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中為什麼說“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楊鈺釵


《增廣賢文》經過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修訂,該書中很多句子也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可以說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家經典,可以看做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 。其中強調的讀書的重要、孝義的可貴,更是體現了正統的儒家精神。

該書中所說的“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意思很直白明瞭,就是勸人不要結交僧人(和尚)和道士。我們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儒、釋(佛家)、道三家曾經長期爭奪對社會大眾的影響力,也就是說他們骨子裡是不和的,儒家排斥僧道兩家是很自然的。


傳統儒家對佛教的態度,從一開始就以攻擊與排斥為主。最典型的是唐朝的大儒韓愈,他在給唐憲宗上的反對迎奉佛骨的奏章中說:佛法的事在中國古代是沒有的,只有在漢明帝以來,才從西域傳了進來。他又說,歷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壽命都不長,可見佛是不可信的等等。

儒家是入世觀;佛教是超世觀。儒教講的是今世,即世間法。佛教認為法通前世、今世、來世這三世代,有世間法,還有佛法。儒教重做人,佛教重心理。儒教受眾主要是讀書人;佛教受眾更多的是庶民百姓。


儒家和道家又如何呢?儒家講入世,道家講無為。儒家要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道家垂拱而治。儒家說行為要合乎客觀規律,道家說人即自然。所以儒家學者基本上是在孜孜不倦的追求著如何實現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抱負,在學術上,儒家重視道德,注重品性;而道家自老子創立以來,就是一門修身養性的學問,道家崇尚“無為”,即認為世間萬物都有其定數,不應該人為的去幹涉。


當然儒釋道在長期的爭鬥中也有互相融合、吸收;互相影響、借鑑的部分,這是題外話了!


所以基本上是儒家思想世俗化的《增廣賢文》訓導世人不要攪和到僧和道那一灘去也是很自然的,即所謂“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山色歸讀


這句話明顯是有些斷章取義之嫌。《增廣賢文》是我國明朝時期編寫的一部兒童啟蒙書籍。它彙集了中國從古到今、大江南北各種格言、諺語。究竟著書的作者是誰,現在仍然是一個謎。僅僅知道在清代同治年間,有一個儒生周希陶曾經對該書進行過重訂工作。《增廣賢文》很可能是民間智慧的結晶。

在《增廣賢文》中,“不交僧道便是好人”並不是它想要表達的意思。全句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這時就會有人判斷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只有那些壞事幹得太多,怕鬼神懲罰的人,才會結交僧道以求慰藉,而心懷坦蕩的君子才不需要神佛護佑的。

也有人說:你們都理解錯了。在古時,僧道基本上有以下這幾種:一、真正有信仰的善男信女、二、不務正業的人、三、江湖上人犯事躲避官府的輯拿......而一個做事問心無愧的人基本上都不與他們打交道。

更有人說:從漢代以來,皇室獨尊儒術來鞏固皇權。儒家學說逐漸成為了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而其他的學術門派統統被視為旁門左道。所謂“不交僧道便是好人”就是標準的唯我獨尊思想在作祟。


難道這句話真的是以上那些解釋嗎?其實在恆實看來,《增廣賢文》全書的內容很大程度上都是來自民間。那麼咱們所需要的答案就要從民間去找尋。做為一個人而言,首先就要貼氣,就要食人間煙火,做一個飲食男女。

而一旦成為了僧道,其本上就是不事生產勞動,整天求神唸經。而最關鍵的不繁衍後代,這對整個社會、整個血脈延承都沒有什麼好處!僧道是出世。而做為一個普通人而言就要積極入世。這才會有了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這樣一句話出現在《增廣賢文》裡。



恆實說


《增廣賢文》匯聚了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它能在古代成書是因為統治者認同。該書是以儒家理念為前提的,而儒家又對君主統治起積極作用,可又佛,道,儒三教自古以來就爭論不休,所以《增廣賢文》中才會記載“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意思是說不要和和尚和道士結交的就是好人。
歷代以來和尚道士都很富有,他們佔有大量的土地,卻不從事勞動。更有甚者如餓死的梁武帝蕭衍都把自己都捐給了寺廟,大臣們要用大量的錢替他“贖身”。可是的老百姓處於戰亂之中,卻連草根樹皮都吃不飽的。又比如宋朝的道士就很囂張,北宋實際是亡在“道君皇帝”趙佶手裡的。以現在的目光來看其實佛道儒三教各有優點,可以說佛道是背了教派之爭的黑鍋。


秋風流月


韓愈歐陽修甚至王陽明諸多大文豪都曾為一己固執我見而謗佛,何況後世腐儒未悟孔孟心法,徒具形式,貽笑大方。世間為了彰顯自我,不惜打壓別人的事並不鮮見。悟通大千一法所印,本來平等者又幾稀!大丈夫讀書當要頂門具眼,不可盲信盲從。不是古了就值錢。



冷中原


首先得說這種觀點顯然是狹隘的。

要知道《增廣賢文》的修訂者是清代儒學派人士周希陶。而儒、釋(佛)、道三派之爭古來就有,無非為爭奪自家學派在民間的影響力和社會地位而已。

其實儒、釋(佛)、道三派各有其值得認同的精髓,但也均存諸多糟粕。而周希陶單單站在自身儒家的立場,發表其論點“不交僧道便是好人”,這個論點自然會片面而又偏執,是不夠辯證的。

若非要問誰背了黑鍋,其實早已不言自明。


凡心讀天下


才疏學淺,望讀者指正


皖西農子


大家可看“秋風流月"網友的回答,他回答的很好。


玉水靈兒


僧人、道士是乃出家人,法道中為絕後也。故為不交僧道便是好人,傳宗接代唄。故乃道門傳學也有道家之分了,道家是俗家弟子嘛,可以人常論理,也可以學道唄,只學理,不學術也。誰也沒有背黑鍋,是你自己選擇的唄,沒人強求你學的。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嘛,心安自成。


天乙風


歷代以來二者屬,心術不正,由手好閒,不勞而獲,為非作歹。勿交也。


難得糊塗387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