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社評|權威聲音缺位,“酸鹼體質”理論堡壘難攻破

“酸鹼體質理論”騙局在美被戳穿,可在中國仍有人為其喊冤,相關產品和療法仍大行其道。權威聲音缺位,類似騙局很難被徹底搗毀。

“酸性體質易致癌”“酸性體質生女兒,鹼性體質生兒子”“吃鹼性食品有助防癌”……這些關於“酸鹼體質理論”的說法在坊間流傳已久,深得很多人信賴。然而最近,該理論的創始人羅伯特·歐陽被美國聖地亞哥法庭判決賠償一名癌症患者1.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億元)。這個曾經頭頂“營養學碩士”“生物化學博士”光環的“大師”還當庭承認“酸鹼體質理論”是個騙局。

北科社評|權威聲音缺位,“酸鹼體質”理論堡壘難攻破

這一結果顯然讓國內很多篤信此理論的人大失所望。要知道,這一理論信眾廣泛,幾乎涵蓋了各年齡層次的人,尤其以老年人最為常見。在他們的朋友圈中,此類“養生保健”的帖子比比皆是。

而以“酸鹼體質理論”為基礎的產業鏈已具有相當規模,比如其中既有由網絡寫手、公關策劃及電視臺、廣告公司、紙媒等構築的傳播媒介鏈條,也有由保健品、食品飲料、化妝品等商家構築的實物產品鏈條,還有一些具體身份不明,但又頻頻亮相講座、電視臺節目的一眾“養生專家”所形成的利益鏈條。

這些形形色色的利益鏈把各類人等捆綁在一起形成利益同盟,通過不斷、反覆的炒作讓人相信其理論,相信其產品。有保健品企業負責人就宣稱,自己以“酸鹼體質理論”為基礎開發的保健產品經過了嚴格的科學實驗,經得起考驗。但據媒體調查,承接此實驗的機構表示,“做過酸鹼對細胞影響的實驗,但沒有在動物及人身上做過,與現在討論的人體酸鹼理論是兩回事”,而且“這個研究後來也沒有發表論文,沒有以實驗室名義為任何公司和產品做過鑑定。”

實際上,國內醫學界專家對“酸鹼體質理論”進行過批駁,認為此理論沒有科學依據,屬於偽科學。對於人體酸鹼度,醫學界普遍的解釋是:人體自身具有酸鹼調節功能,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等多個系統所完善的酸鹼調節系統,使得人體的酸鹼度完全處於一個相對的穩態,以作為人體酸鹼平衡的指標血液pH值為例,必然處在7.35至7.45的略鹼性數值中。一旦人體的酸鹼平衡出現紊亂,超過了這一範圍,就成為了病態,比如酸中毒或鹼中毒,需要進行相應的診斷治療。人體的不同部分酸鹼性並不相同,但整體的酸鹼環境非常穩定,其pH值不會因為飲食而改變。

“酸鹼體質”一類的養生保健理論能經年流傳不息,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相關利益方在背後推波助瀾,進行花樣翻新的炒作;公眾自身科學素養不高,缺少判別力,容易輕信他人,有些人還出於關心愛護親人、朋友、同事等目的,主動對“酸鹼體質”觀點的文章進行轉發,對相關產品進行推薦。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缺乏來自政府機構、科學共同體、媒體(包括專業自媒體)的科學、理性、權威的聲音,或者說發聲的數量不夠多,聲量不夠大。

不少政府部門更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可能影響社會安定的突發性、應急性事件的科普中去,對日常性的科學流言、謠言,即便是影響的人眾多,持續時間長,其重視程度也不是很高。而科學共同體、權威科研機構、高校的專業人士也有“怕得罪人”“怕牽涉利害關係”“怕說錯話,怕媒體和公眾誤讀誤解”等諸多顧慮。有一個現象就是例子:越是學術權威,身份越重要,越不願意主動出來說話。

當類似“酸鹼體質理論”盛行的時候,有些政府部門往往覺得“不急,有時間精力了再說”。科學界人士則怕“說多了麻煩”而噤聲,媒體(包括自媒體)和公眾因缺少權威聲音而無從判斷真假。

市場上以“酸鹼體質”等理論為基礎的各類產品能大行其道,也並非監管機構睜隻眼閉隻眼,而是現有法律法規對食品、保健品沒有形成有力約束,主要強調的是其安全性,至於宣傳方面,只要符合廣告法,不明確說功效或療效,一般不會有很嚴厲的限制,給部分商家打“擦邊球”留下了一定空間。

而要解開這一連環套,攻破“酸鹼體質”等理論建立起的利益“堡壘”,政府部門要主動作為,與科學共同體、媒體合作開展持續有力的科普,定期梳理重大的、影響範圍廣的各類流言、謠言,並對其進行澄清、解讀,並給予參與其中的科學家、專業人士、媒體有力支持。當然,除了建立必要的獎勵、激勵機制,更要為發聲者消除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為其合法權益提供充分保障,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對於各類“不靠譜”理論所衍生出來的產品,監管部門也要依法行事。要知道,謠言或流言與產品結合,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不斬斷其利益鏈條,做再多再好的科普也難奏效。新技術或新的科學理論在剛產生時的確有很多不確定性,需要反覆驗證。一旦要轉化為某種大眾應用的產品或技術,則應具備起碼的科學證據,比如有科學共同體公認的實驗數據,相當數量得到公認的論文成果等。尤其是對於涉及人的生命健康方面的產品或技術,應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對各類依賴流言而產生的“擦邊球”產品,則有必要探索出臺新的監管法律法規,做到既不對那些有充分科學依據的新技術與新理論應用造成阻礙,也能對那些依賴虛無概念、生造作假理論的產品形成有力制約,甚至杜絕。對於已在市場上流行的產品,如果不符合要求,也應該有必要的追溯機制進行處理。

當更加強大的科普宣傳與更加嚴厲精準的監管手段結合起來的時候,相信那些流言、謠言,還有由此衍生的“忽悠”型產品,將更難有生存的空間!

北科社評|權威聲音缺位,“酸鹼體質”理論堡壘難攻破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瞭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蘋果用戶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安卓用戶可以在應用寶、360手機助手、豌豆莢、華為、小米等應用市場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