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二戰經典影片,西方的“抗日神劇”,專家是這麼說的

有朋友在《神舟飛船曾遭遇車匪路霸》文後留言,想知道瓦爾特炸燬德軍運油專列有無可能性。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這部二戰經典影片,西方的“抗日神劇”,專家是這麼說的

瓦爾特可是一代人的偶像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在當年可是轟動一時,影響深遠的一部電影。上了點年紀的人們一定還記憶猶新。我第一次看此片,是在80年代初,當時覺得非常不錯,令人耳目一新。可參加工作後再回過頭來溫習一遍,赫然發現這部影片後半部分,簡直就是前南斯拉夫版的《鐵道游擊隊》。因為裡面無論是瓦爾特等游擊隊員,還是德軍,都是資深的鐵路員工出身。若非如此,這部戲壓根就演不下去。

這部二戰經典影片,西方的“抗日神劇”,專家是這麼說的

這些油料可是A集團軍群的命根子

影片中的“勞菲爾”行動計劃,其實就是招“瞞天過海”:先從薩拉熱窩火車站開出衛生專列以掩人耳目,到油庫後卸下傷兵,裝上油料,前往支援撤退途中急需燃料補給的A集團軍群。這列車全由棚車組成,從車廂與人體的比例關係,以及影片中展示的路基、枕木的情況來看,這應該是窄軌線路。

這部二戰經典影片,西方的“抗日神劇”,專家是這麼說的

從幾何尺寸判斷,這是山區的窄軌鐵路

瓦爾特們的最初計劃,是偽裝成修路的工兵部隊,伺機伏擊德軍車隊的最後一輛車,然後換上德軍制服混入油庫伺機破壞。咱先不說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相貌特徵上的差異,就說在接受盤查時,瓦爾特們的德語水平是否足以以矇混過關,就是個天大的難題。好吧,畢竟是電影,咱不較這個真,接著往下看。

瓦爾特們冒充汽車司機混入油庫庫區,相貌特徵和語言是兩道難關

這部二戰經典影片,西方的“抗日神劇”,專家是這麼說的

進入油庫庫區前,瓦爾特們被搜身

瓦爾特等三人在進油庫之前,槍支和打火機皆被沒收,於是便尋機打倒火車司機,自己換裝冒充。由此證明,瓦爾特等三人此前肯定是鐵路火車司機出身,而且事先早有預案。否則的話,一般人哪有這個能耐?冒充火車司機可不是換套衣服就行。起碼你要能看懂鐵路信號,能把火車開起來。這些技能可不是臨時抱佛腳就能湊和的,否則的話,鐵路上培訓出一個合格的火車司機咋會要那麼時間呢?還得從司爐、副司機一步步熬上來,升得再快也至少得五、六年光景。

這部二戰經典影片,西方的“抗日神劇”,專家是這麼說的

打火機被沒收了,瓦爾特們打算冒充火車司機

按說你冒充火車司機,就得把真司機弄死。這活兒不難,不必動刀動槍,只需把已被制服的德軍火車司機脖子一擰就成,費不了多少事。可瓦爾特們卻存了仁慈之心,只是將人家打暈後捆起來,塞住嘴巴。結果人家醒後想辦法擰開了火車加水站的閥門,引來了救兵。瓦爾特們的企圖和行蹤均由此暴露,為破壞計劃成功與否增加了極大的變數

這部二戰經典影片,西方的“抗日神劇”,專家是這麼說的

供水站的水閥被打開,瓦爾特們的計劃由此暴露

好在德軍發覺司機被頂包時,火車已駛離油庫。於是沿線小站駐軍得到電話通知,要立即攔停列車。不過呢,車站值班員心理素質太差,肯定是被這突如其來的軍令整蒙了。大白天的,不用信號旗,用哪門子信號燈喲?連白天黑夜都沒搞清楚,不是蒙了還能是啥?再說了,明知道操縱機車的是敵人,還想讓敵人聽從自己的命令停車,簡直就是腦子進水了。為啥不作戰鬥準備,武力攔停列車呢?其實讓火車停下來並不難。因為火車只能沿鐵軌運動。駛向哪裡,司機根本說了不算,都掌握在調度手裡。只要下令扳道,瓦爾特們在車上只能乾瞪眼,眼睜睜地看著火車改道。鐵路部門讓列車停下來的技術手段可不止一個兩個。

這部二戰經典影片,西方的“抗日神劇”,專家是這麼說的

開火車是技術活兒,瓦爾特們戰前肯定是火車司機

這部二戰經典影片,西方的“抗日神劇”,專家是這麼說的

都知道列車被劫持了,駐站德軍為什麼不作戰鬥準備,武力攔截呢?

察覺情況不妙,加之發現在機頭附近押車的士兵被幹掉滾落山崖,押車的黨衛軍二級突擊隊中隊長比紹夫遂命令士兵們登上車頂,向車頭攻擊前進。於是我驚訝地發現,原來這隊士兵在戰前全是資深的鐵路員工。從事的不是車輛檢修專業就是調車專業。因為棚車頂部是圓弧狀,那弧度大得和我國當年的22型綠皮車差不離。想當年,本人第一次登上綠皮車車頂作業時,雖然腳穿防滑性能不錯解放鞋,但仍嚇得腿肚子抽筋,只能趴在車頂一點一點往前挪,根本就不敢站起來。這還是在車輛靜止的情況下。後來爬車頂爬得多了,膽子逐漸變大,可以在車頂走來走去,甚至小步慢跑而面不改色心不跳。但是,你讓我穿著高筒皮靴,在行進中的棚車頂上奔跑?抱歉,我一沒這個膽子,二沒這個本事。所以我一看影片,頓時覺得敬佩之情由然而生,而且倍感親切。原來,這隊德軍全是資深的鐵路老前輩呀,看來是成建制被徵入伍的。

這部二戰經典影片,西方的“抗日神劇”,專家是這麼說的

要穿著皮靴在行進中的列車車頂奔跑,這絕對是技術活

車頂上的槍戰,一個彈匣打到底,看來也不是中國電影的專利。瓦爾特在車頂上撿槍跑回,比紹夫在車廂內用MP40衝著車頂突突,能把車頂打出一排窟窿眼,以巴拉貝魯姆彈的穿透力來看,車頂鐵皮可不是一般地薄呀。而且他似乎沒意識到棚車內全是油桶。油桶內裝滿了易揮發的汽油。壓根不擔心,或者說沒意識到子彈擊中內棚頂後四濺的火花有可能引爆車廂內的油霧,繼而讓整列車炸成一串火龍。

這部二戰經典影片,西方的“抗日神劇”,專家是這麼說的

影片中的大反派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瓦爾特在上坡路段將機車和車輛分鉤,然後用機車撞擊車輛。依靠強烈撞擊引爆汽油。這更充分證明瓦爾特同志是資深火車司機出身,而且以前常跑這個路段,對該路段的地形瞭如指掌。否則的話,哪能拿捏得那麼準呢?

不過,瓦爾特同志此舉完全顛覆了地球上的火車常識。因為在上坡時,車鉤之間相互咬得死死的,除非車鉤本身有大故障,否則是根本沒法將車鉤分開的。再說了,要分鉤,首先就得將風管的折角塞門給關閉了。否則的話,風管一拉開,列車立即大量排風,就相當於撂了一閘緊急制動,分離後的列車就全車抱閘,立即停下來了。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關閉了風管的折角塞門,瓦爾特就根本不必去費勁摘風管了。一則此時風管內還有風,使得風管很硬,徒手很難分開;二則只要折角塞門關閉了,摘不摘風管無所謂。因為機車與車輛分離後,自然會將風管拉斷。

這部二戰經典影片,西方的“抗日神劇”,專家是這麼說的

摘車鉤前居然不關折角塞門

在影片中機頭分離後,整列貨車立即順坡溜逸,看來前南斯拉夫境內這段窄軌鐵路在設計時取的坡度還真是超出了設計規範。本來蒸汽機車牽引力就不足,爬坡能力有限,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坡度呢?再說了,學過中學物理的都知道,在摩擦係數一定的情況下,坡度在某個度數以下,無論是空車還是重車,無論重到什麼地步,其重力矢量都超不過其沿軌道方向的摩擦阻力。像影片中那樣,車輛溜逸得那麼快,那坡度可就老大了,你讓蒸汽機車牽引個空車也許還能湊和,要牽引重車爬坡,萬萬是辦不到的。所以,沒人會那麼設計,就算設計了也通不過審核驗收關的。

這部二戰經典影片,西方的“抗日神劇”,專家是這麼說的

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比紹夫肯定練過“獅吼功”

發覺列車溜逸,比紹夫扯起嗓門下命令部下關手閘,同時自己也非常熟練地飛速搖起手閘轉輪。所謂手閘,那是通俗的講法。正式的名稱是“手制動機”。所以這又是一大佐證,證明押車的德軍全是前鐵路員工,而且是從事車輛或調車專業的鐵路職工出身。因為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手閘是啥,也不知道該如何操作。不過,別看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銜職不高,但本領卻不少。業餘時間肯定還煉過“獅子吼”之類的功夫,否則的話,在噪音那麼大的環境下,僅憑他嗓子吼,如何能讓全列車的德軍都聽到他的命令呢?若大夥兒聽不到命令,僅憑他關緊一節車廂的手制動機,是沒法阻止全列車溜逸的。

這部二戰經典影片,西方的“抗日神劇”,專家是這麼說的

比紹夫飛快地旋緊手閘

看到機頭衝了下來,中隊長命令趕緊松閘,但此時顯然已經來不及了。不過呢,以當時機車和車輛的相對速度,以及重量比來看,並不足以讓車輛脫軌傾覆爆炸。最大的可能性,是機車和車輛重新連掛在一起。這個衝擊力其實並不足以讓離機頭最近的棚車脫軌,除非這輛棚車恰好輪緣磨耗過限。即使是機車和車輛的相對速度更大一些,從影片中反映的地形來看,最先脫軌的也不應是與機車最近的棚車,而是恰好在下坡彎道處的車輛。因為此時的撞擊力傳遞過來,恰好給了處在該處的車輛一個橫向衝擊力。

這部二戰經典影片,西方的“抗日神劇”,專家是這麼說的

運油專列最終被摧毀

相比之下,還是咱們國家拍的那部黑白版的《鐵道游擊隊》更靠譜。“吃兩條線”,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還是臨棗沿線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那時蒸汽機車的牽引時速,沿線人民能飛車上下的不在少數。這不僅從技術上來說非常可信,而且事實也如此。當然,整個鐵道遊擊大隊中只有彭亮能操縱機車,其他人都不會,這也是非常可信的。畢竟和飛車上下比起來,操縱機車的技術含量要高得太多,不是誰都能短時間內掌握的。

劉洪飛車奪機槍,那是《鐵道游擊隊》裡最精彩的橋段之一。如果列位看官對此有興趣的話,那下回咱們就從技術角度出發,掰掰劉洪飛車奪機槍這檔事是否真實可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