。1927年春,鎮嵩軍投靠馮玉祥,萬選才任第二集團軍第八方面軍第一軍軍長兼師長,率部參加北伐,由開封、蘭考渡黃河克濮陽,經清豐、南樂攻克大名,任鎮守使,繼續督師北上。奉軍張宗昌一觸即潰,直追至大沽口一帶,馮玉祥大讚:“得英真是常勝將軍。”劉鎮華贊:“得英一身都是膽!”北伐結束,萬部由軍縮為師,駐河北廊坊、楊柳青一帶。

1929年秋,蔣介石委萬為洛陽警備司令。1930年春,馮軍聯閻反蔣,萬投馮作先鋒。時任第六路總指揮,包打開封,逼韓復榘離汴,萬選才任河南省主席兼第六路總指揮。不久,萬父病故,回嵩治喪。5月20日蔣軍劉峙在商丘偷襲萬部,師長萬殿尊被俘。萬得知後,星夜返汴。次日輕裝簡從赴前線視察,至寧陵劉茂恩防地,劉暗示學兵隊長武庭麟以“歡迎”為名,誘捕萬選才,解往南京。蔣介石親自召見,要萬將部隊帶至南京,仍回河南當主席。萬寫信傳殿尊回汴說合。第六路代總指揮石振清猶豫不定,將信交省代主席李筱蘭,李接信後,送交蔣介石,蔣派顧祝同到臨潁接洽,不料四處槍聲大作,顧大敗而回。蔣見勸降未果又遭毒計, 1930年10月8日(農曆8月27日),將萬選才被槍殺於南京雨花臺,時年38歲。萬選才死後,他的老部下、時任河南省財政廳廳長的張竹亭,花費大量金錢,設法買通南京監獄長,趁夜將萬的屍體偷偷運出,裝殮後由專人護送回,1931年初,馮玉祥和閻錫山籌款70萬元,在嵩縣閆莊東一公里處,建造萬選才墓園,取名“萬氏佳城”,佔地50畝。墓園大門兩側,分別懸掛吳佩孚、閻錫山題寫的匾額“名流千古”“魂歸中原”,大殿懸掛馮玉祥題寫的匾額“功在黨國”,李宗仁、吉鴻昌等人也題寫了匾額。

 6、陸軍中將、第六路總指揮石振清

石振清(1887——1930),字嵩生,德亭鎮楊村人,石幼年家貧,未能入學,及長,好逸惡勞,放蕩不羈,好與賭徒、惡少為伍,尋釁滋事,鄰里不安,親朋深惡而痛絕之。1921年,嵩縣災荒,盜匪蜂起,石拉桿100餘人,投鎮嵩軍萬選才部為排長。石振清打仗勇敢,隨升連、營、團、旅長,1928年升師長。一次,在與吳佩孚、孫傳芳軍作戰中,彈盡糧絕,仍鎮靜如常,轉敗為勝。1930年萬選才被扣後,閻錫山、馮玉祥任命石代理國民革命軍第六路總指揮。石不敢反蔣,又貪戀地位,態度曖昧,終是萬被殺害,部隊官兵對石在關鍵時刻不營救嵩縣同鄉,心懷不滿,多離職他去,留者士無鬥志。與蔣軍作戰,全線崩潰,石振清下野,寓居北平。不久,萬選才衛士郭來子設計將石夫婦在北平誘殺,並將財物囊括一空。

7、陸軍中將、32軍軍長宋天才


民國嵩縣高官錄|周明海


宋天才(1880——1951)中將,字首三,嵩縣田湖街人。宋幼年家貧,討飯為生,4歲喪母,被其叔父宋耐磨收養,視若親生。清光緒十年(1884),隨叔父從鄉間遷田湖街。10餘歲即開始給人幹雜活、打短工。20歲便操起扁擔往來於木植街、車村、合峪等地,販糧賣鹽,維持生計。1916年,經人說合,他拋棄販糧生涯,到田湖清鄉局跟孫繼光當局丁。1920年,嵩境大旱,糧食歉收,農民生活極端困苦。不少人為生活所迫,結夥拉桿,打富濟貧。其時,萬選才已在花山聚攏,宋身在局子,暗中與萬早有聯繫。當年2月,在他裡應外合下,萬率人到田湖、窯店局子,收繳步槍、土炮近百支,宋同時到花山入夥。8月隨萬入陝,加入鎮嵩軍,萬任憨玉琨部營長,宋任連長,轉戰於陝州、靈寶、潼關等地。

1925年2月,憨玉琨和胡景翼為搶奪河南地盤,發生 “憨胡之戰”,憨敗逃回大章服毒自殺。萬乘機收容散兵,編為混成旅,宋升任為營長。1927年,萬部歸馮玉祥後,宋又升為團長,參加北伐戰爭,在蘭封、考城、濮陽、大名等戰鬥中多次立功,擢升為國民革命軍第八旅旅長。1930年,任反蔣聯軍第4方面軍第6路軍36師師長,參加中原大戰,失敗後投蔣,任第20路軍第32軍軍長,不久部隊縮編任第20路軍75師中將師長,1931年兼任南陽警備司令。其間,方城縣一娃馬的連長率全連士兵譁變,駐原籍賀寨,宋欲對其收編,著特務營長宋振武(系宋長子)前往說合,因被拒寨外,惱羞成怒,鳴槍示威,被守兵回擊中彈而亡。宋聞訊後旋即派兵圍剿賀寨,駐軍得知逃跑一空。宋為子報仇心切,命士兵燒燬民房80餘間,槍殺無辜百姓48人。1935年,七十五師奉命進駐閩贛交界的黎川、建寧等地圍剿中國工農紅軍,殺害紅軍官兵多人。“七七”事變後,移防福建廈門、汕頭。此時宋兼任漳廈警備司令,乘機在沿海港口進行走私販運,中飽私囊。1938年5月,日軍進攻廈門,宋率部奮力抵抗,終因寡不敵眾而失守,11月宋引咎辭職,保留“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名義歸裡。

宋返鄉後,建造莊院,購買田產,納妾使婢,並利用其經濟和武裝實力,把持地方政權,鞏固社會地位。同時出資在鳴皋、古城、飯坡等地修蓋茶庵,供行人飲茶歇息,多處修橋補路,在高屯、屏鳳莊打造木船,修建曲裡溫泉浴池,捐資興辦學校,創建首三圖書館,重印《二程全書》。先後任嵩英中學校長及縣參議會議長等職,成為全縣眾士紳之首和政壇中風雲人物。

1944年春,日軍竄犯豫西,嵩縣淪陷,駐嵩日軍派軍佐協同翻譯到宋家,以坐鎮洛陽一官相許勸降,如是者三次,均被宋嚴詞拒絕。日酋惱怒,派兵圍剿田湖,宋率領武裝數十人避居楊山長達年餘。1947年,宋在縣參議會強行通過決議,令各鄉鎮構築中心寨,組織守護隊,建立盤查哨(所),加緊防共步伐。當解放軍於9月3日途經田湖時,率領守護隊400餘人,頑固抵抗,田湖被解放軍攻克後,宋隻身從地道逃出遁跡南京。1950年11月20日在上海被捕獲,押解嵩縣。經審判定為死刑,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於1951年7月22日于田湖伏法。

8、陸軍中將、抗日英烈邢清忠

邢清忠(1899——1941),字良臣,乳名印,田湖街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5軍65師師長。幼家貧,性強悍,好賭博,曾給秦家扛長工。邢清忠在當地大戶姚家當長工時,下地幹活把鋤頭弄丟了,他不敢回去,就偷偷跑了。後來,當了旅長的邢清忠回田湖時,姚家人怕遭報復,就找人到邢清忠家說情,沒想到邢清忠不但不記仇,反而拿毛巾包了一把銀元給姚家。另外,邢清忠還給原嵩英中學捐獻過桌椅。

1920年隨萬選才投奔鎮嵩軍,在憨玉琨部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轉戰豫、陝等地。中原大戰結束後,邢所在部隊改屬15軍,任64師191旅少將旅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奉命赴河北正太路沿線作戰。1937年10月參加忻口戰役,守備東西榮華村及靈山一帶陣地,與日軍展開爭奪戰。刑清忠親率預備隊,突破敵人陣地,殲滅敵軍一個營。1939年10月,因戰功升任第15軍65師師長,擔任中條山地區董封一帶守備任務,在絳縣前線與日軍呈膠著狀態。邢文化低、脾氣暴躁,作戰勇敢,身經百戰、出生入死,戰鬥激烈時,不顧勸阻,親臨前線指揮,敵軍聞之喪膽,是十五軍中的強師。1941年5月,邢積勞成疾,肺結核病情惡化,鑑於中條山戰事緊迫而拒絕治療。十四集團軍總司令劉茂恩、十五軍軍長武庭麟強令赴洛就診,邢清忠一行到達澠池黃河渡口時,遭到日軍飛機轟炸,不幸殉國,終年42歲,後被追晉為陸軍中將,被錄入《中國抗戰殉國將領總名錄(中將)》一書。成為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國家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抗日英烈之一。

9、陸軍中將、一〇〇軍代軍長韓文英

韓文英(1893——1944),陸軍中將,出生於閻莊鎮焦澗店村,後遷至田湖鎮毛莊村。韓少年時即挑起生活重擔,與父分憂,從未進過校門。1920年,因鍘草誤傷同伴右手而投奔鎮嵩軍,在萬選才營部當衛士。1927——1928年,韓任團長,參加北伐戰爭。在曹州、蘭封、棗營與奉系張作霖的三十六軍潘鴻鈞部作戰,在攻開州(今屬濮陽)、戰清豐、打南樂等戰鬥中屢挫勁敵,與奉系四十軍孫殿英部作戰時,屢建奇功。

1930年春,馮玉祥、閻錫山聯合反蔣,馮委萬選才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八方面軍第六路總指揮,擢升韓為萬部少將旅長,在柳河、商丘一帶參加反蔣戰爭。中原大戰馮閻失敗後,韓旅歸屬張鈁(伯英)的二十路軍,任七十五師副師長兼二二三旅旅長,駐防潢川。期間,韓奉命在卜塔圍剿紅軍,遭到沉重反擊。1935年,七十五師開往江西黎川,福建建寧、泰寧一帶,繼續與紅軍為敵。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揭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國共兩黨合作抗日。二十路軍調往抗日前線,歸蔣鼎文指揮,後被顧祝同吞併,韓仍任七十五師副師長及二二三旅旅長併兼廈門警備司令。在日軍進攻廈門時,韓身先士卒,率部英勇反擊,身受重傷,仍堅持指揮戰鬥。戰後升任七十五師中將師長。1939年,韓率部痛殲日軍,收復昭安。1940年2月,採用“出其不意速戰速決、分進合擊截斷歸路”的戰術,迫使汪偽軍黃大偉部3個團全部投誠。韓繼升為一○○軍副軍長。時漳州各界為昭安光復,舉行祝捷大會,贈以“韓範風高”的金字匾額。同年,又在福建南靖縣殲滅與日軍勾結的土匪葉文龍部千餘人。

1941年4月,韓親率二二五旅和一個炮兵營,雨夜猛擊日軍,光復柯嶺。6月中旬,在官溪、降虎等地設伏,擊敗日軍步兵七八百人和騎兵百餘人的進攻。俘敵軍官2名,戰馬兩匹,步槍30餘支,戰刀10餘把。由於韓指揮有方,屢創日軍, 1942年6月後,連克江西省的弋陽、東鄉、鷹潭等10餘座縣城,穩定了戰局,升為一○○軍代理軍長。一次行軍路遇交通要道,必經一座橋,韓憂於士兵行軍勞累之苦,集中排以上軍官,從敵人手中奪回此橋,消滅守橋日軍30餘人,自傷排長2名,連長1名。遭部屬師長朱惠榮、師參謀長崔廣森向蔣介石密告,說韓目不識丁,有勇無謀,行動魯莽,韓被蔣調任二十軍副軍長,氣憤成疾,1943年4月,經軍長黃伯韜批准返光澤休養。28日突患腦溢血病逝,被安葬在光澤縣中山公園,後遷葬於附近山麓。墓碑上書“河南國民黨人士韓軍長之墓”。

韓文英任旅長期間,其父被本村石姓人家栓著的騾子踢死,韓帶兩個排士兵奔喪,石家人嚇得四處躲避,不敢回家,韓讓人送信“牲畜不通人性,不怪你們,我不會惹你們,安心回家吧”,石家人才敢回家,村人多年傳頌。

10、陸軍中將師長阮勳

阮勳(1897——1950),又名縉紳,飯坡鎮田莊村店房人,陸軍中將,陝西督軍公署軍官訓練團畢業。阮勳年輕時賭博成性,因賭債與本村雷喜發生糾紛,雷將其告到縣衙,阮聞聽離家出走投鎮嵩軍,充當鎮嵩軍統領劉鎮華隨身馬弁,阮體高力壯,辦事機靈,拜劉鎮華母親為乾孃,此後步步高昇。1929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暫編第20師58旅少將旅長,5月改任暫編第4師10旅少將旅長,9月改任第66師10旅少將旅長,1930年2月改任反蔣聯軍第4方面軍第6路軍第29軍75師中將師長,5月改任國民革命軍第65師中將師長。5月18日,萬選才由開封到前線督戰,經過寧陵西關土地廟時,受劉茂恩密令,阮勳將萬選才扣押,由劉茂恩解送蔣介石作為見面禮,投靠蔣介石,其部隊編為中央軍15軍,阮仍任師長。1931年4月任第65師中將副師長兼193旅旅長,1935年10月調任安徽省警備旅中將旅長,1938年3月調任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1939年11月調任河南自衛軍第2路中將總指揮,1941年農曆正月初二,阮勳部與日寇精銳部隊井田師團在遂平縣潘莊鎮血戰一晝夜,共擊斃日軍400多人,炸燬敵汽車7輛,日寇屍體拉了19汽車。龐秀夫等800名嵩籍勇士血灑潘家鎮,1200多人的隊伍,最後歸隊的不足百人,戰後,阮勳在潘家鎮買6畝地,挖14個大坑,埋葬800多犧牲的嵩籍官兵,隨後每年阮勳都到遂平縣潘家鎮祭祀陣亡將士。潘家鎮之戰是日寇侵入遂平縣後中國軍隊進行的一次悲壯慘烈的抗戰,給企圖打通平漢線的日軍以迎頭痛擊。戰後阮部被編入豫南挺進軍第14縱隊,繼續進行抗日戰爭。國民政府給自衛軍陣亡將士發了“榮哀狀”,永志榮哀,併發放撫卹金,撫慰陣亡者家屬。1943年3月阮改任第5戰區豫南遊擊獨立第11支隊中將司令,1946年7月退役後出任河南省第3區(汝南)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50年在河南潢川被處決。

11、陸軍中將、 15軍副軍長徐鵬雲

徐鵬雲(1883——1947),字仙峰,祖籍紙房鎮板廟村,後遷居縣城牌路巷,兄妹五人,徐居長,父徐陽,以開飯店維持家庭生計。徐幼年入學就讀,因學業不佳,輟學回家協助父親經營飯店。一次與縣城局丁發生械鬥,被迫逃亡鳴皋鎮楊海山村姑母家,局子曾多次派人抓捕未果,不能安業。

1908年,徐糾集當地10餘人,劫掠保安團槍支,投鎮嵩軍憨玉琨部,徐孤單彪悍,戰鬥中衝鋒在前,深得憨玉琨賞識,平步青雲,由班、排、連、營而升團長。鎮嵩軍改編為15軍後,任旅長,1934年任第15軍64師副師長、安慶警備司令部中將司令,1938年任第15軍副軍長,在中條山參加抗戰,1942年離職在開封閒居,1938年,開封被日軍佔領,徐離汴回嵩。歸裡後,躍居縣城士紳之首,橫行鄉里,六親不認。在軍隊期間,徐廣置田產,在外地單房屋288間,北京就有120間。徐妻妾5人,均不能生育,妻楊氏慈善大度,回嵩後對登門造訪者,均以禮相待,對生活困難者,以金錢相助,還多次勸說徐修橋鋪路,建育嬰堂、孤兒院,徐對此極為不滿,竟將楊氏槍殺。又將乾女兒納為姨太太,為眾人所不齒。

1944年任河南省保安第5團團長,1947年任嵩縣城防指揮部副總指揮, 9月5日,陳謝大軍一舉攻開嵩縣城,徐追城逃跑,被攻城部隊擊斃於城外。

12、河南省代主席李純如

李純如(1891——1954),字筱蘭,清末秀才,縣城東大街人,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同父異母兄弟5人,李排老二。李幼年熟讀“四書”“五經”,聰慧好學,鍾愛楷體書法,在嵩縣附近頗有名氣。

1917年,憨玉琨駐兵陝西,聞李才望,修書召其往,委任為隨從副官,不久被劉鎮華派往洛南縣任知事。1927年,萬選才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八方面軍軍長駐防洛陽,李任萬部總參議,1929年,任洛陽縣縣長,1930年,萬選才任河南省主席,隨任命李為河南省民政廳廳長。萬選才被扣押後,李被閻錫山、馮玉祥委任為河南省代理主席。中原大戰結束後,李離開河南到大連避難。後由程潛從中為其活動,被委任為中央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1937年國共合作期間,李純如被委任為中央特派員,到延安做八路軍軍需供應聯絡工作,1938年任孫殿英駐洛辦事處處長,1939年,隨程潛赴西安,任新五軍西安辦事處處長,1942年,被第一戰區副長官裴昌會委任為豫西軍事督察員,來往於豫西抗日前線,1943返嵩。

1947年9月,嵩縣解放,李在縣城被解放軍俘獲。不久新三師犯嵩,解放軍安排李家人護送一同轉移,途中脫離部隊,逃亡洛陽、西安,後在甘肅天水市孩子處住閒,1954年病故,終年63歲。

13、河南省財政廳廳長張淇錄

張淇錄(1901——1970),字竹亭,原籍閻莊街邢家衚衕,後遷縣城高都街。張自幼失去雙親,有街坊銀匠孟津人譚雲龍收養,幼讀私塾,能寫會算,頗有才華,17歲時與宋嶺呂氏成婚。

1920年,張竹亭投奔鎮嵩軍第三標萬選才部任軍需錄事,由於理財有方,盡職盡責,先後在營、團、旅主管財務及師部軍需處長,萬選才擔任河南省主席,隨任命張為第二集團軍第八方面軍軍需處長兼河南省財政廳廳長。萬選才遇難後,張花費大量金錢,設法買通南京監獄長,趁夜將萬的屍體偷偷運出,裝殮後由專人護送回嵩,並將自己愛女許配萬之子萬山為妻,後到太原任閻錫山部少將參議。1937年,張到孫殿英部任軍需處長,1942年,以洛陽道生號為基礎,建立“嵩縣服務供銷社”向嵩縣販鹽,1943年4月,孫殿英投日,張從孫殿英新五軍洛陽留守處返嵩。1944年,日軍陷嵩,張到閻莊竹園溝組織地方武裝抗日,時縣城士紳宋閣岑、範少松等推其為嵩縣縣長和嵩縣保安團團長。

1947年9月,解放軍攻打嵩縣城,張任守城副總指揮,後化妝逃至洛陽、南京、北京。在友人李錫九規勸下,到北京公安機關投案自首,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監外執行,1967年,被紅衛兵遣回嵩縣故居,1970年春自縊身亡。

14、陝西省財政廳廳長李遇春

李遇春(1880——1939),字賓陽,原籍紙房鎮紙房村,1933年遷居縣城新街。李幼讀私塾,敏而好學,清宣統己酉年與石言一同考中拔貢,在石言影響下,1909年加入同盟會。

辛亥革命楊山起義後,李赴潼關任柴雲升部師爺及軍部參議員,鎮嵩軍成立,李任柴部軍需課課長,任職期間,開源節流,嚴守財紀,受眾讚揚。1917年,劉鎮華任陝西省督軍,李任督軍府總參議兼陝西省財政廳廳長、百貨厘金局局長、鹽務保運局總辦、復秦銀行行長等職。在任期間,盡職盡責,針對鎮嵩軍存在的時弊,及時提出改正辦法。1924年劉鎮華出師崤函,李以總參議坐鎮關中。胡憨之戰,鎮嵩軍大敗,李及時獻策,讓鎮嵩軍撤至陝南及盧氏、欒川一帶休整。楊虎城、李虎臣乘機佔領西安,李被軟禁,良友孔X乘夜將李送出西安,1926年2月,鎮嵩軍恢復元氣,李又獻策,在陝縣、靈寶、函谷關一帶,截擊歸陝的國民二軍,雙方激戰5晝夜,鎮嵩軍大獲全勝,部隊迅速增至10萬人,李建議鎮嵩軍乘勝追擊,打回西安。圍城八個月後,被馮玉祥部打敗,從此李下野歸嵩。

迴歸故里後,李於1928年任五區聯合處處長,匪軍薛嘉賓攻打嵩縣城時,下令嚴閉城門,並率眾拒敵,薛匪攻打縣城五晝夜未開悻悻離去。1930年,萬選才遇難後,其胞弟尊其遺願,在萬撫卹金中拿出一萬元籌辦嵩英中學,建校資金不夠,李倡議嵩籍軍官、士紳捐資辦學,1933年,嵩英中學正式招生授課,李首任校長。1936年,遇到災荒,學校面臨停辦之危局,李又捐出水地80畝,是學校得以繼續招生,同時又給紙房小學捐地50畝。李主持嵩英中學7年,為嵩縣培養了一大批精英人才。1939年病逝,終年59歲。

本文參考文獻有《嵩縣誌》《嵩縣政協文史資料》《欒川志》《洛陽文史資料》等,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