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有沒有批准建設藏水入疆工程?

自由客21216484


水!新疆人民渴望水!只有調來長江水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連接廟島群島和遼東半島,築堤把長江水從膠萊運河灌入渤海,五年內就可以把渤海變成淡水湖。

多造幾艘造島船,把渤海泥沙抽出渤海海峽大堤,黃海海面上將每年新增數百平方公里耕地。

渤海淡化後,華東鹽鹼土壤將得到徹底根治;渤海黃海沿岸缺水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遼河五大水系每年總淡水量1.5萬億立方米,彙集到渤海,排灌到燕山北麓(海拔2400米),修運河自流到山丹北山北麓(海拔800米)。前三年排灌水含鹽量超過1%,直接從山丹順河西走廊流向羅卜泊,三年後,二級或三級排灌到青海湖。

引長江水排灌至青海湖,讓水位穩定在3200米以上,再開運河至柴達木盆地,青海湖變成吞吐湖,兩年就可以完全淡化。

柴達木盆地最低處海拔2650米,通往塔里木盆地最低處海拔3100米,如果能引來足夠的淡水,柴達木盆地也可以變成淡水湖,鹽分全部流向羅卜泊。青藏高原就完全改造成中國水塔了。

柴達木湖水淡化後,修建運河及排灌系統,沿崑崙山北麓向西一直澆灌到喀什,整個南疆都將成為魚米之鄉。

1.5萬億立方米水量補充到新疆,當水位上漲到海拔800米時,挖遂道把鹽鹼水排洩到艾丁湖。同時,把青海和南疆所有的鹽鹼化工行業都遷往吐魯番。所有的來水接近淡化後,再堵住羅卜泊~艾丁湖遂道暗河。30年後,塔里木盆地水位將上漲到海拔1000米位置。再開挖暗河和明渠,東口把一部分餘水分流進哈密盆地,哈密盆地再次變成吞吐湖,溢出流向艾丁湖的水量已經不多了,而且基本上都是鹽鹼水。還有一半的餘水沿南疆鐵路分流進吐魯番盆地和北疆(托克遜~烏魯木齊豁口海拔910米)。前幾年分流先儘量灌滿哈密盆地,待哈密湖水溢向艾丁湖從而淡化後,再增加份量供應北疆。多年以後,瑪瑙斯湖將重現碧波,而且,瑪瑙斯鹽鹼化工行業將再度輝煌。

嘔心瀝血50年來完成這個偉大創舉,中國將不再缺水。到時候,西北地區將擁有40萬平方公里淡水湖泊,8萬平方公里鹹水湖。西北地區發展大城市將不再受水資源侷限。

巨量的水汽補充到強盛的西風帶。崑崙山以北,杭愛山以南,一直延伸到太行山西麓的廣大地區,年均降雨量將增加200毫米。大西北將再造200萬平方公里的肥美稀樹草原和幾億畝高產良田。富饒的大西北將勝過呼倫貝爾大草原。西部大開發才能落到實處。


聶敏104888541


作為一名水利人,很高興能夠跟大家探討這個問題。

藏水入疆工程,顧名思義就是指將水資源豐富、有著世界水塔之稱的青藏高原的水,通過工程手段,引到我國新疆這片乾旱少雨、佔中國面積1/6的西北缺水區。使得乾旱的沙漠變成新的塞上江南。

那麼這項引藏濟疆工程既然如此的美好,具體進展到什麼程度了吶?


首先,國家批覆這一點暫時一定是沒有的。

網上一直流傳著各種版本的關於藏水入疆的工程藍圖和線路。基本上是牽動了所有國人的神經,每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定的呼聲在網上高漲。但是如此浩大的工程,而且大部分位於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青藏高原。工程如此之浩大,地質條件如此之複雜,生態環境又如此的脆弱,國內國際環境又如此之微妙,因此獲得國家批准目前還沒有,而且在可預見的短期內也不會出現。聽到這裡一定讓很多人內心有些小失望了。


第二, 關於有關部門有關專家是否正在做正在開展有關藏水入疆工程的規劃和前期勘查乃至於可行性分析研究,關於這點目前還是十分不明朗的。

正如上面提到的那樣,青藏高原上的水資源固然十分豐富,有著世界水塔之稱,但是由於青藏高原上的水多數匯流之後流入南亞地區。因此,在雅魯藏布江流域搞工程建設必然牽扯到下游國家和地區的利益。國際環境的變化和複雜性不可不做好提前考慮。另外,青藏高原作為世界第三極,不僅擁有著極其豐富的高原生物物種,更有著十分脆弱的生態系統和生態環境。另外,藏族同胞擁有著歷史悠久的極其廣泛的宗教信仰。搞工程建設不可不考慮到工程建成後對這些因素帶來的影響。工程建設而帶來的環境問題,生態問題以及社會穩定問題不可做充分的分析和論證。


第三,根據網上流傳的藏水入疆工程的線路來分析,該工程工程規模巨大,工程投資遠超目前已建或者正在建設的各大工程。如此巨大的工程和巨大的投資概預算,不可不對工程建成後可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充分的分析和論證。尤其是對引入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多大的效益,同時不可忽略人為地改變水資源分佈後對引入區暨新疆地區的環境影響、生態影響。避免適得其反、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悲劇發生。

因此,綜上所述,固然藏水入疆工程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富饒的遠景藍圖,讓我們看到了佔據我國領土六分之一的新疆地區成為新的塞上江南。處處是良田,遍地是糧食。最後我們也祝願任何有利於國家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人民的工程都能夠儘早的實現,也祝願我們美麗的新疆美麗的西藏,能夠越來越好!

小夥伴們,對於藏水入疆工程怎麼看?不妨在下方留言,另外還有一項廣為流傳的水利工程——引渤入藏工程,你對於它又瞭解多少?兩者孰優孰劣?


珞珈山的貓


引水入南疆盆地我研究了四年,可能的方案只有三個:1、從克什米爾印度河本吉地區建高壩蓄水,在喀拉崑崙山打一條直徑14米長300km的隧洞到新疆葉爾羌喀群河段,年引水量600億立方米,只是面臨喀拉崑崙山,隧洞埋深最大達3400米,會出現大量巖爆、湧水、塌方問題,施工難度非常大!2、可從新疆北部烏茲別克斯坦伊塞克湖設置大型水利泵站,採用100公里鋼管抽水跨越天山山脈,年可引水600億立方米,但是此方案對引水區的生態影響及後期運營巨大的電費都是問題。再者,伊塞克湖為微鹹水湖,湖水不能用於種植和灌溉!3、最簡單的辦法,儘快大規模開挖塔克拉瑪干沙漠地下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資源,後打豎井至採空區,上部沙層自流入地下采空區後,引水回灌改善盆地內循環!


meng1440180


我這麼告訴你,這事兒根本就辦不成!

你也別聽他們忽悠。我認真回答一次。

1.西藏有沒有水?

有,而且非常非常豐富。雅魯藏布江的水量驚人。如果在上面修一座大型水電站。整個西藏用電問題都可以解決。

還有大量冰川儲備的水。

2.藏水入疆技術上能不能實現?

技術層面完全能夠實現,青藏鐵路都能修好。你可以理解為直接鋪一條青藏線的管子。一個洞,大老鼠都能過,小老鼠肯定能過。

3.那為什麼說幹不成?

經幡,風馬。

五體投地,信仰。

早在十幾年前,國家就計劃建設一座大型的水電站,發電量可以有效解決西藏用電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提議,水利發電。

對環境影響很小。就在所有人以為可以工程上馬的時候。

卻遇到了非常非常強烈的阻力,什麼專家工程師你根本進不去,運輸的車輛也來不了。無論怎麼樣的群眾工作都沒有用。

講有利無害,但是藏族同胞就是拼命的架勢。

他們對於自然和信仰是崇敬的,他們認為修水電站就破壞了自然,天神是要發怒的,靈魂也安息不了。

最終結果,國家從民族政策考慮,選擇尊重群眾信仰,放棄了這個計劃。所以你在西藏是看不到特別大型的項目。

今天你說要把藏水入疆,我說,這事兒和經濟沒多大關係,換句話說,找刺激。😀


九門提督坎震離


藏水入疆工程,只能說是拍腦袋的臆想,這就像詩人在酒後胡言亂語,“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是不顧後果也不負責任的。

之前有個南水北調工程,開始的願景和規劃都很好,也論證了四五十年,終於還是下定決心上馬。從2003年至今,直接投資五千億,間接投資不計其數,如今東線和中線總算是通了,但引水量遠未達到預期,因為成本太高了,環保壓力太大了。規劃中的西線卻遲遲不敢開工,怕又成了半吊子工程。

而藏水入疆較南水北調西線來說,其難度更是加倍的大,一旦開啟,將會使國力耗盡也不敢擔保美夢成真,估計國家應該不會冒如此大的風險,去打無把握之仗。

從理想主義出發,如果藏水能順利入疆,將使得沙漠變綠洲,處處賽江南,那真是美不勝收。但從現實角度出發,則凡事應量力而行,投入和產出要成正比,尤其不能將好事辦成了壞事,遺患無窮。

我們在好大喜功上吃了很多虧,交了太多的冤枉學費。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傅舒斌


我認為必須完成這個工程:1.從自然環境來說,早期的塔里木盆地就是巨大的湖泊,羅布泊在400萬年前是個十幾萬平方公里的湖泊,後來是阿爾金山由於地質變遷造成融化的雪水改道才造成羅布泊乾涸的,所以說會破壞自然環境的天然規律並不存在;2.從下游的印度來說,他們當然不樂意,但是,實際上上游的水佔整個恆河下游的水量不到三分之一,更何況改道引走的水不可能把雅魯藏布江的水引完,只是引走一部分水;3.從國家的發展長久之計來看,整個大西北會變成廣袤的田地,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必然帶來不可比擬的作用。古代的中國人連長城都修起來了,大運河都打通了,現代的我們為啥不努力實現這樣的宏偉工程?別猶豫了,中華民族,努力幹吧!


海無顏714


沒有。因為藏水入疆工程本來就是一個子虛烏有的工程,是某些人出於某種目的而炮製出來的一個騙局。



國家大型工程的啟動,據我所知,前期必須要經歷幾個過程,以假設的藏水入疆工程為例。

一:測量。

從取水處為起點到目的地為終點,就修建藏水入疆工程可行性展開沿線調查和收集資料工作(即“踏勘”),選出一條最佳線路。在這條經過的路線上,沿途的海拔高度、所經路線、沿途城鎮等等,必須精確標註。由勘測單位提供測量報告。

二:勘探

按照測量線路,採用應用衛星遙感、地面調查核對等多種手段,對藏水入疆沿線凍土地區的特殊地質進行明確分區、分類,填繪出詳細的凍土地區不良地質現象,依據不同的地貌單元佈置測溫鑽孔,為凍土地帶的準確地溫分區、為指導藏水入疆工程今後的具體設計和施工工作,提供可靠依據。

三:環境影響分析

包括環境空氣影響分析、環境地表水影響分析、環境聲音影響分析、固體物影響分析等。環境影響分析在前期就必須完成,並提供分析報告和解決方案。

四:論證

由水利部組織地質、工程、勘探、設計等各方面專家根據前期各種報告數據,論證工程可行性。論證通過後,提交國家計委。由國家計委向國務院上報項目建議書。

五:批准立項

由國務院召開總理辦公會議,聽取國家計委關於建設藏水入疆工程有關情況的彙報,對藏水入疆建設方案進行研究,同意後批准立項。


即使批准立項後,需要論證的東西還有很多。哪怕關於各種實驗工程就得做不知道多少。

所知有限,望高手指點。但是國家大型工程的立項,以上這些環節必不可少,應該還有更多環節,限於知識有限,就不能一一回答了。在這裡拋磚引玉做個回答,只是提醒大家,千萬別被藏水入疆工程所矇蔽。如果國家啟動該工程,肯定會由水利部或者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信息。

目前,藏水入疆工程哪怕連最初步的測量、勘探工作都沒做,更談何批准。


當代包不同


藏水入疆是指新大西線藏水入疆工程方案通過人工壩洞渠聯通中國西部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香日德河、格爾木河、那仁郭勒河、鐵木裡克河和米蘭河流域的水資源形成水網,更有效的調度和配置西部水資源,一旦成功,不僅能緩解乾旱等災害,塔里木盆地等地區也可以迎來發展機遇,可以說具有歷史性的戰略意義。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藏水入疆工程國家並沒有批准也沒有開工。最後就連水利部都發表聲明沒有做過任何相關規劃工作 。

那麼為何這個世紀工程可行性不高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雅魯藏布江流經印度,是國際河流,引流或者開發國際河流,必須要經過相關國家的談判,我國與印度是有領土爭端的國家,圍繞雅魯藏布江進行談判,印度多半不會同意,弄不好還會造成國際關係緊張。

第二,此工程太過巨大,調水線路太長,地形太複雜,不說其他,單說穿越橫亙在前的唐古拉山,崑崙山等,就已經令很多專家望而卻步了。

第三,西部城市規模和人口較少,用水量有限,當前的水資源足可以滿足生活和生產需要,無需在耗費如此多的資源進行藏水入疆。

綜上,藏水入疆目前還是個民間傳言,可行性不高,不過,我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國力提高,藏水入疆也許有一天真的能實現。


聶小樓


國家又不傻,何必做這種費時費力的事情?很多人會說這個設想很誘人,實現了是多麼多麼的利國利民,其實你根本不懂新疆!

新疆缺水嗎?整體來說很缺,尤其是南疆很多地方非常缺水!但是北疆,特別是北疆人口聚集的地方缺水情況並不比陝甘寧一些缺水的地方嚴重,甚至可以說好的多!而地處北疆的阿勒泰地區和伊利地區,甚至可以說更本不缺水,特別是阿勒泰的一些地區,你用水資源比較豐富來形容也毫不誇張!

先不說阿勒泰地區每年的洪水氾濫,也不說夏季的隔壁像草場一樣(雨水多造成的季節性草場),單是一條流進北冰洋的額爾齊斯河,瞭解一下這條河每年的流量,你真的會覺得從西藏引水到新疆是一個很腦殘的設想!

而且阿勒泰的海拔足夠高,從額爾齊斯河引流到北疆大多數地方只需要修眀渠就夠了,水完全可以自然流淌過來。至於引流到南疆我沒有想過,但是就工程難度來說,怎麼著也比從西藏引流要靠譜的多吧?


且聽風聲起


我在西藏拉薩住了兩年,經常去山南,見過雅魯藏布江的宏大!且不說引江水去新江!就是在拉薩以東用築壩工程使江水北移往東流,從人煙稀少地區進入長江流域也是功德無量的國之大事!築壩發電用於拉薩,日喀則,那曲地區也非常合算!江水引至長江再考慮北引,分段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