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升高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手機用戶73080263948


你好,肌酐,是讓很多腎友崩潰的一項指標,肌酐能反應腎功能的情況,是各期腎病的“分水嶺”,除此之外,血肌酐還是加重腎損害的“兇手”之一。因此降肌酐對於腎病患者來說尤為重要。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肌酐?肌酐升高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肌酐又稱為肌酸酐,是肌肉代謝的產物之一,和尿蛋白一樣被稱為檢驗腎功能的金標準。

當肌酐高於106μmol/L時,說明腎臟出現了炎症;當肌酐高於186μmol/L時,這時腎臟處於腎功能不全期;當肌酐高於451μmol/L時,腎臟處於腎功能衰竭期;當肌酐高於707μmol/L時,這時腎臟已經進入了腎功能不全終末期,也叫尿毒症期。

肌酐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1. 腎功能不全的人比起普通人更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如感冒、肺炎、尿路感染等,一旦患者受到這些感染的侵襲,其體內的肌酐就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升高。

2. 原有腎臟病的患者,如果病情復發,就會出現少尿,甚至無尿的現象,從而導致血肌酐的升高。

3. 高血壓是肌酐升高的原因之一,患有高血壓的病人,如果血壓沒有控制好,長期存在不穩定情況,而且持續出現大量蛋白尿,就會出現肌酐偏高的現象。

4. 服用會對身體造成損害的藥物,尤其是腎病患者,如果服用了對腎臟損害比較大的藥物,就會出現肌酐升高的情況,嚴重的話,甚至不可逆轉。

5. 日常生活中,如果飲水減少、休息不好,過度勞累也可能會導致體內血液濃度升高,腎血流量減少,出現肌酐升高的現象。

醫生提醒:預防肌酐升高首先要預防感染,提高免疫力。其次,要謹慎用藥,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腎病飲食原則,不吸菸、不喝酒,注意休息,不熬夜,定期複查。其它指標也不能忽視,只有各項指標都控制在正常範圍,才能保證肌酐的長期穩定。


腎病常識


肌酐是人體肌肉的代謝產物,也是慢性腎病檢查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在腎病的診療中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一般情況下,成年女性的肌酐正常基線水平在60umol/l上下,男性在80umol/l上下。

正常情況下,肌酐值基本處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如果短時間內,肌酐的升高的幅度大,提示腎功能可能出現了急性惡化。那麼,肌酐急性升高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常見的原因有:

1、流入腎臟的血液減少:腹瀉、利尿過度、入量不足、大出血、燒傷,普利和沙坦類藥物等都可導致腎臟血液不夠。

2、突發性的尿路阻塞:腎結石是引起尿路阻塞的最常見的病因;前列腺肥大;盆腔臟器腫瘤等原因都可以導致。

3、使用腎損傷的藥物,如緩解發燒、止痛消炎的NSAIDs類藥物,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抗生素如氨基糖苷類;造影劑;一些腎損害的中草藥;這些可以導致急性腎間質損害。

4、嚴重感染、或者重大手術後

5、原發病的活動及加重

6、其他情況,比如惡性高血壓、腎病懷孕後加重等

對於這些肌酐急性升高的情況,一般腎內科醫生會按照一定的步驟進行逐一排除,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可疑藥物該停用就得停用,梗阻該解除及時解除。

原有腎病的患者,更容易受到外因的影響發生急性腎損傷。因此,對於原本有腎臟病的患者,在接受一些治療的時候,比如造影檢查、手術、一些特殊抗生素的使用,應該遵醫囑追蹤血肌酐的動態變化情況。


腎上線


概述

腎臟的代償功能十分強大,如果兩個腎臟都正常,那麼只要一個腎臟發揮功能,血肌酐就能維持在正常水平。簡而言之,腎功能一定要下降到正常的一半水平時,才會引起血肌酐升高。因此,血肌酐並不能完全反映早期、輕度的腎功能下降原因。

一般來說血肌酐正常值標準為:44-133μmol/L,當血肌酐超過133μmol/L時意味著腎臟可能出現損傷,已經出現腎功能不全、腎衰竭。(133μmol/L以上為炎症損傷期,186μmol/L為腎功能損傷期,451μmol/L為腎功能衰竭期)。


肌酐高的原因是什麼?

1. 原有腎功能不全的人,如合併感染,包括感冒、肺炎,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可以在短期內出現血肌酐升高。

2. 體內失水,如出現發熱,多汗,飲水量減少,多尿期導致血液濃縮,腎血流量減少,可以出現血肌酐升高。

3. 原有腎病的患者,使用了損害腎臟的藥物,可以出現血肌酐升高,甚至是不可逆轉的。

4. 原有腎臟病的患者,由於病情復發,出現少尿,甚至無尿的現象,可以合併急性腎功能不全,導致血肌酐升高。

5. 生活中出現勞累,休息不好,生活細節不注意,也可以引起一過性的血肌酐升高。

6. 原有高血壓,血壓未控制好,長期中等及大量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總量大於1克甚至1.5克),可以緩慢進展在不知不覺中出現血肌酐升高。 以上幾點是血肌酐高的原因,血肌酐高一定要去正規醫院做常規檢查,最終得到確診並進行相應的治療。


肌酐偏高出現的症狀?

1、出現病變: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或消化系統出現病變。

2、水代謝失調:包括多尿、夜尿增多、口渴、黏膜乾燥、乏力等;或者全身浮腫、血壓升高、肺水腫及心力衰竭等。

3、鈉代謝失調:肌酐高還會出現低鈉血癥或高鈉血癥。

4、鉀代謝失調:肌酐高常伴隨出現高鉀血癥或低鉀血癥。

5、代謝性酸中毒:肌酐高的患者可有呼吸深大而長、食慾缺乏、腹痛和噁心、嘔吐、虛弱無力、頭痛、躁動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狀。

6、鋁、鎂、銅、鋅、硒代謝異常等。

7、腎性骨病:骨痛和近端肌無力;骨痛常為全身性,以下半身持重骨為重,骨骼畸形可致身材矮小等症狀。

8、血液系統病變,如腎性貧血等等。

9、神經肌肉系統病變和皮膚症狀。

10、內分泌功能失調:代謝失調,糖類代謝障礙、脂質代謝障礙、蛋白質和氨基酸代謝失調、代謝廢物瀦留等。


預防

1.保證人體所需的充足的飲水量。只有保證了充足的飲水量,多喝水才能使肌酐和一些廢物毒物經由腎臟隨尿液排出體外。

2.增加自身的免疫力。人體的免疫力良好的話不僅有助於預防肌酐高的發生而且還會防止其他的疾病來危害人的身體。可以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來使體質增強。

3.限制飲食中的鹽的攝入量。為了降低攝入鹽量過多而引起水腫的發生,同時食鹽太多也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導致人體代謝紊亂,肌酐值也會隨之升高。

4.還要注意低蛋白飲食。可以通過食用一些好的蛋白質的食物,比如說肉,蛋,奶等。


快樂的小大夫


人體內肌酐來源於肌酸和食物中,血清肌酐濃度正常值88.4-176.8umol/L。血清或血漿男性53-106umol/L,女性44-97umol/L。


血清肌酐升高見於以下情況:

1.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球濾過功能減退如急、慢性腎功能衰竭。

2.腎臟實質性損害,但早期升高不明顯。

3.腎源性腎功能不全時,血肌酐常超過200umol/L。

4.若血肌酐與尿素氮都升高,說明腎損害明顯,若只有尿素氮升高,血肌酐正常可能為腎外因素所致。腎前性肌酐增高伴少尿見於心力衰竭、脫水、肝腎綜合徵等所致的腎血流量減少引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