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二戰時德國能做出更先進的手雷,卻還用手榴彈呢?

軍事一點通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一個傳統的過程。

德軍早在一戰,使用的就是木柄手榴彈。

當時是靜態消耗戰,戰壕戰,對於手榴彈的投擲距離和威力有很高的要求。

從一戰到二戰,德軍沿用了木柄手榴彈。

其實德軍也有卵形手榴彈,但不被前線士兵喜愛。

為什麼德軍愛用木柄手榴彈,主要還是幾個原因。

第一,威力大。

木柄手榴彈裝藥高達100克,這是卵形手榴彈無法相比的。

所以,木柄手榴彈的威力相當巨大,也是卵形手榴彈不具備的。

在德軍中,木柄手榴彈的外號叫做土豆瑪莎,也就是土豆攪拌機的意思。

只要在手榴彈爆炸範圍內,人體就會像土豆落入攪拌機一樣,粉碎。

第二,投擲距離遠且準確

木柄手榴彈最大特點是投擲的準確。

由於木柄的槓桿作用,空中飛行時候相對比較穩定,能夠準確投入敵人的工事內。

這是卵形手榴彈難以辦到的。

同時,優秀投彈手可以扔出60米的距離,也比卵形手榴彈厲害。

第三,手榴彈可以集束

前線中,經常遇到堅固工事甚至輕型裝甲部隊,但士兵們往往沒有工兵炸藥和反坦克手雷。

這種情況下,只要將木柄手榴彈集束即可。

簡單有效,很容易操作。

這是卵形手榴彈不能具備的。

上圖是德軍二戰的卵形手榴彈


自然,木柄手榴彈也有很多缺點,比如重量太大,長度太長,從而導致攜帶不便;加工較為複雜,導致產量有限。

然而,對於高大的德軍士兵以及強勁的德國軍火來說,這些似乎不是什麼問題。

在防禦中,德軍很依賴手榴彈,但重量和長度不是問題,應該手榴彈都是一箱箱放在陣地裡的。

在進攻中,德軍攻堅武器很多,手榴彈只是輔助左右,一個士兵攜帶2個也就足夠了。其實相當一部分德軍士兵,根本沒有機會投擲手榴彈,畢竟他們步兵班的火力比較強,還有超輕型迫擊炮、槍榴彈這些武器。

所以,德軍在二戰中大量裝備木柄手榴彈,不是說他們生產不出卵形手榴彈。


薩沙


題主其實曲解了手雷和手榴彈,其實這兩個一個意思,叫法不同。但題主應該是說為什麼不用卵型手雷,而是用M24柄狀手雷。

個人看法是幾個原因,一個是從功用來說:

M24作為大裝藥,破片少的進攻型手雷。本身是在一戰放飛自我的,而且德棍不管一戰二戰就是個進攻方。衝塹壕衝陣地時候只管丟雷進去,高爆雖然因為沒破片殺傷力小點,但震波範圍大,能夠震得一片敵軍七葷八素的。然後一群漢斯衝進去,該用98K用98K,該用刺刀用刺刀,該用鏟子用鏟子。

而且你想,為啥進攻型手雷沒破片?因為像mk2破片手雷這種鬼,彈片動不動飛個十幾二十米,防禦時候丟個雷,然後趴下問題不大。但是進攻時候你還趴下等雷炸完安全了再衝?而且你一個步兵班要是幾個吃瓜步兵都丟這個雷,指不准你沒看清誰丟的,彈片就飛你自個身上了。所以這被稱為防禦型手雷,不適合進攻。

二個是從形狀來說:

柄狀手雷的木柄起到了槓桿作用,能夠比卵型手雷丟的更遠,而且相比橢圓的手雷,不容易從坡道滾落

三個是成本:

M24手雷柄身是木材,這玩意到處都是,不屬於戰爭稀缺物資。而頭部也是薄鐵皮,主要靠爆波殺傷,因此很省金屬。而且M24是拉發引信,方便手工製作,而卵型手雷的撞針引信製造成本就比拉發高。在二戰這種全面戰爭情況下,能降低一點成本是一點。


瘋狗的輕武


手榴彈和手雷其實是一種東西,在英文中都是grenade,只是在漢語中出現了改變,手雷其實就是卵形手榴彈。而德軍使用的手榴彈,除了常見的木柄手榴彈,也有卵形手榴彈。

德軍的M24長柄手榴彈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一戰的影響,當時德軍使用的也是柄狀手榴彈,因此二戰德軍也繼承了這點,繼續使用這種手榴彈,不過這種手榴彈的缺陷也很大,那就是體積太大,單兵往往只能攜帶一枚或者兩枚,無法攜帶更多。

木柄手榴彈相對於卵狀手榴彈,不需要考慮人的單手握持問題,因此更適合採用大裝藥戰鬥部,而卵狀手榴彈由於要考慮手握持問題,體積不能太大,所以戰鬥部裝藥也會受到限制,往往會採用預製破片的方式來提升殺傷力。

比如德軍常用的M24木柄手榴彈裝藥量為170克,另一種裝備較多的M39卵型手榴彈裝藥量只有110克,不過好在體積更小便於握持。

很多人認為長柄手榴彈可以投擲的更遠,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卵型手榴彈和木柄手榴彈的投擲距離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而由於體積更小,目前卵形手榴彈已經成為了世界主流,而像我軍還有大量庫存的木柄手榴彈,不過主要用於訓練使用。


前沿陣地


向山坡上仰攻的時候你就知道哪裡不一樣了


手機用戶59758872374


手雷跟手榴彈不是一個意思麼


佈列克中士


木頭黑森林最多,其他容易被殖民地帝國封殺,搶資源來不及了,好鋼要用刀刃上,飛機坦克多才有意義,步兵的低檔些出兵海爆兵就可以打發將就


烏陵與土明


手雷也是手榴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