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為什麼不是副省級城市?

落花201820503


最初的是十六個副省級城市是在1994年設立的

,當時的的長沙還很落後,排名在中國城市30名左右這個位置了 ,

交通地位也被武漢 鄭州壓住,不具備副省級城市的競爭力,現在長沙的經濟目前是中國省會城市中非常亮眼的,經濟增幅在17年間,增長了13倍,增速排名第四,實現了快速逆襲,也加入了萬億俱樂部。由2001年的27位,衝進了第13位。

交通地位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也樞紐地位日益凸顯。

所以才有提出長沙為啥不是副省級城市這種疑問,現在沒有副省級新的名額了,所以長沙不是副省級城市。要是現在再重新評比,長沙應該毫無疑問,非常具備競爭力


生活在長沙


副省級城市大多曾是經濟強市或者是區域交通中心。建國之初東北地位極高,重工業大多集中在東北,鞍鋼老總級別比鞍山書記,市長都高,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就成為副省級。山東,廣東,江蘇,浙江都是經濟強省,濟南,青島,廣州,深圳,南京,杭州,寧波的經濟地位很強,而且濟南,南京,廣州還是交通樞紐,成為副省級也是理所當然。武漢是中部交通中心,有九省通衢之稱;成都是西南中心城市,西安是西北中心城市;唯一特殊的是廈門,估計建設好廈門有利於和平統一臺灣,所以廈門在福建的地位高於經濟第一的泉州和省會福州,成為副省級。綜合來看,長沙之前經濟地位以及交通地位都不強,現在發展較快,但是相對於鄭州,仍有些許差距,個人認為下一批副省級最優先的兩個城市是烏魯木齊和鄭州,蘇州,長沙再次之。


孫欽磊1


副省級城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名之一,受省級行政區管轄,副省級市的市長與副省長行政級別相同。最初的十六個副省級城市是根據1994年2月25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的發文(中編[1994]1號)經中共中央、中國國務院同意成為副省級城市的。

副省級城市與地級市或地級行政區一起納入各省的直接管轄之下,沒有被單列。

副省級城市目前有十五個。

重慶曾經一直是副省級城市,1997年成為省級的直轄市。

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是計劃單列市。

另外,所有省會城市和一些重要的非省會地級市,長期由省委常委(級別高於非省委常委的副省長)兼任黨委書記,因此在行政級別上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如長沙、南昌、合肥、石家莊、蘇州、齊齊哈爾、吉林、萬州、煙臺、溫州、珠海、三亞、桂林、宜昌、洛陽、延安、格爾木、包頭、大同等。但這些城市的實際級別仍然是地級市。

省級城市就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比一般的城市(可能包括省會)有更大的自主權。

一是區域佈局要合理,副省級城市應該是大的區域內的首位中心城市,有足夠發展空間。應與原有副省級城市有一定距離,否則浪費資源、增加內耗,抵消和減弱中心城市的輻射功能。

二是人口不宜少於200萬人,否則難以形成區域政治中心的地位,這是一個城市經濟社會效益的基礎。

三是應有較強的經濟實力,經濟總量應高於全國大城市平均值,財政至少能夠自給自足,這也是保障中央財政調控能力的要求。

一般情況下,這三個條件全部具備才能設立副省級城市

當然,條件具備了也不一定能成為直轄市,這和國家的戰略佈局有關係。比如現在盛傳的第二批副省級城市全部集中在了中、西、北經濟欠發達地區,目的是通過這次的行政直屬改革,可以帶動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


生活的愛好3


很簡單啊。計劃單列或副省級都是上世紀8、90年代確定的,那個時候的長沙,有什麼資格爭取副省級?

也就是2000年後,湖南省統計局水平“提高了”,長沙的GDP才有了質的變化,幾年一個臺階往上走,看上去才能夠列入前20的水平。但在城市規模、人口、資源、影響力等方面,還和大多數副省級城市有差距。就算現在再次放開評定副省級,長沙都不一定能夠穩進。


andrew409


因為國家沒有批准,也沒有計劃將長沙列為副省級城市。這是國家從國家戰略,全國大局全盤考慮的。從地理位置,經濟幅射,地域影響,城市規模,文化底蘊等方面考慮的。長沙,湖南省會,各方面都與副省級城市條件接近,儘管暫時還不是,但長沙的未來更美好。


無奈125387125


副省級城市的前身多是計劃單列市,而計劃單列市的地方財政收入是不需上交省財政的,湖南除長沙以外的其他地區經濟還不夠發達,省裡就需要長沙的支持,如此,長沙咋能成為計劃單列市呢?長沙成不了計劃單列市,自然也就成不了計劃單列市的後身~副省級城市啦。


kuangjw


都是一些虛名,你看這些副省級城市哪個不是房價很高,只要大部分居民生活水平比較高,管那些什麼所謂的虛名做什麼?當然我也不否認這十多個城市的發展成果,只是更應該把焦點放在居民生活質量上來!


至臻12


因為長株潭還沒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