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笑傲江湖》裡每個大人物都知道嶽不群是偽君子?

fdsbjhdshge


可不僅僅是大人物,小人物也都知道嶽不群是偽君子。

在福州的時候,恆山弟子接到了定閒師太的求救血書,定閒師太和定逸師太被困在了龍泉鑄劍谷。恆山弟子拿著血書去找嶽不群求救。嶽不群就推三阻四,又說不是定閒師太親筆,又說是魔教妖人偽造。


令狐沖當時重傷在身,當即要與恆山弟子一起去救定閒師太。儀和就說岳不群是「見死不救、臨難苟免的偽君子」。


嶽不群之所以不想去救定閒和定逸,是因為當時嶽不群已經練了辟邪劍法,他同意並派,並且想促成左冷禪儘快並派,他好坐收並派果實。嶽不群的這個態度瞞得了誰?


儀和後來就對令狐沖說:

「我不敢說你師父的是非。可是他……他明知我派有難,卻袖手旁觀,這中間……這中間……說不定他早已贊成嵩山派的並派之議了。」

所謂「聽其言,觀其行」,所謂「事實勝於雄辯」。

「君子」是嶽不群裝出來的做派,道貌岸然的。但凡是接觸過的人,在其具體行事過程中,人們自然會對嶽不群這個人有所判斷。


嶽不群把令狐沖逐出師門,就把令狐沖說得很不堪,使得令狐沖在江湖上聲名狼藉。可是即使是嫉惡如仇,脾氣暴躁的定逸師太,接觸過令狐沖後也說:

「你……你很好啊。你師父為甚麼將你逐出門牆?說你和魔教勾結?」

方證還直接邀請令狐沖加入少林派,為少林俗家弟子。


嶽不群,有「君子」的名號的,但你只要真正接觸過,就知道他是偽君子。


令狐沖,聲名狼藉,但你只要真正接觸,就知道令狐沖是個好人。


個人性情這種事,瞞不了太久了。嶽不群再巧舌如簧,把他的行為說得多麼正當,但人人心中有桿秤,自然會有判斷。


孫虛白


我想起上高一時,我們班來了一位新的英語老師。他教學水平非常不錯,說話很接地氣,課堂管理上也是開風氣之先,給學生充分的自由,頗受學生歡迎。我回家以欣賞的口吻跟我爸說起他。我爸也是同一學校的老師,與其共事有十幾年了。我爸略微想了想說:“他教學能力是好的,但要與他保持距離”。我不解,反覆追問下,我爸終於說了一句:“此人鮮廉寡恥,不可信”,這個評價還是挺讓我震驚的。

後來我注意到,有的老師偶爾談到他的時候,口風有一些微妙的清淡。他課堂上給學生自由,允許學生自把自為不聽課;可是課後強制學生參加他的學習班,收取不菲的費用;有學生表示不想參加,他在課堂上公然威脅“你別想好過”。沒多久他進入人生第三次婚姻,還把結婚請帖交給我,讓我轉交我爸,叮囑我必須要請我爸參加云云,也許他是知道直接去找我爸,我爸也不會去吧?這就是非要我爸把喜錢給上的意思?呵呵了~~

回到主題。令狐沖對師父嶽不群又敬又怕,從來不敢違拗其意,差不多

如父親一般,深以“君子劍”的弟子為榮。可是後來行走江湖,發現有很多人對他師傅的人品是不認同的,魔教中人不用說了,就連五嶽劍派、少林、武當的大人物們說起嶽不群的時候時也有那種“微妙的清淡”,風清揚更是明顯不感冒。隨著他捲入江湖越來越深,嶽不群的陰暗面暴露,他才終於認清了這個人。

所以呢,一個人的人品好壞是掩藏不住的,如果一個人能裝人品好裝一輩子,那麼他就是一個人品好的人,反之亦然。周圍的人對他的評價通常是很有參考意義的。嶽不群與老一輩江湖人來往很多,其人品大家自有公論;我的英語老師在學校那個小環境裡那麼多年,老師們自然也是瞭解他的。

回答完畢。


雨夜飛揚


這太簡單了:因為華山派的氣宗和劍宗之爭啊!

當年華山派的氣宗和劍宗鬥爭是很酷烈的。劍宗相信劍法決勝,而氣宗相信內功第一。不過從整體上來說,劍宗稍佔優勢,因為他們還有一個劍法高深的風清揚。

那這個時候,氣宗就有點卑劣的。他們先是給風清揚設下圈套,讓他遠走他鄉去成親,然後又特意在這個時候和劍宗決勝,最終慘勝劍宗,入住了華山。

這裡頭有兩個關鍵點:

第一、有理由認為大決戰是氣宗挑起的,甚至有可能劍宗根本不想分裂,是氣宗強逼的結果。反正一定是經過計劃的,否則風清揚不會那麼容易恰好決戰前就被騙走。

第二、門派內鬥,為什麼會死傷無數?從氣宗慘勝的結果來看, 有理由認為即使失去了風清揚,劍宗的實力也高於氣宗;氣宗若不是痛下殺手,先殺掉一些劍宗高手,最後也無法贏下內鬥。

總之無論怎麼算,都應該是氣宗挑事,然後逼走了劍宗。

然後人家氣宗是怎麼說的呢?首先是對內要堅持立場,你就是邪派,我才是正道,如此重複一百遍,不光旁人怎麼樣,反正先給自己人洗腦;其次,對外要儘量淡化內鬥事情,就只當這個事情沒有發生過,劍宗離開是因為意見不合,私人是因為“突遭大疫”,即使對內也不能說人是自己殺的,要說是對方“羞憤自盡”!裡裡外外,洗地洗了個乾淨。所以華山派自己人,包括大部分的武林年輕一輩,都不太清楚華山派氣宗和劍宗內鬥的事情。

但是武林的老一輩對這些事情可是門清兒啊。華山派氣宗什麼樣,他們心知肚明。而嶽不群呢?他的師父是當年氣宗的領袖,是一切的主使者;他自己則是主要參與者之一。估計他師父對他是非常滿意,才會把女兒嫁給他。嶽不群可以擺出“君子劍”的模樣,以華山派掌門的身份行走江湖,大家看在面子上也不會說他。但知道的人都知道他們氣宗在內鬥中做過什麼,又以及氣宗是怎樣極力掩蓋的。就憑參與掩蓋這一點,他就已經是一個偽君子,武林大人物懷疑他,豈不是理所應當?


敦復


其一,嶽不群出身於氣宗,眾所周知,在幾十年前華山氣宗與劍宗的爭鬥當中,氣宗所採用的手段很卑鄙,騙走了風清揚,還將氣宗其他的人幾乎趕盡殺絕,所以對於氣宗出身的嶽不群,外界肯定也是有看法的。

第二,由於當年的那場內訌讓華山的老前輩損失殆盡,嶽不群雖然接管了華山派,但因為損失慘重,華山派已經失去了跟其他四派叫板的本錢,因此,在隨後五派中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中,嶽不群始終採取和稀泥的態度,誰也不想得罪,並沒有真正展現一個正派人士的霸氣,這樣牆頭草的作風反倒令人反感。

長期以來華山派的實力較弱,所以內心一直有諸多想法的嶽不群,想重振的華山的實力,因此一直也在暗地裡進行一系列的行動,例如一直偷偷監視福威鏢局,繼續打探辟邪劍譜或者葵花寶典的下落,至少從他鎖定福威鏢局情況來看,他肯定一早就已經知道了福威鏢局的創始人林遠圖就是當年在華山騙走葵花寶典的圖遠大師,或者說,他一早就知道了林遠圖肯定通過某種渠道得到了葵花寶典,這說明華山派或者是嶽不群表面上一直和稀泥,但暗地裡一直在進行很多行動,在五派交往密切的環境下,很多行動自然逃不過其他四派的眼睛,至少嵩山派通過臥底勞德諾就會進一步知道華山派想幹什麼,後來收留林平之,只是進一步將自己的行動公開化。

所以嶽不群表面上偽裝的像一個君子,但是在五派明爭暗鬥的環境下,外界不可能不知道他的本質。


遼寧資深球迷


說君子之話,大義凌然!但做的卻是另外一套。

劉正風金盆洗手被嵩山阻擋時,起身說“劉賢弟,你只須點一點頭,嶽不群負責為你料理曲洋如何,你說大丈夫對不起朋友,難道天下便只曲洋一人才是你朋友,我們五嶽劍派和這裡許多英雄好漢,便都不是你朋友了”,這裡何其大義,我當你是朋友,你不願意乾的事情,我出面幫你搞定!

反觀定逸,問道“從今而後,我叫你劉賢弟,還是劉正風?”劉正風面漏苦笑,道:“劉正風命在頃刻,師太以後也不會再叫我了。”

但是屠殺開始時,劉夫人大叫一聲,撲向兒子的屍身。陸柏又喝道:“殺了!”狄修手起劍落,又是一劍刺入劉夫人背心。定逸大怒,呼的一掌,向狄修擊了過去,罵道“禽獸”。

反觀嶽不群,“大廳上群雄雖然畢生都是在刀槍頭上打滾之輩,見到這等屠殺慘狀,也不禁心驚肉跳。再者,其時嵩山派已控制全局,連恆山的定逸師太亦鎩羽而去,眼見天門道長,嶽不群等高手都不做聲....

定逸和嶽不群都在表態,甚至定逸言辭還較激烈,但是面對嵩山的殺戮還是憤而出手!反觀嶽不群則是默不作聲!高下立判!

旁觀者哪個大人物看不出來?尤其是瞭解過去劍宗和氣宗爭鬥歷史的?後面加上隱忍奪得五嶽掌門之位的安排,無一不是深謀遠慮,而裝作道貌岸然!可惜寧女俠是枕邊人確矇在鼓裡,或者說已經知道或察覺,不願意相信欺騙自己罷了


垮掉的一代在努力


話說笑傲江湖原著最有意思的是前面三章 先從林家入手,塑造出武林各大門派的分級,而其中金庸寫的最有意思的是開始的兩個正派人事名聲都是極好的,餘滄海,林家夫婦的對話差點就讓人以為這是個高風亮節的道教領軍人物,林家每年給他送錢都客客氣氣的拒絕,把青城山上的人都快寫成都是世外高人的時候,畫風急轉直下。

然後就是嶽不群,要知道劉正風金盆洗手五嶽別派就他一個掌門道賀,而且江湖傳言也是很有意思嶽不群是謙謙君子,莫大卻是一個小肚雞腸的小人。

而且莫大殺大嵩陽手的時候確實有點不光彩,但為什麼江湖傳的君子劍在各正邪大掌門之中名聲並不好呢?

其實開始金老爺子在封不平上華山的時候就闡述的很好了,華山劍宗經歷了絞殺魔教十大長老,氣宗,劍宗火併兩大事件之後不字輩依然留下了兩個傳人,而到了氣宗卻只剩下嶽不群夫婦,要知道當年氣宗可是勝了,而且氣宗講究修身養氣,長壽不是不可能,劍宗都留下個風清揚 氣宗還是一個嶽不群。。。

各派掌門會有傻瓜?單單就這一點就能看出嶽不群的小人嘴臉,更別說五嶽劍派本就關係匪淺,很多事情早年都有通氣,看看十大長老埋骨之地各派都有參與,到了嶽不群五嶽其他派與華山關係也就平平而已,從而可以看出各派早年就知道了嶽不群的一些所作所為,不自覺的就與他啦開了距離


一壺萍水


華山派原來是五嶽劍派中實力最強的,其它門派比內功有氣宗接著,比招式劍宗不含糊,還有獨孤九劍傳人風清揚,但突然之間,氣宗劍宗大內鬥,最後武功更強的劍宗被打得七零八落,託庇於其他門派苟且偷生,風清揚則下落不明。華山派由氣宗當了家,沒幾年一個沒聽說過的小子嶽不群當了掌門。

這麼大事,哪個門派不關心,少林武當魔教這些大幫派門徒多消息廣,慢慢就打聽出來了。

嗯,原來是氣宗爆起發難;

嗯,原來風清揚不在場,回老家娶妓女去了;

嗯,多虧嶽不群運籌帷幄,計策得力……

呸。

不過人家名門大派或者一代宗師,自恃身份也不能干預別派門戶中的事,但這事在掌門們中還是秘密嗎?

君子劍嶽不群嶽先生,見了面呵呵一笑,背後就光呵呵了。


西坡李氏


各大首腦都是一座山上的狐狸,不必扯什麼聊齋就都明瞭。比如曹丕篡漢就曾言道,五帝禪讓原來如此。笑傲揭露人性最觸目驚心的就是方正沖虛上恆山會令狐沖那一章,陰謀黑幕令人目瞪口呆。推薦一本書,裡面的推導很不錯,《葵花寶典:一本書與百年武林史》。摘抄一段本書前言裡的段落吧。

這部小說雖以笑傲為名,實則是一個非常灰暗的故事,故事裡的那個江湖不僅讓人笑不起來,還令人毛骨悚然。那個江湖是極度不寬容的,故事以滅門為開端,這個情節貫穿了整本小說。福州林家,衡山劉正風,魔教曲洋童百熊,東方不敗,青城派,還有故事發生之前的華山劍宗,到故事結尾五嶽劍派或滅門或幾近滅門。

與滅門相伴隨的是毒狠扭曲的心腸和深不可測的陰謀。螳螂捕蟬,背後叢林躲著一群黃雀,頭頂懸著獵人的網罩。

在如此嚴酷的環境裡,人心唯危,除了顛三倒四的桃谷六仙,沒有人感到安全。因為不安全,所以不會有人感到快樂。那個江湖所謂的快樂都與內心的充盈、恬靜無關,不過是積怨下的宣洩、得志時的癲狂、被權力侵蝕後的狂妄、還有絕望中的作樂消愁。

因為不安全,所以要磨尖自己的齒牙,所以要與同樣牙尖齒利的傢伙同行。正邪之爭不過是兩個團伙的道路不同罷了。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個完全缺乏寬容與理性的江湖,一個徹底淪為叢林的江湖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本書的論證過程雖然不是出自金庸,論據卻全來自笑傲江湖,這些蛛絲馬跡散落在紙頁中,將他們整理出來裁剪成文字,是一件有趣的事,也是一件沉重的事,因為它不太像成人的童話,太像鮮血淋漓的歷史。

雖然本書在語言上走詼諧路線,但是相信我,我是嚴肅的


漠159031108



新配方讀書金融


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一定有名利之爭,在江湖這個大染缸裡,如果你想活的比別人更好,更長久,那你就必須要有自知之明,否則的話你是很難生存下去的。

嶽不群有野心有能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的人品卻不怎麼樣,還有一點就是他凝聚人心的能力,也是不咋滴,自古以來凡是成大事者,很多都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嶽不群也是如此,號稱君子劍的嶽不群一心想要獨霸江湖,成為武林至尊,可為什麼最終卻失敗了呢?


嶽不群的失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他沒有一個強大的團隊,可以說他一直都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二是,他的能力做個華山派的掌門還湊合,如果要做五嶽劍派的盟主或者是更高的武林盟主,他還真的不是那塊料,由此可見他缺乏自知之明。三是,他不該去騙取林平之的辟邪劍譜,然後又揮劍自宮,成為一名貨真價值的太監,江湖需要大哥,但是江湖是不需要一個太監大哥的。
當嶽不群揮劍自宮成為太監的那一刻起,他的夢想就已經破滅了,因為太監是不可能成為人人敬仰的武林盟主的,如果太監非要強行稱霸武林,必然引起公憤,遭到世人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