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医院:从设施设备简陋到延边一唯一 “三甲”

从最初看病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螺旋CT、核磁共振、胃肠机、ET-CT;从过去的只有2层门诊楼、楼道里加满了病床、手拖式的输液架时常在病房中发出难听的噪音,到现在的高楼林立、宽敞明亮的病房和拥有一流设备和省内领先技术的“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医院……从医数十年的裴海成亲眼见证了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史,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

延边医院:从设施设备简陋到延边一唯一 “三甲”

该院始建于1946年,有着70多年的建院历史。改革开放40年来,医院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又一代延医人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使医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今日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延边州唯一的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医院、延边地区的中心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命名的吉林省延边地区区域医疗中心。

“变化真是太大了,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8月9日,已经退休的裴海成再次回到曾经奋战过的地方发自内心的感叹。裴海成退休前曾担任该院内科医生、内分泌科主任、副院长以及延边医学院医疗系副主任。看着医院的“巨变”,裴海成的思绪被拉回到1973年,那是他第一次走进该院,当时他是从下级医院过来进修的,刚来没多久就赶上了大抢救— —一起有机磷农药群体中毒事件。面对如此多的急症患者,所有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全体上岗全力抢救,人工呼吸、插管、心脏按压,推阿托品、解磷定,但由于当时这种病的治愈率极低,他们即使尽了全力,还是有不少患者因此丧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该院临床治疗手段日趋完善,有机磷农药中毒治愈率更是达到了95%以上。

“即使到了90年代,我们的工作环境也挺艰苦。”1991年,已经在该院工作多年的裴海成,由于业务突出,善于钻研赢得了患者和领导的信任,被推选为该院副院长。那时,他们工作地点是一栋小平房,4个副院长挤在一个小办公室办公。裴海成说,虽然环境艰苦,但他们都没有多少怨言,因为他们都知道,医院的改革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苦日子不会很久,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延边医院:从设施设备简陋到延边一唯一 “三甲”

果不其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该院医疗环境明显改善。医院建筑面积由70年代的2.5万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18万平方米。2014年后,新建急诊外科楼和科研医技楼相继投入使用,新建内科楼不日也将投入使用,宽敞明亮现代化的病房,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诊环境。医疗设备也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化发展进入了数字化时代。3.0T高场核磁共振、320排640层CT、胃肠机、直线加速器、双向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频移动式C型臂X线机、经鼻电子胃镜及血液透析机等先进设备相继投入使用,国际尖端的西门子64排PET-CT 设备的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州的空白。截至目前,医院资产总值10亿多元,其中医疗设备资产4亿元,占总资产的40%。

还有几组数字让裴海成特别惊叹,1978年,医院设21个医疗科室、医技科室,到2018年设有56个;1978年医院只有500多张床位,2018年全院已经有编制床位1500张;1979年医院总职工为580人,到了2018年医院全院在职职工2054人,其中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吉林省第一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省管高级专家、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届金达莱学者、中华医学会(医师协会),中华护理学会常委、理事、委员和吉林省医学会(医师协会)、护理学会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110多人;高级职称人员400多人;硕士以上人才500多人,医学博士270人,其中海外归国博士 140人,是东北三省医院海外归国博士最多的医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走延医特色发展之路,一步一个脚印把卫生事业推向前进,现已如同一棵繁茂挺拔的大树,屹立在我州大地。

(延边晨报记者 于倩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